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师人在木里 | 王丽:教育扶贫,静候花开
梦想是寒冬里初升的朝阳,是少年心头的热血,是跌倒时爬起的勇气。梦想把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希望。
当小微问王丽:“在木里支教的过程中,有想过放弃吗?”“没有。”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此次支教活动,我从未后悔过,从小到大,我的梦想一直都是成为一名教师,凉山之行,也算是我的圆梦之旅了。”
初心
王丽,来自于外国语学院17级8班,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教师梦”。她出身于凉山,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上了初中后,她才知道有英语这门课程,才知道凉山很缺英语教师。
面对困难,绝不气馁
王丽任教于木里县城关小学,到了那儿,她才发现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平时工作在南校区,她居住在北校区,她要在两个校区间来回奔波,一趟需要二十分钟左右。任教期间,她风雨无阻,只为能够准时到达课堂,出现在孩子面前。
木里县平均海拔3100米,而王丽返回北校区的路都是上坡,在高原上爬坡的感觉,不习惯的人经常会气喘吁吁,但她不觉得累,只会记得在木里所看到的秀丽山川和伸手便能碰到的天空,令人轻松愉快。
面对早晚温差大、交通不便、手机信号不好等诸多不便,王丽都乐观面对,很快适应并调整过来,那她究竟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王丽的回答是:“让自己忙起来。”三个年级十二个班的英语课,一个班大概五十名学生,三个年级就是六百多名学生,瞬间压力来了,也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事,只想把这些孩子教好。
一周十六节课,成百上千本练习册都等着王丽去批改,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忙起来甚至会错过吃晚饭的时间,150多页的教案,都是王丽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任务之繁重,但她从未抱怨过。
困难像是弹簧,它强,王丽更强。她将一切困苦转化为了良机,并牢牢把握住,成为了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支教老师。在顶岗支教师生座谈会上,她代表全体支教学生进行发言,学校前往看望的老师更是对其赞不绝口。
独特的教学方式
王丽说:“小学阶段,英语只能算副科,每个班一周两节课,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将来奠定基础。”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辨别能力不是很强,王丽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教读,最多教教字母歌。
不同的年级,王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年级的学生没有作业,主要以游戏、儿歌为主,再配合教材,采用简笔画来帮助记忆单词, 如画把尺子后,告诉他们这是“ruler”,最后再让孩子上台展示并进行表扬。二年级则有配套的练习册,但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王丽便在上课的时候边讲边教。三年级,王丽会教学生们练习手写体,书写字母,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如激励法,进行小组pk后,表现好的同学奖励贴纸,累计到期末可以兑换奖品。
与传统教学稍显不同,王丽更多的时候是在引导学生自学,组织丰富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投入了进来,王丽把十二个班的每一位同学的名字都写了下来,画“正”字记录大家的参与情况。
当然,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调皮蛋”,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王丽给出的“惩罚”是:静坐五分钟,之后,孩子们便会乖乖上课了。王丽表示,面对低年级的小孩,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只有这样你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孩子们所犯的种种错误。
感动瞬间
由于南校区的英语老师只有王丽一人,在任教的第一天,没有课表,没有教材,一切只能临场发挥,但是学生们都很乖巧听话,课堂上积极配合,这让王丽十分感动。
结束了第一天的课程,在返回北校区的路上,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路过了王丽,又返回来向她说了声:“英语老师好!”, “天哪!太感动了,一个小豆丁在第一天就记住了你。”王丽内心充满了掩埋不住的喜悦,她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学生。
学校举办锅庄舞比赛,孩子们都拥着王丽,让她感受到了被依赖的感觉,找到了归属感。王丽也经常收到同学们的小纸条,黑板上也会写着:“王丽老师您辛苦了!”看到这些,再苦再累,王丽都觉得很值得。付出都是会有回报的,她收获了同学们的尊重。幸福,本就是由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惊喜组成。
人生因遇见而有故事,因奉献而有温暖。王丽在有限的时间里燃烧自己,贡献光和热,王丽只是顶岗支教队伍中的一员,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学生,来到这里,为这里带来欢声笑语。
时光的沙漏里
细沙带走的是光阴
留下的是坚持
月入山头花正眠
那一轮弯月
是梦,是希望
愿你前程似锦
未来可期
近期精彩
绵阳师范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