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053 | 德意志的统一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给德意志人民带来了民主自由的国家理想,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有近千年历史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建立自己强盛的民族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经过几十年的坎坷与曲折,德国由一个落后衰弱、四分五裂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强盛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1,德意志起源与分布
德国起源于查理曼帝国(点击了解中世纪西欧各国)分裂后的东法兰克王国。公元 10 世纪,正当德意志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名鼎鼎的奥托一世应运而生。
奥托一世于962年继查理曼大帝之后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自十五世纪起,德国逐渐有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美称:
神圣意为这个国家享有教皇的保护,罗马意为它可以与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媲美,并且是其后继者。
注释①
奥托一世野史二三事:
1> 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举行涂油礼以及诸如此类的任何宗教仪式。因而在宗教意义上,亨利不是一位合法的国王。所以亨利一世的另一个外号叫“无柄之剑”。
2> 954 年,马扎尔人入侵,955 年的莱西费尔德战役中,奥托率领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几乎完全歼灭了马扎尔骑兵,从此解除了马扎尔人的威胁。在冷兵器时代,任何已进入文明社会的军队能够打败蛮族的军队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奥托一生的威望最主要来自于这次胜利,被尊称为“伟大的奥托”、“祖国之父”。
3> 奥托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创了一个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对此史家历来褒贬不一。
但神圣罗马帝国徒有虚名,帝国既没有中央政府机构,也没有常备军、财政与税务机构,帝国的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产生。
16 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造成了帝国天主教派与新教派的对立。
注释②:
马丁路德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世界历史第24集文艺复兴(下集)中曾介绍。点击了解文艺复兴(下)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点击了解三十年战争)给德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帝国中央政权进一步削弱,各诸侯国的独立倾向剧增。到十八世纪,形成了普鲁士与奥地利两大邦国争霸的局面。
到十八世纪末,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国家,它包含着近三百个诸侯国与自由城市,1700多个直属帝国骑士领地,德国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是对主要由德意志民族居住的欧洲中部地区的总称。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点击了解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统治着许多不同民族的居民,其中包括大量的波希米亚的捷克人、匈牙利的马扎尔人以及伦巴第的意大利人。
普鲁士王国分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点击了解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普鲁士王国的崛起),一部分包括普鲁士首都柏林,沿波罗地海向东延伸的格但斯克港和矿产丰富的西里西亚地区;另一部分为莱茵河畔的西普鲁士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景德祥)
“德国长期分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德意志皇室不是着力于加强其在国内的统治,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而是专心于对外扩张,而各诸侯国家也把自己的国家利益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对建立一个具有强大中央政权的民族统一国家不感兴趣。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
2.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点击了解法国大革命),欧洲爆发革命与反革命的民族战争。由拿破仑统帅的法国军队所向披靡,先后打败了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攻占了维也纳、柏林。
拿破仑
1806年8月6日,在拿破仑的强迫之下,奥地利皇帝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放弃德意志皇冠。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就此覆灭。(点击了解拿破仑时代)
