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服、韩服你真的能分辨的清楚么?

2016-06-27 訂閱☞ 洪福缘天韵汉服


其实,追本溯源,韩国(朝鲜)的韩服(朝鲜服)都是由我国的汉服演变而来,经过多年的变化,已经具备了其本土特色,但是,在一些方面仍保留着汉服的一些特点。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汉服、韩服、和服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韩服:

     是中国明代汉服传入朝鲜后发展而成的服饰,成型于李氏朝鲜时代。特色是颜色艳丽以及没有口袋。大韩帝国时期,下层平民传统韩服胸部裸露,哺乳方便,后来在日本统治时期因为被认为有伤风化遭废除。


明代男子服饰


     1.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官员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儒生都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时称蓝袍。




皇帝服饰


     大明皇帝的日常服装是龙袍,上面绣着龙纹、翟纹和十二章纹,一般以黄色纱罗制成,配金冠。皇帝礼服则仍保持上衣下裳的古制,由玄衣、纁(xūn)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xì)等组成。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领、袖口、衣襟侧边、裾都是本色。纁裳织藻、粉米、黻(fú)、黼(fǔ)纹。


     明代皇帝的常服又称翼善冠服,即头戴乌纱折上巾(又称乌纱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明中后期袖型逐渐肥大)、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翼善冠(撷芳主人,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翼善冠

      用乌纱冒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冠之后山正面还保留有类似早期幞头系结、系带的装饰。明孝宗以后,折角末端由尖角变为圆弧形。明穆宗时,又在翼善冠上加饰嵌有珍珠宝石的金二龙戏珠。明神宗定陵出土有三顶翼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顶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口径19厘米,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成,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系结、系带也以金累丝制作,镶有绿宝石。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翼善冠

圆领

      明初定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领”或“衮龙袍”。皇帝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底边呈弧形,袖端开口,有极窄的缘边。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称为“摆”或“双摆”。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定陵共出土12件明神宗的四团龙常服圆领

圆领(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搭护

      由半臂发展而来,唐代已在圆领袍下穿着半臂。明代以圆领、搭护、贴里作为常服的标准搭配。搭护为交领,短袖或无袖,领部通常缀有较宽的白色“护领”,衣身两侧开裾,并接有双摆,穿着时衬于圆领的摆内。定陵出土有31件“交领中单”(分半袖和无袖两式),即为搭护,有些形制比较标准,有些则有所变化,其中大部分出土时都与圆领袍套在一起。


搭护(参考绘画与实物绘制)


革带
      皇帝常服革带用玉带銙(带版),故也称为“玉带”。带銙共二十枚,外形大小各不相同,都有特定的名称:三台(大小共3枚)、圆桃(6枚)、辅弼(2枚)、挞尾(2枚)、排方(7枚)。带鞓(tīng)用皮革制成,外包红色或黄色织物,表面饰描金线五道。标准革带的带鞓一般分作三段:左段(缀三台中心方、左小方、左三圆桃、左辅、左挞尾)、右段(缀三台右小方、右三圆桃、右弼、右挞尾)、后段(缀排方),左段与右段内侧各钉副带一条,上有小孔,后段两端有金属带扣一对,与副带连接,并通过小孔调节带鞓的围度,而整条革带的开口则在正前方三台处,以金属插销作为开合机关。由于常服革带要大于人体腰围,所以不具备束腰的功能,靠圆领上的带襻虚悬于腰部,这也是明代常服革带的典型特征。


常服革带(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带銙名称及排列示意图


      常服一般使用皁(黑色)靴,用皮革制作,靴筒由左右两片缝合而成,靴面则分为三片,前面两片,后跟一片,靴筒内常衬有织物制作的护膝,靴底为粉白色,因此也称作“粉底皁靴”。明代后期还出现其他材质的靴,如定陵出土的红缎单靴和毡靴。



皁靴(参考绘画与实物绘制)


     皇帝常服除了制度中规定的四团龙圆领以外,饰有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的圆领龙袍也可以作为常服使用,如《徐显卿宦迹图•金台捧敕图》中出现的明神宗,即穿着此类龙袍御门听政。



明代皇帝常服(中后期)示意图

吉服
      吉服是指在时令节日及寿诞、筵宴等各类吉庆场合所穿的服装。明代皇帝吉服尚未正式进入制度,因此在具体形制上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来说,皇帝吉服的款式与常服或便服相同(如圆领、直身、曳撒、贴里、道袍等),颜色多用红色、黄色等喜庆色彩,纹饰则较常服、便服更为华丽精美,大多使用应景题材或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南京御史孟一脉给明神宗的上疏中提到:“遇圣节则有寿服,元宵则有灯服,端阳则有五毒吉服,年例则有岁进龙服。”寿服为帝后寿诞日所穿,多饰有“万寿”等与祝寿有关的纹样;灯服为元宵节所穿,使用灯笼纹样的衣料或补子;五毒吉服为端阳节所穿,饰有“五毒”纹样;龙服即饰有龙纹的各式龙袍。这些服饰均属于“吉服”。而明代皇帝画像上所穿的“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定陵有实物出土)也应是皇帝吉服的一种,但具体功能与穿着场合尚不清楚。


