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一书】《叶辛传》:助力走近并对话父辈

上商青年 2019-11-22

以下文章来源于广象视界




01


《叶辛传》荐阅语




近一周,笔者通读完《叶辛传》,颇觉值得推荐给书友阅读。

《叶辛传》描摹了叶辛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插队落户知青,如何在孤独与困境中挣扎奋起,又如何从泥泞的山间小路上迈开脚步,记述了40多年来走到文学高峰的人生足迹。

作者林影几十年前便是叶辛的书迷,为了创作还读完了“附录”里所列的127本叶辛小说。翻阅《叶辛传》,一个卓尔不群、有血有肉的叶辛跃然纸上。

笔者的阅读体悟有:《叶辛传》有助于我们走近父辈,了解人生的际遇。叶辛与共和国同龄,小学和中学爱看书、爱学习、成绩好,1969年从大上海插队到贵州山区,生活的巨大反差,叶辛有过彷徨,这时年轻人的常态,叶辛也不例外。与之前读完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了解到的知青生活情状,更丰富了对上山下乡生活的全景式理解。人生与时代休戚与共,父辈们的曲折经历有助于年轻人直观地感受人生的跌宕起伏,寻找坐标。

《叶辛传》有助于我们对话父辈,回望父辈们走过的路。《叶辛传》多角度书写了叶辛从山沟里走出来的艰辛,成为著名作家的经历,特别是叶辛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非常值得阅读病有助思考。叶辛“蹉跎岁月”中不蹉跎,而是精心培育埋在心田的文学种子,主动放弃可以即时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机遇,毅然坚守和跋涉于自己心爱的文学羊肠小道。10年另7个月,叶辛与同时代人的“同”与“异”,大浪淘沙,对话父辈、解读父辈,有助于减轻浮躁……

林影近影



02


作家林影简况




林影,本名张华,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微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供职于《文学报》社。

作品有文学评论、电影评论、散文诗、小说等,散见于国内外报刊。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叶辛传》、电视剧本《谍网斗》(与叶辛合作)、散文诗集《风吟花语》。多篇散文诗被收入历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年选大系”。

林影还有评论和研究类文章,如:(1)《一代人的命运展示和灵魂深处的挣扎——读叶辛的长篇小说〈客过亭〉》(〈上海人大月刊〉2011(3):53-54);(2)《叶辛:写在人民心上的作品才是经典》(青年报2017年05月16日)。

林影与叶辛在一起商讨



03


《叶辛传》后记




窗外,丝丝春雨轻柔地飘落。

漫长的严冬,终于在略带潮湿的清新气息中褪去了它凛冽的虚伪。

从落英缤纷的秋季到冰雪飘零的严冬,我追随着叶辛老师艰辛坎坷的脚印,走进了他的传奇人生。尽管所有寒冷的日子都是随着这本书的文字流淌着,但是以半年多的时间,跟随他六十八年跌宕起伏而又曲折艰难的人生,又显得那样短暂和仓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我捧着一本长篇小说看得入神,看到小说主人公在压抑苦闷中艰难地跋涉着,就像书中写道的:“看见你,就想到一个背着磨盘走路的人,压得喘不过气、挺不起腰、昂不起头。”正是这种感觉把我写哭了,成串的泪珠不停地滴落下来,书都被打湿了。那本书的名字是《蹉跎岁月》,而我才是一个20岁喜爱文学的小姑娘,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花季。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电视里看见五个曾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去上海找爸妈,而上海的爸妈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又有了自己另外的孩子,来到上海的五个孩子显得是那么多余,小小年龄就都陷在困境里。刚做了母亲两年的我,母性大发,为五个孩子的处境而难过,怀抱里的女儿呆呆看着我难过的表情,大为不解。这部电视剧是《孽债》,我那时是一个年轻的报社编辑,多愁善感,还经常愤世嫉俗。

正是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和电视剧《孽债》,让我不知不觉中就先入为主地对叶辛老师有了深刻的印象。

我心里时常纳闷:“写出如此打动人心作品的是怎样一位作家?又有何等的经历?”

