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语文必读名著导读丨一篇文章让你读懂《骆驼祥子》

李华 简单初中生 2021-10-30

点上方蓝字,关注“简单初中生”

每天一起涨知识!

之前跟大家推送了第一期《草房子》的内容,想看的同学可以直接在本篇文章末尾的更多文章里查看。


本期的名著是《骆驼祥子》,话不多说,那就开始吧!



在讲这本书之前,老师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关于作者的一点:老舍是个满族人,他有一本一辈子在写的书,《正红旗下》(第一个字念三声),他是满族人,信仰基督教,可以看出他在最后是想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信仰的。

 

并不是所有的满族都像我们了解到的那样,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他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包括我们在读老舍的任何一本小说,都有底层小市民的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同时,他的身上具备的很多东西是其他作者完全不具备的:

 

一个最多产的作家:著述洋洋千万言

一个最全面的作家: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一个最有味道的作家:执京味小说之牛耳

一个被国际文坛久久关注并不断被神话的作家


关于多产: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断魂枪》;

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如果有同学去过老舍纪念馆,你就会看到老舍最后从家里走向湖里的那一天,床上摆着还没收的扑克,明白的人就会说一句:算命。他是在最后的时间里给自己算了一命。


有评价家这样评论:


单凭一部《骆驼祥子》,一出《茶馆》,一篇《月牙儿》,写得够多棒,足可以比美萧伯纳,追步契诃夫。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一、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人有的时候,一起笔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办法逾越的高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国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我想英达树立了一个标杆,中国喜剧以后再也没办法超过他,自己也不行。老舍写骆驼祥子也是这样。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一炮要放响了,我就可以放胆的作下去,每年预计着可以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来。不幸这一炮若是不过火,我便只好再去教书,也许因为扫兴而完全放弃了写作。所以我说,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

 

当我刚刚把它写完的时候,我就告诉了《宇宙风》的编辑: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因为酝酿的时期相当的长,搜集的材料相当的多,拿起笔来的时候我并没感到多少阻碍。

 

《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我觉得写作这件事情当真还要有天赋,而老舍就是一个有天赋的作家。即便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作家,他在动笔写《骆驼祥子》之前,对北京的车夫进行了长时间的介入生活,搜集的资料多,所以拿起笔来,才能真正写得顺畅。


而对于《骆驼祥子》,他的语言幽默跟以前中国作家的幽默是非常不一样的,对于口语化的表述进行到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境界。最后一句话是老舍先生对于这本书最满意的一件事,“《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在讲课的时候,我总跟同学们分享,好作品的语言风格就是给人以画面感,从这个角度来说,《骆驼祥子》当做小说讲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剧本。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记得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回来。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哪里的人?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


“怎么写祥子呢?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们为宾,既有中心人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换言之,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 ” 


在这一点上,老舍当时写小说是很有创新性的。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很少以文中一个人物作为整篇的题目,像四大名著,主人公和次要人物都很多。《骆驼祥子》怎么把一个人的故事从头到尾讲完,让所有人围着他看,我们自然还是要从情节说起。

 

二、说情节:看懂一个关于车夫的故事

这里我用了一个词,“看懂”。其实看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但是你真的把它看懂了吗?

 

在讲课之前,我都会去豆瓣看看每个人对这本书的阅读感悟,有一个说得特别好:

 

这本是是很久以前恐怕是要考试所以才看的。当时看完只记住了几个人物,考试题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祥子当时娶了一个叫_____的人?”填上了虎妞,这样就可以了。但更多其他的内容并不知道。

 

这个就是你看了故事,并没有看懂。那什么叫做看懂呢?我们不妨先把这个故事串一串。


祥子是主人公,他一生就一个愿望,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围绕着买自己的车有了三起三落。

 

好像故事梗概、老师讲解、同学分享,提到祥子,就是三起三落。


其实错了。


我认为,读懂骆驼祥子,所有最厉害的、最震撼性的风景,恰恰在三起三落之后。但是三起三落太核心了,我们先从这里说起:


