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跨考,你知道的并不多

2017-05-09 夏天 新传大词典

成长是一场冒险
勇敢的人先上路
代价是错过风景
不能回头

成长是一场游戏
勇敢的人先开始
不管难过与快乐

不能回头

                                                     ——陈鸿宇《行歌》



考研是一场成长的冒险,备考者都是勇敢的人。而这其中跨考的人是更勇敢的人,要先上路,需要面对更多得与失代价。今天这篇文章就写给跨考的你们。

什么是跨考

跨专业考研的简称,大致分三类: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


第一跨学校,如果本科学校很好又没有保研机会,那继续考本学校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大多数人考研的初心仍是想去个更高平台,985,211的想去名校,普通学校的想追求985,211。


第二跨地区,这里我有数据支撑 ↓↓↓

截止17年4月关注我们公号的用户数省份分布前十

(我们的公号并非只针对某些学校考研,而是面向全国,所以数据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一窥新传考研的真实动态)

这是对各位的微信地理位置数据的统计,其中有高校的集中地,有传统的人口大省,有高考考生大户省份。然而报考新传考研的名校、热门学校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或东部发达省份,或省会城市。在这里也能看出跨地区也是不少人选择。(当中还有一些在省份其他地区中跨考省会学校)


尤其以考研为跳板,跨地区也涉及到未来的个人、职业、家庭等发展,所以“择一城学习”也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跨专业,这是跨考中难度最大的。然而在新传界画风是这样的↓↓↓

为什么是热门?(下图来自考研帮)



事实真的如图所示吗?跨考怎么准备呢?下面就展开了聊。


为什么要跨(ru)考(keng)

这个问题每个跨考的人具体答案都会不同,但是典哥猜测有以下几种(没想到的你们可以留言补充):


1.转折、跳板。有些人在大学没能选上自己心仪的专业,有些人未来想做记者,想从事媒体行业,所以跨考新传研究生是不光是学历的提升,也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转折。


2.兴趣、情怀。可能是因为大学期间参加了学生记者团、宣传部,也可能是因为白岩松、柴静,可能是因为CCTV13频道、湖南卫视,可能是因为《南方周末》《新京报》《人物》,也可能是因为一篇特稿、评论……

每个跨考人对新闻感兴趣的诱因都不相同,然而都或多或少都相信文字和思想能改变世界,义无反顾奔着内心的小情怀而去。


3.不考数学。这一点不可否认是一些人的选择。啥,搞不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去试试沉默的螺旋呗。

当初看到《死亡诗社》这句台词时,立刻想到新闻这个行当


那么哪些专业的人在跨考呢?典哥也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类:

1.相近专业。有些本科学广告,广播电视,出版等新传大类的,乃至学中文,汉语言文学的,这些宝宝们真的跨的不远。本科接触的相关课程和文学训练会对的文字功底和专业思维很有帮助。


2.优势专业比如外语专业,至少英语的复习可以适当省点心,还可以考小语种的呀;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专业,里面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渊源和传播学有搭界的地方;财经、法律背景的,具有专业背景其实还挺吃香的。


3.较远专业理工科,医学的宝宝们确实不容易,步子跨的就有点远。典哥本科是通信工程专业,找了半天发现本专业和新传知识有点关系一个是“香农韦弗公式”也是很重要的通信原理,还有一个是通信的英文名也叫“communication”……

当然数理方面的训练,带来的思维逻辑和动手实践能力,潜移默化中也许有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为什么可以跨考

跨考生的专业五花八门,然而每年每个学校中都会有成功录取的。“隔行如隔山”,那为什么他们可以翻越跨考山呢?


1.新传学科门槛不高,入门快因为政治和英语是统考科目,所以你需要跨的也只是两门专业课。在网上查到“跨专业考研难度较大的10大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建筑学、考古学、冶金工程等等,这些专业名字听起来就可以想象到专业课的内容,相比较而言,《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还算是友善的。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从小到大,看过新闻联播吧,读过报纸吧,关注微信公众号吧,可以说新闻无处不在。即便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经常接触多了也会明白一些套路。


2.学科发展时间不长,而且始终在发展,更迭速度快严格意义上传播学作为学科真正成立的时间不过几十年(从施拉姆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还要短点,中国新闻学科的发展也不过百年(从徐宝璜开始)。虽然学科背景涉及面广,但是学科深度不是特别深奥难懂,也是给了门外汉能进去探索的机会。


而且媒介理论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前几年刚进入众媒时代,如今即将面临智媒时代,经典理论和学科框架会不断加入时新性,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自学进行把握的。


3.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沉默的螺旋来自于美国大选,涵化理论来自于电视暴力;意见领袖是微博上的大V,诉诸恐惧是带有肺病图案的烟盒……一些看似陌生的理论完全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这种“书里书外”代入式、参与度高的学习,会让学习过程不断充满收获感,慢慢喜欢上新闻学传播学,也慢慢有了自信。


4.丰富的自学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的教学和图书馆对个人的塑造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作用。

