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札记 | 大师筑匠,群星璀璨: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探幽

李丽洁 群学书院 2021-05-12



在南京东郊风景区郁郁苍苍、一望无际的林海碧波之中,散落着许多饶有特色的中山陵纪念建筑。不同于人们在普通公园里常见的那些亭台楼阁,它们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品,名家高手的杰作,无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这些建筑,寄托了捐建人和设计者、建造者对孙中山先生崇高的敬意和永恒的怀念;这些建筑,能唤起人们对孙中山先生音容笑貌和光辉业绩的美好回忆;这些建筑,还是历史见证人,一梁一栋,一瓦一石都默默地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上的动乱和安定、野蛮与文明。

 

2021年3月28日,群学书院“南京文化深度行走活动”第三季开启,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度参访十余处纪念建筑,触摸民国大师的杰作,感受大师辈出的民国。


本文为随行的读者李丽洁老师撰写的行走札记,除说明来源者以外,文中所有配图均由摄影师刘秋琥摄制,谨与读者诸君分享。




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探幽

文 | 李丽洁

图片、视频 | 刘秋琥



 

2021年3月,群学书院的文化探访行走活动再启动,今年首场行走的路线是钟山民国系列建筑。近日春光明媚,时有去紫金山间游玩,看梅、观鹿、孩子写生……玉兰、二月兰、樱花、桃花,正次第开放;这漫山遍野林间,每次来都是苍山绿荫、潭水微漾。钟山如画,著名建筑众多,欣然前往。

 

行健亭


一点半,集合点行健亭。《易经》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的,亭名源于此。上大学时游览紫金山,乘坐公交车可直达中山陵广场,在车上有被这路边松柏旁气势如虹却又典雅沉静、红柱蓝瓦之古亭吸引。想静坐于此,细细观赏,却总是匆匆路过直奔景点。今天从春日梧桐大道漫步至此,静坐阑干,抬头观顶,花格齐整,斗拱间隔,确实古典雅致,休憩适宜。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行健亭


建筑的气息源自设计者,设计者所处的时代与其个人经历及审美造就了对应呈现。今天的民国建筑游历,不可避免会再温民国和民国的建筑师们。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之际,有一群年轻优秀饱读诗书的中国学子远赴欧美深造,学习西方现代知识。由此带来的是他们这个独特的群体对民族的思索、探究与表达。其中的建设专业毕业者归来后,即形成了流传至今、中西合璧的众多经典建筑留存。我们有幸今日在南京可瞻仰。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群体(来源:网络)


行健亭由民国建筑师赵深设计,1933年建成。


赵深先生1898 年出生,1911年考取清华,后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接受“巴黎美术学院”学院派教育体系(Beaux-Arts)训练,兼顾"艺术"和"技术"。毕业后,赵深在美国费城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与实习,后与宾大学弟杨廷宝同游欧洲。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葬事筹备处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征集陵墓设计图案,远在美国的赵深参加了设计征集,获得名誉奖第二名。后赵深回国,创办建筑事务所,原南京励志社(现钟山宾馆园内)即是其作品,其倾向于 "中华风格" 的设计体现。1933 年赵深、陈植、童寯创办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华盖" 之名则由叶恭绰(后文有涉及)选定,意为"中华盖楼",原南京首都饭店、原南京张治中公馆、原南京马歇尔公馆、原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原南京水晶台地质矿产陈列馆等均出自此事务所。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行健亭


行健亭对面是永丰诗社,南京先锋书店的紫金山分店。我曾在诗社买过一本《草叶集》,案头有读,惠特曼的生命认知与诗歌表达令人震撼。

 

我们随袁导前往中山陵博爱坊。天晴高阔,游人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熙熙攘攘景象。从远处即可看到博爱坊,白体蓝琉璃瓦顶之牌坊,静默肃然屹立于山间陵前,中山先生手书“博爱”鎏金二字在其间,浩然正气久漾。此坊由杨廷宝大师设计。杨廷宝大师在南京有较多建筑留存,前文已述。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博爱坊


中山陵主体建筑群位于紫金山中心位置,前临平川,背拥青山,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依山而建,由南往北呈中轴线,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俯瞰,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整体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环绕在陵周,和谐、统一、庄严,均为名家杰作。


中山陵的设计者是民国建筑大师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其8岁丧父,随其姐侨居巴黎,接触西方文化,数年后回国。曾受教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1911年考入清华,1913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毕业前后,曾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吕彦直先生的中山陵设计稿获得当时征集比赛第一名,可惜在建造过程中,殚精竭虑,英年早逝。


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稿


中山陵正南面是音乐台,音乐台门前有一孝经鼎,鼎周有三层精美石台阶。1929年,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陵前。


孝经鼎(来源:网络)


