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讲演预告 | 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国立北京大学,是现代中国最早创立的国立大学之一,对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201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了美国著名中国现代史学者魏定熙教授代表作《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引起广泛反响。
2018年,适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同时也是在中国研究领域影响巨大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5月17日上午,群学书院联袂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邀请魏定熙教授及本书译者张蒙博士莅临南京,解读“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同时还将举行“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欢迎参加。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1975年,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出版了篇幅不大而广为流传的早期著作《大清帝国的衰亡》(The Fall ofImperial China)。他在开头写道:“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学家常常将欧洲后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变,与儒家文明的冰川蠕变相比较。”他提出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内部不能变革的中国,只能受外力革命的推动”的解释真的符合历史的真实吗?”
美国著名华裔历史学家叶文心(Wen-hsin Yeh)这样概括魏斐德的历史洞见:“魏斐德相信在近代中社会变迁及历史演进的过程之中,中国内缘因素比西洋外来因素重要。”
早年求学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魏定熙,直接师承魏斐德,将内缘因素演进研究的视角从晚清延伸到了五四乃至更后面的20世纪20年代,并聚焦到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这座关联着现代中国知识命运的最高学府。201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定熙教授的代表作《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并将其收入著名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中。
这本著作,堪称英语世界对北京大学历史研究的力作。魏定熙将围绕北京大学的历史状况、知识分子处于新旧之间的道德观、旧式书院与新式大学所代表的不同担当,巧妙地嵌入了对新局势的分析之中。
魏定熙这本著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大学的历史的角度:从帝制到共和的政治格局转变。在共和制度中的人们常常将自己创造历史的意志过于夸大,而忽略了其所借助的“势位”往往根源于深远的历史时空。晚清帝制时期的礼乐秩序、历史经验、政治局势、社会情感和知识品质,都为这个“势位”积蓄了“势力”。而这个“势位之力”的角度,为我们探索新旧文化交织的过去的世纪,尤其是20世纪最初的20年,提供了一条不是简单否定过去、也不是简单肯定过去的研究路径。
(注:以上文字,转自陈云昊:《晚清的蓄力与共和的张力》,刊于《文化中国》2017年第4期)
《京师大学堂》章程
2018年,适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北大校庆亦备受海内外关注。5月17日上午,群学书院联袂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邀请魏定熙教授及本书译者张蒙博士莅临南京,从北大早期发展历程中的“代际政治”变迁角度,解读北大及其传统。同时,亦将举行“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欢迎参加!
魏定熙教授主题讲演
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主题
关于中美代际政治的思考
——以北京大学早期历史为核心
主讲人
魏定熙
Timothy B. Weston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历史系副教授魏定熙,新一代美国汉学家中的佼佼者。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并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前往北大学习汉语。1988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研究生,期间曾短期赴台北学习汉语;在伯克利攻读博士学位的七年间,魏定熙师从著名汉学家魏斐德教授和叶文心教授。
对话人
刘超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博士
张蒙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权力源自地位》中文译者
时间
2018年5月17日(周四)
09:00-11:30
地点
凤凰云书坊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C座二楼
活动安排
09:00—09:30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出版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主持人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 徐海
09:30-11:00
魏定熙教授主题讲演
11:00-11:30
对话与互动
报名方式
免费参加,直接前往
群学书院还将在现场送出五册
魏定熙签名本《权力源自地位》
欢迎扫码进入读者讨论群
▽
关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1988年,时在南京大学任教的青年学者刘东为即将要出版的一套丛书写下这样的序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就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三十年过去了,这套书已经出版近200种,蔚为大观。透过它,几乎可以看到整个海外汉学研究的变化。当今国内学界,也少有人未受到过这套书的影响。用刘东的话说,“我们引进的不只是一套书,更是一个知识领域,一个学术传统”。刘东也表示,他自己参与创办的十余套丛书中,“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他“最看重的一套”。三十年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直持续并积极地在跟国外的,特别是西方的汉学发生着对话。
今年适逢“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0周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将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敬请关注。
特别鸣谢
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