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买?国内媒体告诉你!赴港投保500%放心!

2018-01-14 市场部 美信美险 美信美险

点击上方微信公众号一键关注,开启精彩旅程。

请先观看以下两个视频,让您即时更了解内地人为何到香港购买保险


CCTV13新闻直播间"远方的保险"

分享真实个案,了解两地保险的分别↓

详情请观看此视频,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凤凰卫视2013年的报道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及理财产品激增

香港保监资讯显示:2012年内地人豪花30亿港元购保险

详情请观看此视频,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以下报纸内容大部份为中国内地媒体,只有三份为香港媒体,包括晴报、文汇报、东方日报**


北京日报:越来越多内地客到香港买保险↓


北京晚报:香港新保单,十分之一来自内地↓


财经生活报:内地客到香港买保险↓


财经新闻:内地人缘何青睐香港保险?↓


东方日报:投资移民准纳保险产品↓(香港媒体)


广州日报:同等保额香港保费便宜六成↓


理财师:内地流行到香港买保险↓


财经:内地人来港买保险有着数↓


人民日报要闻:内地居民为何热衷在港买保险↓


深圳周刊财经:香港保险让深圳居民舍近求远↓


投资理财:越来越多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


晴报:内地富人来港投保避税↓(香港媒体)


文汇报:内地富豪热卖港保险,转移资产避税避债避险(香港媒体)


羊城晚报财富热闻:内地人豪掷30亿赴港买保险↓


且看内地保险人士是如何抹黑攻击香港保险的?!

作者:香港《南华早报》

近年来,香港保险为内地居民所青睐,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内地与香港主流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快报》、《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保险报》等都纷纷予以报道。


更有北京工商大学、深圳大学的金融保险专家学者、内地保险机构高管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内地金融保险业一旦全面放开以后,内地将无法直接面对与香港保险的竞争。

就在2014年的6月9日,《新快报》用了四个整版,全面系统的刊发了该报记者对香港保险的全面调查,几乎以完全肯定的态度,对香港保险作了客观、真实的报道。其中,该报以图文并茂的写实手法,比较了香港与内地保险公司产品与服务,从中可见香港保险明显优胜于内地保险。


然而,与内地主流媒体相反的鼓噪,如恶意攻击、抹黑香港保险的言论、文章,今年来在内地互联网络、微信、博客平台上甚嚣尘上。中国内地保监会、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年报、季报数据显示,近年来,内地保险业每年新签约保费增长率在10%左右,而内地居民赴香港新签约投保保费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也因此,内地一些保险公司普遍感到了来自香港保险业的竞争压力。而面对客户与利益,内地一些保险业人士呈现出焦虑和不安,于是行起了抹黑香港保险的卑劣行径。

综合观察与分析内地保险人士恶意攻击、抹黑香港保险的言论,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谬论,之所以称之为谬论,是其言论与观点均出自于对拥有100多年保险发展史的香港保险制度的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和歪脖子念经。


谬论一:香港保险业向内地居民发售保单,属于“地下保单”不合法,不受法律保障。

谬论二:香港保险公司会破产倒闭,内地不允许破产倒闭。

谬论三:汇率风险造成内地客户巨大损失。

谬论四:香港保险业销售佣金是内地几倍,客户退保损失高于内地。

谬论五:香港保险纠纷处理与理赔难。


事实上,内地保险市场化也才22年,内地保险存在的诟病已经成为内地社会民众的共识,如销售误导、宽投保严理赔、保障利益少……相反,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保险业成熟度高,投资、保障利益与服务好,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谣言与抹黑不攻自破。


热点关注一:赴港买保险合法吗?

到香港买保险,这不就是媒体上常说的“地下保单”吗,是非法、无效的吗?一位有心的上海客户李先生做了详细的赴港买保险前期准备。李先生说,“我先是向上海的一些保险代理人、律师咨询。咨询结果基本上属于两派。代理人的基本观点是不建议买,听说香港的保险只有持香港居住证的人才可以买,而且香港保险合同都是英文的,中文仅供参考,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其中奥妙之处未必明白,万一上当受骗了浑然不知。因是外汇管制,缴付保费、理赔事宜比较麻烦。”在咨询过后,李先生还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查询香港法律,其中第41章是《保险公司条例》。(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询网址: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home.htm)。

