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散尽亿万家财,一生又痴又傻是个十足的败家子,却为何他比国宝还要珍贵……

2018-02-26 野史读吧

点击野史读吧,订阅 独家爆料!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他出身贵胄门第,富贵无双才高情妙,

但他又痴又傻,“挥霍”无度散尽家财,

娶的还是青楼女子,

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败家子”

到了晚年凄风苦雨,落魄不堪。

可让人惊讶的是,

他却是民国四公子之一,

被世人称为:比国宝还要珍贵!

他的名字,你要么不知道,

只要知道了就永远忘不了!


他,就是张伯驹



1898年3月16日,张伯驹生于河南,

6岁时,他就被生父过继给了张镇芳,

张镇芳可是光绪三十年进士,

袁世凯的兄嫂之弟,

袁世凯当上直隶总督后,让其主管盐政,他曾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他官财两运亨通,但两子女却先后夭折,

所以便后来有了张伯驹这个继子。


而他确实也是个好孩子,

自幼就享有“神童”之誉,

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

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

书架上的书,只要是他看过的,

放在第几行第几本,他都能记得住,

后来,他被送入英国人办的书院读书,

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是校友。



从学校毕业后,他顺理成章的,

就被送进军阀曹锟、吴佩孚等部,

先后任过提调参议等职。但他却不喜欢从政为官,厌倦功名,不顾双亲反对,退出军界,

从此过上写诗作画,看戏唱曲的生活。


他是富家子弟里的一股清流,

面若旦角,眉如柳叶,

待人温和,无丝毫戾气,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

不穿丝绸,长年一袭长衫,

饮食也十分简单,丝毫不讲派头。




生于封建年代,便离不开封建婚姻,

15岁时,父母之意媒妁之言,

他定了婚,对方是安徽督军家的千金,

但两人并没有感情。

第二任妻子,京韵大鼓艺人邓韵绮,

因他酷爱戏曲,便娶她做了二房,

等结了婚,他才知道妻子染上了鸦片,

他厌恶鸦片,从此便疏远了她。

兜兜转转,终于他邂逅了,

此生的挚爱:潘素。


潘素是前清状元宰相潘世恩之后,其母系出名门,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便将她卖到了上海妓院。拥有闭月羞花之貌,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她很快成为当红倌人,在当时的沪上有“潘妃”之誉。
可旁人只识她的美貌,却不识她的内秀,她也以为将暗无天日地,在欢场中度过此生,直到她遇到了他……



一见潘素,他顿时惊为天人,才情大发,提笔而就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他将潘素比作“赵飞燕”和“王昭君”。

才子佳人,顿时一见钟情,

而两人的热恋却激怒了,

已与潘素有婚约的国民党中将臧卓,

臧卓把潘素软禁在一家酒店里。

哪料到,他竟敢托朋友买通臧卓的卫兵,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孤身涉险“偷走”潘素。


不久之后,他就带潘素离开上海,

在她的家乡苏州迎娶了她。

至此,那位名动上海滩的潘妃成为历史,

她洗尽铅华,将往日的万种风情,

只与他一人听说,

那一年他37岁,她20岁。



婚后,他发现潘素绘画极有天分,

他是那个真正懂她的人,

他也成了她的伯乐,

去洗净那些蒙在明珠上的灰尘。


他带她访遍名山大川、

寻尽鸿儒雅士,在他的引荐下,

潘素21岁便拜名师学画花鸟,

山水、人物、花竹、鸟兽,
潘素无不擅长,特别是山水,多用青绿,笔法直逼南宋,还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

最终成为一代著名画家。

就连张大千都赞叹她的画:

“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

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潘素画作欣赏:


从此,他们便夫唱妇随,

尽享诗画唱和之乐,

她何其有幸,邂逅了如此痴情的他,

不论你的出身,不论你的过去,

只要认定你,就愿意用爱滋养你,

愿意为你义无反顾,走过千难万阻。


夫妻“诗画唱和”作品


1927年,他到北京琉璃厂闲逛,

突然,他在一家古玩字画铺,

看到了一个写着“丛碧山房”的横幅。

他一边赞叹,一边看落款,这一看,他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反复推敲无误后,他立马收了。


从此,他就爱上了收藏,

还自号“丛碧”,将宅院命名为“丛碧山房”,

为收藏散尽家财,挥霍无度,

别人都说他是败家子,

母亲也为此整天唉声叹气:

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

出去做官也不干,只知道花钱买字画。


张伯驹在丛碧山房花园内


可旁人不知道的是,

他收藏并不是简单的为个人喜好,

而是有着一个伟大的爱国情怀。

他说:

