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蒋经国之死关上两岸和平统一之门?

2018-01-16 雷人雷语

 


两岸关系的开启点是在蒋经国与邓小平执政时期,在这之后,两岸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海峡两岸从趋于缓和,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但政治关系更加对立,岛内分离主义更加严重。


2018年年初,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香港演讲时发问,“照理说,两岸交流三十年,因为两岸频繁的来往,应该是更好,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现象?”持有这种疑问的绝不止洪一人,蒋经国生前不遗余力推动的中国统一为何在台湾政党轮替中渐形渐远,和平统一之路在何方?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告诉来访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兰姆(Catherine Graham),将解除戒严并开放自由组党(图源: VCG)


1975年4月5日,一心想要“反攻大陆”的蒋介石在孤岛去世,统一中国的梦想留给了蒋经国。


在两年前,邓小平就已对台北频频示好。然而蒋经国只希望与大陆保持秘密沟通,他对《纽约时报》记者说,与中共接触是自杀行为,和大陆的任何妥协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波动甚至动乱。


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中美建交。


1978年12月16日晚,当蒋经国得知1979年1月中美将正式建交后即发表电视演讲,表示台北当局不会跟共产党谈判,也不会放弃光复大陆的神圣使命。


大陆表现出了比台湾更开放的姿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议两岸开放经贸、旅行和通信;国防部长徐向前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停止金门炮击;台办负责人廖承志也发表致蒋经国“老弟”的一封公开信,提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国家统一。


面对大陆对台政策的主动调整,蒋经国若有所思,长期的敌视不可能突然之间转变,但他认为北京现在热切鼓励两岸之间扩大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对台湾必然是利大于弊。不过当时党外势力正在致力于推翻国民党威权统治,蒋经国认为国民党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台北一方面猛烈抨击北京的示好,并宣布“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一方面蒋经国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政策策略,力图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


在这种矛盾的思想下,台湾主动加深对大陆的影响力,准许民众自由申请护照,从香港转入大陆。自此,两岸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交流。


得到回应后,中共于1981年发动全面和平攻势。


这年中共邀请蒋经国回大陆和故乡访问,称“奉化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邓小平还就他的“一国两制”统一模式提供法理架构,他指示修订宪法,赋予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殊地位,享有“高度自治”,即对它们现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司法制度有控制权;9月,叶剑英提出中国统一的九条原则即“叶九条”,其中包括台湾可以维持自己的军队,充分自治,不干涉台湾内部事务。中共的各种声明开始强调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历史传承,并从福建撤走了相当数量的军队。


尽管台北从北京获得的谈判起点非常富有弹性,条件也非常优厚,但蒋经国依旧退却了。有文章指出,蒋经国既不认为岛内有废除“三不”政策的共识,对大陆政局是否能稳定也心存疑虑。对此,蒋经国放弃了“反攻大陆”的口号,取代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他的思路是先让两岸关系在民间自发性地发展起来、持续下去,然后再观察事态进展情况。(多维新闻)


雷人雷语

ID:gh_538922d73ecb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