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石桃,李强|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区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

董石桃,李强 探索杂志 2022-04-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引用格式:董石桃,李强.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区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J].探索,2020(6):32-44.

摘要: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协商民主能否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工作的开展,也能直接反映中国协商民主实际运行的绩效。基于全国12个省级行政区领导干部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发现协商民主实施主体中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影响显著;协商民主实施情境方面的职务级别、单位类型和地区差异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影响显著;协商民主的多种实施方式对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都有积极意义,不过接待群众信访途径实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负或者不显著;协商民主实施结果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呈现正向影响。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变量的引入,可以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协商行为的内在动因,弥补功能主义研究的不足。

作者:董石桃,男,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强,男,博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中心、南方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通讯作者)。

问题的提出

民主的本意是民治政府,其实际运行则取决于政治管理者和民众的互动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世界范围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迎来一种协商式转向,这种协商式的转向本质上是国家治理过程中政治管理者和民众互动方式由单一的竞争性选举,向强调平等、审慎和对话双向多元互动转变。从内在的运行结构来看,协商民主包含着“领导干部”和“公众”两大主体,在中国语境中主要对应着中国政治体制中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两大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协商民主是连接党的领导和公众的关键环节。整体上,中国的协商民主过程呈现双向特征:一方面包含着自下而上的协商参与,即“从群众中来”的公众参与;另一方面包含着自上而下的“逆向政治参与”,即“到群众中去”,领导干部走下去主动和公众协商参与互动,深入群众之中,体察民情,听取民意,汲取民智。毛泽东将这种模式视为“最基本的领导方法”,习近平将其发展为“领导下访”的有益创举。由此观之,和西方仅仅将协商民主作为代议制民主补充形式不同,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协商民主运行过程中,领导干部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在双向的协商对话互动中,领导干部有时甚至发挥主要作用。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领导干部对进一步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信心、态度和动力。因此,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对协商民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协商民主运行绩效如何,一方面可以通过民众的满意度来予以考察。这方面已经受到学术界较多关注和研究,很多文献将民众的民主满意度视作保持民主的决定性因素和合法性基础,一般通过检验民众对公共部门绩效的认知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来确认公众的民主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来考察,学界对此却关注很少。

事实上,政治领导对民主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政治发展和组织行为研究的经典主题。布莱克强调政治领导对民主发展的动力作用。亨廷顿同样非常强调政治领导在民主进程中的作用,他甚至断言:“当有智慧、有决心的领导人去推动民主发展的时候,民主就能从应然变为实然。”英格尔哈特认为,“有效的民主不仅反映名义上有多大程度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反映了官员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尊重这些权利”。组织行为理论家罗宾斯则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就可能持消极的态度。总之,政治精英的民主取向是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此外,较多学者非常重视协商民主中政治精英权威的作用,强调领导权威和协商民主的内在兼容和中国传统,及其现代创新的可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这种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在协商民主实践的微观层面上,就体现为是否有效推动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否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因此,协商民主实施中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如何,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协商民主能否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就能直接反映中国协商民主实际运行的有效性程度及绩效。此外,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也能显示领导干部后续对于推进协商民主实施的动力如何。如果协商民主的实施不能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一方面可能显示协商民主实施有效性不足,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领导干部推进协商民主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从动态发展来说,在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既是已有协商民主实施所影响的因变量,也是未来协商民主发展的自变量。

那么,当前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如何,这种影响对协商民主发展的解释有何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全国12个省级行政区领导干部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OLS、序次Logit以及广义序次Logit等计量模型,将协商民主实施作为自变量,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展开研究,试图从领导干部这一行为主体视角,分析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揭示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动因和发展趋向。

