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批裁员的大厂们,春季丰收了

炮哥被人注册了 一口老炮 2022-06-18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都只是一粒尘埃,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我们能做的只有想办法活下去,走完我们的生命周期,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写给pr人读的pua

 

裁员有没有用答案来了


去年年底大厂裁员受害者们拿着赔偿金经常在私下各种吐槽裁员的残酷以及可能面临的无效性


一季度的财报之后,裁员较早的公司们,已经用数据告诉外界,此招立竿见影。


从来都不会赚钱的爱奇艺和拼多多,都破天荒的盈利甚至连续盈利了,美团的亏损也大幅度缩减了,估计龚宇心想,早知道这么玩就可以,这些年也不至于苦思冥想,到处找钱了。


于是乎,尝到了甜头的大厂们,开始互相学习,无论互联网之王腾讯,还是这几年走背运的阿里,亦或者没有上市的隐性巨头字节跳动,无一例外,全在裁员;一时间,似乎不裁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大厂;到了六月份,已经没有一家大厂pr还把裁员判定为负面信息。


与此同时,炮哥在与很多大厂中层交流的时候,也看到了裁员背后的很多辛酸,一个个抱着纸箱子离开的员工们,他们背后无数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几百上千万的房贷,很多人勤勤恳恳什么都没做错,就跟着错误的业务,开始了自己中年失业生活。


无数的企业中高层,在送走一部分最得力的下属时,含着泪水告诉他们,等行情好点,公司给了HC之后,第一时间把你招回来。


当我加班到深夜,走在灯火阑珊之处,悲观的情绪总是笼罩我的心头,行情还会再好吗?


另外,我最近打算把一口老炮的文章和观点系统性规整一下,写一本书,《人人都该学点公关术》,有出版社或者书商感兴趣,可以联系我。



“  多少中层挥泪送别手下


我们的社会改革开发后飞速发展了四十年人们似乎认为一直发展就是理所应当的老百姓会认为日子永远都是越过越好企业会觉得增量永远都是无穷无尽于是乎家庭开支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一套房子拴死了无数年轻人而企业也是无节制的布局人才超额的储备


但是,当大家突然明白,增量似乎已经到头,要在一栋已经看到天花板的屋子里恰饭的时候,现金流就成了所有人最渴望的东西。


于是,我们看见企业裁员造血,看到很多人在出手卖房,还看到年轻人持币度日,这个618热闹了几天?我反正没有在小区门口看到往年那样快递员忙到半夜十二点的盛况了。


某位炮哥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云喝酒,他在一个公司做大营收部门的老大,愁着人员优化的事,我自己这边要优化4-5个人,我很不舍。一方面是个人情感,另一方面是本来团队规模就不大,几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减少一个人要么减少某个业务的需求满足,要么就是增加另一个人的工作量。那个朋友说我这里优化几百上千人我都没有你那么纠结,做管理者哪能心慈手软,优化是整个市场行情的问题,大家其实内心都知道,只是谁都不愿意落到自己头上而已。


炮哥反问了他一句话,他就没话说了。我问他,你优化的几百上千人,你知道他们每个人的生日么?你知道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和工作状态么?你知道他们住哪里甚至家里最近添丁了或者买房了么?他们对你而言,只是你报表上一行一行的文字,而对我来说虽然只有4-5个人,但都是和我一起共同加班的同事,我了解他们所以更舍不得。


所以,在这次裁员浪潮中,很多大厂的中层是无比痛苦的,我们几个炮哥中,最近深夜跟被裁员工流泪沟通的时光,比比皆是,我们除了夸他们做得好,许诺行情好一点再回来,还能做什么呢?


这种痛,就像得了胃癌,必须要割除掉一部分胃一样。


在这种疼痛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厂的HR的麻木不仁,也看到了很多有失水准,这毕竟是第一次,很多从业二三十年的HR也没有这种大规模裁员的经验,真心建议看一看我后面第三段推荐的那三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正确处理裁员,让彼此能够留下一个好印象。


如果,大厂继续集体对于裁员保持冷漠和沉默,只会让舆论加重对于资本的错误认知,从而让更多的老百姓痛恨资本,把整个民营企业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种舆情的变化,就不是一个大厂两个大厂的事儿了,将会是所有大厂的末日,因为民心所向。


现在网上各种各样的可怕粉红言论已经不堪入目,动不动就要把巨头收为国有,要把企业家打回原形,是时候讨好讨好老百姓了。



“  没有什么是不能裁的


在这一波的裁员大潮中,几乎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动摇了,恐惧了,我有没有不可替代性?


