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从城市到乡村的居住-中国乡村发现--从这里发现中国乡村
“全经联商学院讲师群创新讲堂第十讲”于2014年12月4日20:00-21:00在“全经联商学院讲师”微信群进行。
主持人:李宝章先生,全经联商学院创新讲师,奥雅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及设计总监
分享主题:从城市到乡村的居住
梁军先生,旅游规划专家,新型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在城镇规划、乡土研究、度假村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专注于乡村度假、城市精品酒店及养老养生产业的研究,主张新农村建设的三位一体式生活方式的设计。
主讲课程:《 新型城镇化的保护和开发》等。
以下为分享内容整理
主持人:梁老师,那您就开始吧!
梁军:各位全经联的老师和伙伴们晚上好!全经联是地产第一智库让分享成为智慧的火花!今晚应该是各位老师一起来论东方居住文化之道!分享只是抛砖引玉的开始。
今天的主题是《从城市到乡村的居住》。居住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的居住就是两种生活方式。
今天讨论为三个版块:
1、中国人的居住观
A 自然的居住
B 风水的居住
C 亲情的居住
2、居住的转变
A 居住由资产变产品
B 城的居住
C 村的居住
3、面向未来的城市乡村居住模式
A 系统集成化的服务商
B 绿色环保及模块建设产品
C 高度信息化下中高收入家庭的(分时交换)居住系统
梁军:中国的居住观自古就是地域和文化的居住
主持人: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
梁军:我们知道《黄帝内经》这本书,其实还有《黃帝宅经》,宅经把居住形成了一个人,他是有毛发皮肤神经的。宅经讲环境是有生命的,三元经讲大地要有机,第三条讲到风水与人的关系。
这个讲的是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居住观的不同。
居住观第一点:《黄帝宅经》讲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是可以对话的;
第二点:《三元经》讲土壤要是沃土,是没有受到伤害的,对土地的尊重,过去风水有一个选址的称土,土越重的地方风水越好,其实就是告诉土地要是沃土,而不是那些平级或是那些受伤害的土壤;
第三点就讲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理德社会,人的品德造就了风水的变化,比如愚公移山这种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只要理德品德好的就可以改变这个环境,就是好人住在不好的风水上就会变成好风水,例如诸葛亮住的地方,三顾茅庐,因为有理德。那不好的人即使给他好风水也会变成坏风水,就是说我们这个圈子跟圈层很重要,如果你的居住圈很好这个地方自然会价值很高。
梁军:
古人对居住是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古人对城的居住,就和我们现在的居住观不一样,有一首诗可以描述这样的居住感,“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东方人在居住中有一个联想的过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就是用字对意境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他对意境的要求是高于西方人的。满足城市人的居住,一定是两个字,一个是意境的“意”,一个是回忆的“忆”。因为只有回忆点才有感动点,任何一个城市的家居,她没有回忆的东西,没有对过去的回忆和理解,没有感情,就不是最好的居住环境,假设一个房子的大理石100年都是新的,你会觉得毫无意义,这是东方人不喜欢的。
东方人居住就是两个字“意”境跟回“忆”。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就是说东方人讲到室内的圆润和温润,一定要有温和润,就是东方所有的东西和人都有关系,比如说家具讲包浆,石材要温润,玉石要和人有关系。但西方就不是,西方所有东西是和人没有关系的,比如现在很多50、60、70年代电影拍环境的时候,反而觉得是我们特别喜欢的空间环境,那么这个意境就是东方的唐诗宋词里面所产生的环境,都是东方人所喜欢的。所以城市的居住感基本是“意”境跟回“忆”这两个字,
梁军:乡村民居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更加丰富。
他对村的描述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声音、光和人都讲到了,就是说对村庄的光影,是有很大的居住要求的。
然后对时间又有近一步的理解,所以说乡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其实也是两个字,就是“安”和“宁”,其实现在很多度假村,比如说安缦,第六感,COMO,它们主要营造的是“安”,安静,安宁这种环境,并不是很热闹的环境,所以现在很多乡村的规划都是乡村变景区,这种不是真正的乡村居住的环境,比如说安缦酒店它要营造安静的环境,避世隐居的居住感,一晚上就要五千到一万。
总体来讲东方居住要求的是自然观。
主持人:同意,中国乡村的居住方式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是一体的。追求“桃花源”一样的诗意、和谐与祥和,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居住是中国人亘古以来的居住方式与生活理想!