2 理论基础、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

当前对于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解释整体偏向功能主义视域。“功能需求”是功能主义的核心意蕴本质上是从他者来解释事物发展因而功能主义主要基于满足观点来解释事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功能主义视角主要分析协商民主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认为政府选择和推动协商民主发展取决于协商民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调和各类利益诉求促进现实问题解决的效用等强调协商民主对于外在他者之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矛盾调和的作用功能主义重视协商民主实施的外在效用却容易忽视主体内在动因及其行为表现无疑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费孝通在社会学理论上从功能主义到强调社会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需要的实体的分析乃至发展到关注具体现象的规律性的特殊主义的原因具体到协商民主发展的解释如果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解释一方面由于功能主义的目的论倾向容易导致协商民主发展的工具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容易注重外在的他者解释而忽视协商民主发展中行为主体内在的动因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变化

因此在协商民主发展的解释上有必要超越功能主义的视域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解释协商民主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未来趋向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专注环境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斯金纳强调研究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人的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过程经由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自我控制人影响环境同时也为环境所影响”,学习过程就是行为-认知-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政治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过程中人的政治态度和行为规律侧重政治人的心理动机价值等内在变量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总体上行为主义意味着用跟行为相关的变量来解释社会问题强调从主体和外在环境因素的互动来解释事物发展从组织行为学来看分析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从行为主义角度拓展协商民主发展解释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从理论上讲本文是拓展协商民主发展的行为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本文基于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归因从协商民主实施的外在环境因素和过程性变量入手将协商民主实施的具体要素分成四种包括实施主体实施情境实施方式和实施成效接下来我们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研究假设

2.1 协商民主实施主体、情境和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

泰勒最早提出工作满意度的概念霍波克将工作满意度界定为员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员工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此后随着霍桑实验开创的行为科学发展工作满意度成为管理理论框架中的要素赫兹伯格研究发现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并确认了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之间的联系即满意导致高绩效不满意导致低绩效罗科认为工作本身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对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金顺熙对公共部门的研究表明领导在工作中运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是苏铎和罗斯以及斯佩卡特和奥唐纳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具有个体特质性阿维等也强调了个体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效应但工作满意40%60%变异量决定于情境因素协商民主的实施由领导干部推进根据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分析作为协商民主的实施主体领导干部的个人特质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人信息在内的人口学变量来予以测量同时人员的组织特性和外在环境影响是预测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协商民主的实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政府级别担任不同的行政职务(行政职务是一种社会角色角色本质是一种社会期待并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完成角色任务因此我们将具有角色内涵的行政职务级别纳入实施情境因素中)领导干部所在的政府部门所处的区域等都是影响协商民主实施的重要社会情境因素据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协商民主实施中领导干部个人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H2: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协商民主的不同实施情境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2.2 协商民主实施方式、结果和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

领导理论研究表明领导方式会对下属的工作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正向影响如提升组织忠诚度建言行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等负向影响如导致下属离职倾向和反生产行为等从而影响工作满意度金顺熙对公共部门的研究发现领导在工作中运用参与管理的方式同时员工意识到参与了战略制定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主管在战略制定方面和员工有效地沟通与高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因此工作的运行和实施方式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有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直接验证了领导方式和干部自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其中任务关系型领导方式和干部自身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关联在中国协商民主通过决策听证会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干部热线电话党务会议向群众或群众代表开放接待群众信访多部门联席协商党务政府机关定期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等方式进行增进了协商民主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共识的形成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此外从程序正义角度看佩特曼沃伦费伦等人的研究表明公众个体的影响力和政治的信任度与政治合法性认同呈正比公众决策参与的程度和决策认同和信任呈正比钱伯斯等认为协商方式的公开与理性程度才与合法性认同呈正比林德和泰勒泰勒和布雷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方式本身就能带来公平感能够提高公众对决策的认同(满意感)公众政策合法性认同的提高反过来也能够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增强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据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3: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协商民主的实施方式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协商民主研究的另一个视角是强调结果正义有研究表明协商民主使集体决策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充分的讨论可以吸收新的和小众信息协商民主扩大信息获取来源最终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的绩效这种绩效一方面使公众获益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提高政治体制运行的经济和政治绩效此外通过协商民主方式让公众在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有更多的参与公众在政治协商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者不仅权衡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意见从而能够减少社会的矛盾冲突增强社会稳定协商民主的实施推动了经济政治绩效和社会稳定等良好政府绩效最终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其在个人职位升迁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其总体工作满意度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4: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协商民主的实施结果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2.3 变量选取