骄傲的时光里,大厂的人们都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企业的中流砥柱,裁员大潮来了之后,才发现,雪崩之下,没有什么不可替代。


某西二旗大厂的公关一号位告诉炮哥,以前自己始终认为公关部在一个企业里面哪怕不是要害部门或者战略部门,至少企业不会轻易的对公关部动刀,即便是要裁员什么的,也会相对比较后裁公关部,因为需要洗地啊擦屁股啊,但是某沪企事件一下子打破了这个想法。


自从国家不再允许企业打口水仗之后,原本热闹的公关行业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很多老公关人都觉得自己成了透明人,某沪企颜色老板似乎早早看到了趋势,果断解散掉自己庞大的公关团队,只留下原本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员维护一下日常。


很多企业的老板们,也在远处观察着这种变化,某沪企大幅度缩减公关部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后遗症,电商行业原本是一个厮杀最激烈的赛道,连这样的赛道都没事,可见并没有此前想的那样可怕。


于是乎,老板们私下都在交流是不是要把公关部砍掉或者效仿缩减了,很多已经在行动了,最近整个行业里,除了听说小红书还在招人,其他几乎全部都是只出不进。


关于某沪企这个事情,本质上还是宏观的政策的结果,如果不是政策光环,就凭电商赛道目前阿里、美团、京东、抖音、快手这样巨头林立的局面,随随便便一个出手,就够某沪企难受半天,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几个巨头的一号位们,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敢肆无忌惮使出来了。


这就是效仿,大家都是互相学习经验,爱奇艺和拼多多都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一季度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启动了裁员行动。可以预见的就是,虽然Q2整个经济很惨,但是大厂们的财报可能并不会太惨,因为裁员的效果会来的非常快,当季度见效,属于速效救心丸。


为了保命,各个业务部门的老大们,都在拼命想办法,别的行业我不是很清楚,我可以举几个公关行业的案例。


要出差的,现在一律远程解决,省掉差旅费,不过现在疫情严重,这一块倒是很应景;取消加班,把加班费和打车交通费省下来;以前一个媒体应酬的预算如果是1000元,现在能不能把5个媒体叫到一起,花3000元搞定?另外,最主要的就是缩减对外合作的预算,能刷脸的就刷脸,不能刷脸的就讨价还价,充大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某新能源汽车公司公关总监感慨,去年,我几乎不出来见媒体,不就是要钱吗?直接给不就得了,现在是每周最少出来见三次媒体,挨个见面联络感情啊,没钱再不谈感情,可能就真的要回家烤红薯了。



“  裁员能彻底解决问题吗?


裁员的确在短期内让企业看到了利润但是这种利润可持续吗


几乎所有的管理经典书籍,都会拿出很大一部分的篇幅来谈裁员,无论是《给职业经理人的第一课》还是《赢》抑或是《创业维艰》,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精科技到互联网,没有例外。


因为只要一个企业活的足够久,裁员就是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世界没有一直长盛不衰的存在,就像我们的肉体,随着岁月的洗礼,也需要在手术室割掉很多部分一样。


但是,裁员的结局往往大相庭径,有些企业瘦身后,轻装上阵,再创辉煌,有些企业则陷入了不思进取的死胡同,从此一蹶不振,走向死亡。


关于这些案例,可以去看一看经典的商业著作《基业长青》,里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反面案例和一些正面案例,里面有一个著名的飞轮效应,可以重点看一下,尤其先人后事的基本理论,对于裁员的指导意义非常大。


目前来看,大厂裁员也分几个流派。


第一流派,壮士断腕流。


这一派是主流,典型代表就是腾讯、字节、百度、京东了。


裁员的逻辑再清晰不过,就是把不赚钱,短期内看不到希望的业务砍掉,基本上就是无差别裁员,不需要有太多的纠结;但是这一类型往往就会引起非常多的纠纷,比较无差别裁员会伤害到非常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优秀员工,这些人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要被裁员?这种裁员,就适合腾讯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你看看网上闹得最凶的,有哪个是腾讯的?赔的多,自然没话可说。


这一部分,企业问题一般不大,基本诉求都是集中火力,毕竟已经有核心发力点,减少一些欲望而已。


第二流派,阳光普照流。


这一派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小米、360、快手。


特征就是,让所有的业务部门统一瘦身,之前三个人干的活,现在两个人干,甚至一个人干,锁死现在各个业务部门的HC,然后开始用各种手段逼迫员工主动离开;关于手段,我得举几个例子,比如某公司通过查考勤的方式就可以不用赔偿的开掉一部分员工,公司大了,代打卡这件事在所难免,而且往往是重灾区,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当需要裁员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受法律保护手段;然后就是设定各种各样你永远不可能完成的KPI,再或者就是把你调岗到一个你完全陌生的位置。


