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信仰改变了吗?
近年常有人问:天主教信仰是否改变了?是否已经和更正教(Protestant,即通常说的“基督新教”)接近了?我相信引起这问题的原因有:首先,天主教的“第二次梵蒂冈会议”(Vatican II,简称“梵二”,1962-1965),据说把天主教带进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此外,今天有一些更正教和天主教复合的提议。那么,让我们来思想:天主教信仰改变了吗?
自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一夜之间,教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也因此,她的信仰慢慢转变,加上各种新的教义,例如 431年开始敬拜圣母马利亚(1854年天主教又有马利亚无原罪的讲法,然后又在1950年宣布马利亚升天)。直到1517年,马丁·路德把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教堂大门前,于是“改教运动”的序幕揭开了。
两个代表性的会议
“天特会议”坚持的信仰
天主教为了回应改教运动,于1564 年召开了“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或作“特伦多大公会议”),发表他们的信条,澄清天主教和更正教信仰的不同,声明“传统”是教会信仰的权威之一,以及圣事有七件等;并且发出“圣咒”,诅咒信仰不相同的人。这个信仰宣言指出了天主教和更正教在信仰上的基本分别。节录如下:
我坚决接受使徒的和教会的传统,……我根据圣教会的解释,接受圣经……她有特权决定圣经的真正意思。……我接受七件圣事……是主耶稣基督所建立……是人类救恩所必须的,……七件圣事就是:圣洗、坚振、圣体、忏悔、傅油、圣秩、婚姻。这些圣事授予我们恩宠[1]……我亦接受天主教会所批准的圣事仪式。……同样地,我公开表示,在弥撒中,一个真正的、适当的挽回祭是献给天主的……我们的主耶稣实在是以物质形式存在于圣体中。……我坚信炼狱,信徒的祈祷可以帮助被拘留其中的灵魂。……我坚信那些和基督同统治的圣徒应该被尊敬,他们为我们祈祷,他们的遗宝可以被崇拜。我坚信基督、圣母和其他圣人的像应该被崇拜。……我坚信教会有大赦的能力。……我答应服从罗马教皇,他是有福的彼得的继承人。……我毫不怀疑地接受和承认教会的所有教义……尤其是这个神圣的天特会议所决定的……同时,我谴责、否决和诅咒任何相反的提议……[2]
简而言之,天主教表示,信徒必须相信接受:(1)教会是解释圣经的最高权威;(2)天主透过七件圣事赐人恩宠;(3)耶稣以物质方式存在于弥撒的圣体中;(4)炼狱;(5)崇拜圣母和其他圣人;(6)大赦;(7)罗马教皇和罗马教庭。不然,该受咒诅。
“梵二”之后,为了反映“梵二”的现代化信仰、革新的礼仪、新时代的生活,天主教教庭决定重订教理,1986年编辑《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下面简称《教理》),1992 年最后被批准,1996 年被翻译为中文。[3]
所以,天主教信仰若改变了,和更正教接近了,我们可以预期“天特会议”的上述教义,从这新版的《教理》里消失了。
现在让我们在《教理》里搜寻一下。
“梵二会议”坚持的信仰
1、教会是解释圣经的最高权威
《教理》清楚表示,正确解释或传授天主圣言的职务,只交给教会训导当局,因为他们是彼得的继承人。[4]“教会受托传递及解释启示……该以……热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5]
2、天主透过七件圣事赐人恩宠
天特会议和现代的《教理》都提到七件圣事,就是——圣洗、坚振、圣体(感恩)、忏悔、傅油、圣秩、婚姻。[6]《教理》对七件圣事阐明如下:
(1)圣洗
《教理》说:“藉着圣洗,我们从罪恶中获得解放,重生为天主的儿女,成为基督的肢体,加入教会”,“一切罪恶,包括原罪和本罪,……都得赦免”,因此“人为获得救恩,圣洗是必要的”。[7]
(2)坚振
《教理》说,坚振圣事是为了加强领洗时的初步承诺,使圣洗的恩宠达到圆满,叫人更得力量,与基督更紧密地联系,以言行去宣扬信仰。“在人的灵上盖了一个不能磨灭的、属神的印记……”[8]
(3)圣体
天主教的“圣体”,也就是基督徒的擘饼或者圣餐。《教理》认为,圣体圣事,又叫“弥撒”,加强信徒与基督的契合。天主赐予更多恩宠,使人与罪恶隔离,叫信徒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上帝的旨意。[9]
(4)忏悔
《教理》说,忏悔圣事使人重新生活在天主的恩宠中,与天主和好,带来真实的“灵性复活”;又叫人与教会和好,重新被接纳;并预尝审判,叫罪人藉着悔改和信德皈依基督,出死入生。[10]
(5)傅油
《教理》说:“圣神赐给某些人有治病的特殊神恩,以显示复活之主恩宠的力量。不过即使是最恳切的祈祷,也不常会治愈一切疾病。……教会相信基督是灵魂和肉身的医生;他的临在能给予生命。”[11]
(6)圣秩
天主教的“圣秩”,近似于基督徒的按立典礼,所按立的有主教职、司铎职、执事职三个等级。
《教理》说:“因圣秩圣事的效力,司祭‘以基督元首的身份’而行动……他就享有以基督自己的权能而行动的权力,因为他代表基督。”[12]
(7)婚姻
