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不会整理笔记?!——你真的是在考博吗?

2016-08-22 小样学姐 学术中国

还不会整理笔记?!

——你真的是在考博吗?(考博圈第五期课程精华)


来源:考博圈(ID:kaoyanbandu)  作者:小样学姐   编辑:学妹


在学历普泛化的今天,考博越来越被更多人纳入学业考虑范围之内。一旦踏入考博行列,谁也无法逃开专业课的复习。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课书目,多数人都会头疼不已。我们知道,考博专业课范围广,数量多,知识庞杂,这一特点在人文社科类专业表现地尤其明显。要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这里,有一个诀窍——整理笔记。如果能够有效地整理笔记,将大大缩短我们的复习时间,优化复习进度,提高复习效率,这一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整理笔记前的必备工作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整理笔记呢?我们知道,整理笔记的目的是要把专业课的重点突出出来,可是哪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呢?想要准确、快速地抓好重中之重,我们在整理笔记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真题

 

真题是考博者必备的制胜法宝。我们可以从历年真题中分析、总结、归纳出你所报考院校的出题规律及侧重点,这是我们划分和整理笔记的根基。关于真题的搜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或者到正规售卖点购买,或者借助网络下载、寻求往届学长、学姐帮助等方式获得。当然,搜集到的真题必须全面,不必局限于所报考院校,也可以将同类学校或者水平高于报考院校的真题搜集过来进行比较分析。如果真题难以获得,可以了解所报院校的专业特点,它的研究优势或偏好,你所报博导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该导师的论著、研究论文等获悉他的研究偏向)。拿到真题,我们必须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对比不同学校真题的风格差异,这样才会对你所报考院校的出题风格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比该校硕博考试真题的变化趋向,以及不同年份的考博真题变化。在这种横纵对比之下,你会更清楚地看到所报考院校的出题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复习重点。

 

2.梳理复习脉络

 

在分析真题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整理出真题知识点,可通过举一反三以小汇大的方式进行。面对一道真题,我们要学会把它扩展为两道、三道甚至更多道同类型真题。本人所学专业为人类学,曾有一道真题为列举五部有关非洲的经典民族志作品,我就在复习过程中将其他洲或区域的民族志作品做了总结,考试时竟有一道题让考生列举大洋洲的五部民族志作品。我答起来自然游刃有余。这里也许有运气成分,但如果我没在平时做过这样的整理,是绝对无法遇到这种幸运的。这即是举一反三。另外,我们知道,考博考的是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宏观理解,而不是常规的就事论事。想要对某一论题有比较宏观全面的阐述,我们在整理真题时就必须将分属不同板块或脉络的一个个真题进行分类整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概括,不能拘泥于单个的真题本身。经过这样的系统整理,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要点。可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按理论、方法、经典流派或观点以及分支学科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3.收集复习材料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基础性专业知识必须认真复习相关教材。如果能将各部教材的重难点以笔记形式记录下来,后期的复习完全可以脱离开教材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也可参阅网络上的电子笔记,寻找适合自己的笔记内容,不可贪多贪全。教材之外,我们还需利用各类拓展专业书去拓宽、深化和更新专业知识。这对提出独到性见解、丰富我们的答题内容至关重要。有了观点,我们还需具备一种脉络式的整体思路搭建答题框架。这可以通过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以你要梳理的知识点为重点的论文和与你博导有关的研究论文为主来实现。在对学术论文的阅读中,我们要学习其中概括阐发观点的方法和谋篇布局的技巧。

 

4.制定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对考博非常重要。最近非常流行一句话“全都是套路”,其实“套路”用好了更能事半功倍。一旦按照预定的复习计划一步步展开,整个复习进度就会渐入佳境,稳中渐进。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合理分配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同时,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里,也要细化到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整理笔记以及背诵等的时间分配上。这样细分之下,就可以一步步将自己每个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的复习任务加以落实,如此,我们考博的每一天都是既充实又有紧迫感的。这才是真正牛逼的套路。


整理笔记面面谈




整理笔记是个技术活儿,其中也有许多套路可借用。整理出一份逻辑清晰、信息完备、重点突出的高颜值笔记,不仅会成为你后期高强度复习的“救命稻草”,也会获得一种“我好牛掰”的成就和满足感。

 

1.笔记的形式

 

笔记的形式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性和学习习惯制定。对于结构脉络清晰、知识点多而庞杂、有完整的专题性特点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板块整理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答题时则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灵活拆解组合答题内容,应对与之相关的任何问题。不易归类,系统性不强,但又不能忽视的问题则可以模拟真题,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学术热点问题,时政,博导偏向的研究问题等。这两种形式可以结合起来,配套使用。至于笔记的形式,建议使用电子版,不仅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作出调整,也便于保存,可长期使用。

 

