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位潜心50年玩空气的老人,为中国节省上百亿美元,他是永远跋涉的追梦者

2016-11-02 学妹 学术中国

一位潜心50年玩空气的老人,为中国节省上百亿美元,他是永远跋涉的追梦者


来源:学术中国(ID:xueshuzhongguo)原创    编辑:学妹


本文为学术中国原创,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xuemei700。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申诉。欢迎各位学粉分享到朋友圈。


这条路,我不一定能走到终点

但一定会有人,替我走下去

……


10月30日,一个电话打进编辑部 

中国隐身战机——歼-20确定参加珠海航展 

18年磨一剑,终于要出鞘了,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机首次亮相 

一个年轻、顶尖的科研团队浮出水面

 

这份名录中最显眼的地方,竟是一个灰色的名字

这意味着,他已与世长辞

  

他是歼-20气动、造型理论的原始奠基者 

中国航空工业界的灵魂 

也是歼-20核心团队的发掘者、培养人

“中国先进战机之父”——宋文骢



1939年7月,日军对昆明实施疯狂轰炸

拉警报,几乎是唯一的防空手段 

日机掠过麦田,低到能看清飞行员的脸 

难民如潮,伤病遍野

一颗种子,在一个9岁男孩的心中扎了根

“长大后,我要开飞机去炸鬼子”

 

少年时期的宋文骢,是个调皮聪慧的孩子 

校园广播,每天都在播放孙中山先生的遗嘱 

当时,宋文骢虽不了解其中沉痛

但却得到了一个一生受用的教诲 

要做大事,不做大官




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残部仍盘踞在西南 

1949年,年青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兵 

深入敌后,探查虚实,谈判策反 

为云南的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1950年,他通过选拔,成为一名机械师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美军战机肆虐着战场 

若没有苏联的援助,制空权几乎是拱手相让

历史记住了战争的胜利 

经受战火洗礼的他,记住的是惨痛的代价

 

一战下来,战场山头被炸低了几十米


在战机的掩护下,1个师,几乎被3个连打垮


1000多位战友执行任务,回来的人不到1/10


……

 

空天领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必争之地

一个念头驱使着宋文骢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飞机” 


他并不知道,这一搞,就是一辈子



图片来源于网易论坛


抗战归来,他如愿考入了号称新中国“黄埔”的军工重镇——哈尔滨军事工业学院 

院长就是著名的开国大将 陈赓 


画图纸、搞设计、拆飞机、做测试 

5年学习期间,他做过所有最累的活,是院里所有老师的“学生” 

不仅让宋文骢练就一身本领 

他的身上,也有哈军工深深的烙印

 敢拼,有义,不找借口,不留遗憾

 

中国风洞群的最早设计者马明德前辈,曾专门点将要收他为研究生 

1959年的研究生,背靠着金山吃饭

可宋文骢考虑再三,还是迅速投入设计工作

“我们的飞机事业,不能再拖了”



 

宋文骢的工作是一项高度机密

数十年来,连家人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有一回,弟弟宋文鸿去探望他

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一些牙科类书籍 

回去后便对家人说

“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医生了”

随着档案的逐步解密 

家人们才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 

这位宋家长子,竟是战机研制的领军人物

  

古时候,中国的蓝天属于飞禽、神话、想象 

民国以来,属于美、苏制造 

抗战时期,加入了日本 

50-70年代,中国的蓝天属于美、苏 

唯独,从未属于中国自己

 

面对1-2代的代差,中国对战机的需求极为迫切 

1982年,新战机方案论证会召开 

当时的讨论已基本成型

也就是说,作为评审出席的宋文骢 

只能“修改”,不能“推翻” 


最后一个发言,他清了清嗓子 

“鄙人本无准备,说得不对请见谅” 

接着,宋文骢分析了世界战机现状,又提出了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 

整个会场,都被这番别具一格的发言所吸引

 

“新机,不是弄个新飞机就完事了。完全拥有三代战机,是新歼必须达成的任务”


 他如数家珍般地罗列指标 


“这是一些最基本的指标,我们必须达到 

否则,新机研制便完全失去了战略意义”

 

十多分钟的发言,掌声雷鸣

本来即将落地的设计方案,就这样,被他一席话搬上更高的台阶


散会后,一位老朋友开玩笑道 

老宋呀,人家辛辛苦苦做的方案

你十多分钟就给搅黄了




歼10以前,中国的先进战机

 

无一例外,全靠买

 

海湾战争,伊拉克空军在美军打击下大溃败 

而伊方的整体装备,比中国还要先进 

假如再次和美军交手 

简直不敢想象 

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苏-30”系列

 成为中国3代战机的起点

 

据统计,这两个型号的战机 

中国大概引进了数百架 

加上沈阳引进的一条生产线 

总体花销几百亿美元



引进,并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发展成本 

这两个型号飞机的引进 

使中国空军的战略地位产生了质变 

正是对它们制造、研发技术的消化吸收

中国航空工业真正开启现代化

 

“什么是3代战机?它的具体指标是什么?消化之后,我们才逐渐搞清楚”

 

1986年,56岁的宋文骢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新一代歼击机的总设计师

任务导向很明确:让中国拥有第三代战机 

当时的设计指标才达到2代标准不久 

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型设计直接实现3级跳 

不少人认为,这又是一个“大跃进项目” 


一位专家问道

 

宋总,战机设计周期为10-20年,您年纪也大了,还能看到战机的设计定型吗? 


