查看原文
其他

疗愈疫情焦虑的几则小故事

Yvonne 凤凰名人馆 2022-05-23





2022· PHOENIX TV


疗愈疫情焦虑

几则小故事



无法否认世界现在战火纷飞,

真枪实弹的火拼,

兵刃不见血的抗疫,

亦或是对抗焦虑的心灵保卫战。



一场“战”有多少方会被牵扯其中?

一场交锋于香港的疫情战呢?

医务人员?政府官员?感染病患?


不!


疫情蔓延在空气中!

谁也无法逃脱疫情,

谁也无法脱离空气,

所有人都涉事其中!


而!


人人皆为“抗疫战”里的人物,

他们选择成为“战”里何种角色?


人人都是被疫情冲散常规生活的个体,

他们是如何与病毒对抗,继续生存?

他们是如何厘清自我,探寻生活出口?


凤凰记者为你讲述些香港平凡人的故事,

或许能让你对疫情下的生活重新思考,

希望能治愈你对抗焦虑的心灵。





当你感觉隔离中的自我是一座孤岛时



该秉持何种生活态度?



香港惩教所类似于内地监狱的功能,

群居的羁押环境使病毒更易传播,

“社会孤岛”也无可避免被疫情攻陷。

由于香港医疗系统负荷过载,

无力接受确诊的在囚人士,

惩教署只能自救。



在所内的惩教人员也是孤立无援的状态,

他们唯有靠自己组立抗疫专队,

冒着染疫风险,将监狱牢房变病房,

坚守岗位的同时兼负医护职能,

守护在囚人士生命健康。


根据惩教署在3月2号公布的资料,

已发现约一千名在囚人士染疫,

惩教人员也有过千染疫数。

在大量确诊病例的环境中孤立无援的工作,

所有人都压力倍增。


记者林秀芹采访惩教人员   



香港惩教所惩教人员张泳嘉回答你

“孤岛式生活该秉持何种生活态度”


“在抗疫专队期间,一个人要看管大约90名的确诊在囚人士,独立去管理在囚人士的秩序,要按医生的指示,派药给有需要的在囚人士,以及处理在囚人士的情绪。全力在进行抗疫工作的期间,家人都很体谅我,令我可以无后顾之忧去参与这次的工作,我觉得很欣慰。”



在疫情当下,

每天都有职员因确诊或密接无法上班,

但惩教人员坚守岗位不当逃兵,

同在囚人士一起齐心协力,

坚守疫情必被战胜的信念。

用行动证明,

即使是在高墙下,

每一条生命都同样平等重要。

即使身处“孤岛”,

也都一同坚定“活着”的信念。




当你不得不上班直面被感染的威胁时



内心会焦灼与恐惧吧?




地铁作为香港核心交通工具,

早晚高峰期承接着数百万市民的出行。

香港地铁站长沈椿容表示,

疫情下每天都有超过两百名职员被感染,

他们或被确诊,

或要隔离,

余下同事的工作量不断加重。

面对个别乘客对防疫的松懈,

以及工作本身的风险,

焦虑的情绪蔓延在港铁员工中。

但最终,大家的选择还是坚守岗位。






港铁站长沈椿容回答你

“用什么抵抗内心的焦灼与恐惧”?


“其实作为一个疫情前线员工,担心和忧虑是一定会有的。但是在担心和忧虑之外,我们都会觉得香港铁路作为一个市民出行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由我们的前辈带我们一路下来,我们的传承就是一种坚守。无论任何恶劣的情况底下,我都希望我和我的同事,大家都可以坚守我们的岗位,为香港市民做出一些贡献。”


记者王金璐采访地铁站长   


传承使命服务市民,紧守岗位不下火线。

错综复杂的社会脉络,是细枝末节盘成。

能保证你习以为常的规律顺畅运作,

背后都是尽忠服务,值得敬重的人。

“尽”得是社会责任的“忠”

“敬”得是个人价值的“重”



17年前,沈椿容入职港铁,

首次站在月台上服务市民;

17年后,在抗疫的艰难时期,

她仍然“战”在月台上,

带领着同事为香港市民坚守服务前线。




当你每日听着疫情下种种揪心新闻时



迫切想要做点什么吗?