2.笔记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式简介(基本概念、观点、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作品等基本信息);分点梳理重要内容(主导理论观点、代表人物理论阐述、代表性争议等,可借助学术论文梳理各部分重点);案例(案例丰富答题内容,也可增强自己的论证信服力)

 

3.目录的制作

 

笔记整理完成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详细的目录方便以后查找,可以按照论著的形式制定总目录和子目录,再加上知识点索引。目录上可简略标注页码、参考书目以及学者观点等信息。知识点索引即将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要目以条框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给知识点画出一个骨架,比如想要整理某位人类学家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划分为几部分:他的代表作,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方法论,以及贡献等都罗列出来,辅助记忆和指引提示。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并非人人适用,对于跨专业考生或者基础比较薄弱,复习内容又比较多的考生,这一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时间成本。

 

4.整理笔记的方法

 

a).教材、拓展专业书、论文三者交叉结合。笔记并非单纯地提炼教材,而是要把教材、拓展专业书和学术论文三者结合起来,将某一知识点的相关论述都罗列其中。因此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完这三者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笔记的整理,或者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增补删筛。这样整理出来的知识点才会更加全面、客观,也有助于你打开思路,阐发论点。

 

b).不拘泥于教材章节的设置,以自己的复习脉络为依据设置笔记章节。要制定出自己的笔记框架,将教材中不太重要或涉及不多的内容排除,抓好重点。

 

c).先做所报考院校共有知识点,再补差异。报考两所以上院校的考生可以先整理两所院校的共有知识点,统一复习,减少复习重复率。同时在差异处做好标记,标明不同院校的复习重点。

 

5.整理笔记的小技巧

 

a).缩放自如:各个知识板块的笔记既要适合做简答题,名词解释题,也要适合做论述题。这就要求笔记内容自成系统,同时板块内部每个标题下的各部分要相对独立。这样答题时就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题型不同来详述或者简化作答内容。

 

b).条理清晰,自设小标题。笔记如此,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考试答题时自然而然会按照固有思维条分缕析地进行解答。这样的答题形式也会更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c).利用具有多重交叉的知识点,可以一点应对多个考点,不必重复整理内容,节省整理笔记的时间,也会使笔记更加简约明了。

 

笔记整理后的运用




a).背诵与复习笔记。考博进行到后期,我们就可以按照整理的笔记进行背诵了。背诵的前提是理解,文科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先理解所记内容,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熟记关键点,再逐点熟悉细节。所谓擒贼先擒王,必须抓住并根据关键点罗列和联络知识点细节。细节作为知识点的血和肉,可以填充自己的答题内容,不至于让卷面显得太过单薄。另外,在复习和背诵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回顾串联知识点。也许笔记内容各知识点之间是独立的,但是毋庸置疑,它们之间在更大的框架内却是彼此关联的。我们要通过不断地串联、延展知识点,将相对独立的知识脉络联系起来。

 

b).随机抽检。上学时老师都习惯定期考试来抽查我们的学习效果,考博复习亦如此。我们可以时不时地给自己出一些题目,并严格按照正规的答题步骤作答。可以两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这样的测验,几次过后就会逐渐适应考场的答题程序,正式考试答题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也可以减少紧张情绪。


c).这里也顺带提一下答题技巧。考场上拿到试卷后,我们首先需要浏览卷面,阅读答题要求,明确答题时间、把握答题进度。在答题之前,可以先把所有题目在草稿纸上分别粗拟答题要点,从而有效分配各题的答题重点,因为各题之间可能是有所关联的,我们不能在同一张试卷上用重复的内容答不同的题目。草稿纸上只列要点即可,千万不可长篇大论,耽误答题时间。最好分点作答,点与点之间要注意分段,可用列小标题,突出段首段尾等方式呈现。总之,卷面简洁干净,观点鲜明清晰,论证有理有据即可。

 

晓松老师告诉我们“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是想要到达自己心中的那片诗之原野,我们却必须经历苟且,挺过那凤凰涅槃的重生之火。加油吧,博士!


作者简介


小样学姐,厦门大学人类学硕士,中山大学人类学2016级博士生。硕士期间曾在《老龄科学研究》《昌吉学院学报》独立有稿酬地发表过学术论文;负责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同时获得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对专业课复习,尤其是整理笔记有独到见解。




《APA 格式:国际社会科 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


作者:美国心理协会



简介

《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英语第6版)》由席仲恩所译,是关于如何准备稿件和如何投稿的说明,每一章的内容都有质的不同,内容是按照人们撰写稿件时考虑问题的通常顺序安排的,从最初的某个概念始,以最后的论文出版发表终。虽然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但是,对于那些不熟悉学术出版发表过程的读者,如果能从头到尾先通读一遍,了解全书的梗概,或许会有更多的益处。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