这一部分企业,喜忧参半,有些是因为欲望太多,什么都不愿意丢,但是又得缩减成本,比如阿里和小米,有些则是没什么太大发展,但是整体营收跟大环境下滑了,也得象征性瘦瘦身,比如360和快手。


第三大流派,最小规模流。


这一派典型代表,爱奇艺以及很多中小厂,包括像我们这样的细菌性企业,直接来个员工数量差不多拦腰斩,维持一个最低运营规模就得了。


这一类型的企业,特别小的还好说,也就几十个人,随时都能转型,但是稍微大一点,在失去了业务创新能力之后,基本就是温水煮青蛙。


上述三大流派,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裁员类型,涵盖了几乎所有大厂,整个科技互联网行业,毕业了几十上百万的员工,与此同时,却有一大堆传统行业的工厂苦苦招不到人,白领太多,蓝领太少,尴尬的要死。



“  情况还能好转吗?


经过今年上半年这么一折腾不仅仅是上述两段个体的悲观了


整个市场的悲观情绪也已经达到了顶点,前段时间因为我们投资的临期尾货超市巡物社要融资,跟一些投资人聊天,才发现,他们已经半年不怎么干活了,很多人都跑去新加坡,于是狮城成了web3.0最火热的发源地。


实话实说,我十年前就很悲观,就准备出去,一开始看了新西兰,后来看了美国,最后不了了之,出去这件事,有两种人会很幸福,一种是特别有钱的,不用为生计担忧,去了依旧是上流社会,一种是特别穷的人,去了发达国家,一个月挣四个月的钱,努力搬砖十年,回来颐养天年,中产阶级出去是最痛苦的一群人,社会地位一下子回到底层,主流社会融入不进去,心理落差很大。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一趟日本,打车就会觉得很吃力,随随便便几百元。


那么,我们的经济真的就是持续下行了么?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回过头来看人口学,社会的人口结构如果失调,难度就会加大,最终就是得看多少个年轻人养活多少个老年人。


这就是水和面的问题,年轻人就像水,利润就像面,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多一些,那么产业结构中的利润就可以少一些,如果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少一些,产业结构中的利润就得多一些。


这个敏感问题,就不深入讨论了,想要了解的多去看看携程老板梁建章的很多文章,他研究的很透彻了,或者去看看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但是,无论怎么变,对于我们来说,在产业变革中抢夺核心利润,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就是金字塔状的,顶端的国家和企业吃掉大部分利润,然后养活小部分全球人口,所以会出现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缓冲的时间应该还有个二三十年,毕竟七零后和八零后都是耐操的一代人,基数够用,艰苦奋斗到七十岁,大概率就是注定的命运了,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抢到核心利润,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些都是宏观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个体来说,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预防各种黑天鹅呢?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选择。


在大城市周边的下沉市场,购买一些独栋的房产,最好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一百万以内搞定这个事。


尽量多存现金,币种自选,靠感觉,在贵重金属上可以分配10%。


股票可以配置20%,买一些有潜力拿到垄断利润的企业,这段时间比亚迪的涨势就说明了这种趋势是不会错的,但是我个人很傻叉,三月份210块清仓了。


非刚需,靠收租产生利润的房产,可以考虑卖了,房价不涨,那点房租,还不如借给银行产生的利息多。


降低对自我的评估,以前在大厂拿5万月薪,就得习惯在小公司拿两三万,然后手持小公司的股份,这个世界所有的大厂不都是小公司变来的嘛,再次相信梦想。


如果你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正在干着一份你半夜做梦都在吐槽的工作,我能给你的唯一建议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无情的工作机器,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这是任正非老爷爷送给年轻人的最好祝福。


哎,都在说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养老人要累死,我看到的却是,我们今年的毕业生很多在家躺着,不愿意出来上班,啃老到底。


不要反驳我,因为我家里有人在大学负责就业。


END



为何这几年家长总告诉你,少发朋友圈

如何写一篇人愿意看的软文

6.18不够,我们还要更多节

无论Pony还是Andy,混口饭吃都不容易

三十年来,媒体人迎来最苦日子

企业不再吹牛逼,俯首甘为孺子牛

谁是大厂执伞者?

爱总在被裁和破产后才被想起

大厂裁员被做成了一门生意

倒春寒,种下负面却生不出钱

生命不能承受之卷

传播进入瓜时代

寒冬之下,CEO们又开始白嫖

关注315的PR请进!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