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编者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好故事讲出来,把好形象传播出来,把内动力激发出来,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医生访谈录》的作者在医疗机构工作多年,熟悉医务人员的喜怒哀乐和工作状态,其文字温润细腻,幽默有趣,在生动的讲述中,再现了医生在职业之外、生活之中满含温情豁达的一面。 我愿是一朵蘑菇 文/司菁多多 钟利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都市龙泉驿区十佳青年医务工作者。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从事临床工作14年,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全国神经内科年会及认知行为治疗大会论文交流。 采访手记—— 采访钟利医生,很省心。因为她聪明,理解透彻,你只需要把问题提出来,交给她,她会按问题性质来分别回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快速反应,连标点符号都有讲究,像一个严谨的木匠,尺度感、界面感很强,不愧是干技术活的,不玩虚、不耍水,这是我喜欢的特质。 这个看似十分普通的女子,走在人群中也不太打眼,有时一副很疲倦的样子,有时又一副很江湖的样子,但一说起专业、说起孩子、说起读过的书以及自己的患者,立刻像换了个人,神采飞扬,清秀的脸庞闪现出敏捷和聪慧,眼神还不时流露出悲悯和同情,一看就是个有故事的人。她虽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当她平静地讲完那些她知道的故事后,听者内心的震撼仍然难以掩饰,这些感受足以让人搁在心里很久…… 钟利的思考和行动,常常是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的,因读书带来的乐趣,让她一直在路上。 当年,医院“学实办”成立,临时抽调两名业务骨干“上挂锻炼”,钟利作为其中之一,在职能部门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那时,“学实办”做得最帅、最接地气的一件事,就是代表院方帮扶了两位汶川大地震后考上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为她们缴纳学费、生活费,帮助她们完成学业,并承诺她们,待其毕业后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协助解决工作。钟利和另一名医生是这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走访学生的家庭,和她们通信、交流,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解决心理上学习上的困惑,并把过程梳理出来反馈院方,一直追踪到她们毕业、就业,至今仍有联系。 面对面——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朵走心的蘑菇” 问:为什么说“我愿是一朵蘑菇?” 答:有一个精神病患者,以为自己是一朵蘑菇,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朵真正的蘑菇一样。他的心理医生有一天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患者的身旁。患者很奇怪,问:你是哪个?医生回答:我也是一朵蘑菇呀。患者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患者又问:你不是蘑菇么,怎么走来走去的?医生回答: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患者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患者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他:蘑菇当然可以吃东西啦!患者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了。 几个星期后,这个患者基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能自理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朵蘑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下去,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某个圈圈里,不要让痛苦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如果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他也许需要的不是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引,他需要的,是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朵蘑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身边有这样的蘑菇,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的蘑菇,一朵走心的蘑菇。 问:为什么给自己取个“我的浆糊脑壳”微信名? 答:前几天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老主任袁光固教授还在说我,这么聪明的一个娃娃怎么取个“我的浆糊脑壳”的微信名呢,这个名字其实源于一部电影。2006年我第一次申请QQ号时,一部喜剧电影叫“疯狂的石头”正在上演,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左脑装的是水,右脑装的是面粉,一动就成浆糊”。那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事犹豫不决,脑子有点乱,于是就取了个“我的浆糊脑壳”这个QQ名,后来有了微信,便沿用了这个名字。