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伦多学派知多少

2016-11-24 竹子 新传大词典

1

多伦多学派


多伦多传播学派是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英尼斯、艾瑞克·亥乌络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创立的。


多伦多传播学派一向以大胆睿智和最具原创性的媒介理论而闻名。他们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传播媒介的偏向性和基于虚拟现实的赛伯空间和赛伯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的媒介新体验,强调传播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新主张,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

发展阶段


总体上来说,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人英尼斯提出的“传播偏向论”、核心人物麦克卢汉倡导的“媒介讯息延伸论”和80年代以来戴瑞克.德科柯夫以新电子现实为研究框架所倡导的“文化肌肤论”。


3

英尼斯与媒介偏向论


哈罗德·英尼斯,经济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也是麦克卢汉的老师。他一生的事业可以从1940年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他是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后期的他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中。


传播偏向论:

他认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有偏向,大体上分为时间的偏向和空间的偏向。


英尼斯发现媒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石刻文字和泥板文字,它们耐久,承载的文字具有永恒性,这就有利于时间上的延续,即时间上的偏向;另一类如莎草纸和纸张,它们轻巧容易运输,能够远距离传播信息,这就有利于空间上的延续性,即空间上的偏向。


就文化的角度而言,时间意味着神圣、道德和历史,与历史、传统、宗教及等级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空间则意味着现在和将来,技术和世俗,意味着帝国的兴起、扩张,它与现实的世俗政治权力有关。


4

麦克卢汉与媒介信息延伸论


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他于1933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其间出过许多巨著,在社会上有莫大的影响。于1980年12月31日去世。


媒介即讯息:

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即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5

戴瑞克. 德科柯夫与文化肌肤论


他认为,人类目前正处于一个崭新的电子时代,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以全人类为自己的肌肤。


文化肌肤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有形的文化肌肤,它的例子基本上随处可见。以建筑为例,建筑的设计是很能体现文化肌肤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它是由贝聿明设计的。从它的外形来看,像一把刀,直指港督府,其中体现的“文化肌肤”显而易见。


无形的文化肌肤是应对技术更替带给人的心理失衡的有效方法。日本在战后创造的经济奇迹,与新技术的飞速采用密切相关。在频繁的技术更替中,日本人是如何应对技术带来的心理张力扩张后的失衡的呢?德科柯夫在《文化肌肤:真实社会的电子克隆》一书中指出,日本人是通过不断地设计和更换文化肌肤,即以“脱皮换羽”的形式来平衡这种心理失衡的。通过更换文化肌肤,以一种新的形式去面对新的技术变革,不会伤及日本人的社会本质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适应了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至此不难看出,以哈罗德·英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和戴瑞克. 德科柯夫三人为代表的多伦多传播学派对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他们开创了一种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技术史为主线把文明发展史贯穿起来的新的研究传统,为后人充分认识各种传播媒介带给人类文明的影响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启迪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