吕邵苍:天道,道法自然。
孙和光:安静是我们生活中的稀缺资源,不安静是我们的除了雾霾之外最重要的杀手!
梁军:
这个图片里边就有很多的剪影了,就是光的和时间的痕迹,还有温润的感觉在这些图片里会出现。
今天就探讨我们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到底居住产品是什么样一个情况。以前居住产品是资本,资本变产品将如何转变?产品是有主题性和地域性的,产品如何做出特点,其实我们以前都是空降到项目,空降的没有地域化调研的,我估计以后没有主题、没有文化的项目就会与市场脱轨。比如说城市居住,现在我们知道米兰有一个垂直森林,这种新的把地域化植被移到高层的产品就很受欢迎,那么还有些豪宅项目,像海德一号它都是有特点的。
接下来有三个版块,一个是城市居住产品和乡村居住产品,然后最后一个集成式产品,还有一个是被动型高科技产品的一个互动吧。
居住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城市居住就是它的一个生活方式,那其实城市地域文化和生态相对就消失了,只有乡村还存在,所以说我们对城市的居住方式会分为老年的居住方式、中年的居住方式,甚至可以再分细一点,就是工人阶级、工商阶级、公务阶级的居住是不一样的,是要给他们设置一个服务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产品。那今天主要讲的豪宅,因为豪宅和城市公寓具有引领性。公寓做的比较好的是一种个性化体现,比如说成都同里集团的Armany公寓是阿玛尼的风格,他是一个主题的,外来文化成为居住产品,因为外来文化有了文化属性和个性,城市人是追逐这种城市文化的。
首先讲一下香港傲璇这个项目,它是用了一种奇特的外形,就像刚才分享的东方居住好像在万山中那种感觉,它会很奇特,包括北京很奇特的建筑,这种项目是好销售的,它没有按照标准的建筑体系来做,而是把建筑变成奇异或不规则空间来吸引最终消费者眼球来达到销售,当然这个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达到要求是比较高的。他的室内是雅布来做的一个设计,但是它也做了一些城市的泳池,户外泳池、无边界泳池和它的一个造型。
外墙他用了一些玻璃的材质,扭曲状的一种建筑形式,这个是比较吸引人的,就推出来一个是地段,一个是观景,它也讲到室内跟室外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城市这种项目它是要和室内环境对话的,就是也要强调的光影的效果和室内的关系。整个建筑体是一种不规则的形式出现的,它不规则的形式就是一种猎奇或个性,或者说城市人觉得它有特点,因为城市找地域化特点相对难,所有用一种奇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梁军: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大的落地窗就代表着城市人对自然的需求,要和自然对话。这个项目基本上是一个建筑师的个性和室内设计师的个性,包括景观的个性表达,这种设计系统的表达有固定客户群体,这种设计系统也就研究它所针对客户群体的需求,来进行一个空间环境的结合表达。所以这个产品在香港推出来是成功的,因为太古集团对设计是比较尊重的,比如说北京有一个太古的瑜舍酒店畏研吾设计的,香港的太古,奕居傳厚民设计,包括广东有一个太古的文华东方季玉棠设计,就是设计师的个性地方特点的表达。
第二个就是海德公园一号,这个也是属于豪宅公寓了,它也有它的特质,用了些专门化产品,然后它的特殊区域位置和景观位置、包括他周边的辅助设施表达了它的价值。我也讲到大面积的落地玻璃,也讲到和自然的对话,一些它室内智能设备和照明的系统。
它的价值主要是它周边的地理位置,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文华东方酒店、历史古迹、商业建筑,所以造就了海德公园产品的特点,也是做了一个“特”,区域化的特点来推向市场。
它的安保体系也是为项目增值,因为基本上是SAS退伍特种兵,现在一直在说走七星级酒店,其实七星级酒店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就是他的安保是可以配枪的,所以这个在国外能做到七星级,只能是国家开的酒店,比如说迪拜的伯瓷,是莫哈默德皇室开的,所以是可以配枪的,高级别的安保是七星级的一个标准,是有要求的。