此后,普鲁士、奥地利参加了对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在共同打败拿破仑之后,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战胜国于1814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了恢复法国革命前欧洲秩序的会议(点击了解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
在这次会议上,德意志君主决定成立一个更为松散的、由35个国家与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
德意志邦联既不是一个德意志民族统一国家,又对自由与民主运动进行严厉压制,德国历史进入反动的复辟时代。
然而,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使德国进步人士树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理想。德意志联邦时代,德国进步人士开始以各种方式继续争取自由民主与统一的斗争。
1841年,德国诗人霍夫曼·冯·法勒斯勒本创作了《德意志之歌》,强烈呼吁德意志同胞为德意志祖国获得统一、法治与自由而共同奋斗,充分表达了德意志民族的心声。
1922年,《德意志之歌》被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定为德国国歌。
3. 1848年德意志革命
(点击了解1848年欧洲各国革命)
1848年3月,被压制三十多年的德国民族与民主革命终于爆发了,革命之火从德意志西南各国燃起,一直曼延到奥地利与普鲁士并迅速取得了胜利。5月,德意志各邦选举的全德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
6月底,国民议会选举了新德意志中央临时政府。随后,国民议会投入了起草一部统一德国宪法的工作。但就在国民议会埋头讨论宪法的时候,德意志各邦封建君主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纷纷卷土重来。
1848年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普鲁士军队镇压了本国的革命。经过长期激烈的辩论,国民议会于1849年3月27日通过了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核心的联邦制的君主立宪的帝国宪法。次日,国民议会又选举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为德意志皇帝。
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1795--1861)
但普鲁士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献上的皇冠,他把由革命产生的皇冠视为对他本人的侮辱,1848年革命及其德意志统一运动就此失败了。
4. 铁血宰相俾斯麦登上德意志历史舞台
1862年,刚刚即位的普鲁士新国王威廉一世与众议院在军事改革问题上发生冲突,威廉一世感到十分绝望他打算放弃王位,退位给其子弗里德里希。
正当威廉一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国防部长罗恩向他推荐了时任普鲁士驻法国大使俾斯麦。
9月22日,俾斯麦表示坚决支持威廉一世,不向众议院屈服。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总理,强行推行军事改革。
俾斯麦生平
俾斯麦于1815年出生于阿尔特马克的一个容克家庭,他年轻时期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充任了令他十分厌烦的政府侯补官员,不久便辞职回老家经营自己的庄园。
1848年革命时,俾斯麦极力支持国王镇压革命。
1851至1859年间,他担任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议会的代表,极力反对奥地利独霸德意志邦联,萌生了排挤奥地利,由普鲁士统一并领导德国的愿望。1859年,任普鲁士驻沙俄大使,三年后转任驻法国大使。
1848年革命以来俾斯麦一直企图主宰普鲁士政局,但因其手段粗暴,先后被普鲁士国王拒绝。1862年,俾斯麦的机会终于来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景德祥)
“俾斯麦既是一位普鲁士封建王权的顽固捍卫者,又是一位顺应历史潮流的务实主义者,在统一德国的过程当中,他见机行事、顺水推舟,当时机将熟不熟的时候,他还会玩弄一些小手腕,以摧生时机。”
当初俾斯麦不是带着统一德意志的目标,而是为了保卫普鲁士王权就任普鲁士总理的。
上任不久,他不做出了与众议院周旋调和的努力,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他要求通过增加军费议案。他认为,普鲁士必须强大,只有普鲁士的实力能够解决德意志问题。
他扬言,目前的问题不是靠演讲与简单多数可以决定的,只有钢铁和鲜血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正当俾斯麦与众议院相持不下的时候,德意志与丹麦之间再次掀起了争夺石勒苏益格的外交风波。
5. 普丹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注释③: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16个州中最北面的一个州。这个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这个州北邻丹麦,南接德国的汉堡市、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和下萨克森三州。