网络上各种公开课,可以远程学习那些名校名师课程,线上的虚拟课堂,同时还提供作业和考试,某种程度上也是和名校学生共享专业资源。还记得我大三刚准备跨考时就在MOOC上学习浙大韦路老师的《新媒体概论》,中大张志安老师的《网络素养》《深度报道》。

微信上,各种媒体、传媒研究的公号,各种新传辅导的公号,他们带来的一手信息和资源,会逐渐将你从门外带入门内,一些成熟团队的专业课辅导也可以尝试;

微博上、QQ上,可以认识学长学姐、找到研友,可以搜到一些网盘资源;

知网上,各路名家的论文都可以找到,你学或不学,它们都在那里;

经验贴、真题、书单、分享,很多“干货”早已经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当你还在纠结去图书馆带不带手机时,回宿舍玩不玩电脑,也应该想想如何盘活好手边的资源。


跨考其实也很难

近期,一些跨考小伙伴在和我们交流时透露出自己的焦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确实是件难事。那么,难在哪儿呢?


首先是来自心理上的。放弃了你已经拥有或本可拥有的专业前途,选择上另外一个没接触过的专业,这需要比一般考研学子更多的勇气。同时还可能面对家人的反对,身边同学老师朋友的不理解。学习上的陌生感和心理上的不踏实,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硌脚石。


其次是氛围的缺失。没有上过专业课,没有直系的专业老师,身边没有新传的同学……缺乏原生环境的熏陶,会让跨考生一定程度上欠缺专业积淀,尤其在新闻实务方面的影响更加明显。即使知识层面上的差距能弥补,但是深层的学科理解、逻辑思维上,缺乏专业训练和实践,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差距。


还需要在跨考专业和本专业间寻求平衡。一方面是时间紧迫的跨考自学,另一方面是不能落下的本专业课程作业。考研确实重要,但是如果落下本身专业,出现挂科、和老师关系不好等情况,也是得不偿失,如何平衡两个专业的时间投入和精力也是件难事。


如何尽快克服跨考困难

其实,跨考中最困难的事是拿出勇气决定跨出去。之后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差距是可以尽力弥补的。


心态上尽力调整。家人如果不支持,就和他们好好沟通,拿出你的决心和努力证明选择这条路不会错。请相信,即便你推翻了家人设计好的图纸,他们也会继续给你递上新的铅笔。


其他人如果不理解你的决定,那就屏蔽掉那些杂音,把目标藏着掖着,就像贝壳里的沙子,等到磨成珍珠的那一天亮瞎那些人。别太在意跨考本身的性质,这只是个人选择,并不是贴在身上的标签。


自身的心理建设上,没必要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都归结于自己是跨考生,专业课学习的困难即使是本专业的学生遇到也会头疼。当然也不能仅仅凭着一腔热血,理性地认识到困难,客观地评价自己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升。做好成功和失败的双重打算,不卑不亢地笃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捕捉信息,寻找方法。用功利的眼光看,考研毕竟只是一次考试,几个月突击式的积累是可以取得好分数。真题、经验、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作为学习新传的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也是必备的媒介素养,氛围缺失那就自造专属于自己的新传学习氛围。比如,新闻评论没法练,练了没人改?微信公号有很多评论练习,新闻客户端上收集各类优质评论,多看多练,是可以写得像那么回事的。


自学方法上的一些建议:初期广撒网(5月-暑期)——书单上、拓展类的书籍,至少暑期前要刷一遍,形成大致印象有个框架;中期定点突破(暑期-10月)——经典教材反复刷的同时,要着力攻克初期不理解的重难点,适当做一些笔记,为后期准备;后期考前练习(10月-考前),捕捉每年热点,看一些学术论文,背诵基础知识,练习论述逻辑、实务写作,以应试为导向。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努力,更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合适的方法。这一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


寻求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遇到学校课程和考研复习之间的冲突,需要沟通或者想办法解决。大家都是大学的“老司机”,这点处理能力都会有的。

在两个甚至多个学科间游刃有余的牛人大有所在,所以,“复合类人才”们,你们也可以的。


跨考就是这么一回事

典哥今年复试时,就有老师用英语问到为什么跨考,当时我很坦诚的说了跨考的原因和优劣势。然后老师回复:Our institute welcome all the students from other different majors

所以说,文章开头那张新传跨考有优势的图是可信的。


关于复试时,有没有学校歧视、专业背景歧视,这些还都是后话,先尽力在年底的考试中取得好分数进入复试再考虑吧。



,这个动作的幅度要比走大,意味着你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多。带着那股毅然决然的勇气,合理的计划方法,just do it


我选择了一条对于我来讲,不好走的路。但是能在年轻的时候,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向,这是一种幸事。现在,这一条人生路上的雾气似乎慢慢散去,我能望到远方,也能看见脚下的荆棘,如今没有退路的我必须坚定地行走下去,不去问为什么,也不管遇到什么。

                                                                  ——典哥 夏天

(以上均为一家之言,欢迎交流探讨)


今日互动

灯光师音响师已经就位,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跨考故事、立下你的flag



据说,点了下面广告的宝宝,考场上会变成行走的新传大词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