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减塑”专栏】广东版“限塑令”实施首日调查:可降解购物袋降成本是关键
日前,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2020年9月1日起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按照加码的“限塑令”,到今年底,广东全省范围内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限塑令实施首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如何让规模小但数量众多的餐饮企业配合“限塑令”加码,可能是推行的“痛点”所在。
调查:选择纸质吸管的顾客约有1/3
尽管距离年底还有四个月过渡期,但是广州大型餐饮集团已经积极应对。广州酒家负责人向全媒体记者表示,应对“限塑令”,内部已经有相应的操作流程指引,在过渡期里鼓励消费者尽量按需点菜,不要浪费,响应“光盘”行动之余也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打包盒,同时鼓励消费者自备可重复使用的打包盒。经常到酒楼叹“一盅两件”的王阿姨对记者说:“一般都不会点太多,自己随身有个小餐盒,打包也很方便。”
“我们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了,并且一直是以成本价销售。”永旺超市负责人介绍。据了解,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自然清洁分解,永旺超市在全国零售业中率先使用,有大小两种尺寸,价格分别为0.9元和1.3元。“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差不多一元一个,还是比较贵的,希望以后价格能降下来。当然我还是更倾向自备购物袋。”市民邓小姐说。
记者昨日走访时发现,外卖量比较大的小型餐饮店对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需求很大。在老城区的一家小型餐饮店,记者看到每个外卖打包餐一般要使用一个塑料袋、两个大塑料打包盒和一个放调料的小塑料盒,虽然墙上贴着标语“不准私自拿胶袋,有偿胶袋0.5元一个”,但按照其外卖量来算,就算是有偿收费,一次性塑料打包盒的用量并不会因为“限塑令”加码而减少。
在海珠区同福东路多家茶饮店,记者发现仍然有使用塑料吸管。“如果塑料吸管被禁了,我更担心珍珠奶茶怎么办。”一位顾客表示。相比于液体可乐,拥有珍珠、椰果等配料的奶茶类饮品自然更依赖吸管。
在我国,星巴克、喜茶等品牌已经逐步推出纸质吸管,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纸质吸管和塑料吸管在体验感上有差距。将纸质吸管与塑料吸管放在一起供消费者选择的门店负责人表示,选择纸质吸管的顾客只有1/3左右。
有奶茶店工作人员认为,细吸管用纸质的代替还勉强可以,但纸质粗吸管肯定会对使用感受产生影响。对此,不少人开始推荐可循环使用的不锈钢吸管:“有便携式的小盒子,还有专门的刷子。现在不少人都自带餐具,多加根吸管,也挺方便的。”
早在2008年,国家就曾实施过“限塑令”。有研究显示,以广州为例,在实施一年后,当时消费者对“旧限塑令”的认知程度达到96%,可见当时“限塑令”已经深入人心。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显示,在推动实施“限塑令”过程当中,企业的“拦路虎”是缺乏合适替代品,所谓合适是指,必须满足“价廉物美”才能得到市场推行。而调查显示,超过85%的零售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
“如果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就得翻番。”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记者,快递行业平均一单快递的利润在0.5元到1元之间,成本上涨可能影响利润,企业会权衡;而消费者对于快递价格较为敏感,他们更在意买东西包不包邮,所以消费端在短时间内难以为快递绿色化买单。“绿色化、可降塑料袋成本通常是非可降解塑料袋的三到五倍不等。”杨达卿表示。
外卖平台也表示,受制于目前可降解标准不一、市场合格供应商稀少的情况,平台虽基于社会责任不计利益积极帮助商家集中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餐具,但仍面临市场供应不足,且商家成本负担过重的情况。“目前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细化标准,并统筹平台、供应商、商家以及技术研发部门、回收企业共同推进落实‘固废法’。”该平台负责人表示。
近期要闻
【新刊来了】本期聚焦——环境公益诉讼 :筑牢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障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将全面启动(环境保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