明万历时期吉服用刺绣双龙灯笼纹圆补(元宵节)


穿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的兴献帝(世宗生父)画像

青服
      又称青袍,即青色圆领,为明代皇帝在帝后忌辰、丧礼期间或谒陵、祭祀等场合所穿。青服圆领素而无纹,不饰团龙补子等,革带用乌角(黑牛角)带銙,深青色带鞓。《明实录》记载,嘉靖二十四年,太庙火灾,明世宗青服御奉天门,百官亦青服致词行奉慰礼。万历十三年大旱,明神宗着青服,由宫中步行至圜丘祈雨,《徐显卿宦迹图》将这个历史场景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徐显卿宦迹图•岁祷道行图》


     洪武皇帝所穿乃明前期皇帝常服,风格较明后期简洁,乌纱翼善冠+黄色团龙窄袖圆领袍+红色交领衣。

     万历皇帝所穿常服乃典型明中后期风格,纹样较明前期增多,乌纱翼善冠增加了纹饰,黄色圆领袍增加了色彩和纹样(加入了十二章纹),两肩圆形纹样红色者为日纹,白色者为月纹,袖子变宽,其上可见华虫(红腹锦鸡),其余章纹见于袍服其他部位。


韩国龙袍

     朝鲜太宗身着为五爪龙补,按照礼制,作为藩王,其只能身着四爪蟒补,着五爪不合礼制。蟒纹的出现是因为洪武二十四年,朝廷下令:“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蟒纹。 所以,官服朝鲜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龙袍。


图为朝鲜太宗李芳远的画像


官吏服饰


     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公服、常服、赐服等。



朝服


     文武百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头上戴梁冠,着赤罗裳,青缘青饰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饰物以玉为贵。


     明代朝服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一书,就专门叙述到这种服饰。他说:“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这种服装所采用的质料和纹样,按规定,都有一定制度。

明代官员朝服


六梁进贤冠(缺一梁)


六梁进贤冠(缺一梁)背面


明代公服


     亦为袍式,以袍的颜色,袍上绣花之花径大小以及腰带的质地分辨品级。这种服制为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用纻丝或纱罗绢制作。袍服颜色,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按品级绣织各种大小不同的花纹。八品以下官员的公服没有纹饰。穿公服时,头上须戴幞头。

明代一品公服正面

明代一品公服背面



明代官员幞头


常服


      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即圆领),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永乐三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但袍用红色。


明代官员常服


补服


     补服,又称“补子”,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如一品文官用仙鹤补;用猛兽代表武官,如一品武官用麒麟补,以此来来区分官职。


明代补服

乌纱帽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伯的图案是:麒麟、白泽。


     文官:禽纹以自然界中优雅、美丽的鸟类为贵。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明朝一至九品官服补子

清朝一至九品官服补子


     武官:兽纹以陆上最凶猛的野兽为肯。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朝鲜官服

     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国王的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龙袍,朝鲜王后服则饰以凤。公主、翁主和嫔妃衣装则饰以花型图案。高级朝廷官员衣上饰以流云和仙鹤。颜色可分为紫色、红色、蓝色、绿色。


暗行御史朴文秀画像

飞鱼服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官服,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佩绣春刀,是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服。如正德十三年曾赐一品官斗牛,二品官飞鱼服色。据《明史》记载,飞鱼服在弘治年间时一般官民都不准穿着。即使公、侯、伯等违例奏请,也要"治以重罪"。后来明朝规定,二品大臣才可以穿着飞鱼服。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赏赐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斗牛服等级高于飞鱼服。

     斗牛服也是赐服的一种,斗牛纹也与蟒纹相似,唯两角向下弯曲如角状。


明代 襄色盘金绣蟒袍


明代蓝罗盘金绣蟒袍


军服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儒士文人


     儒士文人大多穿一身蓝色或黑色的长袍,也叫直裰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服饰。据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少数文人也有穿着)。而到了明朝时期,直裰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明代男装以方巾圆领为代表形式,士人平时还喜欢穿着道袍、直身、直裰等交领袍服。

     明代士人的冠帽,以四方平定巾为主,也有戴“皂条软巾”的,后垂双带,俗称“襦巾”。



     四方巾,即四方平定巾,亦称“方巾”、“四角方巾”,是明初颁行的一种方形软帽。它是官员、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可以折叠,呈倒梯形造型,展开时四角皆方。

     网巾一般多用黑丝、马尾、棕丝等材料编织而成,万历年间转变为人发、马鬃编结。网巾是明代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子,也是明初建立的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徵的巾服之一。由于“人无贵贱皆裹之”,网巾也是明代最没有社会等级区分功能的服饰。


     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用六片罗帛拼成,多用于市民百姓,相传为明太祖所制。倡导一统山河,故取六和一统、天下归一之意。 马聚源在缝制小帽时,只用三针便可缝好,其高超的技术被人们称之为马三针。

