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自媒体招不到人?都去干PR了!

​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 2022-01-06


大厂乱开工资挖角媒体行业,正在搞乱整个行业的行情,存在虽然即合理,但是大厂也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任性!


图片来源于搜狐



个在X面新闻干了两年的女记者,去了西二旗某搜索大厂做PR后,月薪直接开到了4万;一个毕业2年的研究生在深圳X为的年薪直接干到60万,炮哥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各个自媒体的当家人们这个惨痛的行情,知道自己为啥招不到人了吧?


炮哥经常说,媒体人三种,一种是特别能写,才情长年勃起,但是社交混世界的能力一般的,比如程苓峰;还有一种是特别能混也特别能写的,比如信海光、孟鸿;还有一种纯混,但是写的很一般的,这个就不举例了,因为一举例就是得罪人。媒体人谁也不承认自己不能写,这就跟说一个男人阳痿一样。


这三种人,中间这种人企业最喜欢要,有才情有情商,但是也是最难挖的,因为自己就能做自媒体谋生,大部分自媒体的当家人都是这种类型;第一种人创业的概率不大,除非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否则去大厂做内容策划的概率非常大;而第三种人则非常适合去企业做媒介渠道,人头熟,情商高,酒桌上见英雄。


最近,炮哥身边很多自媒体的朋友都在抱怨,人越来越难招了,普通作者,月薪开到20K以上,都招不到人,答案其实很简单了,现在跟自媒体竞争人才的不是同行,而是大公司,在这些大公司面前,自媒体的吸引力,几乎为零。


大厂乱开工资挖角媒体行业,正在搞乱整个行业的行情,存在虽然即合理,但是大厂也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任性!


另外,加个需求,炮哥最近需要一个助理,工资视细心程度、形象、酒量来定,上不封顶,有兴趣的加炮哥微信,男女不限,地点北京。

 



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自建PR渠道



改革开放后,媒体人最早对PR有认知,都是从公关公司开始的,伟达、博雅、爱德曼,这些早期的国际公关公司让中国企业明白了PR存在的价值,至今这些公司依然活跃在一线,虽然传统的PR业务已经越来越难做;而本土公司重新定义PR则是从阿里巴巴开始,王帅带领着手下陶然、杨磊、陈亮多位得力干将组建了一支人数超过600人的庞大公关团队,这支队伍不仅仅给中国企业贡献了大量的PR人才,也重新定义了PR在中国企业中的存在意义,最重要的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很多大厂都开始模仿阿里巴巴,自建PR团队;而最近的趋势则是美团和拼多多定义的,中国的PR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如果阿里巴巴是足球中全攻全守的荷兰队,那么美团和拼多多则开启了一个防守反击的意大利时代。


荷兰队,人才辈出,巨星璀璨,球踢得赏心悦目,但是从来没有夺冠;意大利队,每场球踢得都跟要输了一样,场面极为难看,但是却已经拿过4次世界杯冠军。


从口水仗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给整个企业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做好企业不仅仅要有业务能力,还得有吹牛逼和打嘴炮的能力,PR团队必须要有,不强大可以,但是必须得有还手之力,尤其做平台的To C企业。


阿里公关600多人,字节跳动的公关100多人,腾讯的公关超过200人,滴滴的公关也差不多这个数字,贝壳的公关也差不多这个数字,有点掉队的百度都有100多人,要知道,一家专业的公关公司,一年营收3个亿左右的,一般也就七八十个人,所以以前很多媒体人都戏称,阿里巴巴如果把PR单独分拆出来上市,就是公关第一股,蓝标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说,各大公司旺盛的PR需求直接导致了媒体行业要面临大量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以前搜狐的曾怿就表示过,挖PR一定得从媒体挖,逻辑就是媒体出来的人更了解媒体。


公关公司想从媒体挖人还是比较困难的,第一没期权没有幻想空间,第二说出去工作也不体面,第三稳定性还不如媒体;但是大厂就不一样了,在这些互联网大厂面前,媒体变得不堪一击,尤其自媒体。