老舍先生说,我把车夫分成三六九等,祥子在哪,是所有车夫中最高的一类。在书中的描述是“漂亮的、讲脸面的车夫”,他身体好,所以车也要好。车好,他要求自己跑的也要好。老舍先生给了祥子前半时期特别自信的灵魂,“祥子知道自己跑得漂亮”,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是什么,世界就全部在我的手中。

 

一个人力车,对于人力车夫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一起记住一句话,“买一辆自己的车是祥子的宗教”。我想再换一个词,这是他的信仰。祥子克扣自己,不让自己吃,不让自己穿,他吃最便宜的东西,他不让自己休息……三年存下来一百块钱,花了96块买了一辆别人订了又没取的车。


之前的努力都不说,这里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段,这是当时祥子提车之后的样子,你读不懂这一段,你就读不懂老舍,读不懂老舍写的《骆驼祥子》。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人生的悲喜在这一段真的是淋漓尽致。为什么有了自己的车之后,手哆嗦着,几乎要哭出来。人的眼泪有两种,一种是要死的悲伤,第二种是不可控制的激动,这两种眼泪都是别人不能体会的心尖的颤。

 

为什么要进城,就是因为不屈服命运,祥子是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觉得他的命运是可以攥在自己手里的。凭着我这宽肩大脸的身盘,凭着我一膀子力气,凭着我的勤劳,我凭什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当他有了第一辆车。为什么要过生日,在这里祥子对自己的定位是涅槃,我是哪一天生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祥子,我今天已然开始有车了,那么我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全新的境界。


后来,因为打仗,祥子的车就让兵给拉走了。牵了骆驼来,就存了一罐钱,回到曹先生的府上,那就再攒钱呗,一直攒一直攒,就在他想攒第二辆的时候,曹先生出事了。

 

好像是被人认为是革命党,要被人追杀,有一天让祥子回府上拿钱,孙侦探就跟上他了。说“嘿,兄弟,拿钱买条命吧”。


后来孙侦探自己在那里说,他须得紧紧盯着曹先生。他其实并没有打算去敲诈祥子,但是像祥子这样的人,能敲一个是一个,自己怎么说都行,“碾死你像碾死个臭虫”。


第二回,你们看,这里太能体现祥子内心的脆弱了,让人特别心疼: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我看看!”孙侦探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

 

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

 

“就是这点?“

 

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


这点钱是祥子的一条命,在那样的社会中,当祥子以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已经是社会的底儿的,谁都能过来踩上一脚,所以当时买第一辆车时阳光的祥子,到“二落”的时候,祥子对人生已经开始有一些动摇。


接着,第三场,不管是骗婚也好,欺诈也罢,娶了虎妞,祥子有了一个家,媳妇有钱。结婚以后听到消息 “四爷跑了”,虎妞咵地拆开一把现洋,扔到床上,说“给祥子,买辆好车”。


祥子又有了自己的车。


但是,爱与不爱,在祥子的生活中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话题,他更加欢欣的是,他有了一辆自己的车。后来日子慢慢见好,虽然跟他设想的不太一样。他想,有了孩子以后,日子不就有了奔头会越来越好吗。

 

但是虎妞难产死了。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这个时候祥子才真真切切地懂了一个词,什么叫人财两空。这个时候祥子已经对人生开始绝望,从这儿开始跟前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本书真正的高潮才重新开始!

 

人生的大悲痛来的时候就如同迎面给了你一闷棍,人在这个时候不是哭不出来,是你还没顾得上哭。


悲痛极大的时候,某个生活场景的突然改变,你可能还意识不到,有一个人爷爷去世了,他从小是爷爷带大的。追悼会这天,很多人都说,你跟爷爷关系这么好,你怎么不哭呢?他自己也在想,是啊,为什么我不哭呢?


