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史明智】老一辈革命家与《国际歌》

2018-01-14 哈尔滨党员之家

 《国际歌》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最初是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写的一首六段诗。

 1871年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公社委员鲍狄埃怀着一腔怒火奋笔疾书,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号召工人们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在马克思、恩格斯主持的第一国际指导下,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就会成为天下的主人。他坚信第一国际的理想和原则将会扩展到全人类,“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指的就是第一国际一定会成功。

 鲍狄埃于1887年去世。一年后,法国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并于7月23日在法国里尔的一个报业工人集会上第一次演出。

 从此,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便传遍全世界,鼓舞着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也曾是苏联国歌和苏共的党歌。

 我国最早传唱的《国际歌》是瞿秋白翻译的。

 1920年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到苏联后,瞿秋白学会了俄文的《国际歌》,他被那激昂的旋律和所蕴含的思想所感染,急切地想要介绍给中国人民。1922年他开始翻译这首歌。

 当译到“international”一词时,发现这个词在汉语中只有“国际”两个音,与歌曲节拍不相合,于是采用了音译“英德纳雄奈尔”。

 1923年6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国际歌》的词和曲谱。大约与此同时,萧三与陈乔年在莫斯科也译配了《国际歌》的三段歌词,他们将“international”翻译为“英特纳雄奈尔”,刊于1925年3月出版的《工人读本》。后来萧三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歌词进行修订,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

 1962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对歌词进行推敲,产生了传唱至今的通行本。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国际歌》的精神鼓舞作用。

 1927年后,毛泽东在井冈山亲自教红军官兵和群众唱《国际歌》。1930年6、7月,红军由福建汀州向湖南长沙进军过程中,毛泽东写了一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末两句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表现了红军在进军中的豪迈心情,强化了《国际歌》的激励作用。

 1938年除夕夜,在延安中央组织部礼堂举行的新年晚会上,毛泽东对所有与会干部群众高声爽朗地说:“我们大家唱个《国际歌》吧!”接着,他脱下帽子并兴奋地为大家领唱。

 1945年5月,毛泽东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报告中,用《国际歌》对全党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国际歌》上所讲的,少奇同志在这里念过几次,‘不是神仙,不是皇帝,更不是那些英雄豪杰,全靠自己救自己’。”

 1971年8、9月,毛泽东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他提出将《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教材,“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照着去做”。他还多次指挥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高唱《国际歌》。

 周恩来在1920年留学法国时,就用法语帮助革命青年学唱《国际歌》。

 1927年周恩来在上杭两次领唱《国际歌》,解放后又亲自多次指挥演唱。

 1960年11月,他在观看中央民族歌舞团归国汇报演出后谈到:战争年代歌声嘹亮,但现在不少人不会唱《国歌》和《国际歌》,这不好;唱歌还可以减少疲劳,帮助休息。直

 到1975年11月病重之时,周恩来还让人把《国际歌》的唱片带到医院,同守候在身边的邓颖超低声吟唱《国际歌》,“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深切地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学会了用法文原汁原味地唱《国际歌》。不论是在工厂里做工,在学校里上学,还是参加旅欧中共党团组织的活动,他都经常演唱《国际歌》。


来源:思想火炬    作者:王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馆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