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强|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研究

韩强 探索杂志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1年第1期。

引用格式:韩强.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研究[J].探索,2021(1):16-25.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论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对国家安全发挥着统领作用。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根本性、系统性、潜在性、泛在性、持久性,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争得话语权斗争的胜利;牢牢占领各种传统和新型的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意识形态预警机制,及时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全党必须立足意识形态安全,为国家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以国家安全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韩强(1965—),男,博士,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国家安全是改革和发展之基,国家安全的根本是政治安全,集中体现为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我国未来五年和更长远时期的发展作了系统谋划,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就保障国家安全问题明确提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处于根本性、基础性地位,对其他领域的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来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具有重大意义。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刻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错误。全党必须把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通过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切实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1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意识形态的内涵及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处于稳定的状态。具体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理想信念的安全、价值信仰的安全等内容,涉及思想观念、道德价值、文化、经济、信息、生态、科技等诸多领域。也有学者提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体意识形态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不受威胁、相对稳定与有序发展的状态,认为在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到国家核心利益层面,将意识形态竞争纳入国家竞争的战略布局。由此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处于广泛认同、稳定可控、有序发展的状态。意识形态安全担负着从政治思想和理论层面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任何政治制度、政权都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国家治理也以安全为基础和前提。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领土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在国家安全中,居于核心和统领地位的是政治安全,没有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就难以实现;在政治安全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基础和前提,没有意识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其他安全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过不了意识形态安全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1.1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安全虽然被统治阶级高度关注并致力争取,但实现国家安全并非易事。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和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传统认识中,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领土安全、军事安全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传统国家安全观。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拥有庞大国土和人口的大国来说,影响国家安全的传统因素继续存在,但一些新的安全因素则不断凸显,其中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即属此例。也就是说,对于实力上升的国家来说,往往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与内部风险均会呈现上升态势,如果不能实现内部高度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认同,而是不同主张和势力各行其道,那么国家安全将面临极大的危险。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了建构新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断。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显然,在其中处于根本地位的政治安全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学者主张,要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摆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位置。鉴于人们往往从认知-解释、价值-信仰、目标-策略层面解读意识形态,这三个层面代表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和作用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旦国家政治认知、信仰、目标层面出现问题,国家安全危机将不可避免,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正是意识形态危机的产物,而解决这一政治思想理论层面的问题,要远比解决单纯的经济、社会等问题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1.2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治理是任何国家政权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科学有序、稳定高效,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治理的一整套体制、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制度优势真正转化成治理效能。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目标是美好的,但是危机与希望往往并存,在追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什么也谈不上。安全与否是检验国家治理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特别是要把意识形态安全放在基础地位,这要求在政治上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在文化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列为根本制度之一,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和在国家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国家治理必须聚焦意识形态安全,以意识形态安全引领和保证国家安全。

1.3 意识形态安全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任务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鲜明的党性、人民性是其本质特征,是区别于一切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种鲜明的党性、人民性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属性。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执政党,因此坚持党的性质和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便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便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成为衡量意识形态工作成功与否、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与否的基本标志。同样,各种反动势力、错误思潮也会以此为攻击对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通过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增强“四个自信”的坚定性、强化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自觉性便成为必须筑牢的思想防线。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历史上苏联等国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上出了问题,防线往往不攻自破。尽管苏共下台、苏联解体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非共产主义的失败,但也告诉我们,要避免国家安全隐患,必须从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做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党的思想、理论、主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屏障。

2 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安全的突出特点

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深刻考验,而自身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严峻,加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一些矛盾会显现出来。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严峻复杂,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催化了业已存在的国家意识形态冲突,加剧了我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所有这些都必然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构成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严峻考验。从总体上看,我们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的突出特点,力争把握规律,正确应对,确保安全。