第三个是One57,这个是设计师加五星级酒店服务,五星级酒店服务的公寓形式。这个项目在纽约,我们还是可以看见城市居住向往于大自然,还是有很大的开窗,对光的需求、对环境的需求,室内需求只是它的一部分了。
第四个是迪拜的项目——旋转塔,他是汽车入户,一个汽车入户单元,包括法拉利大厦也有汽车入户,集合品牌外形的特点,也是做了“特”,建筑的特点和对汽车的尊重。
新加坡的华彬项目也是对汽车的入户,汽车电梯是它的一个特点,包括室内高科技产品也是一个特点。
Ferra大厦,将Ferra企业文化注入了一个公寓产品,配套的也有酒店,汽车也可以入户,然后把Ferra的文化导入了主题。
梁军:接下来就是这个阿玛尼的系统,现在是在成都的同里集团已经在开始建了,应该是明年交工吧,就是用阿玛尼品牌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来做一种产品,他有家具系列,国内得到了追捧,另外芬迪、阿斯顿马丁、奔驰都有自己家具系统,未来都会进入居住产品。阿斯顿马丁已经在大理开了一个有五个房间的酒店,芬迪在做,香奈儿也在做。奢侈品牌都进入了居住产品领域塑造品牌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就可以讲一下乡村,乡村的居住。其实乡村的居住是涉及两种生活方式的。因为中国原住民,居民农耕文明这种居住方式,他是生产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给原住民设计生产、生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给城市人设计的是度假生活方式,他是两种不同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
那么接着 40 37770 40 15287 0 0 2133 0 0:00:17 0:00:07 0:00:10 3701面来讲城市产品了,未来是否有转机,我认为是转机特别多,因为一定要找到特点主体性,这个城市向往的主题性是很重要的,比如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需要也是不同的
其实中国很多城市缺乏地缘性、地域性、文化性,造成城市是没有自信心的,比如说深圳初期是没有自信心的,现在逐步逐步他要恢复新的文化,其实中国是一种移民文化,从元代到明代,近代的移民,是有很多文化可圈可点的。
比如河南大部分是元末时期山西大槐树移民,在明朝中期又出现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到的四川,植背种植和湖北基本上一样,比如他有枫杨树,银杏,跟湖北是同样的,那么我们在河南,比如说河南的巩义一个洪河村,洪洞县移民,就有很多的槐树和山西有特点的树种。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城市都是移民文化,移民文化跟当地交融形成了文化,客家到了梅州就有中原盛世时期文化,围屋他是一个很智慧的建筑,自给自足,完全不伤害大地不伤害自然的建筑。海南和广东就产生了像下南洋的文化,这个文化造就了城市的元素,形成了体系。
近代史我们一定要关注民国时期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他既是是一个城市执行者又是一个城市的经营者,因为北碚以前是个村庄,经过卢作孚的乡村实践,由德国人的规划,由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城市,所以说北碚的规划是值得我们现在城镇化学习的,从城镇的居住体验里面来,他是重视文化,建造了自己的博物馆和城市科学院。
当今天谈到城市的时间,我们城市的拥堵、城市的空气、城市的道德关系、社会关系和我们城市的居住体验完全脱离了,脱离了过去我们古人所向往的居住体验。
主持人:现在看来中国人是在不断地移动的动态的平衡,比如(作为河南人)我到福建就感到特别的亲切。现在我到福建开口就讲:我可是老家来的人哈!
梁军:是的,老乡见老乡,李老师也是河南人嘛!