后来某一天,他有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冲回家,推门就喊,“爷爷,我……”,想给爷爷讲,那个瞬间,他一下子呆住了,他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爷爷没了,我的生活、生命力从此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站在原地,泪如泉涌,直到嚎啕大哭。


我想第三落的时候,虎妞的死,以及卖了车,对于祥子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他的人生也就是这样了。那什么时候缓过来?


这里涉及到书中另外一个苦命的女子,小福子。她是祥子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温暖。当他最后找小福子找不到的时候,老舍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这是我认为整个《骆驼祥子》中最让人心疼的一个情节。


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


一个坚强的男人,他自信的时候自然不会当着别人的哭。无赖的时候 他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哭,可也不能只给自己哭,中国男人在这两种情境中都不能让自己的眼泪随意地流。他们总会有一个人,愿意让TA看见自己的脆弱。祥子的这个人就是小福子。


只可惜他没能找到小福子,当着她的面把眼泪流出来。


看起来作者写的是祥子要一辆车的“三起三落”,老舍先生自己这样说:

 

 “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便能滴出血和泪来。”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这血和泪从何而来?

 

“错位”是小说家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为了营造一种悲剧美,故意把原本合情合理的东西,强加某种原因而改变,让你最想要的、最在乎的东西与你失之交臂,把你最不想要、最厌恶的东西却兜兜转转硬塞给你。


 “错位”的幅度越大,审美价值越高。

——孙绍振 《打开常规和情感错位》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也是这个意思,“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人生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全给你毁了。


以《骆驼祥子》为例,

 

性格上:


我们看书里对于祥子从前到后的一系列描述,你就能看到他是如何迅速堕落的:

 

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祥子一直不愿意承认的就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他只是一片叶子,不是一棵树,随意地被飘来打去。)

 

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

祥子还在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下面这是一个对《骆驼祥子》比较主流的评价: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对吗?对。我说不出这段话有任何一点差池。但是如果把骆驼祥子就读到一个这样的层级,你说这个小说跟骆驼有什么关系,他仅仅是牵了三匹骆驼回来,有关系吗?没有。

 

骆驼本身也是一个隐喻。老舍先生在书中对骆驼进行了一个这样的描述,骆驼你别看它高大,但是它特别容易受伤,脚下稍微有点滑就容易骨折,特别脆弱,而祥子,就是骆驼。

 

不是因为牵回了三匹骆驼才是骆驼祥子,而是在这里祥子就是骆驼。我们来探讨一个这样的问题:祥子的堕落,谁之过?

 

三、说人物——祥子:

可爱?可悯?可悲?可恨?

说到祥子,大家一开始都觉得他可爱,这么敦厚、淳朴的一个人。最后都觉得他可悲。

 

我们在谈论祥子的时候,自然不能逃开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脱离了社会环境,人物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从小说的结尾讲起:


妇女们赶着打扮;老人们早早的就出去,唯恐腿脚慢,落在后边;连上学的小孩们也想逃半天学,去见识见识。到八点半钟,街上已满了人,兴奋,希冀,拥挤,喧嚣,等着看这活的新闻。车夫们忘了张罗买卖,铺子里乱了规矩,小贩们懒得吆喝,都期待着囚车与阮明。历史中曾有过黄巢,张献忠,太平天国的民族,会挨杀,也爱看杀人。枪毙似乎太简单,他们爱听凌迟,砍头,剥皮,活埋,听着象吃了冰激凌似的,痛快得微微的哆嗦。可是这一回,枪毙之外,还饶着一段游街,他们几乎要感谢那出这样主意的人,使他们会看到一个半死的人捆在车上,热闹他们的眼睛;即使自己不是监斩官,可也差不多了。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好歹,不懂得善恶,辨不清是非,他们死攥着一些礼教,愿被称为文明人;他们却爱看千刀万剐他们的同类,象小儿割宰一只小狗那么残忍与痛快。一朝权到手,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也会去屠城,把妇人的乳与脚割下堆成小山,这是他们的快举。他们没得到这个威权,就不妨先多看些杀猪宰羊与杀人,过一点瘾。连这个要是也摸不着看,他们会对个孩子也骂千刀杀,万刀杀,解解心中的恶气。

