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到底会不会离开华为?
这些都是难上加难的超级难题。
公关圈里,大家都希望能够伺候一个不爱说话的老板,比如马化腾、王传福、钟睒睒。
毕竟老板话一多,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媒体断章取义之后,当年李彦宏对于中国人隐私的一段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流传在互联网圈,王兴的饭否更是让公关敢怒不敢言,而周鸿祎则是让数十位公关VP束手无策,你公关再牛,也就是一个打工的,你能控制老板表达自我吗?
多位在360工作过的公关人士经常说,最怕的就是老周出去参加活动,每次都会弄几个免费的热搜回来,但是免费的永远都是最贵的,这些热搜往往还要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弄掉。
而王兴最终也成熟了,彻底让自己的饭否消失了。
其实,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余承东在华为,跟公司口径不统一这件事已经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8年年初,余承东被当时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陈黎芳公开回怼过,因为余承东当时对于大洋彼岸的一些事情发表了一些观点。
陈黎芳在接受采访时正式表示:“华为并不认同余承东针对华为竞争对手发表的言论。”
紧接着她又说:“华为公司、董事长及CEO从未授权余承东以公司的名义就美国市场问题发表言论。我们也从未授权余承东负责公关事务。”
如何管理好公司老板以及高管们的言论,成为了很多公关人最头痛的事情。
毕竟,在一个大型公司里,公关VP在所有的VP排名中,基本可以垫底,一个极度没有话语权的部门,如果得不到大老板强有力的支持,根本管不住任何人的嘴。
前几天360公司董秘的朋友圈足以证明,我的嘴长在我身上,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华为,任正非本质上是把政府和公共事务部门提高到了战略级的高度,华为太清楚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但是依旧还是会出现瑕疵。
在风控面前,没有什么久经沙场,任何老炮都有马失前蹄的前车之鉴。
在中国商业史上,演讲最厉害的两位老板,前有俞敏洪后有马云,都吃过亏。
2018年的时候,俞敏洪当时参加一个公开大会,一句“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直接让新东方股价腰斩,瞬间蒸发六百多亿。
此前,董明珠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前透露了公司业绩,导致格力电器被证监局出具警告函。
而马云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故事,就不赘述了。
这些老板们的公开会议的讲话稿,到底有没有公关团队进行风控呢?公关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公司的一根保险丝。
在决策之前,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声音,但是一旦有了决策之后,所有的杂音都应该停止,剩下来的就应该是同一个声音,然后朝着这个声音努力。
最近,华为两位董事以上级别的高管,分别对是否使用华为品牌造车,发表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方面直接折射徐余二人在造车模式上的内部矛盾,另一方面也对这一品牌的利益相关方的理念和认知造成了混乱。
而在任老板对于华为造车这件事已经一锤定音后,还持续性出现不同声音,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因为,这个时候,对于相对困难的华为,团结和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内部的裂痕对于品牌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卖车上,更是体现在对其业界地位的影响上。
类似的事情,最近同样发生巨变的阿里巴巴,就处理的相对好一些,本质阿里的这次1+6+N的巨变,对于很多阿里员工来说是非常震惊的,但是至今并没有听到有公开议论和唱反调的言论,对外的形象就是阿里巴巴全员都在拥抱未来,所有的口径均以张勇当时的言论为准。
但是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新闻发言人制度,往往是更加普遍的选择。
只有新闻发言人才是代表公司态度的人,也是跟媒体交流的唯一出口,尽量减少公司对外口径的出口,是防止节外生枝的最好办法之一。
新闻发言人这个机制是否奏效,核心还是要看CEO,而不是CMO或者公关VP,那就是CEO会不会经常越俎代庖。
一个成熟的大型公司,大老板都应该与新闻发言人为首的公关团队之间有一个基本默契,那就是没有公关团队审核过的文章,绝对不署名发表,没有确认过的发言稿,绝对不演讲,没有沟通过的采访,绝对不参加。
大老板设定好红线,以身作则,规矩自然就立住了,毕竟大部分业务部门的高管,也没几个真正喜欢去跟媒体打交道的。
在说补救之前,还是先说预防,因为公关的活跟医生的活,非常类似,永远都是预防大于治疗。
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基本的公关培训,没有经过公司授权,不得代表公司发表任何言论,而这几年很多基金公司的基层员工的桃色事件,也开始给企业带来负面问题,这就属于下一个话题,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训。
前者是可控的,后者是不可控的。
然后就是坚持新闻发言人机制。
以上保险措施都做好后,依旧发生问题怎么办?
首先,要有强大的舆情发现能力。
能不能第一时间监控到相关言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传统的舆情监控系统所监控的渠道已经不是主要早期爆发点,现在很多舆情都来自社群和朋友圈,这些私域渠道如何有效监控,目前看来,除了用人工,没有别的办法,基本上都是花钱雇佣内线,安插在各种群里。
我之前也玩过一段时间社群,后来就没兴趣弄了,热闹的那段时间,群里只要有风吹草动,不用两分钟,就会传到一些大甲方的耳朵里。
其次,能不能让不和谐的声音及时停住。
创业是一条越走越孤独的路,很多公司初创的时候有好几个老板,但是最终只剩下一个人,这种情况在百度、小米、京东等公司身上都有体现,每一个初创时期的合伙人离开,往往都是一部部充满了各种狗血情节的宫斗戏,我听过各种耸人听闻的版本,都不下二十个,但是能不能把这种狗血控制在小范围内,或者就算偶尔溢出,也能及时止血,这是一门艺术。
一些大公司的劲爆故事,都是事发很多年后才逐渐流传出来,成为坊间的茶余饭后,问了问当事人当年为何不报道,答案很简单,被收买了。
为什么很多公司把公关处理负面的能力视为一种核心能力?因为这就是伟哥,马上见效,某些有特殊渠道的公关同学,从来都是公司的香饽饽,我知道有那么几个高人,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我之前被某公司删过稿子,连投诉都不用,稿子直接就没了。
最后,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每一扇门关上的时候,都有一扇窗打开,每一个负面的背后,都有闪光的点值得发掘,危机永远与机遇并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
其实,余承东是个可爱的人,可惜出道太晚,上面大哥太多,理想和才华一直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
既然余承东被坊间称为余大嘴,那么公关是不是应该考虑粉饰一下此事,比如华为文化的包容性,讨论的开放性,言论的自由性,其实网上很多关于任老爷子骂余承东的视频,还有余承东自己接受采访时谈论被骂的事情,公关随便出来带带节奏,这个事情也能得到解决,但是这一次华为恰恰采取了放任不管,这反而害了余承东,因为现在他已经很明显站到了公司的对立面,回想当年陈黎芳的回怼,反而是保护了余承东。
当年,卫哲从阿里巴巴离开,本来极有可能变成鸡飞蛋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但是最终彼此的面子都保住了,公关也成功把负面变成了正面,树立了一场反腐的胜利,外界和内部一片叫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为的公关,在陈黎芳逐渐放手之后,水平直线下滑。
最后,商业的社会里,永远充满了欲望和不满,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才成就了精彩万分的商业世界,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们,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要告诫自己,一切皆为正常,没有一场过不去的危机,公关存在就是为了擦,尽量擦干净,无论那是肮脏的屁股,还是金口玉言的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