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拟剧论

2016-04-29 夏天 新传大词典 新传大词典
戈夫曼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加拿大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戈夫曼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他1959年的书中《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符号互动论研究。在符号互动论的传统的大量工作中,他凝练了中心理念和应用。戈夫曼建议说生活犹如剧场,但是我们仍需要停下来并有一个装扮的空间:在面对面的符号互动后面有一个更大的背景。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论的第一代代表人物, 布鲁默就是第二代代表人物, 而戈夫曼则属于第三代代表人物。

早期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人们获得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敏锐且正确地指出了人际传播与“物际”传播的重要区别, 其研究重点在“符号” ;而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 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其研究重点在“互动”。



拟剧论

具体内容: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应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应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定


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是拟剧论的实质。有以下四种:

1理想化表演

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 , 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努力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

2误解表演

使别人产生错觉, 即得到假印象的表演叫“误解表演” 。富人装穷, 流氓扮绅士都是误解表演的例子。误解表演有两个目的:1 、为了获得利益, 如没有学问的人装得有学问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2 、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如有生理缺陷的人掩饰自己的缺陷。误解表演有善意的, 也有恶意的

3神秘化表演

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别人产生一种崇敬心理。对于一个人越是熟悉, 就越是容易产生轻视的感觉。我国有些单位也不提倡亲戚同在一个部门工作。角色隔离的目的是避免双方相互能看到对方“后台”的行为。

4补救表演

补救表演是用来应付一些意外情况的, 如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当众吵闹等, 这些都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


理论评价:戈夫曼运用戏剧语言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充分肯定了社会体系这一剧作者及其剧本期望对表演者的决定性作用,也即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性。他把表演区域分为前台与后台,提出了理想化表演和误解表演、补救表演等印象管理策略,对人们成功地扮演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的。他提出的“戴假面具的人”、“故意演戏”等概念,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一面。但他的理论也存在许多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色彩而受到尖锐的批评。


理论应用

从拟剧论框架视角还可以分析最近很火的真人秀节目。

一、角色定位

拟剧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都有一个既定的、统一的形象,运用各种符号对自己形象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在前台进行表演。《极限挑战》中,每个人都有鲜明的形象定位:坏叔叔黄渤、颜王孙红雷、松鼠王迅、神算子黄磊、小绵羊张艺兴。

二、后台的前移

拟剧论提出了“前台”、“后台”概念,前台是每个人在社会活动场合中展示出来的,后台是相对前台可以放松、休息以及准备的地方。真人秀中,后台前移满足了观众想看到明星作为普通人,和荧屏中不一样的一面。比如早期“跑男”中欧弟深夜打呼噜、《爸爸去哪儿》黄磊的厨艺。

三、剧本的随机应变

为了让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塑造一个合适的形象,需要按照剧本来表演,也就是既定的社会规范。而《极限挑战》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剧本设定的随机应变,使得节目内容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加强,从而更加吸引观众。比如上一期,观众给关在笼子的明星送吃的,观众的加入增加节目的互动;孙红雷黄渤破坏游戏规则,堆草垛游戏时强行夺气球,三顾茅庐时强闯护栏。这种破坏规则的举动也增加了节目的不确定性。



污名化

戈夫曼还提出过污名化:一个人本身是否有缺陷或者有污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和交往关系中被其他人视为是有缺陷、有污点的人。


比如,有些职业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职业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出现过不光彩的事情,就容易在传播过程被污名化,比如医生、城管、教授等等。


框架理论


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戈夫曼提出的框架理论在后来被引申为新闻框架理论。具体内容《传播学教程》第十二章有详细介绍。我们之前的一篇推送也可以进行参考。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参考文献: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

      周胜榕《拟剧论框架视角下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以《极限挑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