 

他写的是一个民国的社会吗?是的。但是它是现在,很有可能,它还会是将来。这种感觉让我们胆寒。

 

就是这么个小猴子呀!就这么稀松没劲呀!低着头,脸煞白,就这么一声不响呀!有的人想起主意,要逗他一逗:"哥儿们,给他喊个好儿呀!"紧跟着,四面八方全喊了"好!"象给戏台上的坤伶喝彩似的,轻蔑的,恶意的,讨人嫌的,喊着。阮明还是不出声,连头也没抬一抬。有的人真急了,真看不上这样软的囚犯,挤到马路边上呸呸的啐了他几口。阮明还是不动,没有任何的表现。大家越看越没劲,也越舍不得走开;万一他忽然说出句:"再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呢?万一他要向酒店索要两壶白乾,一碟酱肉呢?谁也不肯动,看他到底怎样。车过去了,还得跟着,他现在没什么表现,焉知道他到单牌楼不缓过气来而高唱几句《四郎探母》呢?跟着!有的一直跟到天桥;虽然他始终没作出使人佩服与满意的事,可是人们眼瞧着他吃了枪弹,到底可以算不虚此行。

 

我看到这的时候,真的就是四个字:不寒而栗。


不觉得熟悉吗?前一段时间不是有个姑娘要跳楼,下面围观的人开着直播、发朋友圈,有人还在朋友圈说“跳不跳啊,等着呢”,“等了一小时了,还有事儿呢,赶紧跳啊”。跟这个有区别吗?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还是如此的相似。

 

这个吃人的社会原因无非有两点,物质的匮乏和精神极度的空虚。但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描写,文章的结尾才是祥子的大堕落,我希望大家能够读懂。


老舍先生一直认为,祥子一开始的“好”在于他的自信,他自信是因为相信自己的身体,可以征服自己的世界。他从自信变成后面的认命,因为一系列的现状告诉他:你自信是没有用的。祥子在书中有一个口头语,每当他遇到危难、三起三落的时候,当没有人了,他总会问自己一句:凭什么。因为他想不通。


在虎妞死后、小福子死后,他开始吃喝嫖赌,他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精神和肉体的坚守,已经没有什么可追求的目标了。老舍先生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表象的堕落,真正的堕落是什么呢?是人格的毁灭,人格的毁灭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两个字,出卖。


他自己在河边,摸着自己腰上的一叠钱,想着这个出卖人的钱应该怎么花。出卖是不管这个人善与恶,好与坏,他的好不好跟你没关系,但你不能做这样一件事,你出卖了他就是用一条人命去换了你的钱。


阮明真心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这儿才是一个关键。你看在这个过程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给我们讲祥子的堕落的:

 

祥子一开始觉得世界的美好就是车,他爱车就像爱护自己的命一般,他对车上的乘客也都是小心,他尽量让自己快跑快跑,刮风下雨他都不屑。

 

后来,堕落成什么样子?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前面提到,车对于祥子来说是什么?是宗教,是信仰!

 

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车只是辆车,拉着它呢,可以挣出嚼谷与车份便算完结了一切;不拉着它呢,便不用交车份,那么只要手里有够吃一天的钱,就无须往外拉它。人与车的关系不过如此。自然,他还不肯故意的损伤了人家的车,可是也不便分外用心的给保护着。有时候无心中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他决不急里蹦跳的和人家吵闹,而极冷静的拉回厂子去,该赔五毛的,他拿出两毛来,完事。厂主不答应呢,那好办,最后的解决总出不去起打;假如厂主愿意打呢,祥子陪着!


