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摩拜宿命:共享单车盈利模式之殇

2018-04-04 郭梦怡 中经e商圈

4月3日,清明节假期的前夕,经过了一晚上的讨论,年仅三岁的摩拜被“宣判”——卖身美团。4月4日,美团CEO王兴发出内部信,正式宣布美团和摩拜签署全资收购协议,并表示摩拜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


自2015年3月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手中拿到天使轮投资后,三年时间摩拜紧锣密鼓地完成了12轮融资,在资本的助推下迅速进入全国各大城市,拥有近千万量共享单车,日单量最高或接近5000万单。



然而,2017年的冬天,共享单车的泡沫逐渐被挤破,大量共享单车企业相继被曝出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的怨言此起彼伏,随后,各大城市逐渐收紧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如何对共享单车进行精细化运维成为必选之路,不过线下运维恰恰是“技术控”摩拜的短板。寒冬之下,摩拜的订单量不断走低,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日订单量已不足1000万单。


虽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仍将继续担任总裁,不过如今的摩拜俨然不是曾经她创业时愿景的那个摩拜。而据摩拜内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在本次交易完成之前,胡玮炜已经在开始清退她在摩拜的股份。


“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


4月3日摩拜的股东大会进行到了夜里11点。4月4日的凌晨1点,胡玮炜发布朋友圈,证实了美团收购摩拜一事,不过否认了之前传闻的“创业团队出局”。她还表示,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并表示会和团队继续为此而努力。



与此对应,王兴在内部信中提到,摩拜将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摩拜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王晓峰将继续担任CEO,胡玮炜将继续担任总裁,夏一平将继续担任CTO。值得注意的是,王兴则担任董事长。


据《新京报》报道,美团以35%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元现金出局。有不愿具名的共享单车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摩拜中早期投资人、易车网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话语权较大,胡玮炜的话语权早已被削弱,因此并不执着于公司业务。


另外有摩拜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在此次收购消息传出之前,胡玮炜已经开始清退其在摩拜的股份。不过摩拜官方否认了此消息。


此前有传言称摩拜“卖身”的对象不止美团一个选择。滴滴和软银曾欲以10亿美元投资摩拜,此时摩拜估值45亿美元。但由于腾讯是摩拜的股东,手握优先权的腾讯则将美团推上谈判桌,导致最后滴滴、软银与摩拜未能达成一致。不过这一消息遭到滴滴方面的否认。


资金链紧绷


资金危机无法自我恢复,是让摩拜“卖身”的主要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共享单车企业人士指出,像摩拜这样融资到E轮的公司,继续引进投资人,除非财务增长空间巨大,如滴滴、美团、当年的京东、阿里等公司,否则投资人很难有兴趣继续进入,更不要说摩拜自去年四季度后营收不断下滑,而且财务模型不太健康。


一位要求匿名的共享单车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个月,摩拜一直在尝试寻求独立融资,但是一直不成功。导致摩拜资金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冬季属于骑行淡季,另一方面则归结于摩拜线下运营搭建较差,导致车辆丢失、损毁严重,成本上升。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摩拜内部觉得产品好就不需要运营,但共享单车是重运营的平台,产品再好也需要做好运营。背靠线下运营的美团,摩拜可以补足这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美团有意布局出行领域,先是进入快车领域,之后又借摩拜扎入共享单车市场,让美团有了打击“滴滴系”的ofo和小蓝单车的“筹码”。


据蓝鲸TMT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摩拜持有现金37.52亿元,欠供应商10亿元,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另外,目前摩拜日订单不足1000万单,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2017年12月单月营收为1.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车每天仅周转1次。鉴于单车报废导致订单规模下降,为了维持订单不下滑,需要每年投入8亿~10亿美元的运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投入。


近期,摩拜采取了取消免费月卡、提升每单实际收入等增收动作,与财报情况不佳不谋而合。某单车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营收状况一直欠佳,摩拜迟迟无法获得正向现金流以进行新车生产以及旧车维护等正常运营。