有学者对领导干部的协商民主实施满意度和公众协商途径及其实施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这仅仅是考察了影响的单一维度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实施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仅限于公众参与途径的影响事实上协商民主的实施包含多重因素包括实施主体实施情境实施方式和实施成效在本文中我们试图按照协商民主由谁实施在何种环境中实施如何实施实施结果如何的逻辑进行本文设定的自变量包括(1)由谁实施,涉及的是实施主体,即领导干部自身特质;(2)在何种环境中实施,涉及的是协商民主实施的情境,即领导干部实施的场域或角色特征;(3)如何实施,涉及的是协商民主的实施方式,即具体的实施形式和途径;(4)实施结果如何涉及的是协商民主实施的绩效即最后实施的社会效果因变量为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如1所示。

3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陈家刚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课题组实施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卷调查”,由原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合作完成该课题组抽样调查了代表中国全部6个主要地理区域的12个省区市。该样本强调的是副处级或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0153月至6月,课题组向12个省级党校参训党政领导干部发放问卷2880份,完成有效问卷2223份。剔除部分变量缺失值后,本文的样本数量为1712个。本文样本中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7.2岁;他们的平均工作年限为20.3年,在现在的岗位上平均工作了5.4年。受访者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系统和国有企业。受访者中女性的比例是21.73%,男性为78.27%90% 的受访者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受访者中副处级干部的比例为29.21%;正处级干部的比例为45.09%,副局级干部的比例为16.82%

3.1 协商民主实施主体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第一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影响在不同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H1a)本文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不管实施协商民主的频率如何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均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概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个年龄点上协商民主实施的频次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增长十分迅速同时协商民主实施的频次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领导干部感到非常满意的概率缓慢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常实施协商民主情境下领导干部对工作非常满意曲线与经常实施协商民主情境下对工作很不满意的曲线相交50岁左右。在领导干部50之前经常实施协商民主带来的工作非常满意的概率的增加超过很不满意概率的增加,而在50岁之后则相反因此若考虑当前的工作满意度将反作用于干部未来推行协商民主的动力推行协商民主过程中保持干部队伍年轻化有重要意义

第二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H1b)。本文发现,随着实施协商民主频次的增加,男性领导干部对工作比较满意的概率逐渐减少,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概率逐渐增加;而女性领导干部对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逐渐增加而且不管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如何男性领导干部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领导干部相应的概率而女性领导干部对工作满意程度为一般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领导干部相应的概率

第三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H1c)。本文发现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领导干部文化程度为高中时他们的工作满意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概率非常低随着协商民主实施的频次的增加他们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的概率逐渐减小感到非常满意的概率逐渐增加呈现出比较满意的概率先大于而后小于非常满意概率的总体趋势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研究生时随着协商民主实施的频次的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逐渐增加但比较满意的概率始终大于非常满意的概率综合来看不管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是高中还是大专本科研究生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越高对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越高

3.2 协商民主实施情境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第一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职务级别上存在显著差(H2a)本文发现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对所有级别(副处级正处级副厅()正厅())领导干部随着实施协商民主频次的增加领导干部对工作很不满意不太满意的概率逐渐降低而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概率逐渐增加我们还发现随着职务级别的提高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对领导干部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概率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在高职务级别领导干部中间实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增强效应更加显著

第二协商民主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工作单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H2b)本文发现首先不管工作单位类型如何随着实施协商民主频次的增加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的概率逐渐降低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概率上升其次从工作单位类型来看政协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相对于其他工作单位的领导干部而言感到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的概率相对来说更低感到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概率相对来说更高因此总体来看随着协商民主频次的增加政协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相对于在其他工作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得更快从而使得实施协商民主对于政协及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的增强效应高于在其他单位类型工作的领导干部的增强效应