2001年,在“海上作家与南京路座谈会”上,我第一次将曾感动过我的《蹉跎岁月》和《孽债》的作者与亲眼所见的叶辛老师联系起来。不久,我跟随全国50位作家参加了由叶辛老师带队的“走向海洋”活动,在十几天的活动里,大家都熟悉起来。之后,又在许多活动中碰见叶老师。

我有集中阅读的习惯,喜欢一段时间阅读一个人,我曾这样阅读过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茨威格、三毛、村上春树、铁凝、莫言等很多作家,那几年我开始集中阅读叶老师的《叶辛文集》(10卷本)和其他小说、散文、随笔等作品,并跟着他以后的创作,阅读了他大部分的作品。

阅读着那些凄美的文字和触动心灵的故事,仿佛看见叶老师留着小平头、穿件上青色卡其布便装,挑着一副沉重的扁担,顶着风雨,在泥泞的乡间小道跋涉前行;也仿佛看见在狂风呼叫的冬夜,一间破旧的土地庙,一个没有窗玻璃的小窗户洞开着,大口大口地吞进寒风,而瘦弱的他点着用墨水瓶自制的小油灯,瑟瑟发抖地伏案写作……

从那时起,我有了写这本书的愿望。

为了写好这本书,我深入采访了叶辛老师,了解了一些他不为人知的心酸经历和感人故事。还专门走访了贵州他曾插队落户十年七个月的山乡坝子,看过他曾居住的破旧不堪的土地庙,看过他教过书的小学校,追寻了他在山乡度过的艰难岁月和青春时代的影子,从清水江边到都柳江畔,从苗寨侗村到水族、布依族聚居的黔南,寻觅了他当年歪歪扭扭的足迹。

人生就像一场充满坎坷和挫折的旅行,而对叶辛老师来说,人生的旅行充满了美妙的景色和险峻的奇观,磨难、坎坷、孤独、痛苦和荣誉、鲜花、掌声、赞赏都是他人生的财富,他享受着这所有的一切。

叶辛老师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120多本书,可谓著作等身。他那些凝重沉郁的文字曾感动过无数人,他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客过亭》以及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都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坎上,并成为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将世代流传下去。

我希望读者透过这本书的文字,能触摸到叶辛老师坚硬的筋骨,体味到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博达高远的境界。

春天来了,又是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愿这朵腊梅花能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美好的春意。

林影谈创作《叶辛传》的心路历程



04


叶辛和林影第二次推服“一周一书”




10月18日,叶辛与作者林影签名赠阅,笔者有幸走近叶辛和那一代人的鲜活生活。其中,励志的因素引人思索。

当天,笔者还向他们二位介绍了“一周一书”阅读活动的倡议,他们当即表示了对“一周一书”的首肯。作家叶辛还题字“一周一书”,以示褒奖(参见微信公众号:广象视界“gxtzgs”,10月19日微信推送:《叶辛夸赞“一周一书”》)。

10月27日,笔者再次碰到作家林影,她又一次推服“一周一书”。她说,在回程路上,叶辛老师和她都认为“一周一书”的活动有意义,很好!

笔者还与林影探讨了集中和专题阅读的相关问题,她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爱读书、爱写书的人不断推服“一周一书”阅读活动,这又一次给笔者注入了坚持的信心。

   【一周一书】是什么?

【一周一书】由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方有林教授首倡。是以日常阅读量化自律实施为抓手,通过阅读量的持续累积和自我约束的反复强化,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三方面获得不断成长,从而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的读书活动。

【一周一书】倡导每天阅读50页书,一周读完一本书(300页左右,30万字左右)并写下感悟分享,一年(52周)读完50本书(1500万字),大学四年坚持不辍,至少阅读完200本书(6000万字)并写下若干文字。

【一周一书】还倡导自己确定“阅读周期”,根据不同读书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或涉猎一定数量的不同介质阅读材料,有所思考和表达分享。

【一周一书】既是大学生践行“博学”内涵的一种尝试,也是响应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周一书】虽然针对大学生阅读而提出,但由于母语阅读涉及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加之“一周一书”简便易行、少长咸宜的特点,甫一提出,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践行者已经逾越了大学围墙。


-END-

原文转载自广象视界




往期精彩:

☾ 上商鲜事 | 上商女足 首战告捷

☾ 上商青年 | 智商,情商与团队精神——第五十七期“博·约”讲坛

☾ 上商新鲜事 | 武警带高雅艺术进校园啦


回复关键字:

Tell me | 商院人物 | 定·格 | 一周一书 | 社团 | 毕业季 | 校历 | 街访

更多隐藏关键字,等你来发现~


长期征稿:

欢迎大家将稿件发送至邮箱:ssqn2015@qq.com

更多详情请戳链接:

☾ 征稿 | 众里寻你千百度,团刊喊你来相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