自媒体正在成为人才输出工厂



大部分的自媒体,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招人,之前某自媒体的老板跟炮哥说,月薪开到4W还是招不到一个称职的主编,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自媒体现在的运营模式几乎趋同,客户的约稿,基本就是外面花大价钱请成熟的作者去写,一般3000到6000元不等;自己再养一些初级选手去操作一些日常稿件,基本月薪也得开到8K左右,都是应届毕业生为主,用起来非常费劲,而且存在一旦入行就被挖走的可能性。


在炮哥看来,自媒体现在就是整个传媒行业生态链中,最底层的人才输出工厂,一旦人才在自媒体中被养熟之后,就会面临着机构媒体或者虎嗅、钛媒体这样的大型自媒体的挖墙脚,个别优秀的人才还会被一些明星创业公司或者大厂看中,留住人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大部分的自媒体,在运营了两三年之后,营收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公司基本上都很难再往前走一步,夫妻档、兄弟档的形式比较多,核心的一两个股东挣钱,没有未来业务,也没有员工的期权池,甚至每年的涨工资都没有,员工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利益强绑定,很容易就跳槽走人了。


其实,自媒体老板们,也不太在意人才的流失,因为毕竟要控制利润率,高额的人力成本,在大部分自媒体老板看来,没有必要,只需要维持一年两三百万的利润就行,谁来干都一样,铁打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新兵蛋子入行,确保内容的稳定输出就行。


36氪、虎嗅、钛媒体,这些做的稍微大一些的自媒体现在已经成为了各大公司的PR黄埔军校,炮哥对自媒体的定义就是,一切没有国家牌照的媒体形态,都是自媒体,简称自己认为自己是媒体。


炮哥前段时间想要挖一个虎嗅的编辑来工作,工资开到了20K以上,但是最终对方也没来,过了一段时间滴滴一个朋友也要找PR,我就把这位编辑推荐过去了,滴滴开的工资也没高太多,差不多的水平,但是哥们毫不犹豫去了滴滴上班。


也就是说,同样的薪资待遇,人才更愿意去大厂工作。


这一块的流失逻辑基本上是,小自媒体被大自媒体和机构媒体割,大自媒体和机构媒体被大厂公关部割。


现在大概普及一下行情价,刚刚入行去自媒体的小白鼠,基本工资就是6K,干个一年后,如果公司不涨薪,基本就是跳槽,第二次的工资基本就在12K,再干一年后,不涨工资继续跳槽;这一次去做PR的机会就出现了,如果谈的好,大概率可以谈到20K以上;如果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形象好,能写能混,可以谈到30K以上,但是有几个大厂要另当别论,阿里、华为、拼多多、字节跳动这三家的工资一般比别家都要高很多,尤其是阿里和华为,工资你就翻倍谈就对了,但是拼多多和字节比较累,大小周,经常加班。华为也是长期加班,大小周轮流转,华为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你工作几年后,可能会被外派出国,如果你不愿意出国,后续的发展就会成问题。



三类媒体人的不同归宿



导语里,炮哥就已经给媒体人分类了,三大类中,企业最喜欢的肯定是中间那一款,又能写又能混的,这代表一个人既才华横溢,又情商爆棚,在任何行当都是香饽饽,这种人才不管今天如何,早晚都会出人头地。


大概十年前,炮哥就认识B站现在的副总裁杨亮,当时他还在土豆网做公关经理,第一次见面,我就知道这个人将来肯定前途无量,会写懂策划,又能应付各种各样的社交局面,无论是屌丝局的街边撸串,还是复兴公园的酒吧局,都可以应付的游刃有余,而且对内管理能力也超强,十年后果不其然,成功利用后浪和B站跨年晚会,在江湖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这种证明远远比打口水仗得来的名声更加稳定,因为这是利用业务帮助企业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大部分有这种能力的媒体人,其实都不愿意去企业打工,因为企业虽然能够解决一定的财务问题,但是却没有自由,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996的加班,大部分媒体人信马由缰惯了,就只想放浪形骸的生活,自己能写能混,随随便便就可以做一个一年几百万营收的自媒体,何必去企业,为了五斗米折腰呢?这一块的典范也很多,甚至有些还是从PR转回来做媒体的,比如王冠雄同学,在360、搜狗转了一圈之后,也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自己干自媒体也是不亦乐乎,每天全国各地打打高尔夫,给企业做做翻译器,再也不用看老板脸色行事,一不小心前老板还得来求自己办事,这种感觉,可能是,真他妈的爽。