问:同事称你“钟猫猫”是何意思?你似乎很认同这个称谓,为什么? 答:“钟猫猫”这个称呼,最开始被同事喊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那会儿我还在内分泌科当住院总,因为住院总要负责全科患者的处置,还要管全院涉及内分泌疾病的患者的会诊和抢救,要对全科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 我习惯了每天早中晚、凌晨巡视病房,这几个时间段是我们医护人员交接班的时候,也是患者病情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候,往往一些突发情况就是在这些时候出现,所以在这几个时间段查房,能及时发现并且避免一些意外发生。 在值班室休息的时候,我习惯了浅睡,只要电话铃声一响我立马起来,并且在1分钟之内我会出现在病房,同事说我像只猫,看似睡了,其实随时保持警醒,一旦工作需要迅速到位。加上老总室里摆满了带有HELLO KITTY图案的生活用品,所以科室同事就叫我钟猫猫了。2009年因为工作需要,我曾经在医院“学实办”上了一段时间的班,每天都会到临床科室去,接触的同事多了,“钟猫猫”这个绰号也就被叫开了。 问:你曾经受医院委托去走访过地震灾区的受助学生,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些什么? 答:2009年底,我被临时抽调到医院“学实办”工作。12月3日我和陈展宇医生受医院领导委托,分别前往泸州医学院和川北医学院,看望并走访两名接受医院资助的汶川地震灾区威州中学的学生。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的内心是极为不安的,一方面因为地震破坏了她们的家园,影响了她们正常的学习、高考,给她们的内心带来了创伤;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是发展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又很敏感,她们的家庭不富裕,医院的资助会不会带给她们心理上的负担甚至新的创伤。 见面后才发现,两个妹妹比我们预想的要坚强自信得多。小敏是泸州医学院0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个质朴有冲劲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泸医读研、规培,目前已公招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ICU病房,7月1日开始正式上班。小华是川北医学院09级口腔专业的学生,她认真、踏实,大学毕业后到华西口腔医院规培,目前正在准备参加成都市龙泉区卫生系统的公招。我们一般会选择周末在QQ上聊天,生活上的困惑、学习中的不解、未来的规划,对家人的思念,都是我们闲聊的内容。 2014年她们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继续读书或参加规培,我们的聊天不如以前那么频繁了,关注她们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就成了我这几年的习惯,我们像相识已久的朋友一般默契,有事立马出现,没事各自忙碌,不必考虑见或不见。 问:喜欢什么动物?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答:小时候家里老鼠特别多,爸妈养了一只猫,没事干的时候我就跟在猫后面,看它添自己的毛,看它在太阳下面眯着眼睛养神,在地上打滚,看它一跃而起跳到房顶,看它若无其事的在屋檐上散步以及突然一跃而下轻松着地,并从此喜欢上了猫,喜欢它的自由、独立、敏捷、干净,所以大家叫我“钟猫猫”正合我意。问:从神经内科医生转到心理学专业,职业进入一个拐点,其中经历了怎样的选择和内心挣扎? 答:人到了一定阶段,生活开始给你做减法。拿走你的一些朋友,让你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拿走你的一些梦想,让你认清现实是什么。当你脱离出来,看着疲于奔波的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你才能找到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未来五年,我只做一件我想做的事,就是专注于心理学专业。问:你是如何理解“我在书中结束我的生命,也在书中开始我的生命”这句话的? 答:在我母亲的屋子里有一个柜子,里面全是我看过的书,而我现在的家中也有三个书柜,三门的那种,全都装满了书,沙发上、床头上、飘窗上到处都是书,他们目睹了我的出生,也将见证我的死亡。 问:如果做什么工作工资都一样,你最想做什么? 答: 去小学,教书。问:如果你只有十年时间,你准备做什么? 答:住进大学校园,背起书包去蹭课,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去蹭。 “希望我的同事能跟上我的节奏” 问:工作十多年你一直不停地在读书、进修、考试、援藏,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真的会“转战南北”归来仍旧是少年?答:我永远都没有长大,却也永远没有停止成长。所以,我一直都是少年,没有变啊!问:你的心理咨询室何时启动?你对此有哪些打算? 答:心理咨询室在2013年就已经在筹划了,因为医院精神科资质的审批需要时间,就一直没有启动。直到今年5月医院执业许可审批下来。目前,具体的实施方案已交医务科,诊室改造、布置已经开始,预计今年年底在我援藏回来后就可以正式开诊了。 问:哪些情况可挂门诊咨询的号?能住院治疗吗? 答:初步想法是,每周看半天门诊,五个号,预约。咨询范围以青少年常见的厌学、考试焦虑、烦恼、抑郁情绪、逆反心理以及成年人的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婚恋问题等为主。 2004年我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今年5月我参加了心理治疗师中级考试, 如无意外,明年春节后就可以陆续开展心理治疗及心身医学的门诊了,还有沙盘治疗、音乐治疗、工娱治疗,还有各种团体治疗,比如家庭治疗团体、心理动力学团体等,一旦进入正轨,条件成熟,临床心理科病房也可以考虑开设。问:有人说你属于慢热的人,也有人说你比较急躁,你自己咋看? 答:哈哈,说我慢热的人一定不是和我相处已久的人。说我急躁的人一定是曾经和我并肩作战忙得一塌糊涂的人。