“车只是辆车”,这句话一出,我们就知道,祥子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在整个《骆驼祥子》的前后两部,甚至已经出现了两个祥子。


在这里,我们来谈祥子这个人物的时候,你看他的身上,闪现着各种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

 

诚实、坚韧、勤劳、乐观、节俭、讲信用、认真本分、充满希望,自尊、自强、慷慨……

 

但是,你们也要看到,祥子就是一种中国最典型的没有文化的农民(当然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这样的一种思想,是多少年来中国人思想局限性的体现。

 

第一,保守自私:


1.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的车;

2.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兄弟“抢座”;

3. 对政治无知和冷漠;

4.战争就在身边,可他却浑然不知


第二个,逆来顺受。而这种逆来顺受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是他没有思考的能力,所以整个对于祥子这个人,老舍先生在这里给了一个盖棺定论的话:

 

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

 

虽然到处在写他的自尊和自信,但是一直在写的是他的自卑、自私。


所以祥子不爱虎妞是正常的,如果你真的读懂了这本小说,有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对,“祥子爱小福子,胡说八道,祥子谁都不爱,祥子只爱他自己”。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


你就说第一辆车,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时的社会已经成了什么样,部队的仗已经打得那么激烈,没人敢挣这个送命的钱。只有祥子,他在心中不断对自己说,哪有那么巧。这种侥幸的心理,完全是祥子觉得我的世界我把握。

 

太幼稚了,他后面的一系列悲剧你以为都是社会造成的吗?在一个苦痛的世界之中,不睁眼看周围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他其实特别自私。他不爱虎妞,他在整个和虎妞的关系中,他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他把自己当做受害者的这个地位,有点并不那么客观。当虎妞拿出钱来说给他买一辆车的时候,他其实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


他面对任何一个问题,只会在私下里偷偷地为自己说一句“凭什么”,除此之外呢,他什么都没有做。祥子看起来人高马大的,像一个骆驼,但是他脆弱得很。碰到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叫骆驼祥子,而应该叫鸵鸟祥子。


毕树棠在分析祥子悲剧的成因时,指出了他个人心理性格上的原因,认为作者:


“处处写他那一死儿的守常,不能应变,那股子又争又让,半推半就,含着辣又嚼着甜,软不是,硬不成的劲儿,实很出色。”


在之前对于祥子的解读中,我觉得我们未免对他有过于美化之嫌。在祥子的一生中,老舍笔下的这几个次要人物也十分出彩:


曹先生:祥子的救世主

 

曹先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仅仅是一个爱发牢骚的文人,但是,他在这本书中其实是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时地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祥子慢慢发现了一点,他一直把曹先生当救世主,后来发现他救不了他,他仅仅是能他一线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


老马和小马:绝望的种子


如果说祥子一直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关起门来,我能把我的世界整个都握在手里,一直活得特别开心,特别快乐,我认为凭着自己年轻有力的身体,我就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逼着他面对现实说你这辈子也就是个拉车的,而你凭着拉车绝对不可能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就是当他看到的老马的时候。你到年纪大的时候,如果你不结婚,你连孩子也没有,到有一天你真的拉不动车的时候,你就会这样饿死、冻死,你死了都没人知道。

 

所以老马和小马为祥子第一次打破对于自己封闭世界的美好理想埋下了一颗绝望的种子。

 

虎妞的死:绝望,心不死


祥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跟虎妞结婚的时候,他每天都不愿意回家,他说有虎妞的地方就不愿意回去,这个母老虎怎么怎么的。但是,虎妞死了,祥子第一反应说了这样一句话“毕竟有她才是家呀”。真的想说,在生活中每一个对你好的人真的是应该珍惜。

 

这个时候虎妞的死真的让祥子有点绝望,绝望了心却还不死。

 

重遇刘四爷:绝望之中的复燃

 

一下子让他在绝望之中复燃。祥子的人生其实特别简单,来看这样一段话:

 