但是,这种人才在行业里毕竟是少数的,更多的都是第一种和第三种人。


很多大企业,其实也是分开招人的,策划写东西的是一类,媒介搞关系的是一类,文人世界里,不善社交的人大把大把,这一类人一旦去了企业做PR之后,就会一直默默无闻存在于企业之中,时间久了甚至都会被圈子遗忘,但是这些人如果能够谈到期权的话,你会发现虽然被圈子遗忘了,但是在企业上市后,这个默默无闻的人却变成了亿万富翁,前段时间快手上市,炮哥就见证了好几位这样的朋友,默默在幕后服务了企业多年,最终成为了人生的赢家。PR毕竟是策划驱动的,这才是策略的核心大脑。


还有一部分媒体人,是写的很一般,才华普通,但是也特别能混的类型,这一类人在企业做PR,基本就是负责吃喝嫖赌,当年阿里的PR团队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最后事实证明,这一类型的PR往往最后过的都不怎么幸福,相比较而言,策划型的PR都功成身退了,例如阿里杨磊。


因为,人一生,不可能靠混,而伟大。


不过也有一些个例靠混也财富自由的。之前西二旗的一家公司的PR老大,天天混迹于各大夜总会,没事打打高尔夫,靠着独步天下的向上管理能力,最终也成功上岸;还有某互联网公司的PR总监,常年一手打游戏,一手工作,也混的游刃有余,没有任何问题。



写字的人又开始吃香了



十年前,炮哥曾经觉得写字的人,真他妈的廉价,在机构媒体里,每个月浑浑噩噩的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北京甚至有几家著名的媒体,每个月都只给主编发两三千块工资的,直接倒逼这些主编和记者靠灰色收入为生。


但是,自媒体时代来临之后,炮哥又突然发现,写字的人变得值钱起来,这不仅仅在媒体行业,前段时间跟21世纪经济报道的老前辈陈楫宝交流,炮哥发现现在连作家都比以前富裕很多了,以前炮哥认识的著名70后作家徐则臣,十几年前绝对是收入微薄,据说现在一年也有几百万的收入。


我们时代在进步,大家越来越愿意为了思想买单,写字写的好的人开始慢慢值钱起来。


目前在北京,这个市场一定是买卖双方不对等的,如果你正在看文章,恰好你又特别会写字,人又特别能混,那么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买张机票来北京,你肯定能很快找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


因为,这个行业,在北京,真的很缺人。


缺到什么程度?炮哥一个朋友,20K月薪招4个有调查能力的作者,招了两个月了,还没有招到,25K招一个资深编辑,招了1个月了,还在空缺;中间所有看上的人才,最终都去了大厂。


95后们都很现实。没有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他们只有看见了,也未必相信。最多是半信半疑。而大厂、知名度、平台等等,都比一个小媒体的创始人跟他们描述的梦想,更看得见摸得着。


一个人,只有成功了,你才会逐步相信他。而一个人正走在成功的路上,大部分人都没有识别能力。


让梦想照进现实,在3月的招聘季,一直存在的供需矛盾:企业招不到(原创作者类的)人才,人才找不到好工作(只愿进大厂),在北京这座城市,进一步放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选择创业,因为一旦创业,就意味着你是个小企业,原有的光环的平台全部失去。


残酷的春天,已经到来。

 



用货拉拉事件分析315的PR策略

解密喜马拉雅和蜻蜓的PR大战


炮哥视频号对准PR圈,每日一炮


炮哥的微信号入群,注明公司,名片工牌实名制



炮哥的知识星球入群,注明公司,名片工牌实名制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