关于乡村居住感,大概举了三个特例,应该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悦榕庄,安娜塔娜那这种情况,其实这种度假村同时在做别墅销售的,今天为什么没有列出来真正的中国乡村居住体验呢?因为其实现今真正的乡村居住体验是很差的,有很多旅行想进入乡村,真正的走入乡村,他们的居住体验基本上是不完善的,现在的居住体验是不符合居住的,采光,入厕等等,所以我们只能拿出来度假村的体验来进行分享,到底乡村是什么样的居住感觉,才是我们乡村人居住和我们城市人过去度假住的。
首先讲一下乡村人如何居住,乡村人居住他是生产跟生活在一起的,农耕文明里面创造的就是工作跟生活在一起,他们和土地是有关系的,一定是有放工具的场所和工作的场所,现在有些新农村只顾农民上楼根本不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只顾改善环境根本不关心他们的就业!
未来信息化时代居住又变化了,都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后现代的居住和信息化的居住都是不一样,过去我们办公因为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信息化时代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不影响工作与生活!
梁军:第一个介绍安缦,这个特别有意思,乡村的所有的度假村和别墅这种国际品牌,他都偏向于东方,偏向于东方所讲的地域化。安缦这个品牌是泽查创立的,他是一个印尼人,他最早的一个项目是在普吉岛,当时是几个好朋友盖了一项别墅,突然间就有很多人愿意去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的商业模式。
他对地域化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尊重是超过了任何一个业主的,所以说他选择的设计师,一定是了解生态、土壤、历史和人文的,才可以进入他的项目,而且也通过这些项目造就了很多地域设计师。
中国有些项目嬴利并不高的,但是它的文化是赢利的!
那么安缦的居住体验就是安静,一定要宁静,一定要有地域人文的特点,他的选址要么是人文很丰富的地方,要么是生态很丰富的地方。
第二个是COMO度假村,这种形式呢,也是注重当地性,就是用当地的民俗、民艺、民风来营造自己的环境,他们这种项目最好的地方在于解决了原住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启用了原住民的民艺,民间工艺的复兴,这些度假村项目是对乡村是有帮助性的。
COMO的项目也基本就地取材,很少用外来材料。
第三个是第六感,第六感在中国四川青城山有一个六善酒店正在进行,其他基本在巴厘岛、马尔代夫。刚才前面两个是全部进入不丹了,第六感也要进入,不丹这个国家是比较保守的,对度假村品牌选择要求是很高的。
乡村追求的是“宁”与“静”。
主持人:信息量很大,告诉我们大家许多度假的好去处!
梁军:第三个是日本的虹夕诺雅,他应该是用当地性,使用新技术,但是他对山与水的尊重性要很重视!
那么现在中国很多旅游区,很多乡村都在启动这种居住性的项目,比如度假村,但是真正能够把地域化、文化和原住民解决好的例如仁安的悦榕庄,他是把一个村庄做了调整,解决了原住民,位于云南香格里拉个他获了很多奖,但是并不是最赢利的。随着国家正确的乡村政策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融入当地复兴传统的好项目。
我想通过城与村的几个项目分享,说明项目的转型,是如何抓住转型的机会,其实中国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任何一个时间都是从少到多、从多到美、从美到精,因为最早都是从各种资源不多的情况开始的
梁军:比如说文化不多、物质不多的时间,我们想“多”,首先八十年代学了日本,现在又学美国或者欧洲,那么到多了,多了之后我们就要追求“美”,哪一种美是符合我们的,美有很多的美那一种是符合我们自己的,那么下面就是要追求“精”。从少到多、从多到美、从美到精,这是一个过程。
美到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机会,就是地产的机会、度假村的机会,那么地产从资产变产品,要寻求这种新的机会,而重新定义公寓或度假村的居住体验,一定要了解地域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俗民艺,才会产生好项目,才会产生市场认可的好项目。
所以酒店都称为负资产、当酒店成为正资产的时候,它一定是有文化的项目。
主持人:“从少到多,从美到精”!