祥子意识到此前为他所瞧不起的车夫与他也有相同的经历与想法,他明白了老马为何成为老马、二强子为何成为二强子,明白了自己的梦想——靠卖力气建成自己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很明显是不可能通过“卖力气”达成的。因此堕落后的祥子与消极避世的吸毒者、沉迷网游而拒绝上学的孩子等等处于近似的心理状态,他们其实并不真得认同自己,甚至讨厌自己,但或因性格弱点或因社会环境,无论如何走不出恶性循环,只能破罐破摔。

 

一本好书放在什么样的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祥子,我们过于美化他阳光的那一面,但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足够强大到支持他人生所有的东西,祥子一直以来都活的太简单、太直白、有宗教无灵魂。

 

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凭什么在这样一个乱世下走下去。所以别说三起三落,你再给他一辆车,他的人生也注定了会是这样的一滩烂泥。

 

讲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前两天《感谢贫穷》的那篇文章,在这里特别想跟你们多说一句,贫穷到什么时候都不值得感谢,这个孩子是如何咬牙切齿地写下这句话,只有她自己才明白。而一个有强大灵魂的人,她感不感谢贫穷,她都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位同学给祥子写的一首歌:


祥子, 好久不见

他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让自己重新开始               

不再去谈从前 挥泪寒暄

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

重来一遍

这一切 开始转变

虎妞却又来逼婚

放弃心中美好信念

开始堕入黑暗深渊

他说你可知社会苦难

 

他只想有一辆车

和你说说从前

难产卖车

他已回不到从前

他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带着淳朴的笑脸

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接下来说说虎妞。

 

四、说人物:虎妞——对爱的渴求和算计

虎妞被老舍先生塑造成比男人还男人,像黑铁塔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够转变一下对她的看法。


虎妞恰恰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人,如果换到现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你会发现她的很多想法,包括对爱的追求,其实是非常具有超时代性的。

 

她这辈子最大的悲剧,其实就是爱上了祥子,非要嫁给祥子。


虎妞自小生活在城市,她已坦然而完全地接受了这座城市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所以与祥子“凭力气”改变现状的抗争不同———虎妞要用她的“心计”做出“不安于命 ”的抗争。


对虎妞而言,仅有爱是不够的,她要美满的婚姻和家庭,于是她不择手段设计诱骗了祥子。(这里虎妞是动了点心计的,但作为一个女子,她的行为只能用泼辣大胆来形容,这种袒露直接与不择手段恰恰说明,虎妞对爱情的渴求和为命运抗争的果决。)


她公然反抗着世俗,逼祥子娶自己为妻———这种抗争也是“虎妞式”的。个人幸福之于她,同“自己的车”之于祥子,都是执拗到近乎顽固的理想。为了这一理想,“凭心路”吃 饭的虎妞势必不择手段。


对她而言,只有把祥子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幸福才会牢不可破。

 

值得一提的是,虎妞嫁给祥子那天“没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弟兄的护送,没有亲友的祝贺”,但她 还是坦然地把自己嫁给了心爱的男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虎妞做到了。“那些锣鼓在新年后的街上响得很热闹”,仿佛是代虎妞向生活宣战———她“不安于命”,她要找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祥子,她要嫁给他,没人能够阻挠!

 

虎妞是不是一个好人我们暂且不谈,但对于祥子,那绝对是好得没话说。但回过头来,祥子对虎妞,何止是一个愧对,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敬佩的女子。

 

看祥子病了,虎妞着了慌,为着他花尽了家底;为给祥子买车的,她没一点犹豫……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情意,又使虎妞作为一个女人复活了。


祥子在外拉车不愿回家时,虎妞一个人在家里盼着,丈夫回来生气了,又不好惹着,又多少透着点旧社会夫权的悲哀。


虎妞活得如此轰轰烈烈,恣意豪放,却又死得戛然而止,不着痕迹。让人猛地一愣,又回味深长。

 

虎妞死后,他巧遇刘四爷,面对这个剥夺了他选择权利的人的父亲,他只能吼出一句“你下来!”,一句义愤填膺的话,他就以为自己战胜了刘四爷,赢了他,打败了他……这不禁让我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刘四爷的女儿死了,这不是祥子造成的,相反,他为他们父女二人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可没人来偿还。


说在最后的话——读书,读什么

说到底,我跟大家分享的任何一本书,我不是希望因为它是中考篇目,才在这里讲。而我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你们应付中考。

 

读书,到底读什么?

