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届隆平论坛长沙开幕 陈锡文 孙金龙等出席

2014-11-04 组委会 乡村发现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w0140ae6dn6&width=300&height=200&auto=0


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届隆平论坛在长沙举行

易炼红主持,孙金龙、袁隆平致辞,

陈锡文作主题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二届“隆平论坛”于1031日至111日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实践工作者200多人出席了大会,就“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届论坛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中共芙蓉区委、芙蓉区人民政府、隆平高科技园管理委员会、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主持开幕式。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致开幕辞,袁隆平院士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做主题报告,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印遇龙院士做学术报告。

孙金龙在致辞中指出,隆平论坛以“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入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指出,湖南是人类农业文明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以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刘筠院士、印遇龙院士等为代表的湖南农业科学家,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的技术进步乃至世界农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攻关取得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再上新台阶、再创新纪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湖南作为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粮食生产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坚定不移的责任,积极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注重发挥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学家的科研创新成果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竞争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底线。

袁隆平院士在致词中指出,全球农业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正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这对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

论坛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问题,通过主题报告会、高峰论坛和分论坛讨论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宽视野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与会者普遍认为:

构建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新战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尽管不是能带动中国经济 48 31540 48 15274 0 0 3513 0 0:00:08 0:00:04 0:00:04 3513速增长的战略产业,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决定着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位置。目前中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市场的被动局面,务必建立起支撑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科技创新战略,从而形成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优势。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具有强国民生存之根、固国家经济之本、增国际竞争之力的重大战略作用;人口大国的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必须突破传统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把农业上升为具有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核能力”的战略产业。为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从单纯的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全局性国家安全战略,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大国全球竞争战略;必须将强有力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博弈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我国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当前,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做为人口大国,只有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此,要健全农业“科、教、推”体系,尽快扭转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式的行政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采取人力资本合理使用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农业科研高级人才不足与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结构不稳定并存的双重困境。同时,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加强金融、税收、保险、信贷等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尽快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包括科技贷款、社会投入、自身创收反哺等多元化、多渠道的完备的农业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强化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业比重较大、土地资源保护严格,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较重,与此同时,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低,农业市场空间也相应低。加快推进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既是抓住国家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赢得新型城镇化中的公平发展机遇,实现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必然,也是推进资源要素集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农产品高效、安全供给的必然选择。粮食主产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守三条红线:一是要坚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要坚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不退化,使粮食生产和生态效益同时发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坚守农民利益红线,要在保障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保障粮食主产区农民具有平等的社会经济发展权。

创新种业的投融资体系是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基因。我国种业集中度低,企业实力弱,缺乏创新能力与创新机制,难以抗衡跨国种业巨头。国际上的种业巨头在其发展过程中表面上是通过战略兼并、重组等方式壮大的,其实质是由于它们拥有一个创新体系,通过对种源的收集、种业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而生产出新的种子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均是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科技研发对种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到80%。因此,当前,要提高我国的种业竞争能力,需要形成自己的种子投资基金与种业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创新种业的投融资体系,鉴于我国银行体系在种业创新过程中的制度缺陷,种业投资基金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最适应我国种业发展的合约设计与制度安排。

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并实现政策推动力和市场原动力的有效对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民增收、粮食增效,使农民能够从工业化和城镇进程中得到比较收益是最基本的前提。而这必须依赖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效力,即既要发挥政府的政策推动力,通过为粮食这一弱质产业提供保障与服务,产生引导与激励效应,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动力。因此,既要调整农业投入政策、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强化资源要素向农业配置的政策保障、完善农业行政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诱导作用,通过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对粮食经营行为的调节作用,形成自由竞争、机会均等、合作共赢的经济关系,激活农民从事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的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制度创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创新粮食生产的扶持机制与体制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的根本。为此,必须完善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形成农业补贴与种粮成本的挂钩机制,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力度,努力实现种粮补贴全覆盖;强化增粮增收国家财政支持,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继续大幅度增加对粮食主产区尤其是粮食核心区的投入,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粮食主产区布局,中央财政在粮食风险基金建设中应履行更多责任;开展主产区与主销区横向合作,建立粮食产销区际种粮补偿机制,有效处理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分工及利益关系;加强立法,优化财政支农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效率,合理有效地发挥价格激励作用。

中国生态循环农业传统与新技术结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方向。当前,我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要延续这种奇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合理发展现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现代农业技术,也需要通过农户组织创新来继承传统农业技术中合理部分。生态农业是下一步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涵,中国应借鉴、继承本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传统,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对生态农业传统进行科学整理和技术创新,需要用现代科学阐发许多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机理, 并改进其操作, 并使之标准化和精确化,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另一方面,鉴于单户的生态种植依赖的具体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范围的,要想维持发展生态农业,对于特定地域内的土壤改造、水利保障、种子选用、田间管理有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划,这就要求积极推动一定程度的农民组织化,保证生态农业传统的传承。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中国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