记者林秀芹采访抗疫小队    


香港疫情导致三十万人居家隔离或检疫,

港府坦言,支援服务十分吃力,

市民染疫却缺乏紧急医疗物资而徒呼荷荷。

这时,在红墈及黄埔社区,

有群勇士选择逆流而上,

自发组成抗疫义工队伍,

上门为确诊家庭送物资。


每天一到下午两点钟,

他们集结于黄埔社区,

熟练且迅速换上全套防护服,

他们中年长的七十多岁,

年轻的三十几岁。






社区义工队队员回答你

“迫切地想为社会做点什么吗?”


“人手不够我们心里面就是很难过,特别是身边的人,一家一家的确诊,很无助。作为退休人士,目前健康,也打了两针疫苗,抱着这个心态,帮一个就一个吧。”  

——香港黄埔社区义工队队员罗宝珠



甚至有新冠长者被如此无私的爱感召,

康复后也加入义工队来回报社会。


“打了三针疫苗以后,我的反应不是很大,几天就好了。所以好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义工的帮忙。他们冒着危险,他们分分钟也会中招,来给我们送药、口罩,还有那些物资,当时我们真的哭了。”

              ——香港黄埔社区义工队队员何建君 



援港爱心包由内地的企业和单位捐赠,

社区义工小队捧着这些物资,

一天最多要派送五十几户确诊家庭,

有时一位义工甚至要跑遍整个社区。

所以,不论是出人力还是物力,

都可以用善举传递关怀,

都是这疫情下的雪中炭火情。




当你需要一个榜样来坚定你的信心时



这些无名蒙面侠可以!




抗疫最重要的是“早发现”,

及时发现病毒才能截断传播链,

而采样员正是这风险第一线的勇士。

他们穿上全套保护衣、戴上面罩和手套,

为源源不断前来排队的市民进行核酸采样。







采样员最长曾连续工作十八小时,

第二天早上八点又要准时出现在采样站,

极短的休息时间挑战着他们的体能。

他们平均每天为三百多人采样,

最多的一天采集过六百人。

尽管很努力在工作,

但有限的人手和激增的需求之间,

采样员感到沮丧,

但从未见过有人放弃。


记者冼志采访检测站护士   



香港流动检测站护士林国芳可以

“成为你抗疫的精神榜样来源”!


“好像怎么做都做不完的感觉,无法缩短的人龙会觉得很累。不停地采样,手脚都会很酸痛。有时市民发脾气我们也要受着。其实市民下了班赶过来,他们也是为了一份阴性报告可以上班,或担心自己是阳性会影响到家人。我们作为采样员,都尽量想快些帮大家完成采样,让他们有报告,我觉得意义很大。”



和新冠病毒零距离接触着

即使条件再为艰苦也坚守着岗位,

为了市民,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应对疫情,他们是蒙面无名英雄,

面罩之下,你看不清他们的面貌,

更无从得知他们的姓名,

也许你们只是匆匆一瞥的缘分,

但你永远被他们守护着。




凤凰卫视系列节目

《香港抗疫人物特写》

为您带来更多疫情下“治愈小故事”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

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香港的疫情战打得艰苦卓绝。

但中国人骨子里有无畏的精神,

即使峰尖浪口,即使枪林弹雨,

总有人挺身而出,冲在最前线,

撑住这座城市渡过危险与苦难。

 

疫情硝烟还在弥漫,

中央的支援、

政府的支持、

医护的坚持,

还有如此自发积极抗疫的市民。

 

我们不是赤膊上阵,

我们已然全民皆兵,

疫情会过去,

光明将向我们洒来。



✍️编辑:Yvonne




更多精彩 / 凤凰名人馆

30万确诊者只能居家?凤凰评论员全家感染抗疫实录

凤凰卫视正面临建台以来最严峻考验

香港疫情井喷式爆发, 她们的港漂生活竟然是这样的!

招聘|凤凰卫视新闻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