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信转账借钱给别人,多写了两个字可能一毛钱都拿不回!

2017-12-07 登封广播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了我们借钱的方式!

 

一个语音或一个电话,

别人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

立马把借款转到你的账上,

因为彼此信任

因为心存爱心

所以大多数都不会开具借款证明。



据媒体报道,庚女士通过微信借给朋友杨某1500元,但在备注上写了“爱你”二字。日后,当她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还钱时,被告却称这笔款是赠予。


近日,该案正在通州法院审理中。



庚女士说,今年6月,杨某因急用钱,口头向她借款1500元。她出于好心,通过微信向杨某转账1500元。事后,她要求杨某还款,但对方百般推脱,不予理睬。

 

无奈,庚女士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偿还借款1500元。

 

庭审中,杨某辩称,他与庚女士系朋友关系,双方感情深厚

 

庚女士发微信红包和转账时并没注明借款,并且每个微信红包和转账后面都备注文字“爱你”,所以双方微信资金往来并不是借贷,而是赠予

 

杨某认为,庚女士主张双方系借贷关系没有事实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科普小常识:哪些情况下,“微信”能作证?


微信记录,能不能当证据?对此,法官分析,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显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范畴,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




一、要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

 

如何确认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对此,法官说,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

二、微信证据的完整性。


这涉及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本案中,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证明借款性质。

三、能达到证明目的。


例如本案中在微信借钱时,应备注“借款”“借钱”等字样。




网友评价

@全民飙车:1500,看破一个人挺值得[微笑]


@大童小星:谁有我惨,借给过亲戚,朋友,战友和同学,都没有还~至此之后我再也不敢借钱,谈钱是真伤!


@三思逍遥:没毛病,这就是爱的代价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