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预估价”杀熟?滴滴说:我真的很无辜

2018-03-27 中经e商圈

近日,有关 " 大数据杀熟 " 的讨论将滴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事起因有微博大 V 爆料称,滴滴存在 " 大数据杀熟 " 现象,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显示的价格却不一样。

其实不少用户认知中滴滴价格的差异,更多的是 " 预估价 " 的波动。而 " 预估价 " 只是平台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的参考,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和预估时长估算出的一个价格。

不难看出,其中实时路况等变量都会影响到 " 预估价 "。所以,如果用户进入 " 预估价 " 界面的时机不同,实时路况如果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预估结果,所以 " 预估价 " 产生一定的波动实属正常。

此外,用户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也会影响预估价。即使相同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 GPS 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 " 预估价 "。

而 " 预估价 " 并不等同于最后支付价格,用户具体支付价格还是由里程总数、行车时长等标准计算得出的,这和一些旅行网站上明码标价的酒店价格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说滴滴 " 预估价 " 杀熟这句话从逻辑上就是不成立的,正如有媒体对此评论称 " 高考预估分能上大学吗?" 这是一个道理。

知名大数据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周涛表示:让不同的消费者看到不同的价格,大家往往一听到这个就觉得是价格歧视。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有些消费者看到的是原价,有的消费者可能会看到优惠券、返现券后的价格。在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不把它理解为价格歧视。

近期有段关于滴滴打车是否杀熟的验证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做了三次实验,ABC 三个用户分别使用 iOS 和安卓系统的手机,平时使用滴滴打车的频率也各不相同。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三次实验均同时从相同地点打车去同一地方,而最后实际支付价格相差无几。

视频中实验结果显示,里程总数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路况等原因导致的行车时长的不同则影响了最后的支付价格,这个也合乎情理。

而对于此前网上的诸多传言,近日滴滴 CTO 张博也回应称," 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 "," 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

此次被卷入 " 大数据杀熟 " 的还有京东、携程、美团等知名公司,一时间也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

有媒体报道称,在携程 APP 上,同一家酒店的新老用户预定价格不一致,新用户价格较老用户略便宜些;无独有偶,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称,美团 APP 上同一部电影、同样的电影院和场次不同账号却显示不同价格。

当然 " 大数据杀熟 " 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但也希望广大网友在愤怒的同时多一些理智,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 " 杀熟 ",甚至欺诈行为,我们要坚决与之维权到底。

本文来源:腾讯科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