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孩子学数学时常见的“数感”缺乏症,根源竟然在这里!(一)

2017-06-20 夏骏轶 52数学网

提示:点击上方"52数学网"↑ 快速关注!



看点 中国数学教育中最为家长诟病的一点,就是“套路”,重复性的刷题套路、解题套路,训练出擅长计算却没有什么数学思维的学生。尤其在低龄阶段,我们在“数感”方面的启蒙,落后很多国外同年龄的孩子。夏骏轶老师深谙美国数学教育体系,目前在沪上一家机构担任思维数学教研总监,他将儿童数学教育问题直指数学语言的忽视。我们传统教育模式是以自然语言传授为核心基底,但数学语言是另一种逻辑和体系,在孩子低龄阶段,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直接的数学概念,同时重视逻辑思维和表达。



记得小时候,数学老师跟我们讲解应用题,讲着讲着蹦出一句:“所以啊,语文很重要!学好语文,才能学好数学!”


对于数学老师的这一番谆谆教导,长久以来,我内心一直是一团迷糊,数学注重思维,语文侧重表达,数学推崇理性,语文追求感受,缘何说学好语文才能学好数学呢?


比如我读《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我们总不能说“西行百二十步”这一句,能启示我们进行步幅测量,进而理解非标准单位?也不能说作者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写法从另一个侧面阐述了数学排列规律,“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就是“AB,AC,AD,AE”的模式?


如此解读,文章支离破碎,了无生趣,数学概念也让人感觉怪怪的,数学与语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方面。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数学课本中大量的概念、定理、应用、解法运用了文字来表述,老师课堂授课也都是用语言,小学阶段的数学考试中,文字呈现的应用题又是重中之重。这一切都显示着语文和数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真正让我们觉得困惑的,在于数学课本上的文字和老师课堂上语言描述的内容,对一部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书和外星语——拆开看,每一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特别是考试的时候。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的孩子在数学思维启蒙的时候,又需要怎样的语言体系支持呢?今天就来和大家闲聊一下数学、思维和语言中,那些让人疑惑的事情:



语言,帮助我们启动思维

语言,帮助我们启动思维

语言,是人类安装的第一项大脑升级软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久以来,我们都把语言定位在交流工具上,用语言表达情感、呈现美学(诗歌)、传递意愿、建立社交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也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想法,这就为语言拓展出了思维向的工具效能。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需要思索一件事情,我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常常开玩笑说他们是“脑袋长在嘴上”。也就是说,他们需要通过讲话来启动他们的思维。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运用语言启动思考,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思维策略。

 

语言运作的本质是大脑运作,语言启动了我们的左侧大脑,而左侧大脑主要负责理性思维,当我们听见自己对问题叙述的声音时,会更容易进入深层次的反思,也就是所谓的“元认知”。


元认知

元认知(Metacognition)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该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 H. Flavell)于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中。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是一种高级思维策略。


孩子们的元认知早在3-4岁就开始萌芽,一直要到成年以后才日臻成熟。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右侧大脑),可以让孩子说一下他们遭遇的情景。通过这样的语言激发,可以让他们启动左侧脑的理性思维,进而平复情绪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有时常常会自言自语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或许是出于语言模仿和练习的需求,但同样也是思维的启动,甚至带有自我疗愈性质。



数学思维能力跟语言本身无关




科学的研判往往和我们天然的感觉相反。关于语言推动数学思维的观点有两种:


其一是认为数学能力是由语言能力分化出来的。比如美国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他认为,“语言处理的抽象化是数学能力的起源”。


然而这种说法遭到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反对,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文字和语言,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似乎在我的思考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工作的关系,我遇到过一些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比如小学阶段就开始自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内容,另外对物理、哲学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中的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就相对弱了很多,嘴笨,对文学作品也不热衷。

 

最近,认知神经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与语言假说相对的观点,并得到许多数学家的支持。此观点认为数学是由对空间、时间以及数字的非语言的直觉产生的,这种直觉在人类演化的早期就已形成,比如“数感”

 

数感是什么呢?数感其实是一种对最基本的数字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感知能力,它是通过处理和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培养起来的。通过数感,成人、儿童,甚至婴儿不需要借助数数或数字符号即可对事物的数量进行理解和表达,所以被称为“更高级数学能力的基石”。

 

脑科学的研究也用事实支持了这一观点,数学思维激活的大脑区域和语言区域并不同步和重叠。法国NeuroSpin中心认知神经影像部门的研究表明,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的时候,相比处理其他问题时调用了更少的语言区域,所以数学能力是独立于语言能力的一项抽象能力。





语言,帮助我们启动思维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外滩教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原文”参与“专项能力测评大挑战”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