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肝癌高发?专家:无法定论,更不能全盘否定中药

孙刚 哎哟不怕 2023-07-04

点击上方“哎哟不怕

就能获得与肿瘤、健康相关的权威资讯!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是一种“相关性推测”,并非直接的因果性。



近日,一篇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的探讨马兜铃酸与肝癌关系的论文,引起了广泛注意。围绕这篇论文,一些相关文章也在网络朋友圈里热传,有的还提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中国人肝癌高发的罪魁祸首”,甚至继而全盘否定中药。那么,这篇论文究竟写了什么?如何理性客观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马兜铃酸导致肝癌是“推测”


据介绍,马兜铃酸毒性早有定论:肾毒性、致癌性都很强,且与泌尿道癌、膀胱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凌介绍,科学子刊刊发的这篇新研究的意义在于:研究人员检查了大量的肝癌病例样本后发现,亚洲肝癌病例样本中具有极强的马兜铃酸DNA诱变特征,北美及欧洲肝癌样本中该特征极弱。由此推测,我国台湾、大陆以及东南亚等地肝癌病人较多,可能与曾经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导致基因突变有关。但论文所述的这种非特异性多位点突变是否为马兜铃酸专属?多位点突变可否直接表述为毒性?与马兜铃酸的用量是什么关系?特别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该作用的因果关系都尚未完全证实,还缺乏直接证据。杨凌说:“马兜铃酸被证实是一级致癌物,这一点没有争议。但是否就是引发亚洲和中国人肝癌的罪魁祸首,仅靠本研究的结果还完全无法定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刘成海也认为,从这篇论文看,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是一种“相关性推测”,并非直接的因果性,马兜铃酸不一定导致肝癌。通常要确认某种因素的毒性,应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和动物试验研究发现明确的因果性,且去除这种因素后,相关疾病能得以治疗或缓解。如乙肝是导致肝癌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乙肝能有效延缓和减少肝癌发生。

 

业内专家表示,这篇论文独辟蹊径探讨了马兜铃酸的肝毒性,值得重视。但相关的研究数据目前仅由这个团队提供,还没有其他的相关研究支持。此外,对这篇论文的一些解读性报道和文章也并非其本意,如“研究发现台湾近八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乃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中国人容易得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等,属于缺乏逻辑的误导。

 


辩证看待“是药三分毒”


目前,已知有60多种中药材如天仙藤、青木香等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更多,不少还常为老人孩子服用。是否应该对含马兜铃酸的药材、药物完全禁用?专家认为应辩证看待药物(包含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应矫枉过正一刀切。

 

专家指出,治疗选择药物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对治疗效果很好或无替代药物,毒性明确且可控的,该用还是要用,不能因噎废食。刘成海说,“是药三分毒”,我国传统医药学对此早有认识,如导致肝损伤的千里光碱、雷公藤甲素等,通过配伍、炮制等手段,发挥其药性抑制其毒性。“以毒攻毒”更是中医药的一个特色。众所周知砒霜是毒药,但在治疗白血病中有独特效果。即使在西药中,毒性很强而仍然广泛应用的药物也不少。典型的例子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化学名),虽然公认为导致肝损伤的头号化学药,但其清热镇痛药效显著,“利大于弊”,至今还在市面上广泛应用。

 

对马兜铃酸的认识也是如此。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虽然有毒性,但在减重、消水肿、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合理控制剂量,对毒副作用事先告知且严格监控,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而其限制其毒性。

 

当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老祖宗用了几千年也没出什么事儿,那些研究揭示中药毒副作用的文章,都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有意诋毁或别有用心的“黑中医药”“阴谋论”。对此杨凌等专家认为,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正视传统中医药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是清醒的理性表现;相反,漠视世界性的科学争议与现代化标准的挑战,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刘成海介绍,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近年来从临床管理到学术研究都予以了高度重视。2016年,综合临床、毒理、药学专家共识,正式出台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治指南,成为指导安全用药的行业标准。


来源:上观新闻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