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筹新闻

2016-11-06 小武 新传大词典

关于“众筹”

众筹(Crowdfunding)指的是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这个概念2006年由美国互联网杂志《连线》率先提出,这些年催生了一批受到投资人和公众追捧的众筹网站,在这些网站上,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众筹项目,并接受公众额度不等的“资助”,而网站可以从各项目所筹金额中提取管理费作为收入,一般4%-10%不等。这其中,2009年诞生的Kickstarter现已是风靡美国。在中国,最近两年也出现了几家按照这个模式运营的众筹网站。

“众筹”概念被用于新闻,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上线的新闻众筹网站“Spot.us”,此后Kickstarter等各国的众筹网站也出现不少新闻众筹项目。

美国《连线》杂志的主编杰夫·豪认为依赖集体的贡献和群体的力量能够使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这样说来“众筹”成为了开放式的,运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就是杰夫·豪所描述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众筹就是面向大众集资,杰夫·豪认为众筹就是利用很少的钱来融资,脱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直接从人数众多的群体那筹集资金,把需要钱的人和有钱的人直接联系起来,节省间接地投资,集中开发大众的钱包,让人们为他们认为好的、值得信赖的项目融资。


国内学者陈洋认为,报道制作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媒体人利用众筹撰稿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和资金来筹集资金。撰稿人直接将自己的报道计划面向大众,接受市场和受众的考验,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先向报社或者电台、电视台报一个创意,经过他们的审批,这样就使撰稿人和资助人成为了直线联系人。当然,如果撰稿人通过众筹网络平台提出的计划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赖与支持,那么计划也会因为没有投资者的资助而无法进行下去。

就目前我国新闻众筹平台的模式来看,一项完整的众筹新闻项目至少要包括:报道内容计划执行时间报道价值报道背景发布渠道众筹回报几项。报道计划即报道的选题内容与筹款花销预算;执行时间需要控制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并应实时向筹资者在平台上进行互动并汇报采集进程;报道价值则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价值的报道自然难以获得众筹者的关注;报道背景则要求项目发起者对项目的发起缘由进行说明,目前常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发布渠道目前则多以自媒体为主;众筹回报则是在项目结束后按照项目在筹资阶段的相应承诺回馈给众筹者以信息或物质等形式的回报。关于众筹回报,须明确的一点是,众筹不同于非法集资。如果在筹款之时把股份明确作为回报,“众筹”就变成了“非法集资”。以股份、股权为回报条件,众筹者们参与利润分成,这在国内目前的政策法律环境下,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当前的众筹网站多采用预售与团购相结合的模式来运营整个众筹平台,它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特性,使得有想法有创意的个体或企业发布自己的创意和样品,它可以向公众介绍它的创意,通过相关审核再在相应的平台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争取网民的关注和支持,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资助。对项目感兴趣的人在该众筹投资项目规定的筹款目标金额以及规定的日期内为项目捐款,然而项目的发起人仍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推广宣传自己项目,一般不设定最低和最高的投资金额。但是如何吸引“陌生人”对项目慷慨解囊?众筹能够让这些投资者获得一些回报,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投资者关心这个项目并且关心这个项目的个人,他们想要让大众知道这个项目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以运行的。投资者为这个项目投资了,他们也有资格得到这个产品。


此外,众筹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不是无偿捐款,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对支持者设有相应的回报。就众筹平台的定位,曾帮助著名主持人乐嘉众筹出版新书的裴昱解释说:“众筹网站是商业平台,它具有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它并不是救世主。众筹网站这个平台,更可以说是一个媒体,我们只能用这个项目将我们的平台烘托起来,运用项目本身的发酵性、话题性,让众筹网站通过互联网的推广热起来。”


新闻众筹的发展困境与启示

新闻众筹的出现迎合了当代市场化背景下消费者对新闻产品高度分众化的取向,依托社交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这种新闻运营模式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的媒介环境。但是新闻众筹作为一种网络新时代的产物,其自身无法避免地会有一些局限,“众筹新闻还没有达到其成熟的地步,它还存在一部分的问题,例如其运作模式和合法性边界尚不清晰公众新闻消费习惯尚待改变,其公正性和客观性等受到一定的威胁,有些不法者可能会为了迎合自助者使得众筹新闻面临挑战”。


此外,新闻众筹到底仍然是一种“舶来品”,面对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考验,它必然会面临“水土不服”带来的诸多问题。在我国,一种新闻理论模式的引入,往往要面临现有政策环境的严厉考验,对此,陈力丹教授认为,由于现实政治和新闻学有密切的难以想象的关系,所以,新闻理论的超前是不被中国政治环境允许的,这样,政治官员也会为了社会稳定从而时刻关注新闻理论的谈论及动向。与此同时,在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之中从来都不缺少“坚守阵地”或“紧跟快转”的人,所以即使出现一些新动向,也不需要有关官员明令禁止的干预。所以,在新闻众筹的模式下,采编者以自媒体人的形态出现,这就降低了新闻的“门槛”,失去了制度屏障,极易触及政治红线,一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比较安全的做法还是远离时政话题,侧重专题和历史开掘。


不过,我们可以从新闻众筹的实践中获得一些启示,值得庆幸的是新闻众筹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业界关于未来新闻的期待,这种变革将传播的权力以一种群体式互动的方式让渡给受众,使其处于新闻生产的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众筹新闻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和公民新闻有本质区别。社会资本由此也随着众筹网站在创建网络社区时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讲,众筹新闻网站使社区成员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把钱资助给专业的记者,这些记者提供社区成员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从而使众筹网站将受众和这些记者联系建立一种社区网络,来提升整个社区资本。

【参考资料】

1.《“新闻众筹”的中国实验》  陈中小路 刘韵珊   《南方周末》2013-12-06

2.《新闻众筹——未来生活的剪影》韦其烽 《视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