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家训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由于传统社会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化子孙、治家兴业为基本内容的传统家训文化十分发达。在当代,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加强家庭建设和国民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它既能拉近核心价值观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从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影响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为宗旨的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教子立身、睦亲治家、修身处世展开。在传统社会,家训文化对国家治理、家庭关系调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风尚形成以及人的理想人格塑造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传统家训文化作为家庭教科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儒家思想的社会教化视角,并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世俗化、大众化,进而对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传统家训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始终教化子孙信奉“仁、义、礼、智、信、勤、廉、忠、耻”等道德准则,成为一个合格的“道德人”,从而有利于社会成员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和社会风气的优化。再次,传统家训在锤炼子弟家人道德品质,调适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稳定的同时,也撒播了治国智慧,并让家庭成员明白了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国家是分不开的,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因此巩固了家国同构模式并增强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最后,传统家训教化使心理与伦理、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形成了符合传统社会统治阶级和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人格风范,结果塑造出了以勤劳、勇敢、坚韧、温良恭俭让等为基本要素的民族成员性格,但由于传统家训继承了宗法精神,宣扬无条件地服从父权、君权,结果也塑造了一批批唯封建纲常是从,甚至“愚孝”、“愚忠”的庸碌之辈,这使得传统社会民众的性格中出现了明哲保身、逆来顺受、盲目顺从、因循守旧等消极因素。
二、承继传统家训文化对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
(一)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家训文化蕴含的合理精神和道德准则对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当代,结合现实实际弘扬这些精神,必然能唤醒人们的向善之心,增强人们的伦理道德自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二)传统家训文化凸显了德性伦理,滋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 家训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道德的传统,其包含的忠、孝、仁、义、信、廉、勤等伦理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德教”。弘扬传统家训文化,使其在家风营造、家业创建、家庭教化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扎根,无疑是在弘扬中华文化的美德伦理精神。这些传统美德精神是核心价值观 “大德”和“小德”在家庭中的细化和体现,并犹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润物无声般地滋养和浸润着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千家万户永远保持着鲜活生命。
(三)传统家训文化契合民众文化心理,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在中国。家对人们生活、思维和精神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因此,借助家训教化、家风培育、家庭建设去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和普及,能激发人们努力培育下一代的动力,唤起和升华人们对家固有的情感,以及对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兄弟和谐、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等家庭美德的心理认可,从而在呵护家庭氛围和家庭伦理中拉近人们和核心价值观的距离,使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进而在内心和灵魂深处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以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一)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通过深度挖掘家训资源,寻找其与核心价值观内容相通之处,使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在历史的图景中能找到合适的“人、物、事”。与此同时,依托学校教育、新闻媒体、文化艺术、社会媒介大力传播家训文化精髓,广泛开展“找家训、立家规、育家风”等实践活动,促使广大群众在感悟家训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和效应,从而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进心里。
(二)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利用教育、宣传、融入载体、法制建设等方式促进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进入家庭建设每一个环节,如将家训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各阶段的德育课堂、农村文化礼堂、地方道德建设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制定《家庭法》;允许农民工带薪休假探亲等。通过全面推进家庭建设,弘扬新时期的家庭美德,促使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落细、落小、落实,进而实现在全社会层面的落细、落小、落实。
(三)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今天的家庭教育不可能回归到传统社会模式,但传统家训的精髓对我们今天的家庭建设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应在批判继承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题和精神为引领,同时结合今天家庭建设需求,综合创新,从而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这样的家训文化在今天的家庭建设中能获得价值支撑和道义支持,从而有助于涵养家庭成员美德,并在新型家训文化的影响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情感共鸣,进而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的落地生根。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
全文发表于《探索》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