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专栏∣致癌友:心里有苦要说出来
若能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适时宣泄释放,何尝不是一种自救。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远离癌症的困扰,不要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必要时还是要学会说不。
长期忍气吞声的女人患癌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3倍。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年近六旬的女企业家。体检时偶然发现罹患晚期肺癌并多处转移。当地的医生一致认为她活不过3个月,建议不要再治了。她不死心,辗转找到我。
初见这位“女强人”时,她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未流露任何恐惧或惊慌之态,对我开的药方十分谨慎。按照医嘱服用中药四个月后,她又来上海看诊。当时她的病情已经好转,没有了不适的感觉。所有指标的检查均提示:她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您安全了”,谁知向来严肃的她居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许久才平静下来,不好意思地说:“抱歉了!我太激动了,我整整郁闷了130多天,自确诊起,我天天在数日子。”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建议她不要太压抑,多唱唱歌、笑一笑,对身体也有帮助。
后来她的助手告诉我,有一次她在KTV唱着唱着突然放声大哭,从那以后,她像变了个人一样,笑声不断,身体也日渐康复。
是啊,有哪一位身患癌症的人不是内心痛苦不堪呢。蒙受此劫难,即便再克制、不苟言笑的女强人也难免崩溃,只是很少有人懂得也很难放下包袱,好好地发泄一番。
在心身医学看来,不太善于及时表达和宣泄情感,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但实际上,有太多的临床例子证明,若能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适时宣泄释放,何尝不是一种自救。
在看病过程中,我接触过很多女性癌症患者,我发现,许多性格非常温和、对别人的要求都说好、遇事喜欢默默承受的女性“老好人”,最容易生乳腺癌,其次是肺癌、胃癌,还有卵巢癌。
这些老好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习惯性地压制真实情感。长此以往,久久得不到纾解的怨气和愤怒,打乱了体内的环境平衡,干扰免疫监控系统的功能,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突变细胞,而这类细胞是极易引发癌症的。
德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长期忍气吞声的女人患癌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3倍。
早在南宋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朱丹溪在分析乳腺癌(“奶岩”)的成因时,就说道:嫁到夫家后,“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当时的女性生癌的原因:姑嫂妯娌关系不和、婆媳关系紧张,长期压抑,导致乳房出现硬块,不久硬块溃破,便成“奶岩”。
为了避免过多的矛盾和麻烦,很多人在生活中选择做一位老好人。但实际上,从心理学上来讲,不懂得拒绝他人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名为“取悦病”,也就是不断以给予的方式取悦于人,为满足对方要求,从不对人说“不”。
而且,过分取悦他人的“老好人”,还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等。这种极度压抑的心理,无疑为癌症的滋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因此,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远离癌症的困扰,不要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必要时还是要学会说不。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心理学》主编,《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曾荣获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何裕民教授从事中医肿瘤治疗工作30余年,累计临床治疗患者3万余人。在临床实践方面,对老年患者及晚期肿瘤,胰腺癌、脑瘤、恶性肉瘤等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潜心肿瘤临床治疗的同时,何裕民教授先后出版医学专著30余部,涉及心身医学、亚健康学、医学哲学等领域。其中,“何裕民教授抗癌系列科普书籍”累计畅销三十万册。 2014年,何裕民教授在上海创立了以中医肿瘤治疗为目标的和合学派,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指导思想,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现代科学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探究中医及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