 

钱理群先生这样评价《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这个高峰表现在,在今天的社会,《骆驼祥子》放在任何一个城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老舍先生总是善于以小人物的悲欢爱恨来反映大时代的起承转合。在这种理想被埋没的时代,没有谁是最后的赢家。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

 

豆瓣上有一位读者的书评写的特别好:


那么用力的活着,结果却造就了一个个悲剧。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到我爷爷奶奶,二老的一生,反应了大部分底层人民的一生。


我爷爷年少就得了哮喘,后来从军,因为哮喘只能当炊事员,退役后在养老院工作,下班回来后还要去田间做农活。农村人,其实最怕别人说自己不拼命不中用,身上有病怕别人说身体不好干活不行,我爷爷就是这样,即使有哮喘病,即使身体跟不上去,他照样把自家田里的活干的好好的,得了一点空,就去给人家做短工,赚个二三十块。


我奶奶,在棉花成熟的季节去邻村有许多田的人家做短工,摘棉花剥棉花,生怕速度慢了被雇主和同行人嘲笑,所以加快自己的速度,争取每天比一起做工的人挣的多。雇主舍不得买手套,我奶奶自己也舍不得买,光着手啊,不停地剥,指甲开裂,手指伤口极多。


后来,种田实在挣不到钱了,他们去广州拾荒,第二年的时候又回来了,捡破烂的竞争力也大。他们还带回了许多用品,都是别人丢了他们觉得还能用的。

 

他们是多么地用力地活着啊。我小时候很少想这些事,可是如今的我,却总是回想起,常常热泪盈眶。


我爷爷,在去世的前一段时间,还忍不住下田做事,他和祥子一样,闲不住,一闲下来,便觉得不舒坦。六十岁时,死于哮喘和继发性心脏病。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他去世的那一天,我在上海,工资两千八,交不起房租,窝囊地像一条狗。


我曾经打电话跟他说,等我挣到钱了,要带他和奶奶看看现在的上海,最终未能如愿。


有时候,我想想现在的自己,其实是在重蹈他们的覆辙。


我就是女祥子。


我存钱到五千的时候,朋友劝我去买理财,她说,即使穷,也要学会理财,让钱生钱。

而我不敢,我看到舍友因为投了五千块钱在某理财产品里,结果一去不回。越穷的人越胆小,我绝不敢买,即使损失了五百块钱,我都心如刀割。

 

我把钱老老实实放在卡里,就像曾经的祥子一样,用白布把那仅存的三十块裹起来紧紧地放在身上。


呵,我是祥子。


孩子们,人性与社会才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到任何时候,社会都有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当我们现在还能安逸地坐在电脑面前讨论文学的时候,我们永远要知道,祥子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而我们,也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你会觉得你的某一个心情、或者某一种生活处境跟祥子特别特别像。


阅读的功用到底是什么?当我们能看到他真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的时候,请记住这句话,改变,是从思考开始的。

 

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大学。考不考大学,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我们放在一边不讨论,重点是你学习的价值是让你活成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这个信仰,就是你灵魂的核心所在。


而这,就是阅读的真正价值。


文章来源自李华老师带你读好书系列讲座,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


更多精选文章

● 中考语文必读名著导读丨一篇文章让你读懂《草房子》

● 26本世界名著最经典的100句话,至少要读一次,必须收藏!

● 2018中考语文都考了哪些名著?看完就知道暑假该读什么书了!

进群交流分享

初中QQ群⑧:777195882

精彩生活,共同学习,

一起成长,我们等你来!

也可以加豆姐微信:real_erdou

(复制搜索就可以啦)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我们一起涨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20小时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