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信 | ZINE CHAT 07

格里尼 好多現象
2024-09-07

这是「好多」的第18篇原创内容,ZINE CHAT系列第7篇采访。这些文字和图像的分享,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开始,带着一些记录的仪式感。本想为在疫情发生、蔓延、平缓的这两个月做个总结,但又不想轻易地下“结论”,因为在即将到来的4月,我准备了新的内容和惊喜要和大家见面。(没错,我在憋大招呢!)


而这次的ZINE CHAT也很特别,创作者万千带来的ZINE是8封读书信,内容也像是一封总结信,所以将它放在了3月的最后一天发布。也许有人会疑问,这些信件也可以成为ZINE吗?有何不可呢,ZINE是透过独立出版所传递的自由世界,只要你想表达,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你的表达工具。


「 读书信 」


万千:写字的人
wanqianwrites.com


 hd=好多公司   wq=万千 


hd: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要到4月了,从疫情发生到现在的2个多月时间里,很多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这段日子,比如拍摄视频、写日记、制作ZINE,也想问问你,有没有记录下一些什么呢?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wq:我是比较习惯文字记录的人,从2018年开始,电脑里会有一个私人的日记文档,断断续续记录一些闲言碎语。今年我是1月21日坐火车回老家过年的,那时候路上可能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人在戴口罩。我记得回家的路很折腾,先坐高铁,再换乘绿皮火车,然后还坐了一辆在火车站门口叫的电动车才到家里。我们家还算是照常吃到了年夜饭,因为这个问题,我翻了下前几个月的日记,看到自己在除夕夜那天写到,“在年夜饭的间隙里,为疫情的状况感到紧张,甚至总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相关的症状。”


日记的记录方式是完全松散的,有时候可以先存放着一些自己的观点,不用去考虑观点是否偏颇,或者信息源是否交叉验证过,也完全没有读者,就是往后某天可以来这里看看自己的心迹。


hd:疫情的发生,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不能出门的时候,你会在家做什么呢?


wq:其实我蛮习惯不能出门的日子。这两个月在三个城市各自隔离过一段时期,江西老家、浙江和上海,不管在哪个物理空间,有电脑、手机和书,很容易就把一天度过去了。


疫情发生,所带来最大的影响可能是观念上的,以前总觉得再悲观的事情,总还有一个底线,生活还可以撑住。现在,乐观与悲观之间的那一条“界限”不复存在了,所有的一切混合在一起,生活是一个危险的易燃易爆品。


在家期间,万千尝试做各种“喝的”


hd:还记得我刚开始在这个公众号发文章的时候,就有得到过你的鼓励,你说你也想来做ZINE,想来投稿。我当时就特别期待,总觉得你身上一定带着和别的Zinester不一样的东西。不如先由你自己来介绍一下你的「读书信」。


wq:「读书信」其实也是受到你的启发。当时看到你的推送之后自己就跃跃欲试,决定回到上海后要尝试一下。但是这段时间很多事情都在变化,外部世界如此,个人情绪也是如此,所以一直没有想好要做什么主题的ZINE。我记得是有一天和你聊天,提到我前一天刚好读完的一本书,你说我很适合做一本阅读主题的ZINE,我就有了动力。最后的成果是直接以信件的方式呈现,把之前写给朋友的八封读书信以实体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hd:你和朋友的读书信往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呢?


wq:第一次读书信的往来是在2019年5月,缘由很随性,当时我认为有一款阅读笔记本很好,就安利给我朋友,还说如果她买这个本子,我每周给她写一封读书信。然后,就这么开始了。


她也真的买了我推荐的书在家里读。我们很少再根据读书信的内容往下延展去交流些什么。她也不会回复我的邮件,甚至连“已读”都没有。不过我觉得这样就挺好的,传递的过程已经发生了


不过,实际上写到第六封的时候,经历过一两个月的断更,直到今年2月初的时候,我和她说,要重新给你写信了。那时候我读了不少和瘟疫、病毒、疾病、创伤相关的书,也想与一个人分享。于是这个交流又再次开启了。



hd:你平均一个月读几本书?

wq:差不多五本?有些月份会读得更多一些,逃避的时候哈哈。


hd:所以读书对你来说,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你在逃避什么?