2.1 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根本性

人和组织都是受一定的思想理论支配的,意识形态则构成支配人和组织的思想与行为的精神内核。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当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时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上来,一方面会形成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过去的主流意识形态则降为非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并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千方百计在各方面表现出来,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或冲击,表现为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广泛认同,具有强大的统摄力,则社会意识形态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反之则处于动荡和不安定之中。这种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经常会在社会演进中反映出来,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力,社会意识形态之争往往表现为不同社会存在、社会力量的角逐,而结果往往会形成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也可称之为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既表现为对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等的总体认识,也表现为在诸多具体问题上形成主流性的观点,这种主流观点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时常存在“国进民退”和“民进国退”这样的意识形态争论,无论哪一方占上风都会影响整体或局部的社会发展,只不过其影响的好坏、大小取决于对争论的引导控制如何以及能否形成正确的主流观点。当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成这一问题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为处理两者关系提供了正确遵循。但是,在涉及更具根本性的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领导、民主、改革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如果争论失控,甚至错误观点占上风,其对国家改革发展的影响必然是整体性和具有颠覆性的,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毛泽东也曾提出:“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2.2 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系统性

意识形态不是支离破碎的思想和观念,而是系统、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系统性是其典型特征。从其内在构成看,其根本层次表现为价值观,由内而外表现为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社会與论。从其发生发展机理看,首先是个体性的意识和观念,尔后表现为群体性思想共识,之后上升为系统化具有自觉性的理论体系,最后形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学说。从意识形态构建看,需要运用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加以规制和引导。这种意识形态的系统性也决定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体系性,必须以系统思维开展工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遵循系统观念,必须对各种意识形态形成、传播、影响的诸多环节加以关注、研判、引导和控制,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观点的敏锐性,加强对网络大V 和各种阵地的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特别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用系统性的视野和全面性的举措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各种意识形态风险。

2.3 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潜在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关于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系统观念。思想具有潜在性,其形成变化只有通过主体言行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使社会整体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这就需要及时把一些怀疑、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人和观点识别出来,加以教育引导,或者批评、批判、斗争,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尤应如此。但是,由于思想具有潜在性,完成这一任务并非轻而易举。从党内看,个别党员表面上拥护党的主张,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并没有建立对党的理论和主张的高度认同,而是存在各种错误思想,如何识别这样的党员是非常困难的。同样,我们强调干部队伍要德才兼备,但对于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在识别中也往往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一些“两面人”隐藏在党内,甚至处于重要领导岗位,成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另外一个经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些人只有在特定群体和隐秘环境中,才不再刻意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但党组织却难以真正掌握,只是在举报或公开披露后才使当事人的真正面目暴露无遗,这种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准确识别和清除错误观点和“两面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挑战。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苏联开始出现政治上的“夜间人”现象。这种情况在当时的苏联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意识形态安全的潜在性,暴露出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隐患,也成为苏联解体、苏共下台的重要诱因之一。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员干部,特别是把握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基本政治思想态度,促使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2.4 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泛在性

从本质上看,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由于政治概念的复杂多样,使作为政治核心内涵的意识形态也变得复杂多样,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工作、具体现象、具体事件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意识形态挂起钩来,以使问题受到重视、权益得到保障,并因此产生示范效应,使意识形态的泛在性日益突出,也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外延变得更加宽泛,小事情产生大影响、普通问题变成政治事件更具普遍性,这反映了社会对意识形态的敏感性,使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价值引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护民众权益的作用。但过度的泛在解读也值得警惕,因为它扩大了意识形态之争的边界,挑起了更多的意识形态对立,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可以说,由刻意扩大意识形态外延导致的意识形态现象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意识形态的敏感性,本着服务群众的初衷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避免由于久拖不决或作风简单引发群众不满,产生负面意识形态舆情。

2.5 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持久性

与传统安全相比,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更为持久稳定的安全。也就是说,一旦在社会各阶层民众中建立起对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那么就会形成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的可持续的支持,即使执政党出现失误也容易得到理解,不会立即造成执政危机。但是同样,一旦社会形成负面的意识形态共识,要扭转也往往十分困难。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用改革发展的成就、制度的优势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同时要注重补齐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进一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稳定长久实现。

3 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选择

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特别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就意识形态安全来说,更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存在受到消解的风险,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受到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与挑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国际上一些势力的遏制与渗透,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等。有鉴于此,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极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对全党的重大考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一元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统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中国特色与国际话语建设相统一等原则, 把握工作重点,整体向前推进。