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

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

其实,我是历尽辛苦,

也不能尽如人意。

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国外。


《平复帖题跋》


《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

书法家陆机所写的一封信札,

这卷法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

名人纸本书法墨迹,

也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

历代都被奉为至宝,

在世界书法史上更是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它长23.8厘米,宽20.5厘米,

只有短短九行八十四字,

而且少有四字缺漏,虽不足一平尺,

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印记,

朱印累累,满纸生辉,

被尊为“中华第一帖”。


1937年,在他得知溥儒有《平复帖》后,

便再也睡不好觉了。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之孙,
1936年,他得到消息,

溥儒将唐代韩干《照夜白图》卖于古董商,

准备运往国外,他大吃一惊,

赶忙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写信,

希望制止国宝流出国内,

但宋哲元接到信时,此画已被转卖到了英国, 

致使这件国宝从此流失海外。



他悲痛万分,

深恐《平复帖》从蹈覆辙,

如果流失海外,将是千古之恨。

张伯驹立刻委托中间人向溥儒求购,
溥儒说:20万大洋。他很沮丧,说:没这么多。他请到张大千说合:6万大洋,可否?但溥儒说:少20万不卖。到了1937年底,他得知溥儒急需用钱,但他又觉得这是乘人之危,开不了口。便请教育总长溥增湘出面,他说:我先借他一万元。没想到几日后,傅增湘说:溥儒要价四万,不用抵押。
轻松获得宝物,他抱着《平复帖》两眼放光,   

可在那个战乱动荡年代,

拥有这么一件稀世珍宝,

不亚于在家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1941年,上海各大报纸头条,

以醒目标题报道:

京城“怪爷”张伯驹在上海法租界,

被人连车绑去,下落不明。

绑匪狮子大开口,

索要300万,否则撕票,

此时的他为了收藏真迹古画,

早已家徒四壁,根本没有现钱,

可在这生死关头,

他却悄悄对设法看望自己的潘素说:

家里那些字画千万不能动,

尤其是那幅《平复帖》,

那是我的命,我死了不要紧,

那字画一定要留下来,

如果要卖掉字画换钱来赎我,

那我宁可先去死。 


  

就这样,这场绑架持续了近270多天,

270多天中,他随时有被撕票的危险,

众多富商名流也趁火打劫,

上门欲高价购买觊觎已久的国宝,

但他却始终宁死不屈,

绝不出让古字画来换取赎金,

绑匪最后也没办法,害怕人财两空,

于是将勒索金降价成20根金条,

家中潘素想尽一切办法,

通过亲朋好友凑足了赎金,

最终他才得以获释,

一场轰动整个上海滩的绑架案,

就此告终。 


《游春图》部分


到了1945年,“末代皇帝”溥仪被俘,

混乱中不少珍贵文物散落民间,

《游春图》被北京一古玩商,

马霁川从东北觅得,

《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作,

是传世最古的卷轴画,

运笔精到,意趣无限,

有“天下第一画卷”之称,

也被全世界奉为“国宝中的国宝”,

距今已1400多年,及其珍贵至极。

1946年他得到消息,马霁川,

正为稀世珍宝《游春图》寻找海外买主,

这回,他又寝食难安了,

他立刻建议故宫博物院出面收购,

长久得不到回应后,

他担心夜长梦多国宝流失,

一天夜里,他杀到马霁川家,
大吼道:《游春图》可在你手?此时马霁川便狮子大开口:开价800两黄金。


范仲淹的《道服赞》


此前,他刚以110两黄金,

收购了范仲淹的《道服赞》,

十几年来,因为收藏,

他已耗尽万贯家财,

一直只进不出的收藏,

让他早已家徒四壁。

迫不得已,他开始四处游说:

有一幅《游春图》,此卷有关,

中华民族的历史,万万不能出境,

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

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

所有中国人都不会轻饶他!