我们科主任曾经在科室的黑板上写过四个字:日清日毕。这是海尔的格言,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不拖延方能正常完成工作,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我会希望我的同事能跟上我的节奏,特别是科室的护士妹妹。老病人、新病人、危急重症抢救程序一个都不能乱。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我是极其严肃的,一旦跟不上趟我会有点急躁,但是抢救成功后的相视一笑,一切都会释然。 科室的护士妹妹喜欢和我搭班,因为上班的时候心里踏实。其实当我们在病房抢救患者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基本生存空间完全被压缩了的,特别是在老病区的时候,病房空间小,还经常加床,这个时候我们个人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也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反应,会变得急躁,这跟个人的性格、素养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我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能做到更好的情绪管控,可以避免更多的负性情绪出现。 问:以你的从业经历,怎样做到“面对职业,背对职场,哀而不伤”? 答: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无论是职业还是职场,我心中的尺子没有变。问: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答:我是一个自律坦荡有情怀的医者。这是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学生给我的总结,也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是最鸡血的谎言” 问:听说你的另一半是警察,你俩从事的工作性质相近,聚少离多,咋个化解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呢? 答:我先生是我的初中同学,他是川农大园艺专业毕业的,后来考了上了警察,问他改行的原因,他笑说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我却发现他深爱那身蓝制服。他认真、执着,就像他的QQ签名“燃烧的浅蓝”一样,在平凡的交警岗位上,取得了事故勘查比赛的全省第一,编写了第一本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文书制作教材的成绩,成为了成都交警圈内的“郭教授”。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经常会加班、出差、学习,我俩都希望自己足够好,在外面能打拼一番事业,在家里又能把所有照顾得妥贴,但事实上,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把孩子从父母那儿接回来自己带开始,问题就凸现出来,除了工作,我们所剩的时间给儿子都觉得不够,更不要说独自看会儿书或者和同学小聚了,那个时候真就觉得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是最鸡血的谎言。 问:在你看来,家庭中如何沟通、平衡才算有效? 答:后来,我们就开始想办法,最后借鉴了跷跷板式家庭分工,我晋升职称需要外出学习、援藏的那段时间,他就暂时不升警衔,并且尽量不出差,等他必须要为了升警衔外出封闭学习的时候,我就停下来不再外出。如果都在家的话,我们也是分工,平时从幼儿园接回儿子后他负责陪儿子画画、下棋、玩游戏、收拾家务,我负责做饭、陪儿子洗漱、看书、哄睡。当儿子睡着,我们就会迅速的翻出各自的东西出来加班,互不打扰。 上个月我从旁人那儿才知道,因为这三年我频繁外出学习、援藏不在家,他为了支持我,放弃了晋升和上调的机会。我问他的时候,他淡淡的说了句:你当初还不是因为我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我觉得平衡其实是适时的放弃和选择。 问:你在群里说,“找一个好人,自己做一个好人”,这是对婚姻的界定还是对自我做人的要求? 答:两者都有。记得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心理学教授曾经说过,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找一个好人。二是自己做一个好人。有人肯定会问: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呢?那就变成四条了。如果这四条做不到,你又想有一个稳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十六条。如果对十六条感到失望的话,那只有做好二百五十六条了,只是婚姻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很危险了。我认为,两个人相处的理论是一个几何级数理论,它总是在前面那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方。因此想要遇到好的人,好的婚姻,首先得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好的人。 “妈妈,你不是爸爸的女人” 问:古灵精怪的儿子偶尔说出的话让你们惊讶,他在你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 答:据说我儿是班上的“班草”,小家伙是个古灵精怪的孩子,常常在无意间会说出惊人的话语。有一天晚上给他冼澡,他突然说了句:妈妈,你不是爸爸的女人!我瞬间笑抽了,儿子也得意地笑个不停。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就是为了让妈妈开心一下,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还有一次,为了晚上能看会儿书,早早的把儿子赶上床,在看完绘本、喝完催眠的牛奶后仍然不肯入睡,不停的捣鼓飘窗上的书和我的头发,在我几乎要控制不住发火的时候,儿子突然立在我面前,摆摆小食指,口中念念有词:嘘,美女妈,冷静、冷静、要冷静!