梁军:是的!未来住宅模式一定是模块化住宅,一定是会降低设计成本和营造成本的,其实在日本早就有模块化住宅。模块化住宅我们梳理出来三个系列,就是结构集合即木构、钢构工业化集合,木构、钢构与地域化材料的集合。
在日本就有这种木构集合的,他是从建筑、结构开始,一直到室内全部结束,日本建房和中国是一样的,是要有礼仪的,要敬土地,然后逐步逐步建起来,他这个木结构的抗震性最好,其实是来源于中国的营造方法。
梁军:
钢构集合建筑,其实它就是结构墙板,墙结构、给排水、饰面材料、家具暖通,混合型模块化住宅
但其实钢结构建筑里面有轻钢和重钢结构,钢结构进入广大的农村市场,比如有个台湾建筑师在雅安和汶川使用过,但是农民朋友不接受,因为他觉得这个墙板不结实,因为他使用的是轻钢结构,如果是采用重钢结构并使用地域化材料与设计,这个地域化产品就产生了。
梁军:轻钢、重钢,然后使用地域化材料,比如当地石头多就石头墙,土多就土墙,砖多就砖墙,这是对乡村化的一个情况,对别墅也是这样,地域化材料可以做得更精细一点。
未来的营造技术是越来越发达,设计会傻瓜化,然后通过设计师傻瓜化的设计,我讲傻瓜化是软件,像虚拟眼镜、3D技术、第五代虚拟技术,他会越来越让设计简便化,只要你有方案就会产生,产生以后,它会通过数据和云端的处理,形成整个施工图模块,然后经过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现在目前因为3D打印技术和3D扫描技术还不太成熟,但未来,它会越来越简便化。
但在这种集成化住宅里面,他一定还是有地域性的科学方法做到冬暖夏凉的,就是被动型建筑的一个方法,其实在国外被动型建筑已经有好多了,但中国目前没有发现一个很好的被动型建筑。
吕邵苍:用科技的手段演绎土生土长的地域文脉!
梁军:后工业时代的居住产品一定是尊重自然,与土地与环境共生的。
传统民居其实都是主动型建筑,都是冬暖夏凉,他们不属于被动,因为被动的道理是什么呢?他是需要人工辅助的。
德国和日本在被动型建筑这块儿的研究是比较好的。其实时间基本上差不多了,我觉得最好是可以大家一起讨论,未来的居住产品的演变,比如说现在这个后工业时代的居住产品到信息化的居住产品。其实我们现在在研究一个叫THEN的系统,其实所有的科技产品客户端是最重要的,未来会产生两种客户端,一种是针对设计师的,通过虚拟的手段进行更高质量的设计第二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客户端,他会成为一种设计的游戏,最后产生一个订单,线上线下的一种订单。
孙和光:赞同梁老师
梁军:交流!我也是来学习的
主持人:梁老师辛苦!请教梁老师,”设计傻瓜化“是把设计师往死路上逼啊!设计师、设计公司应该怎么办?
梁军:设计师不会没有市场,创意会越来越有市场,但是他需要一个思维,而不是一个工具。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本来就是一场革命。
居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尊重土地的生活方式,尊重文化的生活方式,让这个生活方式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居住生活方式之后,我们的文化就回来了,这就是中国人的自觉,而让我们的文化更自信。
从城市养老产品来说,其实最好的养老产品是候鸟式养老产品,冬季到南方去、夏季到北方来,但是这个是不够的,因为老人需要团聚,所有的养老地区是需要有儿童,有幼儿园、小学的,这个只有老少结合这样才是最好的,因为他是需要亲情的,需要感情的交流,每个周末也一样要送他到城里团聚的,如果没有团聚这个概念,老人仍然是不幸福的。
主持人:不知道梁老师看过我们奥雅设计的“中国院子”与北京院子没有?不知道您对泰禾院子系列的产品如何看?多谢!