3.1 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特别是要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麻痹大意、大权旁落,只有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体现的是立场问题,也是根本意识形态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始终坚持这一理论精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得以不断取得成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定海神针。三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形成团结奋斗的局面。此外,坚持党的领导还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宣传部门领导责任及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加强责任落实和严肃问责,切实做到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3.2 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敏锐性和自觉性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在2018 年1 月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在2019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把意识形态风险独立出来,放在与政治、经济等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表明了意识形态风险的特殊地位。对此,全党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保持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敏锐性,及时作出正确应对,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3.3 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制度贯穿其中,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意识形态持久安全。有学者认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是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意识形态风险本质上是制度风险,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以制度规范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统筹规划,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纳入根本制度之中。健全完善这一制度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标志,当前的重点是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相关制度体制,发挥根本制度的统领作用,构建以根本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要把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制度规范体系放在基础地位,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规范制度保障。尤其要抓好《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抓好意识形态制度的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落实,保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位、效能显著。

3.4 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争得话语权斗争的胜利

意识形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话语权来实现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影响力,没有话语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关键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解释力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蕴涵着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的全部理论解答;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民族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的重要反映,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巩固壮大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标识性的概念和理论,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话语体系建构和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必须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因为各种错误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解构力量,如果不能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等错误思潮和一系列错误观点,就会造成错误思潮泛滥,从而搞乱人们思想,混淆正确与错误、美与丑的界限,导致意识形态出现杂音、噪音、失控失序,社会混乱也就不可避免。其他国家“颜色革命”的发生无不是各种错误声音广泛传播误导舆论的恶果,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3.5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进行正确的理论研究、舆论引导都要靠各种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实现,为此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牢固占领各种传统和新型的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打好主动仗。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严峻激烈的思想斗争,必须增强阵地意识,主动占领各种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特别是在网络这一新领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和主战场的情况下,占领这一阵地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诸多意识形态阵地中,以报纸、广播、影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担负着神圣使命,它们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体,在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舆论的主要引领者。我们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放大主流声音,消除噪音去除杂音,牢牢守住党的红色阵地;以网络、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借助网络化、移动化、交互化、便捷化正在迅猛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必须看到,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正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由明争转变为暗斗,由阶段性风险转变为常态化风险。对此,我们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则,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6 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

中国共产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全党的一项根本任务。意识形态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对能力有着特殊要求,在意识形态工作的诸多能力中,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来说,政治能力更为重要,政治能力要求更高。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始终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看待问题首先要有政治思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本质。再次要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做到在各种考验面前政治坚定、思想清醒、行动果断。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是意识形态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必须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必须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此外,宣传思想干部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3.7 建立意识形态预警机制,及时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非常重要。目前各种社会力量滋长,各种思潮传播,各种风险积聚,迫切需要对多种意识形态因素进行有效监控,以防范可能的风险。调查表明,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从强到弱依次为:贫富差距、腐败与不作为、养老医疗住房教育不公平、党和政府公信力欠缺、外国干预与渗透、法治环境不良、环境污染与食药品不安全、公民权利与自由保障不力、社会分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缺乏社会共识与凝聚力和公民道德素质滑坡。目前我们通过多种信息搜集途径建立了下情上达的有效机制,对于促进意识形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机制的及时性、预警功能不够,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预测风险,因此有必要整合现有各种机制,形成便捷的预警机制。其中,要健全信息搜集机制,可以整合成立专门机构直接受理来自基层的各种信息,并根据紧急程度、密级高低、影响大小、性质门类、不同区域、国内国际等进行分类,设置优先标准,适当筛选后直接报送党中央,范围以中央委员为宜,同时收集各中央委员反馈意见,进行分析研判,推动中央形成决策。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专门网站,接受来自基层的相关信息。该网站应为党的权威网站,由中央办公厅负责,基层信息收集应成为这一网站的重要职责,并使之成为最便捷的基层信息收集渠道。设置基层信息预警标准,当来自基层的特定信息明显满足重大、广泛、敏感等影响指标时,应触发预警机制,由中央委员会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回应,在专门调查组调研的基础上,由中央政治局进行专题研讨,作出相应决策。这样可以有效化解基层舆情,形成安全保障机制。总之,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形势,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出发,确保国家安全,让全国各族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凝聚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往期回顾

杨章文|网络泛娱乐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及其“解蔽”

韩强 | 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范畴

朱红,余洪波|青年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名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