呵呵,小家伙要逆天了嗦。 问: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做什么? 答:很多人问我的儿子长得像谁的时候,他总是说长得像他自己。放手让一个阳光健康、有思想的孩子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我未来要对他做的。 问:作为职业女性,尤其是临床医生,怎样做到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 答:其实,每个临床医生都很辛苦,特别是工作不太顺利的时候,容易把职业角色带回家,而细心的儿子总能发现并且巧妙的将我的负面情绪化解于无形。他让我明白了情绪的困扰,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然状态,就像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一样,快乐和悲伤,开朗和消沉都是交替的。你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不期而来的“客人”,他让你感觉不舒服,但他不是你的家人,终究会走。因此,坦然接受,因为他终究会走。所以,儿子是我疲惫世界里的英雄! “父母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和共情” 问:在你的成长路上,父母都给了哪些帮助? 答:我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六岁以前,爸爸因为忙于生计在外工作,我的童年是在妈妈工作的学校度过的,她对我的启蒙教育开始得早,加上每天都能在学校蹭课,所以在我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我喜欢看书,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都能把我吸引住,家里妈妈的藏书和学校里能看的书都被我看完了,好几次因为边走边看书摔成了“猫啃泥”。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养成了每天看书和记日记的习惯。 问:你父母在你的性格培养方面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答:尽管爸妈一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为我的学习操心,反而是我自己在一次次考试第一名的强化下形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从上小学起爸爸妈妈不再给我做早饭,不再给我洗衣服,不再叫我起床,不会在下雨天给我送伞,不再为我收拾因为我的调皮而制造的一系列烂摊子事。记得我7岁半那年,因为看不惯学前班一个6岁的小姑娘摘院子里的花,在课间的时候“收拾”了她一顿,虽然并没有把她打伤,但是当天晚上她的家长还是找到我们家,要我爸妈给他们一个交代,结果爸妈把我推到那个家长面前,然后迅速关上大门,让我自己解决,最后我向他们诚恳道歉并获得了原谅,自始至终我爸妈都没有出来帮我说一句话。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学会了独立,勇于面对,不逃避,同时也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和共情。对我性格影响最多的还是我爸,他是一个正直、敢为、坚强的人。在他的大家庭里,重男轻女观念很深,妈妈生下我后没人照顾,爸爸不得不放弃即将提干的机会,提前退伍回家照顾我们。爸爸没有因为爷爷奶奶的不公平待遇而怨恨他们,更没有因此对我和妈妈不好,反而更加爱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一点儿伤害。 问:你心目中的“自律”和“自由”是同义词吗?父亲对你做了哪些实质性的引导? 答:无论大家庭中的亲人怎样看待我们,老爸依然一如既往的做着他角色范围内的事,承担起他应有的责任。教我守规矩、明事理、重情义、知冷暖。在我36岁的生命里,老爸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问我“老大,你累不累”的人,尽管我知道这是他喝了酒后,卸下他那一惯坚强的伪装后给我打的电话。至今,我依然会向我父母提起,感谢他们曾经对我的严厉,是他们教会了我“自律方能自由”。 问:你曾在朋友圈说“大部分公公婆婆对儿媳的态度,都是儿子对儿媳的重视程度来决定的”,此话怎讲?答:在我看来,父母爱子女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只要是子女真正喜欢的就该尊重,并且放手。而一个真正深爱着妻子的丈夫,不会容忍任何人欺负自己妻子的事,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父母。相反,如果一个丈夫不爱自己的妻子,觉得妻子不重要,公婆与儿媳不和,就不用面临与儿子背离甚至决裂的后果。所以,我觉得儿媳在婆家的地位与丈夫对妻子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作者简介:司菁多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协会副主席。 天下云山 ★精英作家 ★精创佳作 ★精彩阅读 云山 合作纸刊:《西南作家》、《云山文学》。 平台关注:tianxiayunshan。 编辑微信:shuguoliqiuweixin。 投稿邮箱:474820844@qq.com。 QQ 群 号: 225927873。 来稿要求:原创佳作;用word排版或纯文本;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20字内)、照片1-3张。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需附诠释或评论。文责自负。 稿酬支付:读者赞赏金(第一周)一半;以微信红包形式支付。作者需加编辑微信。 平台主编:四川作家张永康(蜀国立秋)。 定期向国内大刊推荐“天下云山”文学方阵! ♚微信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天下云山” [图片] [卡券] [语音] [公益] [音乐] [小店] [视频] [投票] [小程序] [小程序] ' + 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