经他这一的宣扬,

马霁川不敢再私自卖给外国人,

降价至220两,可他还是拿不出,

着急万分,他一咬牙,

竟忍痛将自己住的宅子似园卖了,

这宅子可大有来头,


此宅原为清末当红大太监李莲英所有,

廊宇建造仿排云殿规模,

当年落成之日慈禧太后曾大驾临幸,

这个宅院要是搁到现在,绝对价值连城。 

可当时就是这样一座豪宅,

还是不够换回这张稀世名画,

此时又是潘素出手,

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

帮他将《游春图》购得。



他何其有幸,邂逅了如此义气的她,

不论你的嗜好,不论你的所为,

只要认定你,就愿意用爱滋养你,

愿意为你义无反顾,在所不惜!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他试图以一己之力,

阻止珍贵文物流往国外,

为了这些稀世珍宝,他千金散尽,

118件他收藏保护的顶级书画,

在动荡的战乱年代,

为使这些珍宝不受损毁,

他不惜性命所换来的这一切,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可更让人意外的是,

到了新中国和平年代,

1956年,他竟然毫不犹豫地,

将自己珍藏30年的顶级珍宝,

全部捐给了故宫,

陆机的《平复帖》,

杜牧的《张好好诗》,

范仲淹的《道服赞》,

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

每一样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张伯驹收藏的杜牧《张好好诗》

张伯驹捐赠故宫的镇馆之宝《游春图》

张伯驹收藏的宋代杨婕妤《百花图》,为现存最早女画家作品

张伯驹收藏的黄庭坚《草书》


这是至今空前,日后亦难有,

人能出其右的捐赠豪举。

他在向国家捐献这八件珍品的同时,

还将另一件稀世珍品唐李白的《上阳台帖》,

通过统战部徐冰赠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此帖,观赏数日,十分爱惜,

后于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


张伯驹收藏的宋徽宗题李白《上阳台帖》


电视纪录片《故宫》的策划,

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章宏伟曾感慨说:
张伯驹先生所捐献过的任何一件东西,

用什么样的形容词,

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这些来自于他的古代书画极品,

都已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当时政府为此奖励他20万元,

早已穷困潦倒的他却分文不要,

他说: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

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他不仅是天下第一收藏家,

还是集收藏家、书画家、

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奇才名士。


他写的诗词虽未公开发表,但其诗词之好在圈内无人不晓。周汝昌曾下过这样的论断:以词人之词论,应以南唐后主李煜为首,

以张伯驹为殿。

此后,很难再产生真正的词人之词了。


他本人亦擅长书法,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也颇深,

著有《中国书法》一书。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学者刘叶秋赞叹他的书法:书兼行草,圆劲挺秀,卓然大家风范,与画可称双璧,殊足珍贵。


张伯驹画作欣赏


不仅如此,作为京剧票友,

就在无偿捐赠书画的第二年,

为响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号召,他立即组织成立了“老艺人演出委员会”,

并开始排练戏曲,

《宁武关》《祥梅寺》《马思远》。

做这些事情,他大有资格,

大师余叔岩平生,

只教了孟小冬三出半戏,李少春两出,

但教了他四五十出,

他就此成为余派艺术传承的重要人物。


为推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

他还约同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创立了“北平国剧协会”。

他组织过一大帮名角,举办了,

当时轰动全国的河南旱灾筹款义演,

演出后不久,日本全面侵华,

那次义演,也被称为“艺坛最后一次绝唱”。



1957年,他把所有精力投入戏曲排练中,

就像战乱时不惜倾家荡产购藏文物一样,

奋不顾身地希望,

挽回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和意境。

不过,这一次的努力却是徒劳的。


他排练的戏,很快遭到了攻击,

最终被打成右派,每天都要被游街批斗。

可对这些折磨,他却极其坦然,

他笑一笑,潇洒不羁地说:

“国家大,人多,

个人受点委屈难免,算不了什么,

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

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他还教育自己的子女:

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这是大事,不能马虎;

除此之外都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他每天被批斗,

晚上依然故我,写诗作画,

只要提及自己的划右,

其他人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泪流满面。

没有一个像他这样泰然,淡然和超然的,这样散淡超逸的个性,正是他的硬度所在,不论时局如何变化,他都是这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过着淡然生活。


唯有一次,他低下了头颅,

那一天,

红卫兵将他收藏的卷轴丢到院里焚烧,

年迈的他跪在火旁,不停哀求:

“要烧就烧我吧,

这可都是国家的宝贝,

烧了就再也没有了。”

可他的哀求,

并没能改变他和国宝的命运。

1967年,他在被隔离审查了八个月后,

从吉林省博物馆退职,

送往吉林舒兰县插队。

但公社也拒绝收下这个已经70岁,

不会劳动还要靠公社养着的老头。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

这个被拒绝落户的老人黯然返回北京,

北京的家早已被人占有,

只剩下一间10平方米的栖身之处,

他在北京成了一无粮票,

二无户口的黑户,

只能靠朋友的救济艰难度日。



1978年平反后,他已是位八旬老人,

但却是他一生最忙的时候,

他频频参加各种戏曲、诗词、书画研讨会,

想为他挚爱的中华文化再尽最后一点力量。

但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了……


1982年,他因为感冒住进北大医院,

被安排在一个嘈杂的八人间病房,

病房里的病人都患病严重,

人多嘈杂既不利休息,又易交叉感染,

潘素提出要换个单人间或双人间,

有利于病人休息,但医院拒绝了,

理由是:张伯驹不够级别! 

潘素再次与医院交涉,依旧被拒绝。

过了两天,病房又死了一个人,

而他的小感冒竟转成严重的肺炎,

紧接着,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1982年2月26日,

比国宝还珍贵的张伯驹,

竟然因为一个小感冒,

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去世后,有人忍不住,

跑到北大医院门口大骂:

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

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

呸!我告诉你们,

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

足够买下你们几十座这样的医院!

把那些住高干病房的人,都扒拉一遍,

看看哪个的贡献,能赶上张伯驹? 



民国四公子中,

袁克文42岁忧郁而死,

张学良“西安事变”被软禁,

溥侗误入汪伪行列,做了汉奸,

遭世人唾骂,最终贫病而死,

唯他始终保持:

名士气节,名士风度、

名士做派,名士传统,

他就是生活在中国最后的贵族名士。



空城一曲风流尽,

翩翩公子已成沧桑老者,

但先生好好,

文采无双,福慧双全,

传奇一生亦本色一生,

富贵一生亦清平一生!

他浓缩着现代中国的风云幻变,

书写着一代名士的爱国大德懿行。

2018年2月26日,

张伯驹逝世36周年,

致敬!缅怀!


视频:信而好古张伯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52e0s0g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欢迎在页尾留言评论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