wq:逃避很多现实世界的问题,躲到书里的世界去。包括这几个月,有段时间一直在手机上看各种疫情有关的新闻、讯息,每天就是在愤怒和悲观的心情之间摇摆,后来就想调节下自己的心情,读些不同的书。


hd:我现在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并不是对书的内容不感兴趣,而是长久专注的耐心不足了,容易急躁。有时候会借由听播客的时间来填补阅读缺失的时间,这样不太好,读和听,还是不一样的。你有没有培养阅读专注力的小“技巧”可以分享给我。


wq:其实没有什么小技巧,“想读”就是最大的动力吧。然后,读书,对我而言也是轻松的一件事,相比起自己去写出一篇很满意的作品来……有一个我最近的体验可以分享,是我会在睡前开着“海水”的白噪音放在旁边,在床上读会书,想象自己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或者是一个荒岛上生活。荒岛没有信号,只能读书。 


hd:今天看到的ZINE,算是你在制作过程中的第三次尝试吧?(在这之前,万千尝试做过其他2个版本的ZINE,但感觉不太满意,后又替换了多种方式)我本来以为你会放弃,不再继续做了。因为从你的第一次尝试到现在,应该有经历将近1个月的时间,我真的以为你要放弃了!最后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wq:其实没想过放弃,就是一直在寻找形式。一共有三次尝试,每次换形式之间,都隔了好几天。


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我是用拼贴的方式,找素材。一开始找了一张旅游时在某景点拿的地图,准备改成“私人阅读地图”,记录这两个月的阅读心情变化。当时计划把那张地图最中心的位置改成一个“404大楼”,还借机给十来本书都重新用手头的素材做了一个自定义的封面。制作的过程还挺爽的,桌上剪了一大堆碎纸。但是完工后,觉得不够满意。



第二次尝试是用E-ZINE的方式,打开了Keynote(点击回顾👉如何制作E-ZINE),用上了书的现成封面图,还有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和电子书的笔记。但是!因为选择的是宽屏比例,再加上技艺有限,做完之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PPT感。



所以第三次,下定决心恢复到简单的“信件”格式,打印、折叠、装进信封,然后在信封正面增添了一些内容,最后扔进了当天刚收到的一个化妆品盒子里,才感觉对味了。



hd:在你的ZINE里,有没有哪些小细节,是你认为很特别的?


wq:我在每封信的左上角都贴了一个圆形贴纸。那是我特意从不同的地方裁剪下来的,选取了我认为和我对那本书的阅读心情体验较为接近的颜色。


其中有一本叫做《人间便利店》的小说,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什么样的生活是“正常”的,比如——如果一直在便利店做兼职是正常的吗?但去找份全职工作就是正常的吗?没有男友是正常的吗?有男性在一起生活就是正常的吗?不结婚是正常的吗?结婚就是正常的吗?不生孩子是正常的吗?生孩子就是正常的吗?,所以最后选了一个红色为主的贴纸,但又有点可爱,像水彩画的苹果,代表有些焦虑但尚可控制的情绪。


然后,最近读的几本书,《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寂寞的游戏》《巨浪下的小学》,圆贴的颜色都比较深暗一些。


《海胆》的摘抄

一位记者采访朴树时,得到的回答


另外,每封信的封面上,会有一段书里内容的摘抄。这是很个人的选择,有时候让我记住的可能是书里绝对称不上重要的一句话罢了。


我在想如果有一个读者,发现这封读书信,他可能被封面上的语句吸引,形成了一定预设,打开信件却发现是一本他没有预想到的书?以为是讲哲理的那类艰深的书,但是却是一本校园推理小说。或者他因为读书信,找到了某本书来读,读完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注意到封面写的那句话,他会不会重新去翻翻书或者来问问我,为什么那句话吸引了我。那么,这句话的作用又变成了一个路亭一样的存在,让人坐下来聊聊。


hd:谢谢你今天来分享ZINE,最后你愿意展示其中的一封“读书信”给大家读一读吗?

wq:🉑(请忽略错别字)


读书信08 - 点击👀查看大图


📖
☻ ZINE CHAT ☻

ZINE投稿:greenieye@qq.com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多現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