《教理》说:“由于婚姻礼仪庆典是圣化的圣事行动,……它本身一定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效果的”[13],“使夫妇间的爱情更趋完美,并且巩固他们那不可拆散的结合”[14]。
以上可见:现在天主教不仅仍然举行这七个仪式,称之为“圣事”,更仍然坚持这些仪式,认为参与者可得到从神来的恩宠。另一方面,基督徒虽然也有一些这样的仪式,但我们并不认为仪式本身有功效,仪式只代表背后更重要的事情。
3、耶稣以物质方式存在于弥撒的圣体中
这一点的争论,就是我们所反对的天主教的“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他们认为:擘饼的饼和酒会变成真实的耶稣的身体和血。
《教理》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连同他的灵魂和天主性,即整个基督,真正地、真实地且实体地蕴藏于至圣的感恩圣事(圣体)之内。……基督是藉着饼酒转变成为基督的体血,而亲临在这圣事里。”并且声明,这是“天特大公会议综合天主教的信仰,……所以,教会一直确信,如今在这神圣大公会议,再度予以宣布:藉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我主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他宝血的实体。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恰当地、正确地称之为饼酒的实体转变(transubstantiation)。”[15]
显而易见,《教理》完全支持天特会议的决定。
4、炼狱
《教理》说:“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教会称被选者最后的炼净为炼狱,那绝不可与被判入地狱者的处罚相比。……这炼狱的训导是依据为亡者祈祷的做法,……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教会也鼓励人为亡者行施舍、得大赦和作补赎。”[16]
可见,除了没有再卖赎罪券之外,天主教对炼狱的观念原封不动。
5、崇拜圣母和其他圣人
《教理》表示:在傅油礼中,教会向临终的基督徒说:“……当你离开这个生命,愿童贞马利亚和所有天使圣人来迎接你。”[17] 又认为:“那些已经在天上受光荣的信友”就是“荣福童贞马利亚,以及所有圣人圣女。”[18]可见,圣母和其他圣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利亚被认为是“基督之母、教会之母”[19],所以他们对“荣福童贞”敬礼。但是他们谨慎地说:“这项敬礼……与对降生的圣言(耶稣)、对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20]虽然说对圣母的敬拜,不是对上帝的敬拜,但是《玫瑰经九日敬礼》多次说:“我们谦恭地跪在你脚前,献上玫瑰花冠……”[21]
天主教也说:“天主教徒有时在耶稣和圣人的雕像前鞠躬或跪下……但不算敬拜。”[22]
圣经却吩咐我们:“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出20:4-5)。所以,他们实在是崇拜圣母和其他圣人,今天仍然如此。
6、大赦
根据《教理》,“大赦”的意思就是:罪恶虽蒙宽赦,使罪过的“永罚”获得赦免,但是“暂罚”仍然存留着,而“大赦”是在罪过已蒙赦免后,因罪过而当受的暂罚也在天主前获得宽赦。信友可以靠诸圣相通的助力,使那痛悔的罪人,能更早且更有效地净化罪恶带来的暂罚。这些诸圣相通的精神财富,被收藏在教会的宝库中。[23]
换言之,天主教仍然相信某些人的功绩,可以帮助其他有罪的人,而教会有权分发这些功绩。
7、罗马教皇和罗马教庭
《教理》表示:“教宗──罗马主教和圣伯多禄(彼得)的继位者,……以基督代表及整个教会司牧的职务名义,对教会有完全的、最高的、普遍的权力,能时常自由地使用”,“世界主教团若不以罗马教宗为其首领……便毫无权力”[24]。
《教理》还表明:“正确地解释书写的或传授的天主圣言的职务,只委托给教会内活生生的训导当局,即是与伯多禄的继承者——罗马教宗共融的主教们”[25],而且“当教会训导当局钦定信条时,亦即当它提出蕴藏在天主启示内的真理,……要求基督子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德同意并予以接纳时,都是完全凭靠受自基督的权力”[26]。
所以今天的天主教徒仍需忠诚地相信罗马教皇和罗马教庭。
总而言之,今天的天主教,仍然坚持天特会议的七点。也就是说,信仰方面没有任何改变。
“梵二”带来的改变
那么为什么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是天主教的“现代化里程碑”呢?
首先,我们在新版《天主教教理》中,再看不见任何咒诅。虽然天特会议所讲的七圣事仍在,但该书不会说:“信徒必须相信接受……不然,该受咒诅。”所以,她的口气改变得温和了。
其次,在一些做法上,她也有改变。例如,弥撒不再使用拉丁文:“梵二大公会议礼仪改革,教会提倡用本地语言举行弥撒。”[27] 音乐亦然:“自梵二大公会议开始,教会因为牧灵的需要,……主张必须放弃拉丁文圣乐(或是暂搁一旁),以便发展新的本地化礼仪和音乐……”[28]
最后一点——实在是最重要的——她对其他宗教信仰的态度改变了!不止于讲话温和,而且开始主张普世救恩!
