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理论

2015-11-06 竹子 新传大词典
一.理论的提出

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外,还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创建了“培养理论”。

二内容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事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种偏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他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三.基本观点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该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和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

培养理论的评价

该理论揭示的是大众传播对社会“共识”、对人们的“主观现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研究出发点的。

1.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2.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

3.包含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

4.教养理论可能适合于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但可能不支持总体上的电视内容,期待整体的电视观看产生教养效果是不合理的。

培养理论的发展

"培养理论"提出后,格伯纳等人又对其做了理论上的补充与修正。提出了"主流说"和"共鸣说"以及"第一级信念"和"第二级信念"。

"主流说"是指,不同背景不同社会群体的长时间看电视者,其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即"主观现实"均倾向于"媒介现实",具有趋向"主流"的趋势。"共鸣说"是指,电视的"培养"效果在某些特定群体中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如女性更加容易受到暴力伤害,因此大量收看电视的女性受众更加倾向于认为暴力犯罪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与电视中呈现的高犯罪世界的描绘产生了'共鸣 '。

"第一级信念"则是指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表面认识。如暴力犯罪的发生率等。"第二级信念"是指对社会现实态度层面的认识。如社会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应当指出的是,"第一级信念"与"第二级信念"虽然在程度上是递进的关系,但它们并不具有天然的因果关系。在培养理论中,"第一级信念"更多的受电视影响,而"第二级信念"则受电视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

特别补充

“回响效果”理论

“回响效果”理论指当电视世界的经验与个人经验趋于一致时,培养效果会如同空谷回音一样显著扩大。这又与选择影响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要求新闻媒介的报道与宣传应极力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这样才能使媒介效果达到最大。

如果您想调戏字典君,请长按此二维码关注即可

本微信致力于普及新闻传播小常识,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您所需要的东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