历史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这个名字包括更大的区域,由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组成的,包括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历史上德国统一进程中通过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夺取。
19世纪,丹麦和德国的民族主义气氛都非常强烈。荷尔斯泰因住的都是德国人,不存在争执。但在石勒苏益格公国,北部居住的主要是说丹麦语的丹麦人,他们支持丹麦,而南部居住的则主要是说德语的德国人,他们主要支持德国。从1840年代初开始德国和丹麦民族自由主义者均试图在石勒苏益格立足。
在1848年三月革命中,两国民族自由主义者之间争执导致了武力冲突。在1848年至1850年间爆发了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50年丹麦军队获胜,1850年7月2日德意志联盟与丹麦签署了柏林和约。
上图为描绘1850年,获胜的丹麦军队返回首都哥本哈根的画作。正是这场武装冲突,埋下了14年后普丹战争的导火索。
1863年11月13日,丹麦议会通过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宪法,丹麦对这个大多数居民都操德语的地区的吞并引起了德国民众的强烈抗议。
这样,丹麦打破了1850年的和约。普鲁士总理奥托·冯·俾斯麦乘机决定使用武力来解决石勒苏益格问题。
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下达了一个极短的最后通牒,由于丹麦未在通牒时限内回应,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宣战,普丹战争爆发。
1864年2月,丹麦向德意志邦联宣战,普奥军队先后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和日德兰半岛。6月,普鲁士军队攻克丹麦的杜普尔阵地,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丹麦被迫求和。
1864年10月30日,正式签订《维也纳和约》,丹麦同意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与劳恩堡公国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战胜丹麦以后,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了瓜分战果的协定,规定由普鲁士接管石勒苏益格,由奥地利接管荷尔斯泰因,劳恩堡由普鲁士国王直接管辖。
但协定签订不久,普鲁士便出兵占领了荷尔斯泰因。奥地利要求德意志邦联议会征集邦联军队,对普鲁士进行制裁,得到大多数中立国家的支持。
普鲁士宣布德意志邦联解散,并进军占领奥地利的盟国萨克森、汉诺威、选侯邦黑森。
6. 普奥战争
注释④:
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战争),发生于1866年,是近代战争史上发生在中欧地区的一场著名战争。这场战争是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进行的战争。
最终奥地利帝国战败,被迫放弃在德意志的领导权,由普鲁士王国主导的北德意志邦联成立,加速了德国统一的进程。
1866年6月底,普军进军奥地利本土,在总参谋长毛奇的指挥下,普鲁士采取分散进军、集中出击的战术于7月3日,在克尼斯格雷茨包围并击溃了奥军主力。
在普奥之战中,普鲁士动用了不少曾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大派用场的科技,包括以铁路帮助运兵及以电报维持长途通讯。双方参战各自的总兵力为:普方63万人;奥方58.5万人。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
1864年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
根据《布拉格和约》,
奥地利同意普鲁士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选侯邦黑森、那哨和法兰克福,承认南德国家巴伐利亚、巴登、符登堡的独立地位,同意退出德意志民族国家,普鲁士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奥地利从此从德意志民族家庭分离出去,并与匈牙利成立奥匈帝国。同时,普鲁士与南德国家结成了秘密军事攻首同盟。
7. 北德意志联邦成立
1867年2月24日,新选举的北德联邦议会首次开幕。
1867年4月16日,通过北德联邦宪法,由普鲁士领导的由21个邦国与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北德联邦成立。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联邦主席,普鲁士总理俾斯麦兼任联邦总理。至此,德国北部已经统一,德国的全部统一就剩下南德巴伐利亚、巴登、符登堡、黑森四个国家了。
奥地利的失败与北德的统一使得欧洲的局势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普奥战争期间,英、俄、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插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本来想坐山观虎斗,通过调解从胜利者那里得到利益补偿,但普鲁士的速胜,使得拿破仑三世的计划落空了。
眼见着普鲁世的崛起,法国响起了为萨多瓦(萨多瓦战役是普奥战争中普军获胜的决定性战役)复仇的呼声。普鲁士如果统一了南德,那么新统一的德国就会成为对法国欧洲霸权的严重威胁。
9. 普法战争爆发
俾斯麦深知,要统一南德国家与法国一战不可避免,但他试图将战争的责任推卸给法国,将这场战争变成一场德意志民族的自卫战。
1870年,这一机会来到了。
1868年,西班牙发生政变。西班牙政府拟将空缺的王位传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霍恩索伦家族的利奥波特亲王。