第三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H2c)。本文发现北京福建河南广西等省区市实施协商民主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而在天津吉林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区市实施协商民主对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实施协商民主是否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似乎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区域没有直接联系例如北京和天津虽然在空间距离上相距很近经济发展程度相似但在北京实施协商民主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而天津并不显著又例如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空间距离很近在广西无论是偶尔实行协商民主还是有时或者经常实施协商民主都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广东只有经常实施协商民主才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协商民主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所呈现出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文化与传统有关这有待于后续研究深入探索其原因

3.3 协商民主实施方式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前各地各级政府实施的协商民主共有九种途径分别(1)决策听证会;(2)干部定期接待群众;(3)干部热线电话;(4)党务会议向群众或群众代表开放;(5)接待群众信访;(6)多部门联席协商;(7)党委政府机关定期收集群众意见;(8)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9)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每种形式均使用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来描述开展协商民主的情况为了简洁且有针对性地研究协商民主本文借鉴林莞娟和秦雨构建综合性指标的方法生成了一个描述协商民主的综合指标具体而言本文将协商民主的9途径的各项评分进行加总再除以总项数并取整从而开展协商民主的频次仍然可以使用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来描述

第一经常实施协商民主与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H3a)。我们先使用最小二乘法(OLS)作为基准,简单直观地呈现实施协商民主与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第一列我们仅加入实施协商民主综合频次第二列在第一列基础之上继续控制领导干部个人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身份)第三列继续控制协商民主的实施情境(领导干部工作单位类型)和领导干部的职级第四列继续控制协商民主的实施结果本文发现无论如何添加控制变量有时和经常实施协商民主相对于从不实施协商民主而言显著地增加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

第二协商民主的不同实施方式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H3b)。我们仍使用OLS法作为基准分别对协商民主的各种途径进行回归2各列采取了与表1四列相同的模型设定但为了简洁明了本文仅仅报告了协商民主实施情况的系数2第一列报告了通过开展决策听证会途径(A)实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从不开展决策听证会的参照组而言偶尔开展决策听证会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但并不十分显著但我们发现有时经常开展决策听证会均显著地增加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第二列报告了以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形式(B)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其余各列以此类推结果也较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本文发现通过接待群众信访途(E)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还将所有9种协商民主途径同时纳入OLS回归方程其结果与表2有显著差别我们仍然发现除接待群众信访外其他8种协商民主形式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而接待群众信访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负总之综合表1与表2结果说明虽然个别形式的协商民主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总的说来实施协商民主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

OLS法虽然简单直观能帮助我们直截了当地观察协商民主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因为每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即表明了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边际影响然而OLS忽视了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序次变量,即1~5从低到高表示出从很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排序。与OLS线性回归方法相比更好的研究方法是使用极大似然估计的序次Logit回归这一非线性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潜变量推导其理论逻辑是我们不能观察到领导干部使用何种规则评价其对工作的满意度(y*i)但我们能够观察到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1~5)潜变量y*i与解释变量xi线性模型如下

Logit型暗含的假设是各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平行的即每个变量对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影响均相同((3)式中的β并不随着j)这一平行回归假设常常被违背本文运用龙和弗里兹的检验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以及政治身份为中共党员等变量对工作满意度不同的水平有不同的影响(限于篇幅未报告)针对平行回归假设被违背的现象已有文献在序次Logit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广义序次Logit该模型不需要平行回归假设从而允许变量对不同满意程度的影响可以不同(βj 可随着j改变而改变)

为便于比较本文在3AB部分分别报告了序次Logit模型和广义序次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A部分第一行表示在其他情况都相同条件下(以其他变量都处于均值条件下计算)若从不实施协商民主工作满意度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概率分别为3.1%5.9%33.5%52.3%5.2%。余下三行的结果以此类推。(4)-(1)显示其他情况均相同条件下经常实施协商民主相对于从不实施协商民主将提高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概率降低很不满意不太满意的概率如表3

3B部分报告了在放松平行假设的广义序次Logit归结果A部分不同的是,在其他情况均相同条件下,(4)-(1)显示经常实施协商民主相对于从不实施协商民主,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反而增加了8.1%,但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概率增加了19.4%。因此,实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并不是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施频次就一定会提高工作满意度而是经常实施协商民主增加了很不满意的概率同时也增加非常满意的概率只是非常满意概率增加的幅度超过了很不满意的幅度才在总体上提高了工作满意度总之B部分的结果说明放松平行假设确有必要