宋文骢乐呵呵地说 


我老宋还能活几年,不知道 

但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 

中国各行业一定会有大批人才成长起来

到那时,我老宋在不在没关系,自然会有更高明的继任者代我走下去




在新战机的研发道路上 

宋文骢搜罗、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如今,歼-20总设计师杨伟,动力专家甘晓华等人

便是在他的培养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从气动布局,到电传、电子系统,再到辅助设计、地面对接技术

宋老的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这架新歼,也逐渐浮出水面

  

战机起落架,这个高标准的模块,困扰了宋老一年多 

当时,某国军用机起落架设计专家曾嘲笑说


你们技术不行,方案不行,人员不行,起落架你们搞不出来的


接着,他一顿比划


评审费265万美元,制造策划费另算


当时,身为总设计师的宋老

月工资也不过200元

 

谈判就此破裂

临走,外国专家悠悠地说


“你们肯定干不了的,等再找我们时,价钱就要再协商了”


宋文骢二话不说,带着设计人员、工人

来到贵州龙岩偏僻山沟里的工厂 

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评定 


“整个流程,每颗螺钉,宋总都亲自督审”


几个月后,这个团队成功凯旋 

面对眼眶发青,头发斑白的宋文骢 

夫人张懿一句责备的话都说不出来



宋文骢及夫人张懿

 

一生扑在空气动力上的宋文骢 

并非恩情寡薄之人 

歼-10总质量师吕松堂回忆说 

曾经,一位和宋老搞飞机的同志病重 

他出差回来便立马赶到医院 

可这位同志已先一步去世了 

宋老将所有人支开

亲自在太平间为他换上衣裳,打理后事

 

在一次试飞中,新战机首次完成超音速测试 

试飞数据与风洞测试数据存在些许差异

宋老眉头紧锁

回去之后,他立刻召开专题会议

有人认为,数据虽有差异,但并非安全隐患

宋文骢动情地说


“同志们,再给我半年时间

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解决掉,不留遗憾”


就这样,新歼又一次进入了调研

 

2003年3月,新歼正式交付空军

它的出现,代表中国正式具备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科研水准

截至当时,全球拥有这一水准的国家

不到15个

它也为出口、改型、技术创新等提供一个最新的试验、操作平台

宋文骢的歼-10

是中国航天工业里程碑式的杰作




新歼的服役,大规模替换苏27等进口战机 

此关一破 

中国引进3代战机的日子,也宣告结束

刨去研发成本

宋老的团队为国家省下上百亿美元


18年春秋,他成功看到了那天 

新机交接仪式上,掌声雷鸣,花潮涌动

宋文骢走上了主席台 

从脑中那一张薄薄的图纸,到停机坪上那架庞然大物,他花了整整18年

他捋捋满头白发,深情而含泪讲道:


我们的新机,到今年18岁了

今天,终于能参军了


语毕哽咽

台下诸人,无不为之动容

  

国庆60周年阅兵

当歼-10呼啸着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宋文骢潸然泪下

为了天上这股轰鸣,他花了50年钻研

这段漫长的路

 

带走了他的黑发,他的轻盈步履,还带走了一个顾家的丈夫,一个合格的父亲,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慈爱的兄长,一个可诉衷肠的诤友



宋文骢父母、大妹、二妹合影

 

留下的,是一把让中国重夺蓝天的利剑 

和一群优秀的新生代人才


2016年2月,宋老终获夕闲,驾鹤而去 

中国三代主席、总理,携新老常委集体告别

政、军、研等各界核心班底,几无一缺席 

全国军迷发帖哀悼

不少网站,把面版改成了黑白色

中航工业总部及全体下属单位

自发降半旗致哀

如果这还不是国葬,什么级别才是?

 

1999年,江泽民主席点名6大军工研发

隐形战机首当其冲




自宋老的歼-10之后,他一手培育的秀苗 

已悄然接过手中的棒子 

如今,歼-20即将在珠海航展亮相 

这全新的设计中,依然有着宋老的身影 

例如,他钻研了半辈子的鸭式前翼

  

年仅50出头的新生代总设计师 杨伟 

外表儒雅的学者,骨子里却是个拼命三郎 

从1998年至今 

他多了一分疲惫、消瘦、憔悴 

更多了一分稳重、严谨、不服输 

他与恩师宋文骢 

有一个相似的50岁



图为杨伟与恩师宋文骢

 

正如宋文骢所言 

“没走完的路,会有人替我走下去”

如今,歼-20即将服役 

这位优秀的“孩子” 

是宋老的学生们,对他最好的告慰



据说学霸们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