今年初,摩拜宣布,原本优惠价格为2元/月的骑行月卡恢复为原价20元/月,季卡价格也由5元/月调整为60元/月。甚至有媒体报道,摩拜单车在去年11月底曾进行过裁员。在部分省份中,最先被裁的是外包人员,另有一些驻站人员以“人员优化”为名被解雇。另有部分城市的摩拜员工年终奖也被口头通知取消。此外,摩拜位于上海周边的共享单车工厂,顶峰时每天产出达万余辆,但现在流水线再无忙碌的身影。


盈利模式依旧难解


据媒体报道,4月3日晚上王晓峰在股东大会上发表的最后感言“意味深长”:“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有意思的是,2016年,王晓峰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个人觉得王晓峰是可惜在摩拜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时卖给别人,就像这么早把自己一手带大并感觉马上能出头的孩子送给了别人,总会有不甘心。”上述单车人士感慨道。


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发展两年多,但盈利模式一直是难题。在共享单车市场发展初期,不少人认为,共享单车的盈利关键是押金,而各资本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也是看好其坐拥几十亿元的押金池。但随着监管的到来,押金监管逐渐规范,通过押金获利的门被锁死。


而共享单车作为高频次消费,也被认为是获利的关键。一位不愿具名的共享单车人士表示,共享单车是现在中国互联网非常少见的高频次且订单量高速增长的交易平台,虽然这个交易平台不如淘宝、京东每次消费数额较大,但是共享单车交易平台的价值在于,当用户打开APP时就有“我要花点钱”的习惯思维。比如百度地图日活过亿,但用户仅仅是为了使用导航或者查找路线,之后就会关掉应用,而不会想要在百度地图上花钱,没有交易属性的平台很难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像共享单车这样高频次、线下向线上导流,还具有交易属性的行业就更稀缺了,这让共享单车的未来想象空间是空前的。


虽然通过单车的租金,ofo和摩拜单车回本可期,但在整个企业运营中,还有高额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仅仅依靠单一的租金收入很难带来可观的利润,也很难维持长久发展。盈利模式的探索依旧是共享单车行业的难题。


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


今日头条(Toutiao)、美团点评(Meituan-Dianping)和滴滴出行(DidiChuxing)所形成的“TMD”组合一直被视作中国的下一代科技巨头。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滴滴和美团的对战不能单纯从业务角度去思考,二者竞争的背后掩藏着更大的野心——对平台、生态、入口的争夺。


历经多次厮杀后,看似大局已定的互联网餐饮和网约车行业如今又迎来新一轮竞争,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在早前的采访中表示,今天美团和滴滴的竞争不仅仅是出行的竞争、外卖的竞争,而是“次级流量入口”之争。


此次摩拜与美团能达成收购交易,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方面,摩拜和美团一样都有要布局互联网出行平台的野心,去年年中到现在,摩拜纷纷开始新增业务,显示接入网约车入口,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去年12月,摩拜更是开启首批新能源共享汽车落地贵州,今年1月摩拜试运营共享电动车业务。


另一头的美团,王兴在去年底通过内部信宣布了公司组织架构升级,成立了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场景,全面布局大出行领域。目前,美团与滴滴在网约车市场战事正酣,互联网分析师王建表示,美团收购摩拜就能卡位共享单车场景入口,还涉足了共享汽车等业务,对抗滴滴更有底气。


而美团此次布局摩拜,也正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王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团的野心是出行市场整块蛋糕,而非局部。收购摩拜之后,美团能进一步加大自己对出行市场的影响力。而据资本界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美团正准备赴港上市,正在与高通、美林和摩根斯坦利接洽承销商一事,预计估值为600亿美元。摩拜被成功收购,对于美团想达到600亿美元的估值很有帮助。如若处于上市前的关键期,美团显然需要更多的“故事”给资本市场提振信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