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卡壳的5种阵亡姿势!!!

2016-08-18 学妹 学术中国

论文卡壳的5种阵亡姿势!!!


来源:学术中国(ID:xueshuzhongguo)原创   编辑:学妹


本文为学术中国原创,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xuemei700。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申诉。欢迎各位学粉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卡壳?


卡壳,就是指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写不下去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直接地说就是写作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这是创作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古代,卡壳是一种痛苦的身心折磨:诗人卡壳,胡子头发给揪下几把;文人卡壳,酗酒熬夜那是家常便饭。卡就卡呗,干嘛老往自己身上撒气?一听就知道是新司机,古代的文人,大多是穷光蛋一个,摔东西了一时爽,能有几个钱赔?揭开一身粗布,真正是两袖清风啥都没有,不往自己身上撒咋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科研的历程总是忧喜参半,但对于写论文这事儿,除了“痛苦、苍白”之类的形容外几乎是没有第二个答案的,这比你跑去问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得到的回答还要唯一。


卡壳是一场针对创作过程的全方位拷问,好比一群强盗不期而至。这时候你会发现,长得帅,巨有钱,人品好 …… 这些统统都没什么卵用,纯是拼谁的命硬!


过硬的,挨过三五天捶打煎熬,嚯!劳资又是一条好汉;软点儿的,也许重写一节,一章。皮薄的,吃的苦也最多。




那么,写论文卡壳都有哪几种情形呢?


落地死:开头卡壳


实际操刀,和打嘴炮毕竟是不一样的


许多同学在论文开篇便出现卡壳,拉个题目之后便不知如何展开,究其原因,就是嘴炮打得太好!毕竟它不需要多严格的逻辑、多强的结构、多圆融的论证,好比打游击似的,无责任放几枪拔腿就跑,相当刺激


读者群就一丁点儿,摊到各自研究领域,每年撑死也就100来篇文章。这时你会发现,出名是件多么简单的事儿。把论文弄好,或弄砸就可以了




曾经开题说明时讲的头头是道,一到要码字,开篇就TM怂了。


本以为自己是个真扎实干的科研老司机,结果发现不过是个嘴强王者。


憋足了一腔墨水,却排不出来,难道摊上便秘了吗?




大家都踩足了油门往前赶,我却还在原地卡壳。


哎,终究只能眼看着别人的论文进度像超级跑车一样绝尘而去,其实不是咱引擎不好,而是我的捷安特链子掉了。


过劳死:码字疲劳卡壳


论文开头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写作体验往往是一马平川,跟半夜酒驾似的,仿佛把刹车档给喝没了,拽都拽不住,一天码出3000来字根本不在话下。




但随着字数的积累,大多数人渐渐产生了对码字的厌倦,光瞅着文档,胃里都能泛起一股酸水味,对他们而言,这时码字和过敏已经没啥区别了。前有水平审查设卡,后有提交deadline围追,而文章的字数却像人民币汇率一样刚强坚挺,雷打不动。




都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证实了这话儿的绝对正确性。自从论文卡壳以来,只要我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TM就没有哪一件是我搞不砸的。——(延期毕业中)


乱战死:逻辑卡壳


逻辑是论文的生命,而逻辑思维出现卡壳,基本相当于确诊植物人


有时候写着写着,字儿多了、结构大了便容易晃眼。问题链条搞混了,张三他妈上了李四家的户口本儿,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啥。前边有没有问题?接着怎么写?一脸懵逼。兄弟,你这是把自己给绕晕了呀!除了从毛病根部化疗,该扔的扔,实在不行就只有回炉重造了




一般来说,逻辑卡壳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其一,“没啥说的”


这种情况在论文新司机的笔下时常出现。


交代下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问题,一分为二利弊一捋,结论一挑明。


一手套路打完收工,左下一瞅字数,5000出头。



嚼碎心思也就够得上个乡村二人转的水准,却想拉出一个奥斯卡级的纪录片,大兄弟,你这纯粹是思想走错片场了啊。


其二,“说的是啥”


大家喜欢逻辑学,哲学系出身的我是非常欣慰的。


可是有些同学,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喜欢逻辑,堂堂七尺男儿,居然把行文思维搞得和怀春少女一般忸怩,敢情你是当情书写的呢?




这样的文章不是曲折回环,这叫粉碎性骨折,这TM就是残了啊!


精分死:主观感觉导致卡壳


一些前辈说,写论文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悔恨。


说是画虎,结果只得一张皮。揣着个瑕疵品,留着有怨念,但扔了又可惜。


写了一半,重新捋捋思路,总觉着自己挖了个坑,完了还要逼自己跳下去,那么问题来了,劳资还要不要再往下挖深一点?




参考下别人的文章找找感觉吧,卧槽!为啥别人家写的这么牛逼


瞧瞧人家这表述,这行文,这论证,劳资这篇病秧子还能抢救得过来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媳妇总是别人家的好,许多或许还不错的文章,就这么跪在一厢情愿的修改之路上




碰壁死:文献、例证型卡壳


写论文,总有那么些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层层“阻隔”,无法闪避


更要命的是,它们当中有些已经年代久远,找原始材料的难度,几乎赶得上挖矿了



不要紧张,其实各行各业也是这么过来的


弄系统的绕不过盖茨,踢足球的绕不过贝利,成功学不外乎卡耐基,学摄影还得看大冠希




写个论文,好比在长江中上游乘小竹排,绕过重山,漫过巨石,好不容易进入山涧,被水下的暗礁这么一磕,得,从头再来吧


摆脱卡壳小tips:


1.暂时离开电脑,用最顺滑的纸和笔,回归传统写作也许会迎来灵感

2.出门运动,或散散心

3.在百般困顿时,你的导师总是最坚强的靠山

4.不惜一切代价,重新捋清文章思路,越踌躇越被动

5.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等数据库资源,人在外地也可以利用。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路




《学位论文全程指导 : 心理学及相关领域》


作者:约翰·科恩(John D.Cone) , 夏侬·福斯特(Sharon L.Foster)  

译者:张明



简介

《学位论文全程指南:心理学及相关领域》为万卷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丛书之一。


科恩教授和福斯特教授的这本《学位论文全程指南: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正是旨在帮助我们缩短“世上最远的距离”。借由两位教授多年的研究写作经历和经验,本书为年轻研究者提供很多具体可操作且有益的指导意见。相信利用前人摸索出来的经验,能使年轻研究者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更快地步人正轨。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指导意见只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切不可全盘照搬,或仅仅是抱住此书进行理论学习并幻想着一蹴而就。只有借鉴书中提到的方法,并不断在真实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进行操练,才能达到拉近论文标题和参考文献之间“距离”的目的,更快更好地写出优质的学位论文。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