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我”、“客我”、“自我”、“镜中我”傻傻分不清楚?

2016-09-08 黛茜 新传大词典
好多人开始第N轮背书了,然而这几个“我”搞得大家晕头转向。今天小编的任务是帮大家理清理顺这几个“我”。其实主要就是三个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elf-interaction theory)、库利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先把概念弄清楚→→→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米德(GH米德,早就给大家介绍过的啊,芝加哥学派的三把手,详见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续)认为“主我”是“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的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式成统一的社会自我。“主我”是形式(由行为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换,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elf-interaction theory)
布鲁默认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指出,这种与自身的互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自我互动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
三、库利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
库利认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自我和采取行动,这种自我认识形成于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之中。主要包括: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细心的人儿早就发现:其实三个理论差不多,变着法说差不多的意思。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elf-interaction theory)说的是人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而库利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说的是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说的不同的传播模式哦~传播模式的区别,看英文就知道了,只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弄清楚这三个理论,我又得说一个问题了。有人一看到布鲁默就想起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不能搞在一起啊,亲亲们。
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讲的象征性社会互动啊,是讲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和象征的,不是说的传播模式啊!!!
你到底有没有一点概念了呢?再搞不清楚下场如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