《教理》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那些尚未接受福音的人,也以各种方式走向天主的子民……”[29]
对于犹太教,《教理》说:“犹太人的信仰已经是对天主在旧约中的启示的响应……旧约的天主子民与天主的新子民都走向相似的目标:即期待默西亚(弥赛亚)的来临(或再来)。”[30]
对于东正教——“既信奉基督,并有效地接受了圣洗,便与公教会建立某种共融,纵使不很完善……只差少许就能达致圆满……”[31]
对于回教——“天主的救恩计划,也包括那些承认造物主的人,其中首先要推回教徒……”[32]
至于“其他宗教,仍“‘在幽暗和形象中’寻找一个未识之神,但天主离他们并不远,……教会都视之为‘接受福音的准备’……”[33]
对基督徒又怎么样呢?《教理》说,天主的教会从起初就出现了分裂,但是他们并不怪责那些生于这些分裂团体之人,“天主教会应以兄弟般的敬爱包容他们……承认他们为主内的弟兄”。但是很多圣化的真理和圣神其他的恩宠,只有在天主教中找得到。所以《天主教教理》呼吁合一。[34]
那么,天主教怎样解释“教会之外没有救恩”呢?《教理》继续说:“谁若知道公教会是天主藉耶稣基督创立的,是得救必经之路,而不愿意加入或不愿意在教会内恒心到底的,便不能得救”,但是“一个人若非因己罪,而不认识基督的福音及其教会,却能真心诚意地寻求天主,……也能获得永远的救恩”。[35]
意思就是说:基督徒若知道“教会之外没有救恩”而不投向她,则不能得救!口气虽然温和了,但和“信徒必须相信接受……不然,该受咒诅”没有太大分别!
今天的天主教公开明确地宣告普世救恩。例如,台湾天主教的“宗教交谈与合作委员会”就在网上表示:“上帝有很多名字,像是:天父、阿拉、上帝、救主、耶和华、佛陀……”[36]
为了现代化,天主教忘记了“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基督徒怎样面对?
既然天主教自“梵二”后的改变不在信仰(“普世救恩”是例外),只在口吻和做法。基督徒应该如何面对?希望弟兄姐妹们:
(1)不要误以为天主教和基督徒现在的信仰一样,要明白两者复合的提议是没有基础的。
(2)当我们和天主教徒谈道时,我们应该格外留意他们现在接受“普世救恩”的问题。
(3)既然天主教徒现在能使用自己的语言聚会和读经,我们祈求上帝开他们的眼晴,让他们看见真救恩不在罗马教会,只在基督十架。
(4)让我们永不忘记,我们信仰的中心乃基督十架救赎罪人的福音,圣洗、大赦、普世救恩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正如使徒保罗所宣告的:“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
[1] 天主教惯称“恩典”为“恩宠”。——编者注 [2] John H. Leith, Creeds of the Churches: A Reader in Christian Doctrine from the Bible to the Present, 3rd ed. , Atlanta: John Knox Press, 1982, pp.440-442.[3] Alfred McBride, Essentials of the Faith: A Guide to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p. 9-15. [4] 《天主教教理》,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97年,第28页。该书内容也可见http://www.vatican.va/chinese/ccc_zh.htm(2016年8月29日存取)[5] 同上,第27页。[6] 同上,第297页。[7] 同上,第298-311页。[8] 同上,第311-319页。[9] 同上,第 337-339页。[10] 同上,第344-356页。[11] 同上,第363页。[12] 同上,第372页。[13] 同上,第389页。[14] 同上,第393页。[15] 同上, 第333-334页。[16] 同上, 第250-251页。[17] 同上, 第248页。[18] 同上, 第331页。[19] 同上, 第234页。[20] 同上, 第237页。[21] 嘉禄V.雷熙著,黑幼龙译,《玫瑰经九日敬礼》(香港教区),第9-10页。[22] Catholic Answers tract, “Do Catholics Worship Statues?”,原文链接:http://www.catholic.com/tracts/do-catholics-worship-statues(2016年8月29日存取)[23]《天主教教理》, 第356-357页。[24] 同上,第218页。[25] 同上,第28页。[26] 同上,第29页。[27] 天主教高雄教区圣保禄福传中心,“认识天主教”,原文链接:http://www.catholic.org.tw/m99121kh/Catholic.html(2016年8月29日存取)。[28] 苏开仪,“圣咏团”(天主教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礼仪研究中心),原文链接:http://www.catholic.org.tw/theology/public/liyi/topics/music/su/text6.htm(2016年8月29日存取)。[29] 《天主教教理》,第208页。[30] 同上,第208页。[31] 同上。[32] 同上。[33] 同上,第209页。[34] 同上,第202-203页。[35] 同上,第209-210页。[36] 见http://www.catholic.org.tw/cirpcu/Image/001bg.jpg(2016年8月29日存取)
为真道争辩:护教学
此作品已经由作者张逸萍博士授权微信公众号:归正神学Reformed-Theology平台发布。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归正神学 Reformed-Theology
(长按上图,可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