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交卷!预备,下一场!
一道道划时代的年轮,镌刻着一路走来的铿锵足音。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奋力“入珠融湾”的清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春华秋实,能洞察清远发展的时与势,能廓清新清远建设的历史方位和坐标,能感受初心与使命的坚守、责任与担当的激荡、梦想与现实的交响。
五年来,清远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发展质量越来越高、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城乡面貌越来越新、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为新赶考奏响了序曲。
今天
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拉开帷幕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
清远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更加坚实的步伐
扬帆再起、奋楫争先
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继续砥砺前行 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年来,清远始终坚持以感恩报恩之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清远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清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清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总书记亲自为清远改革发展把航定向,给予清远干部群众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一次次涤荡心灵的集中学习,一场场赓续精神的党史宣讲,一桩桩饱含深情的民生实事……凡此种种,都是力量的积蓄和精神的传承。
清远再迎“清远蓝”。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清远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在开展深调研十大课题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清远“三最”优势,通过七届十一次全会表决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并以此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的“施工图”“项目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朝着美好新清远,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把愿景化为现实。
——广清一体化上升为省级战略,成为广清两市的行动自觉,推动两地区域融合发展;广清接合片区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清远探索,正在为全国探路;由清远率先提出的广清永高铁项目列入国家交通规划,清远北部少数民族地区“高铁梦”正在走向现实……
——粤东西北首条有轨城际铁路广清城际通车,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0545公里,基本构成“六纵四横二联”高速公路路网架构,中心城区新增两条跨北江大桥;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中小学学位105060个;实现全市12.3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7775个……
2018年12月19日 清远市区洲心大桥通车。
清远前进的每一步,让生活于此、奋斗于此的人们共担发展使命,同步发展脉搏,共享发展荣光。
持续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奋进的汗水,必将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过去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清远推动更深层次观念变革、更加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创造活力和发展潜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也在产业。五年来,清远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发展质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增加510.9亿元,年均增长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增加了1.2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加112.3亿元,年均增长6.6%。“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比“十二五”多1133.9亿元,年均增长8.1%;外贸进出口实现“七连增”……多项经济指标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名列前茅,成了清远高质量发展的例证。
五年来,清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高度重视聚集和培养面向产业的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创新发展成果。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1家,两个数据均在粤东西北排名第2位。上市公司数量取得从0到4的突破。
而作为清远科技创新“主战场”的清远高新区,自2015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后,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2015年至2020年,清远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37家增加至152家,在全市占比达到4成以上;当年专利授权数量从183件增加至1409件。根据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清远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96名,实现升级国家高新区以来排名连续5年稳步攀升,是粤东西北唯一排名进入前100名的国家高新区。
天安智谷产业大厦。
创新、转型,跨越、崛起,集群化发展让清远实现了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布局由散到聚、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支撑由弱到强的重要转变。2020年,清远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5.2:38.2:46.6调整为16.8:33.0:50.2,第三产业贡献了GDP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城乡融合发展 广清一体化步伐全面加快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过去五年,清远乘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东风,坚持广清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一头结缘城市,一头连接乡村,不断发力啃下“硬骨头”,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将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五年来,清远坚持“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远所能”,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全面加快广清一体化步伐,全力参与“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目前,广清永高铁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向北延伸至清远项目抓紧规划中。
走在广清产业园里,宽阔现代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厂房、井然有序的建设工地、充满烟火气的商业中心……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已经颇具规模;广清城际的开通、两市跨市公交班次的增加,以及汕昆高速清远段、汕湛高速惠清段、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的通车,进一步拉进清远与广州、与大湾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9月18日,广清产业园区。清远日报记者 江元威 摄
目前,广清产业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围绕省“双十”产业集群和广州主导产业链,全力打造广清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累计签约项目533 个,计划总投资超1500亿元,累计投试产项目104个。
同时,清远积极学习借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经验,“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监管”的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工建系统“一网通办”,建立粤东西北首个行政审批网上中介超市。广清两市优质资源互通互享加快推进,两市结对帮扶学校达303所、结对医院达115家,“广清跨城通办”事项拓展至66项。
近年来,清远大力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以广清一体化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按照“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先行探路,区域协调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走进英德市连樟村,连片大棚蔬菜基地映入眼帘,一座座简朴大方的民居错落有致,宽敞干净的水泥路连接村庄大小角落。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经蜕变成为“绿富美”秀美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而连樟村60公里外的清城区新马村,闲置屋顶变身发电资源、危旧房被精品乡村民宿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变成了无土栽培等现代方式……
10月19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摄
以连樟村、新马村为代表,村更美、业更旺,成为清远不少乡村的真实写照。五年来,清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近年来,清远立足农业大市的基本市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截至2020年底,全市现行标准下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清远连续3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清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发展迈出大步,“3+3+X”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菜篮子”基地40个,联农带农超10万户。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位列粤北片区第1名。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等工程的推进,清远1.9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秀山丽水中,阡陌交通间:一片片春潮涌动的田野,一处处希望迸发的特色产业,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在千里沃野交织成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的乐曲。
践行“两山”理念 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就是生命,生态就是品牌。
五年来,被省定位为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清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一区”发展定位,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社会文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攻坚克难的魄力。清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北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Ⅱ类以上,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优良目标;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9年以来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特别是今年以来,PM2.5、PM10、NO2三项指标改善率均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进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美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63%,排名全省第5位。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清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省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全部完成。加快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建成并成功并网发电,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同时,清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规模大、效益高、潜力好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清远强力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与广州共建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中国温泉之城、中国漂流之乡、千年瑶寨等旅游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4A级景区和3A级景区分别增加4个、14个。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为1.49亿人次,旅游收入为1161.9亿元,全市7个县(市、区)建成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连州市星子镇的潭岭天湖。
去年底公布的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中,《关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的七大任务,囊括南岭国家公园(清远)、清远市长隆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环保发电等28项工程。
民生发展显温度 人民生活更美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过去五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定,每年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从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大力实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养老等惠民工程,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体育场、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五年来,清远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率先在粤东西北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让市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全市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中小学学位105060个。
11月3日,广东省职教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彭伟柱 摄
在清远,“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正在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共识。五年来,清远医疗发展借智借力,卫生健康事业基础不断巩固,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群众不出远门便可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水平的优质服务。目前,全市39间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改造,1000个村卫生站全部完成“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市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3%,6个县(市)县域住院率达到92.1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就医目标。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五年来,清远不断健全综合文化服务网络,唱好文化惠民“连台戏”,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据统计,全市现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镇(街乡)综合文化站8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09个。同时,我市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和市民素质提升行动,接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连南、连山、连州等3个省级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评考核。
全民健身广场。清远日报记者 江元威 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清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好广东“北大门”,在全省率先实现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全面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清远还全面推动“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市“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完成率达92.99%,排名全省前列。安全生产领域六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2%、39.3%,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项项工程加速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解决,一条条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一张张笑脸绽放在田之垄、山之腰、河之滨。
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不在背后,而在面前;不在过去,而在未来。站在新方位的更高起点,面对时不我待的历史机遇,让我们标注上一段奋斗的征程与荣光,翻篇布局再出发,满怀豪情向未来,为打造“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而不懈奋斗。
文字:陈荣汉 廖武智
H5:田芳 郭晓琼
编辑:蔡硕
校对:王韵
编审:张莉娜
终审:钟志宏
清远发布
微信
清远发布
微博
清远+
APP
清远日报
微信
清远日报
微博
乡村
新闻官
清远人大
清远政协
清远三农
清远政法
清远税务
平安清远
机关党建
网信清远
清新检察
清远司法
你的每个“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