为了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该条例对香港的保险公司的确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该条例没有明确写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购买保险,但同时没有对投保人的身份进行限制,也就是说不违法。据其一律师朋友说,保险也是商务活动之一,香港是贸易自由港,法律对商务活动主体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签署地在香港,香港拥有司法管辖权而已。

二是咨询了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相当于国内的保监会,咨询邮件地址:iamail@oci.gov.hk )。李先生发了一份电子邮件,问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险公司认不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不出三个小时,一名监理专员就回复了他的邮件,内容大意如下:根据香港的法律,无论内地人、外国人还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与香港合法的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保险是一份长期合约,如果期间出现没有连续付保费的情况,将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损;

二是如果与保险公司出现诉讼时,将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亲自到香港法庭聆讯;至于保险公司是否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则是保险公司的商业决定。

至此,李先生明白:去香港买保险是可行且合法的。


热点关注二:香港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但是内地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监管严格,而在国外即使像友邦、富通这样的大公司2008年也险些倒闭,香港的小保险公司风险是不是更大?据香港高级持牌理财经理介绍,全世界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是不允许倒闭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美国雷曼兄弟经营的400家银行和美国友邦AIA一起到了破产的边缘,而美国政府没有伸出援手去挽救雷曼兄弟的400家银行,而出钱收购了友邦保险85%的股权,不允许友邦保险公司倒闭。

香港保监处规定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会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收购继续经营,以确保客户的权益。所以客户最多只会因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损失红利收益,但保障类投保保额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至于香港方面,对于寿险,香港政府对于香港保险业的监管非常严格,每出售一份,香港保险监理处都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把该份保单80%价值的资产维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如果在香港有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危机,香港政府即会出面,让有财政实力的保险公司兼并该保险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寿保单不受损失。香港政府也正在设立香港人寿保险再保险基金,用以担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寿保单。


热点关注三:汇率风险是否造成内地客户重大损失?

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价格,七年内从1.2元跌到0.79元(每港元),从香港买保险长期看收益未必高?

赴港投保汇率确实是大的问题,如果人民币一直只升不跌,那么客户确实有汇率损失。但是这个世界会有只升不跌的定律吗?内地短短十几二十年间,通胀高企,在内地高保费的情况下,客户购买的保单贬值速度更快,而香港保险就算计上汇率损失,也比内地保单更便宜更能保值。

目前世人都能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近年来,人民币在内地快速贬值,《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如果十年前拥有1000元人民币,十年后因持续贬值,其购买力只相当于576元。而自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更出现了由过去“内贬外升”向“内贬外贬”同步的局面。由此可见,赴香港投资保险,汇率风险并不是消费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热点关注四:香港保险业销售佣金是内地几倍,客户退保损失高于内地。

从国际保险专业的角度来看,保险产品的销售佣金属于保险销售成本之列。而销售成本不仅仅限于佣金。保险产品销售佣金的设计高低与公司的专业投资水平、经营管理技术、营销机制相关联,都是按照国际保险精算规则,科学设计而来的,与客户退保损失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不同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销售佣金。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存在明显不同,所以,就销售佣金而言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同样,在客户退保设计上,香港保险侧从于要求客户长期保障,严格控制客户准入和投资保险的心理预期,即“严进宽出”,因此在退保损失设计时,要求严格。相反,内地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上执行的“宽进严出”,且存在较为严重的销售误导,客户退保现象十分普遍。

2013年上半年,中国保监会公布内地客户退保金额高达910元人民币,这要是在保险市场十分成熟的香港,简直是难于理解和想像的。可见内地保险公司在对待客户保险利益上的随意性。


热点关注五:内地人买香港保险是否受香港法律保护,有纠纷是否可以解决?