 朝鲜儒服

     儒家兴盛以来,朝鲜儒学者盛行穿根据《礼记·深衣》所载由苎麻所制的白纻深衣,且呼以大敞衣、中致莫、小敞衣等袍衣类名称。在朝鲜,深衣是士大夫阶层闲暇时的装束。典型的深衣是直领,但也有方领襟的深衣。



庶民服饰


     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称“杂色盘领衣”。


     农民只许穿用绸、纱、绢、布。若是农夫可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老农的衣制,袖长要过手;庶人衣长,离地5寸,袖长过手6寸,袖桩广1尺,袖口5寸。

 朝鲜平民服饰

     男性韩服的普通着装叫做“赤古里巴基”,包括赤古里和裤。男人的宽松裤子,适合正坐。裤子收口处有系带。


     男性会在头上扎辫子,直至成年或结婚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会把头发结成发髻在头顶(戴乌纱帽或戴代表道学的程子冠),白丁则只能扎头巾与戴草笠。



女子服饰  

     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裙子等。命妇服包括: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组成。  

凤冠、霞帔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后妃的凤冠除缀凤凰外还有龙,普通命妇的彩冠仅缀花钗。 

霞帔是一种帔子,象两条彩带,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宋代,霞帔成为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该。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纹样有严格规定。 


(如梦霓裳汉服网—织锦马面袄裙)


皇后服饰


     礼服是明代后妃的朝、祭之服,皇后在受册、谒庙、朝会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礼服。以百禽之首凤凰为其高贵象征,与龙相配。服真红大袖衫,上面织绣龙凤纹,加霞帔和红褙子,下穿红罗长裙。头戴龙凤冠,以金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洪武元年,朝廷参考前代制度拟定皇后冠服,以袆(huī)衣、九龙四凤冠等作为皇后礼服。洪武二十四年对冠服制度进行了修改,定皇后礼服为九龙四凤冠、翟衣、黻(fú)领中单等,此后一直沿用。


(图源:撷芳主人)

九龙九凤冠(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

十二龙九凤冠(定陵博物馆藏)

朝鲜皇后服饰



天青色翟衣


命妇服饰


     命妇是官员的妻子,穿戴配饰以丈夫的官阶为准。命妇礼服一般由彩冠、霞帔、大袖衫及褙子组成,以颜色、纹样区别等级。命妇的冠上不缀龙凤,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翠凤凰与珠宝流苏,并以“花钗”区别品级。


     霞帔是命妇、贵妇礼服的专用配饰。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即长尾山雉);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八、九品绣缠校花纹。


明代霞帔



     合领对襟大袖的衫袄为贵族妇女所穿。此外,在冠服、耳坠、首饰、服色上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钗多为贵,首饰玉为贵,金次之。一品至五品命妇服色紫,六品至七品命妇服色为绯。


     命妇常服由长袄、长裙组成。长袄是一种用罗、缎制成的便服,衣长过膝,领袖均饰缘边,服色多为紫绿色。下裳多为素色裙,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朝鲜命妇服饰


     阔衣源自长褙子,在朝鲜文化里代表了长寿、幸运和富贵。礼服的面料多以枣红色贡缎、花纹缎、洋缎等做成;衬裏则多用蓝色,无花纹。


     圆衫,来自长褙子。朝鲜时代,王族女性、贵族女性和贵妇的正礼装是材料为绢(蚕丝),肩上、胸和背面前镶有代表阶层的金箔装饰的大袖服装。穿在赤古里裙外面。


     唐衣,源自短褙子。唐衣是正面常常垂下的赤古里,王侯贵族女性的第二礼装,用于出席重要庆典。王室女性的唐衣有金色镶边,其他人则没有。


     已婚女性、高级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会戴上加髢(假髻),后来发展成“加髢”样式。贵族妇女,加髢甚至超过三圈,宫中甚至发展出“木头假髻”。


民女服饰


     明代女子的衣裙在中国历代服饰中,样式最丰富、制作最精致,色彩搭配也最和谐。唐宋的襦裙、背子在沿用时,又增加了彩绣的云肩,是女子更加光彩照人。

明代云肩

     普通妇女主要衣着有裙、褙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褙子、比甲并非只为贵族妇女专属,直领、对襟、小袖的褙子为普通妇女的便服。


明代比甲

     平民女服用料即便是礼服也只限用紫色粗布,并且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亚青色和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首饰用银渡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

     明代统治者对奴仆、婢女及伶人、乐妓的服饰也有严格的规定。如限令大婢女,只准穿用绢布制作的狭领长袄和长裙;小婢女,只许穿长袖短衣和长裙。而伶人、乐妓,常服则只许服用带有污辱含义的绿色巾。

朝鲜平民女装

     朝鲜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成年未婚的少数女性则把辫子盘在脑后并以称为唐只的带束起。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



洪福缘大连店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535-1-3号

电话:0411-62917660


洪福缘乐山店

四川省乐山市新广场时代购物街

电话:0833-2426489



玩论坛,赚积分,赢好礼!

点击阅读原文,進入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