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只有信息机会,才能保证你的阶层上升

2017-06-01 学术中国


1


6月6日,学术中国将在中关村组织“第二届教育新媒体发展论坛”的活动,一个创业团队拿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金邀请百万级大号以及千聊、小鹅通等提供基础工具的创新企业创始人齐聚一起,就知识、教育以及商业模式就行探讨。这是一种对终身学习者的一种致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警醒。

 

机会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阶层的沉浮,而信息的聚集和深化散就是机会的形成。

 

前几天和一个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同学吃饭,两人一瓶酒,微醺,兴奋,开始讨论关于家庭、工作、孩子、教育等诸多问题。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年龄相仿的我们一定具有统一的价值观,但是我发现一切好像并不尽然。生活环境的差异,仿佛将两个人扔进不同时空,再次相遇,彼此愕然。

 

还是从我自己说起吧,一个俗套的、典型农村青年自我奋斗的故事。我8岁上小学,然后读着乡里唯一的中学,县里唯一的高中,最后以班级前几名的成绩考上西北一个普通本科学校。40几个小学同学里,能读书的已经不到4个人了,这就是中国农村教育。

 

本科毕业直接进入985学校读硕士,最后一年在北京一家媒体实习,最后因为户口编制等问题选择逃离北京,到一个四线城市大学当老师,工作四年,除了所谓的户口编制外,一无所有,决定辞职到北京读博,开学前15天,小孩出生,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前途未卜的心理压力下,我数次产生后悔的想法,可是已经自断了后路。

 

即便如此,按照既定的发展轨迹,我应该是在博士毕业后,经过多次拼杀进入到某所高校,继续从事教职,然后教学、搞科研、发论文、评职称。这可能是90%文科博士的命数。

 

很多时候机会来的猝不及防。读博期间接触新媒体,不只是做时代的看客,勇敢地跳进时代流淌不息的大河中。这次尝试,不但帮我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新媒体领域的成就和实践也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地平台。

 

刚加入团队的石头哥也是这般。三流学校本科、二流学校硕士、一流学校博士,某大型出版社8年资深策划编辑,获得过全国性图书大奖。

 

我们认识半年后,他做了一个让身边人都匪夷所思的事:辞去公职加入到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他告诉我,这是他人生转折的机会,35岁可能是男人最后的人生转型,随着生活负担和责任越来越重,打破重建的决心就很渺茫了。

 

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这次邀请的嘉宾也都是凭借着自己对经验的总结、行业的把握,而小有成就的一批人,他们的故事会更具体、也更感动。


2


如何获得机会?很多鸡汤文似乎给出了很多答案,看得热血沸腾,但貌似百无一用。

 

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请选择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真理,《大链接》一书对人对人的影响做了研究,一个人如果周围朋友都是胖子,他变成胖子的几率就特别大。对于机会概率而言,信息流动频繁快速的地方机会的概率也会更大,所以北上广深成为青年梦想的扎根地。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挣扎。

 

博士毕业拿到了外省不错高校的教职,而且给出了貌似不能拒绝的条件。在朋友建议和自我的决策下,最后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拼搏,这个过程相当艰辛,面对北京房价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很多人一样,心生畏惧,心里不断摇摆和斗争。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留在北京的必要性,一心一意投入到自己奋斗的事业中,享受北京这座自由开放城市所拥有的各种信息便利,从一个几乎与社会隔绝的生活状态而成为社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齿轮,与别人不断链接、咬合,践行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梦想。


请终身学习
    


身边坚信终身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知识服务开始演变为社会的一个大症候。

 

我们的投资人,用“年轻有为”形容再不为过:西部普通高校本科,大学摆地摊创业,大学毕业已经身价上千万,然后毅然来到北京,从头开始。现在不到30岁的他,自己创办的公司已经上市,投资的数家公司发展都不错,已经实现了很多人梦想的财务自由。

 

这些貌似都没那么重要。

 

真正触动我的,是有一次无意看到他的手机,微信里订阅的每条信息都看过,没有一个用于信息提醒的小红点。他说自己有信息洁癖,订阅的信息再忙,也要全部看一遍。他是一个真正学习的人,除了订阅信息,还花很多钱在喜马拉雅、得到等各种付费的知识平台上,订阅了各种课程,而且订阅的内容必看。

    

碎片化的系统内容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最近又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的MBA,他说以后有机会考取博士,从事学术研究。

 

知识是最宝贵的,机会的来源是知识。

 

请敢于实践


人不平等,机会相对公平,两者相乘,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身边那些小有所成的人似乎看起来都不是“聪明人”,他们能几年一直坚持只做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在早期可能根本就看不出会有任何的成就。

 

有时候,做事情比只想事情要重要1000倍。

 

无论是乔布斯、马斯克,还是马云、马化腾都是在不断试错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在众多同时代的创业领袖中,杀出重围,成为今天独具商业价值和思想的人物。

 

我在大学的时候,当时就鼓捣过几个网站,但是都没成功。14年的时候,听了罗辑思维罗胖子的一场分享,被他对社会发展的分析所震撼,抱着实践的想法尝试新媒体。我叫了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商量和分析,但是大家吃饭完、扯完蛋就各自忙自己的去了。

 

就在那天晚上,我回到宿舍,注册申请了一个微信账号,取名学术中国除了女儿生病住院一天没有更新外,一直坚持到今天。

 

这不算什么成就,当然更不能和乔布斯之类相比。但是对于普通人,实践和坚持,将成为自我发展一种很好的推动力。


3


自媒体经历过了流量、内容和知识三个大的时代,自媒体人关注的焦点也从广告、电商到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个什么鬼?以前的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物、新东方提供的英语培训不就是知识服务么?其实这也没有错,但是在自媒体或者说互联网下半场的情境下,知识服务有其特殊内涵。

 

知识服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是工具、关系和思维的综合体:思维决定了知识产品的价值和效率;工具决定了知识服务产品的呈现和分发;关系决定了知识服务产品的内容和逻辑。

 

知识服务在知识获取、知识形态、知识售卖、知识到达、知识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特征。知识服务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需要从基础理论、到方法论、到具体操作进行系统的思考与建设。

 

但是实践已经先行,这些实践者们已经构成了知识服务大潮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6月6日下午,千聊创始人 朱峻修、张德芬空间CEO 刘丹、小鹅通创始人 鲍春健、插坐学院创始人 何川、《销售与市场》创始人 张永兵、《中国教育报》新媒体中心主任 李凌,以及我本人将齐聚一堂,就知识服务展开一场集中的讨论,本次论坛完全免费,欢迎大家来参加。


▲长按二维码即可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获得免费报名资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