3.4 协商民主实施结果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发现协商民主实施结果与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正相关(H4a)从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实施成效的判断来看认为协商民主能够改善政策实施效果的领导干部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相对高于那些认为不能改善政策实施效果的领导干部具体来说若领导干部认为协商民主能够改善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其他情况均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对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相对较高相反地若领导干部认为协商民主不能够改善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其他情况均相同条件下他们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相对较低从领导干部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上来看经常实施协商民主的领导干部相对于从不实施协商民主的领导干部他们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更高而且这一关系尤其对那些认为协商民主能够改善政策实施效果的领导干部显著相反地在那些认为协商民主对政策实施效果改善不大和不能改善政策实施效果的领导干部中经常开展协商民主反而降低了他们对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增加了他们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概率因此在认为协商民主能够改善政策实施效果的领导干部中推进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将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调研数据和OLS、序次Logit以及广义序次Logit计量模型对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协商民主实施主体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从年龄来看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很不满意的概率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概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个年龄点上协商民主实施的频次越高领导干部对工作感到满意的概率越高这意味着需要结合各地实际针对不同的协商对象领域问题组织方式等进一步细化细则在推行协商民主过程中要推动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在性别上男性领导干部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领导干部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概率但女性领导干部对工作满意程度为一般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领导干部相应的概率为此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性别上无须确立倾向性的政策在文化程度上不管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是高中还是大专本科研究生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越高对工作满意的概率越高但是文化程度高者比较满意的概率更大为此协商民主实施中领导干部的选拔须重视提升文化程度

第二协商民主实施情境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从职务级别来看随着职务级别的增加实施协商民主的频次对领导干部工作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概率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为此我们须重视职务级别高的领导干部推动协商民主的能动性发挥从工作单位类型来看政协及法院检察院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在党政部门工作的满意度政协协商司法协商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提升效应相对要好为此我们须重视协商民主在调节社会矛盾和综合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党政部门协商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同时加强行政协商的探索发展从地区差异来看实施协商民主是否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没有直接关联而可能与当地的文化与传统有关为此协商民主实施后期须重视政治文化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生态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隐匿的深层次的

第三协商民主实施方式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从实施方式来看,决策听证会、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干部热线电话、党委会议向群众/ 群众代表开放、多部门联席协商、党委政府机关定期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这八种协商方式都和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正相关。这说明八种协商民主方式对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都有积极意义,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唯一不同的是,接待群众信访途径实施协商民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负或者不显著。这可能由于信访工作承载了相对复杂的功能,在工作上需要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和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因而表明信访需要进一步制度化、法治化。

第四,协商民主实施结果因素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呈现正向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协商民主的有效性达78.97%,但是实施协商民主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常实施协商民主一方面增加了很不满意的概率,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非常满意的概率,而且非常满意概率增加的幅度超过了很不满意概率的幅度,并在总体上呈现出“经常”相对于“从不”实施协商民主而言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协商民主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内在的异质性和不平衡,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协商实施频次来评价协商民主的实施,而是将协商民主实施质量提升作为核心和根本

从理论上来说本文是试图超越协商民主发展的功能主义解释拓展协商民主发展的行为主义解释的初步尝试致力于从协商民主实施的外在因素和领导干部这一主体内在工作满意度动因的关系出发探索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协商民主行为主义的解释路径强调的是政治行为者在民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尤其突出政治领导者的作用这种研究路向可以在行为主义政治学和政治精英论中找到悠久的理论渊源但是已有的行为主义理论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民主过程以及政治行为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往往难以阐明这一角色背后的因果逻辑跟条件论和建构论相比行为主义路径的理论建构往往比较薄弱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变量在协商民主发展中的引入可以深入到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因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行为主义角度弥补协商功能主义研究的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回访和跟踪研究并对研究结论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以期使这一模型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验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