此鼎为紫铜铸造,造型古雅,朝北一面铸有楷书书写的“智、仁、勇”三字,朝南一面曾铸有楷书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后被磨去),亭内有铜碑,上刻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孝经》有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戴季陶曾历任孙中山的机要秘书,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终身追随。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音乐台


观赏、听解孝经鼎及相关历史后,我们进入音乐台。我曾游览音乐台多次,大学毕业前夕,宿舍8位女生一起来这里,绿草地上喂白鸽,夕阳下合影留念。当年青春不自知,忽而已中年。些许激动地再至旧地。紫薇长廊边满是二月兰,一圈书柜、咖啡、年轻男女,林间景象幽美。往下行走,扇形广场草坪已依势间置条条木长凳,是为每年的夏日森林音乐会配备。来到舞台,高大灰白典雅石照壁依旧,白鸽似更活泼,水杉林间成群展翅飞漾,或三两伫立在花纹雕刻石壁上凝视着众人。我在浑厚典雅之照壁前石栏稍坐,此感与前年在佛罗伦萨领主广场相似。

 

音乐台鸟瞰(来源:网络)


音乐台由民国建筑大师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关颂声(1892年~1960年),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学校。191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于1914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建筑学专业,1917年又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市政管理,1919年回国。他曾经是中国营造学社社员,曾任南京首都建设委员会工程组委员。作品有南京中央运动场(今南京体育学院)、谭延闿墓、前中国国际联欢社(今南京饭店)、前美国驻华大使馆(今西康路33号)等,都是今天南京的著名历史遗迹。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光华亭


游罢音乐台,我们去探寻光化亭。林间依然处处二月兰,间有游人,一路美好灿烂。袁导提示斜上走小径,几十米,赫然一白色精美花岗岩八角亭出现在眼前。我到访过紫金山无数次,居然从未见过它。此亭硕然,通透,典雅,雕刻精美,象牙一般。我们在亭间观赏体味,赞叹不已。亭周苍翠松柏桂杨围绕,山茶高然深红映衬,雍容绝美。另一端,樱花正好。


光化亭由刘敦桢建筑师设计。刘敦桢(1897-1968),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1927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49年,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敦桢先生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著有《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等论文,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楷模,1960-1966年,对南京瞻园的改建,是他最成功也是最后的园林建筑制作。


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南京有幸曾拥有多位。


袁导继续带领我们从中山陵去灵谷寺,此时徒步已有五公里,全程预计十公里。山间石路民国所建,青苔,水流。我们路过藏经楼即中山纪念馆,中山先生铜像肃然矗立馆前。静坐片刻。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藏经楼


再往前,同样是斜上山坡,来到仰止亭,蓦然遇见久闻之处。此亭由叶恭绰先生捐赠建造,1932年秋落成。叶先生后亦葬于此亭侧。 叶恭绰(1881-1968年),广东番禺人,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叶先生是书画大家、古籍和文物收藏家,他曾收藏稀世珍宝,如西周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晋王羲之《曹娥碑》、晋王献之《鸭头丸帖》、清初张纯修《楝亭夜话图》等;也收藏了大量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如清人词集有5000余种,《全清词钞》有3196家。后尽数捐赠给国家。其敬仰中山先生,感知遇之恩,终相伴长眠于此。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仰止亭


继续前行,一片林间、水域豁然开阔,来到了流徽榭。流徽榭又名水榭,一直以优美著称。三面临水,一面傍陆,青山绿水边施然而立。此处可蓄水,对面即有一民国巨大蓄水池,造型浑圆优美,有花纹,为当年中央体育场游泳馆预备。


藏经楼幽深处发现历史印记


下午四点,我们来到灵谷寺。春天的灵谷寺清新舒适,夏天来会有些闷热,不过孩子们喜欢晚间来看萤火虫;秋天桂花很多;灵谷素面很有名,素面馆对面一条石路通幽至谭延闿墓。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灵谷深松碑


沿“灵谷深松”石碑往上,一路青苔石路曲折、溪水潺潺、林壑深秀。谭延闿墓由关颂声、朱彬、杨廷宝等人设计,现场可看到一些精美不凡的花坛或华表,有说来自圆明园。谭延闿(1880年—1930年),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中山陵碑即为其手书。


行走领队袁幼平老师讲解谭延闿墓


至此,今日游览已毕。春日钟山美景、精美民国建筑及背后的大师与历史甚至自己的时光交融在了一起,不得久久回味这时间带来的人生玄妙。夕阳西下,向组织者豆豆、袁导感谢道别,回程。路过巨大的槐树,路过体育公园。广场开阔,孩童在奔跑,风筝在飘扬;水边有众人捞鱼,也有点灯野营观月者。


世间美好,愿长久如斯。


临瀑阁合影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