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城抢人,一场焦虑且注定不停歇的“战争”
△ 来源:图虫创意
♪ 作者|芥末堆 大卫
♪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
2020年的第一个礼拜,黑龙江省教育厅突然取消16名“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人选资格。这与发布名师推荐人名单只相隔不到五个月,而取消原因大部分是调离本省工作岗位。在全国百城抢人大战的大背景下,这一消息耐人寻味。
回看2019年,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领军人才一次性奖励100万、最高补助250万招引教师人才、大专毕业就能落户等,甚至出现5天4城降低落户门槛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不断抓紧引才计划的同时,原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上也不断加码。
尽管引才计划有替房地产市场清库存的声音传出,但抢人的背后,跟老龄化加速及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招人、招高层次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主流。
但如何让人才真正发挥其效能,创造环境和机制留住人、培育人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放宽户口、住购房补贴,个性化服务
从2019年年初到年末,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争夺都贯穿始终。
作为人才待遇至关重要的因素——户口,成为引才政策的重中之重。早在2019年2月份,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四天内相继出台“抢人”新政,其中4个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有的城市取消落户对象的社保限制,落户对象由本人放宽至本人、配偶和未婚子女。深圳则将落户“秒批”扩大至四种人才,解决落户手续繁杂等问题。
一窝蜂放宽落户条件并不稀罕。西安早在两年多前就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并有一系列相关人才政策配套。西安也在近几年在人口流入与流出上,超过同水平城市不少。
2020年,西安又在落户政策上加大力度,本科及以上学历落户不受年龄限制,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均可落户,购房落户不再受社保年限和购房时间、面积的限制。而杭州与青岛也相继宣布将高校毕业生落户门槛放宽到专科学历。
但在宏观政策要求大部分城市全面放宽落户条件的背景下,户口吸引已不是人才唯一考量因素,配套真金白银的补贴似乎才能让人看到诚意——从各省市的补贴政策看,大体可分为几部分:住房补贴,薪酬补贴、安家补贴、创业补贴、科研项目启动资金补贴,做得好的还有奖励激励。
但根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19人才政策与安居就业报告》显示,大部分出台人才政策的城市都将补贴重点放在解决居住问题上。其中,宁波人才安家补贴最高达800万元,柳州、南宁、苏州、吉林、厦门、南通等地也都开出超百万的高补贴吸引优秀人才。
补贴之外,一些更全方位、立体式、甚至订单式的人才服务,也在落地。
成都高新区在去年11月底为几类人才发放“高新金熊猫卡”,持卡者可享受包括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每月公共交通补助,“一对一”政务服务咨询及153项审批服务事项代办服务等七项高新特色服务。
为更好地招引到人才,各地也发动市场的力量。2019年8月,海淀区发布关于促进科学城人才创新创业的多个文件,其中《中关村科学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规定,对利用市场化手段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中介机构及用人单位予以支持,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补贴。
成都高新区甚至支持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和引才工作站,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同时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成都高新区各类重点企业进行企业人才培训和产业人才的培育。
从招人到抢“高人”,再到挖掘人才效能
在芥末堆梳理资料中发现,各地并不只满足于人才的招徕,还对高层次人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广东为引进国(境)内外高层次青年优秀人才,最高进行百万补贴。北京也发布人才新政,5类技术人才可拿户口,高技能人才可实行年薪制。一些二三线城市也逐渐意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如杭州桐庐县面向全国招引优质教师人才,8年合同期内最高补助超250万元。
而事实上,早在2017年,成都就实行了人才新政12条,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
2019年12月,成都高新区对新引进该区的创新创业的主导产业急需人才且达到成都市B类及以上人才标准的,对超过其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15%的税额部分给予补贴。也归功于上述人才新政,成都成了人才的聚宝盆,据成都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去年6月向红星新闻透露,成都人才总量已达500万,占人口比31%。
为盘活人才资源,推动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成都高新区开始“金熊猫”人才计划12条,包含细化人才分类、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加大人才激励、加强人才服务等六个方面。对人才住房和子女就学等各方面予以保障的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四派人才(蓉归派、海归派、创客派、学院派)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最高达500万。
各省市引才政策应接不暇。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到2019年10月份,全国有超过150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与2018年同期相比,政策数量上涨超过40%。
老龄化、经济转型需求,城市的焦虑在哪?
全国百城抢人的背后,透露着焦虑。从全国数据上看,中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2017年底, 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已提高到17.3%,65岁以上的人口也从2000年占总人口的7%提升到2017年的11.4%。
城市观察网作者李楠从人口结构的视角,曾分析了2018年11个正在抢人的二线城市相关数据,发现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其中,2017年苏州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比例已经高达25.85%,杭州的户籍老年人口比例也达22.16%。成都略少一点,在2017年时户籍老年人口比例为21.18%。
△ 2018年时统计的相关数据
关键是生育率在下降,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12.43‰,相比2016年还有所下降。即便放开二孩政策,年轻人不愿意生的问题依然难解。
李楠认为,引进更多的年轻劳动力是保持城市活力的一个“捷径”。以成都为例,得益于“人才新政12条”,成都2017年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十年来首次下降。
据红星新闻2019年报道,该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吸引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万余人,占全市同期人口迁入总量38%左右,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2%,30岁及以下年龄占比达80.4%。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新增户籍人口40.7万,人口老龄化率进一步呈现出下降趋势。
整体年龄偏轻的外来常住人口,正在拉低各城市老龄化程度。不过,在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吸引青年劳动力固然重要,但人才不升级则或对产业经济转型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曾撰文表示,“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相应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结构相匹配。否则,将导致物质资本不能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不能有效实施,这也是造成失业增加、经济波动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不过,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尤以中西部地区最为突出。以高校科研为例,据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刘方成统计,截至2016年2月,西部各省份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60人,仅占全国总数507人的11.8%。
在前两年高校建设“双一流”之际,东南高校重金招募高校人才,有的对学科领军人才开出800万房补,100万年薪的待遇。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次流失严重,一度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招人难,留人更具考验
不过,比起引才,如何留住人才似乎更需从长计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当地的产业要有提升要有发展,二是公共服务配套水平要有提升,三是政府管理、公共治理带来的软环境要有提升。只单纯地出台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式政策,短期来说有一定作用,但是要长期留住人才,这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和城市大小,其他依次为生活成本、落户政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与家乡的距离和针对性的激励补助等。
△ 来源:图虫创意
部分创业者表示,自己在选择地区市场时,对地区产业链条的完善以及地区高校人才资源的供给,能否有效衔接、深度融合比较关注。除此之外,城市活力、生活条件和环境、发展的势头等也是团队常常考量的范畴。
这对人才流入地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二三线城市面临的挑战尤为明显。如果以网易数读统计的2017年和2018年部分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参考样本,就会发现这些毕业生去向中西部就业的比例很小。而2018年各省985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中,只有北上广、江苏和浙江五省在本省就业比例超过五成,湖北不到三成,黑龙江还不到一成。
本省高校培育的人才兜不住,一旦对外的政策不够有诱惑力,在竞争中很容易败下阵来。而目前二三线城市又普遍存在公共建设、服务跟不上,人才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几是必然。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来说,要实现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最终能否让人才真正在这座城市留下来,安居乐业,还要看城市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以及各类人才和城市发展的契合度”,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说道。
本文作者:大卫
芥末堆 记者
教育还有什么门道,悄悄告诉我吧
ID:wujianjie1991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