事实上,香港保险公司是向全球发售保险的,保险公司均有设立签约认证中心,赴港投保客户必须亲临办理,三方见证。以录音录像作为客户赴港投保的记录,在香港境内签署的投保文件是受到香港法律认可以及被保护的。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处发布受理非香港居民之投诉,如客户与保险公司发生索赔纠纷,该机构则出面受理纠纷审判,审判结果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如判决保险公司必须理赔。与内地不同的是,假若在内地,客户与内地保险公司发生纠纷仍需与保险公司对簿公堂

正因为香港是个法治社会,所以在法律上非常严峻。如保险计划书写着不适合于“中国大陆境内使用”字样,即是说买香港保险一定要在香港签单才有效,才受香港法律保护。

1.香港早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的大舞台,而中国大陆早在1997年前就被香港保险业看好为潜在市场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香港保险业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监管规范、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冯邦彦在《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兼论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中指出,香港长期以来都是全球保险市场中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市场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也指出,因其先进的基础设施、资讯的自由流通和高效的监管体制,香港聚集了全亚洲最多的再保险公司,业已成为全球再保险中心。

迅速增长的内地赴港投保率,不经让大家联想到赴港疯抢奶粉的大陆群众,质疑这是否又是一次“突发事件”。实际上,早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前期,便有学者对主权移交后香港保险业受到大陆因素影响的探讨。在Business Insurance 1997年6月30日的一篇文章中,通过Michael Bradford 对多家在港国际保险公司的高层人员的采访,不难发现大家均对回归后的香港保险业持积极态度。尽管香港现行保险业会受到中央政权带来的何种影响并不明晰,但毗邻的大陆市场确是一块实在的商机,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及其监管模式和经验实为中国大陆保险业所借鉴,而中国大陆这个潜力市场也早已向香港保险业打开

与标准中国大陆市场的香港保险业相对的是以香港保险业为学习榜样的大陆保险业。程国强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监管经验借鉴》一文中便指出,面对在2008年下旬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国际上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均先后出现严重的危机,甚至破产;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投资富通股票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出现巨额浮亏。但与之相比,香港作为全亚洲最多的保险公司的聚集地,其保险业虽然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现波动,但仍然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因此,通过考察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香港保险业的监管特点,对于内地保险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生效以来,两地保险业交流也持续增强,香港保险业及其专业从业人员可以进入内地保险市场。并且,在此框架下通过且已于2015年生效的《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使得香港保险品的多渠道分销日益普及,全球保险及再保险公司也继续视中国内地为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香港保险业在2015年首7个月中,其中国內地保费收入增长19.9%,长期保险及一般保险业务分別增长24.2%和11.7%。

3.面对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后存在的“风险说”,香港已修订《保险公司条例》让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大陆购买者

在1983年《保险公司条例》的基础上,香港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保险体系和监管制度,以实现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架构。香港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均采取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两级监管模式,这是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区别于内地的最大特征之一。1990年,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理处,作为政府负责执行《条例》的监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监管与监察保险业,确保保单持有人或潜在保单持有人的利益获得保障,以促进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香港保险业还积极推广行业自律监管制度,以1988年成立的香港保险业联会为主。其成立的目的是代表会员与政府及其他团体商讨、制定规则及采取适当措施,务求保险业能在健全的基础上发展。保联会采取会员制,并下设上诉裁判处、管治委员会和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3个分支机构。

面对时下诸多“风险说”,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已于2013年5月1日起,将处理索偿投诉的服务范围扩大至非香港居民,立法会也于2015年7月订立《2015年保险公司(修订)条例》,将成立独立保险业监管局,已保障潜在和现有持保人的权益。因为大陆和香港是相互独立的司法体系,境内居民赴港投保直接管理机构是香港保监处,而只要是合法保单均受香港法律保护,如果有理赔纠纷,100万保额以下找保险索偿投诉局免费处理,处理结果保险公司无条件接受,客户不满意还可以继续上诉保险监理处甚至高等法院。所以,若不是“地下保单”,“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诉讼费高、“成为孤儿保单”等风险,实已由修订后的《条例》大大减小。

4.中国大陆保险业从产业结构到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让其可能变成“高危”产业

与香港保险业相比,中国大陆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如行业地位不高,口碑不好,诚信缺失,产品创新不足,缺少专业人才,制度不健全等,也在研究者的论文中以转折式的语言,在“但是”之后频繁出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也在今年早些时候谈到,如果不改变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继续允許一些保险公司盲目扩张,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中国保险行业风险越来越大。

当前中国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相”。例如,一些保险公司推出所谓“万能险”,意在其无所不包;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代理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履行法定的告知说明义务;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利用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推销保险产品。如此种种,不仅导致保险公司风险徒增,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银行的信用。乔新生认为,中国的保险行业,或正在出现“野蛮人”,他们只看到了中国金融的大趋势,而没有意识到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大陆在保险监管上面的严重不足。正如《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中国需要“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5.能够在香港买的那些保险,或让大陆居民在未来承担更小的风险

