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授课+线下实践,他们试图打造一所“移动版的国际学校”

2016-06-29 荔闽 阿槑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阿槑 荔闽 2016年6月29日 广州报道


10岁的小吕开了个酷酷的“未来诺贝尔奖得主”培训班,9岁的欧同学设计了“太空摩天轮学校”,8岁的小女孩做出每日时间表来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这些成果都是少年商学院的学生提交的创意实践作品,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作品累计有 26000 多个。好奇、独立、公民素养,这是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眼中理想的青少年。


线上:不仅仅是直播


2014年,通过微信公众号累积了20多万粉丝的少年商学院推出了游学项目,经过两年的运营,游学项目带来的收入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起团队的正常运营。但这并不是张华的最终目标,倔强的他依然希望能够坚持最初创业的梦想,做一款“互联网+青少年实践”的产品。


在2015年下半年,张华开始着手搭建互联网产品,但如何做?张华心里也不是“有谱”。“素质教育怎么可能跟互联网结合?不靠谱。”这是那时张华收到最多的反馈。


“很多东西你要试嘛。” 张华这一次又“倔强”了,就如同当初在没有任何经验和品牌的情况下,做成了如今的现金流担当——国外游学和城市工作坊。那个时候,张华了解到当时有些机构采用“线上提供视频课程+发布任务+老师点评”的方式,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这个想法给了张华启发,由老师做线上直播,直播课结束后,老师会发布当周的挑战任务,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在周末完成挑战,通过email提交作品,老师再给予反馈。


第一次课程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创意学”,5次课程,收费2980,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之后,效果不错,很快招生名额就满了。“线上直播+线下实践+老师点评”,很快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之后,整个产品逐步完善,又辅以游戏化的机制,比如勋章系统、积分体系等,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不过,尝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张华也尝到了苦头:“续费率并不高”。针对用户调研之后,他们意外地发现,问题并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出在“家长和孩子们的课外挑战”。 对家长来说,趣课堂团队绞尽脑汁所设计的挑战难度太大,每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家长无法保证持续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直播课不是全部,只有学生动手去做,提交作品了,才算一个完整的循环”,对团队和用户,张华都坚持这一点,直播、发布挑战、线下实践、教师点评,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于是,张华和他的团队开始做进一步的课程研发,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将课后挑战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内。同时, 建立了学习者的社区,鼓励地点相邻的孩子们结伴学习,解放家长。不仅如此,在产品设计上,挑战、作业、点评等都做出标准化模板,允许一个班级承载更多的孩子, 解放老师。 


搬到线上之后,第二步是标准化


“现在我们每门课的续费率在30%左右。” 张华开心地跟我们分享这个数字,而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张华和他的团队一年半来的努力。在过去的18个月里,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搭建课程体系。目前趣课堂已上线12门课程,分布在创意、商业、科技、数学等领域。现在每门课都在200人左右,课程周期一般为4周,收费998。比如“小小生活创意家”、“小小CEO”、“小小创客”、“数学大玩家”等。在直播课之外,每个学生都会匹配助教,通过微信群继续做课后的答疑服务。


二是完善技术系统。2015年5月,张华的技术合伙人加入少年商学院,趣 47 31919 47 15044 0 0 1758 0 0:00:18 0:00:08 0:00:10 3526 47 31919 47 15044 0 0 1574 0 0:00:20 0:00:09 0:00:11 2979 47 31919 47 15044 0 0 1446 0 0:00:22 0:00:10 0:00:12 3063 47 31919 47 15044 0 0 1314 0 0:00:24 0:00:11 0:00:13 3165堂的移动端迅速搭建起来,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报名、支付、上直播课、上传作品,并在社区小伙伴互动。



三是建立评估体系。完成所有挑战并提交作品的学生,可以获得中外联合颁发的学习证书及一份个性化成长评估报告。


“那你们的评估如何做到标准化?” 我问道,对于这种素质教育这一非标准化的产品,更是个难题。趣课堂的做法是,让考核和评价过程尽量简单化,比如在给学生的成果打分时,系统会为每个老师提供几种标准化的评价模板,不同的课程打不同的标签,而这些都是由趣课堂的教学团队精心设计,保证评估报告的专业性。


同时,在学生端,除了实际动手,趣课堂也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把素质知识标准量化,用机器辅助打分。用张华的一句话来总结:应试教育素质玩法,素质教育应试评估,用标准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估素质教育的成果。


内容是壁垒


把欧美学校的创新实践项目带给中国学生,这是张华最初的想法,因此目前大部分课程的授课老师都是曾在美国中学任教的Evan,他是少年商学院的教研总监兼联合创始人,最近又有一位海归教育学博士加入少年商学院,任北美教研总监,“这是我今年四月份去美国最大的收获。”说起挖人,张华很是兴奋。


从游学营到城市工作坊到趣课堂,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其中贯穿的理念,而其发源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保持内容的原汁原味,张华找到了目前全球权威的三家设计思维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的设计学院以及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达成正式合作。此外,他们还引进了国外知名的创客项目City X ,由项目的创始人亲自来中国授课。


少年商学院的课程集中在创意、商业、科技、数学四个领域,面向6-15岁的学生,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场景出发来设计课程,比如改造ATM机,设计学校、为餐厅设计营销方案等。这跟Design Thinking的理念一致:强调动手和真实社会的真实需求,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而在提交作品之后,点评团导师会给出专业点评,他们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给学生一种职业上的启蒙。目前点评团的成员超过100位,除了张华通过人脉邀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家长之间的互助共享。


“通过内容的学习,孩子一定要有产品出来,不能偷工减料。” 做内容出身的张华在这一点上“有洁癖”,每一次课程都严格按照Design thinking 的流程来做:基于现实,发现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虽然累,但这正是内容形成的壁垒。”张华感慨道。


未来:可能是一所在线国际学校


张华给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在少年商学院的付费用户中,有 51% 的用户来自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也许在过去,这些孩子没有办法接触到国际上的优质课程和资源,而如今,“趣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所在线的国际学校。”趣课堂打破了时空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将素质教育带到了更多的家庭。


不过,摆在张华和少年商学院面前的还有中国应试教育的这一座大山。对少年商学院这样的实践活动类产品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是刚需,对家长和孩子来说不够“有用”。


想要成为家长的“刚需”,就必须赋予它实际的价值。少年商学院所做的是寻找国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跟美国的高中建立合作关系,用少年商学院的实践活动成果来兑换国际学校的学分,直接对接到国际高中。“未来,我们将真正地成为一所国际学校。” 张华如是说。 


除了自我在产品上的突破之外, 少年商学院也赶上了“好时候”。 2016年,在政策之风的吹动下,实践课在中小学里愈发受到重视,少年商学院的素质教育课程也开始进入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例如少年商学院正在和北京市史家小学合作,以比赛和课题的形式进入学校和教育机构,包括社区中心和创客中心。


“移动版的新型国际学校”,张华实践了“互联网+素质教育”的不可能。


芥末堆注:如需联系该作者/创业者,欢迎发送需求到service@jmdedu.com,芥末堆帮你牵线搭桥。



本文作者:荔闽 芥末堆首席产品安利师limin.chen@jmdedu.com

本文作者:阿槑 芥末堆 编辑
对教育科技如何改变你你我我的学习方式有大大的好奇心。






作者:芥末堆-阿槑 荔闽

© jiemodu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