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驻村入户访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乡村发现--从这里发现中国乡村
编者按: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湖南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分成五个组,分赴永兴县龙形市乡黄土洲村、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溆浦县思蒙乡虾溪村、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这次体验式培训活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芳香,才能真正“接地气”。全体学员和省委党校教师与当地村民同吃柴火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活,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赴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驻村入户体察民情”党性锻炼活动,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不长,但贴近人民,触及灵魂,内涵丰富,印象深刻,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宗旨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人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我们入驻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这里地处雪峰山下,交通不便,人民生活甚为困难。但这里天蓝水净,空气清新,古老村寨与大型刺葡萄院镶嵌其间,宛如一幅极美的山水画,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这里的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朴实、友善大方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和同学杨汉云住在潘长林家,他是村里的文书,一家四口同父母、兄弟同住在一个有着典型湘西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内。尽管他家居住条件并不好,只有一间正房、一间偏房,但听说我们要进村入寨,却主动将夫妇俩居住的卧室腾了出来,像对待亲人一样安排我们入住,并且把房子整理得干干净净,把床铺铺垫得舒舒服服。潘长林的爱人叫马仁君,是一个聪明贤慧、美丽善良的回族女子。她每天天朦朦亮就起床,烧水做饭,教子读书。她知书达理,孝顺公婆。她每天起来都要到公婆那儿尽尽孝,问寒嘘暖。饭菜做好后,也要亲自去请公婆过来吃饭。潘长林是村里的文书,自省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他与村支两委的同志一样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全村的脱贫致富上,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的劳作。他的妻子十分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用瘦削的肩膀承担了家里的主要劳动。
潘长林、马仁君都是宝寨村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从他(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孝心、奉献,这些不正是我们一些中青年干部渐渐淡忘了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人民最可亲,人民最可爱,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我们驻村后的第二天下午,就在村部旁边的小学举办了葡萄柑橘栽培技术讲座,请来了省农科院农艺研究所的张秋胜、杨水芝二位葡萄、柑橘专家专题授课。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偌大的教室很快就挤满了求知若渴的人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专家的讲解,生怕漏过重要环节,不时提出将要点列在黑板上,不让老师擦掉。两位专家也顾不上喝口水休息休息,倾囊相授,直到天黑。随后,我们将省农科院研发的蔬菜种子、将省社科院编写的帮助农民致富的读物分发给大家,并发布了华升工贸集团提供的就业信息。散会后人们仍久久不愿离去。
10月30日下午,我们开展了访贫问苦的走访慰问活动。宝寨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该村因病致穷的贫困家庭及孤寡老人近10户。我们每人自发捐助500元,对9户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挨家挨户进行了看望慰问,每到一处,都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欢迎和感谢。
10月31日上午,我们早早地来到离村部较远的洞坎组唐大军家。因其在外打工,爱人又因腰部扭伤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我们决定集体帮助其抢种油菜。大家立马行动,分工合作,挖地的挖地,放种的放种,担肥的担肥,干得热火朝天。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栽种油菜的任务。随后,我们又参加了村级公路维护整修劳动。在我们离开劳动现场时,唐大军的媳妇提着满满一筐柑橘,前来犒劳我们。当她发现帮助其抬肥料的我已离开现场时,特别叮嘱我的同事给我带来了两个最大的柑橘。
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来到村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学习用品捐赠活动,对全校54名留守儿童每人赠送了一个书包和一些书籍,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孩子们背上新书包那种欢呼雀跃的情境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
虽然我们驻村时间不长,却得到了全村人民的真心欢迎。在我们离开宝寨村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自发地来到村口,为我们送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是我们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欢迎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只要我们将人民群众装在心中,人民群众就会把我们印在心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为了解村里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扶贫开发情况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月30日晚上,我们与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促膝长谈。座谈中,大家兴致勃勃,畅所欲言,对这些年来,中方县委、县政府落实惠农政策、重视“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以张霞为书记、姜耀文为县长的县委、县政府发展特色农业、扶持葡萄产业化经营,动员全县力量,兴修公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村里原支部书记邓云寿老人在座谈会上亲自朗读了自己撰写的长联,感谢党的扶贫、惠农政策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当问及在发展中大家最需要党和政府解决哪些困难和问题时,大家更是踊跃发言,提出了发展资金欠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葡萄产业化经营起步艰难、村级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农村科技信息滞后等不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虽然我们也发挥各自优势,尽可能地去帮助村民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省农科院的段美娟同学联系县农业局的同志,帮助解决了该村杂交水稻种子发放和大面积推广种植等技术服务问题;华升工贸集团的全承姣同学为解决该村适龄青年就业问题,特别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问题仍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来统筹协调、推进解决。
发展是解决当前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湘西、怀化等武陵山片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作为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的学员,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驻村入户体察民情”党性锻炼活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参与集体劳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共谋扶贫发展大计,使自己深受教育和启发,也深感责任和压力。我一定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不断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系湖南省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学员)
(此为原稿,与书刊有出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25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乡村发现》丛书带着泥土的芬芳,于2006年金秋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姿态,立足于“三农”第一线,定位于为“三农”理论者与实践者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的舞台,构筑一个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互动的平台,提供一个“为基层和农民说话、说基层和农民的话、让基层和农民自己说话”的阵地,成为一个基层干部、普通学者、在校学生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热心民众传播心声的讲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国内研究农村问题、了解农村信息的重要理论读本和参考资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等“三农”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基层工作者发来了肯定性书面评语,陈锡文、韩俊、杜鹰、唐仁健、温思美等50位“三农”名家欣然担任学术委员。2012年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http://www.zgxcfx.com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是以当好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创建集农村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成果运用于一体的研究机构。被批准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农村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以及宣传策划等业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建议是突出特色,学以致用是根本宗旨。“农村的问题,我们的主题;政府的难题,我们的课题”是行动口号。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网站:
http://www.zgxcfx.com/hnnfy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中国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