就可以赴港购买的医疗险与疾病险,与在大陆购买的相应保险对比来看,后者或让受保人在接受医疗服务和面临未知的疾病困扰时,承受更大的风险。香港保险不但同等保额,保费更低,而且保障范围更大。同时,内地是补偿型医疗险,商业保险在理赔时,往往是只赔付基本医保报销后的余额部分;而香港医疗险设定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单独保险福利,不剔除社保额度,这些都使得香港保险对投保者对其未来生活中或将承担的风险降得更低。

就医疗险来说,因为医疗产品属于消费型险种,年费会随受保人的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是客户可以选择有一定免赔额的版本,以降低保费,这个设计比较适合内地有社保的客户,因为免赔额内的金额赔偿可以用内地的社保去覆盖,超过免赔额的部分则可以用该高端医疗产品去索赔。就更为大家所熟知的疾病险而言,如患有癌症等大病的情况下,内地保险公司多为“保死不保生”,保险公司给与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

关注我们


采访危疾之王!再谈AIA友X加裕智倍保!

看完了之后你还买重疾还会拖延症么?

CRS背景下,为什么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跑去了美国买保险

外国人怎么买美国保险+美国人寿保险详解

直升机闹市区运送患者+国内住院不用付钱即可走人-香港的高端医疗做得到

特大优惠倒计时!案例说话:0岁男、4岁男、30岁女,【充裕未来2】案列详解

特大好消息!特级「隽升」迎来最高保费推广优惠,最高可达8%!


美信美险

“美信美险”,是美信全球旗下专注海外保险和海外信托的子品牌。

美信全球,三年磨一剑,美信要搭建海外全资产类别的交易服务中后台设施。2016年,海外私募基金、海外房产;2017年,海外保险(香港、新加坡、美国保险)、海外移民;2018年,海外公募基金、家族信托。

美信,利用自主研发的Saas系统MX Terminal,平台全面升级,资产机构入驻超过150家,汇集了国内理财顾问机构近50家,近10000名一线资深理财师。我们完成了韩国主权基金KIP和BAI贝塔斯曼亚洲的A轮融资,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去中间化流程,达到行业内最高佣金水平,颠覆性的让理财师们可以自立门户。

办公室分布:上海、杭州、北京、太原、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

我们的后台团队来自于中、美、港、台、新加坡的高净值私人和投行服务团队,有来自香港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学历团队组成,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优质培训+产品风控,拥有强大的海内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富裕人群所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家族理财需求。

我们与海内外顶尖的投资银行、基金、保险、财商教育、资产管理、信托等机构建立了紧密深度的合作关系,较好的洞悉全球财富管理行业趋势,精准把握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脉搏,拥有完善的服务体体系和一流的国际管理团队。


我们的使命:

构建全球金融产品交易生态圈。




美信MX Terminal平台服务范畴


• 海外理财平台

1. 券商投资平台 (结构型商品、期权、美股、港股、台股及债券)

2. 保险投资平台(美国、新加坡、台湾及香港大额保单)

3. 基金投资平台 (传统基金及对冲基金 股权基金 独角兽 REITs)

4. 身份规划平台 (投资移民、护照、税号、精英身份)

5. EAM私人银行平台(联合超过15间私人银行的家族办公室平台,低成本交易费率 15家内部报告)

 

 海外专业咨询服务支持

1. 设立离岸基金 (开曼群岛或英属处女岛)

2. 成立离岸信托 (库克群岛、美国信托)

3. 设立离岸公司及开设个人银行账户

4. 香港法律及会计咨询服务 配有秘书服务

5. CRS背景下的税务筹划(专属)

 

 另类投资

1. 海外房地产(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泰国、马来西亚、台湾及香港等)

2. 海外土地(美国、加拿大)

3. 收购服务(联合海外基金收购国内核心资产,例如写字楼、商场、医疗大健康、电动汽车、新材料技术、新能源、物流等)

4. 跨境并购(联合国内资本,让中国资本走出去,收购国外核心技术和资产,已经有德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的机构进驻)


 其他附加增值服务

1. 高端医疗体检及其他相关疫苗注射Hpv

2. 艺术品投资咨询服务

3. 全球知名拍卖行服务

4. 马术 私人游艇 码头停泊 高尔夫 雪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