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符号互动论

2017-06-04 冷不丁 新传大词典

符号互动论

又称“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符号互动主义”,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提出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 Mead创立,他的论文与演讲稿集《精神、社会与自我》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符号互动论思想。他以进化论思想作为铺垫,指出精神和人类之间的符号沟通可使人类能够进行对于生存来讲十分必要的合作;从持续进行的社会过程开始,精神、自我和社会产生于这一过程 



二、发展


继米德之后,芝加哥学派的赫伯特·布鲁默和爱荷华学派的曼德福·库恩分别继承和发展了米德的互动论学说。布鲁默和库恩的理论探讨发展到后来最终构成当代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他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布鲁默最先开始使用“符号互动论”一词。布鲁默认为人对社会客体的作用应依据该客体对他的意义,社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互动,而意义则是在解释过程中获得和改变的。布鲁默学派把社会互动解释为符号的直接沟通,人能够设想他人或群体如何评价个人,即能够通过扮演经过概括化的他人角色,并相应地解释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库恩认为作为一种客体的人类,核心自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社会化过程,人类掌握了对自己较稳定的一套态度和意义。人们通过界定自己的角色和限定被置入社会情景中的客体,使核心自我塑造和限制他们解释情景的方式。人类个性是由此被建造起来的,且较为稳定,它使人类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符号互动论在西方社科理论界影响较为深远,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还衍化出了另外两种社会心理学经典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与参照群体理论。



三、研究对象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四、基本假定


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心理、自我等,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故它们具有社会的意义。



五、理论前提


1、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


2、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


3、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的事物时所进行的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的。



六、主要观点


1、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2、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3、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5、个体行为受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6、存在于互动之中。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7、自我是社会产物,主、客我互动的结果。 

主我是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约束控制。前者是行动动力,后者是行动方向。



七、方法论特征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


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 象采取“尊重”态度。



八、研究阶段


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


第二阶段是“检验”。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九、应用


符号互动论通过阐释自我的解释域、符号的自然属性及人类沟通的重要性广泛应用于理解、认知社会越轨、两性命名符号、校园互动及家庭人际互动等社会问题。




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经典内容


新传词典

媒介审判  // 议程设置 // 媒介融合 // 互联网+ // 有偿新闻 // 框架理论 // 信息茧房 //

 舆论 // 拟剧论 // 斯图尔特.霍尔 // 麦克卢汉 // 霍夫兰 // 鲍德里亚 // 文化霸权 //

铺垫效果与分众传播  // 社会责任理论 // 宣传的七种技巧 // 新新闻主义 // 迭代新闻//

机器人记者 // 粉丝经济 // 容器人 // 邻避效应 // 六度分隔 // 媒介悲观主义 // 传播流研究 //病毒营销 // 政治家办报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后院篱笆原则  //

芝加哥学派 // 多伦多学派 // 文化肌肤论 // 哥伦比亚学派 // 媒介生态学


经验谈和干货

北大财经传媒400+学姐 // 学长忠告 // 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复习 // 考研冲刺:迷茫的时候,选择难走的那条路 //

如何复习中新史 // 复习《传播学教程》的体验  // 【干货】除了指定教材外,还有哪些书值得看?


新闻史专题


从一道真题带你展开近代中新史 // 新闻史干货 // 中国新闻事业史框架及脉络要点 // 中国新闻理论核心观演变 // 新闻立法 // 张季鸾 // 邹韬奋 // 黄远生 //埃德加斯诺// 成舍我// 邵飘萍 // 大公报 //  便士报 // 黑幕揭发运动 //拒检运动//申报//时务报// 新华日报//遐迩贯珍//新青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中国古代报纸


词典观点


新闻传播学表情包 // 被神化的毛坦厂中学 // 在国博遇见新闻史 // 沁园春·林丹出轨 // 演员-考研版 // 四喜儿和他的女人 // 变味的节日 // 审丑文化 // 请低下您高贵的头颅 // 奥运你我他 // 典哥典姐爆照



据说,点了下面广告的宝宝,考场上会变成行走的新传大词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