俾斯麦感到这里有机可乘,极力支持此事,因为如果由霍恩索伦家族的一个王子继承西班牙王位,就将使法国陷入被霍恩索伦家族统治的北德联邦与西班牙两面夹攻的心理困境,法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
1870年7月,受法国政府委托,法国驻北德意志联盟大使贝那德提两次到爱姆斯休养地会见普鲁士国王,要求他指令利奥波特放弃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不愿与法国发生对抗,答应了法国的要求,但法国政府还不罢休。
7月13日,贝那德提再次在奥姆斯会见普鲁士国王,要求他作出明确的书面承诺,不再使霍恩索伦家族成员成为国王候选人,威廉一世表示拒绝。事后,威廉一世自爱姆斯发电报给柏林,报告此事经过。
俾斯麦认为,这是一个激化德法矛盾的好机会,便对电报内容加以删减,突出法国大使是如何的咄咄逼人,普鲁士国王是如何断然拒绝,并马上在报纸上公布于众。
果然不出俾斯麦所料,爱姆斯电报的内容激起了德意志上下的愤概,而法国在欧洲舆论界丢尽了面子、恼羞成怒,于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注释⑤:经俾斯麦删减过的著名的埃姆斯密电。
以下是Abeken向俾斯麦发出的电报原文:
“Benedetti在我散步时突然截住了我,还纠缠不休地要求我允许他立即发出‘声称若霍亨索伦再度成为王位候选的话,我将永不再支持’的电报。我略为严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这种承诺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以前没有过,今后也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承诺。当然我跟他说的,是我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消息,而相比我,他能从巴黎和马德里那儿更好地了解情况。他必须得明白我国政府确实与此事无关。”
陛下有鉴于以上所提要求,决定今后将不再接见Benedetti,转由副官告诉他,他从巴黎那边获悉的消息,陛下这里均已(从利奥波德那里)得到消息确认,因此与大使没什么好谈的了。
陛下的意思是,您有权将Benedetti提出的要求并遭拒绝之事,用您觉得合适的方式,公布给我们的大使和报社。”
以下是俾斯麦经修改后的版本:
“霍亨索伦王子弃权的消息,早已由西班牙皇家政府告知了法兰西帝国政府。但法国大使仍然来到埃姆斯,向陛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陛下准许他向巴黎发送‘若霍亨索伦再次成为候选的话,普鲁士国王将永远不再赞成’的电报。陛下因此不再接见该大使,并已由当日副官通知该大使,陛下不会再见他了。”
这一公告由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翻译成了法文,翻译中将大使的“要求”改成了“询问”。对“副官”的翻译也有问题,在德意志副官官阶很高,但在法文中“副官”是指一种无任何官衔的文职人员。意思也就变成了“普王拿无官衔的低等人员打发法国大使”。
这一版本立即于第二天,也就是登上了法国各大报刊,在法国大使还没来得及汇报实际情况之前,这份经修改又遭不当翻译的公告跃然纸上地惹毛了法国人,让他们相信是普鲁士国王羞辱了他们的大使。尚未从萨多瓦战役的失利中摆脱出来的法国公众,纷纷呼吁对普鲁士发动战争。
法国的宣战在全德意志激起了保卫与统一祖国的狂热。
与北德联邦早已签订秘密攻守同盟的南德国家踊跃参战,将它们的军队由普鲁士统一指挥。
经过一番激战,德军迅速攻破法国边防线,并将法军莱茵军团围困在梅茨,原正奔向巴黎保卫首都的法军主力被调来解围,德军总参谋长毛奇将计就计,放弃了原来主攻巴黎的打算,也进军梅茨,将10万法军主力包括拿破仑三世死死围困在色当。
9月2日,拿破仑三世被迫率军投降。4日,巴黎发生起义,帝国政府被推翻,共和国成立,法国共和国新政府呼吁开展全面卫国战争。
9月19日,巴黎被德军围困,巴黎公社也在战斗中诞生。经过激战,巴黎沦陷,巴黎公社也被镇压。
次年(1871年)5月德法签订《巴黎和约》,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
10. 德意志统一
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立170周年纪念日。
当日,在凡尔赛宫镜厅,普鲁士国王与北德联邦主席威廉一世由德意志各邦君主推举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终地完成。由这个时间开始,所有德意志邦国都能被统一称为“德国”。
德意志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十九世纪初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受到了绝大部分德意志人的热情支持和高度评价。
德意志的统一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对其国力与国际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统一后的三十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但是,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俾斯麦的铁血道路实现的,它巩固了普鲁士与其它邦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在德意志帝国,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未能得到充分实现,这一切,都给二十世纪德国的发展带来了深深的隐患。
谢谢大家,本集内容完
明天内容预告
世界历史054 |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世界历史052 | 欧洲1848年革命』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