梁军:奥雅的中国院子是一个不错的概念!应该也是后现代风格的这种院子,或者古典、新古典、后现代,但是景观来讲,其实真正的乡村景观,它是最好的生态系统,他是杂木林概念,乔本、灌木、草本结合是最好的一种生态系统,其实城市这种生态系统他是好看,对生态的帮助并不大 。
比如说生态系统如果做得好的话,对自然了解得好的话,就可以让萤火虫来,让蝴蝶回来,我们经常讲“虫回来、鸟儿回来、人回来、“虫回来”的意思是因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高了,土壤受到伤害了,虫都没有了,那鸟就不会回来了,因为树木的落叶回到土里面,才是有养分的,那么虫是需要这种微生物环境的,土壤中虫都没有了,鸟儿就不会回来,鸟不回来,他是生物链的一环,如果鸟没有食用这种植物的种子,有些树是长不出来的,所以说鸟都没有了,植物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领教了!我们真应该再生态点!
吕邵苍:@梁军,文化自醒、自觉、自信开启了我们如何向内求找到真正适合我们这个地域的生活美学!!!
梁军:所以说景观的杂木林,其实是优于城市景观,其实我们到东京去看,很多已经是用杂木林在做景观,并没有用西方的名贵树种这种概念去做。
所以我现在为什么地域化一定到乡村去,因为城市确实找不到地域化的特点了,如果有地域化,也都是一种表演文化,并不是一种生活文化,就只有乡村还存在,比如古人的借山借水、梳山理水,包括对自然法则运用。
比如说自然农法,其实是在城市仍然可以用到的,我们知道前一阵说香蕉有一种病毒,西方找了很多方法都治不了,结果在东方的《天工开物》中就找到了,他就告诉说韭菜可以治香蕉的这种病毒,结果他在香蕉里一起放上韭菜,香蕉的这个病就好了。
日本有一个秀明农法,其实这个东西都来源于《齐民要素》和《天工开物》,我们知道田地里的福寿螺,他是有害于庄稼的,但是通过东方的自然农法的梳理,他就会变成好的东西,当稻苗生长的小的时候,就把福寿螺抓起来,当稻苗长起来以后,再把福寿螺放了,他就吃草了,就不会吃稻苗了,这就是自然农法最简单的一个道理。
所以古人他会借助自然之力,来营造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他的居住是智慧的居住,我们现在的居住是耗能的居住,是破坏环境的居住,所以如何把居住转变为我们东方人的居住,我觉得这是我们大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于明华:智慧居住VS智能居住
梁军:说到智慧居住这一点,就是他设计性很重要,智慧居住如果按键过多,太依赖于智能化,那么其实让我们反而越来越累,其实不需要才是最大的需要。就是一定要简化智能居住和人的关系,然后一定还要我们原始的那种控制系统,不能完全依赖于科技。就城市居住可以局部的智能化,如果是乡村还要回到本身,减少智能化,但是一定还是有这种元素的。
梁军:问李老师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景观是最易维护的?
主持人:答梁老师:地域的、生态的与生活化的景观最容易维护;但是,我们的景观审美还必须走过从人工美到自然美的过程。
梁军:对,就是刚才说的“美到精”,如果到精的过程中,对自然的尊重的过程中,这个事情就解决了。
其实中国院子应该是中国精神院子,中国院子是血缘关系延续的一个居住体验,他基本上是有等级制度的一种居住方式,所以说中国是一个血缘关系社会,就像过去的城市和乡村,其实没有很细的规划的,除非有一个法则,一个规则
过去的城市中轴线完了以后,就基本上是居民区,他是以血缘或者家族关系来营造的,没有很清晰的规划,那么他最后形成的一种空间关系,其实是东方人最喜欢的,所以现在为什么东方人喜欢先抑后疏,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豁然开朗,这都是由于原来的院落产生的。
梁军:最后分享一个城市的新型产品——城市森林,目前获得了很多大奖,而且在米兰的销售也是特别的好,这种新模式的产生也会有新的价值,他利用了当地的地域化植被,但是植栽的灌溉养护系统是一个专利。
田园文化的回归到底是代表了什么意思?其实田园文化就是重筑,就是魏晋南北朝,今天我们大家回归到田园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逐渐回归。兰亭是消释,就是消解我们过去对东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追求外来文化,田园文化就是重筑了,中国文化逐步逐步要回到自信这个阶段。
裴小军·中苗会:今天聊的这个好像与我的研究方向有关——节约生态型地产景观。
梁军:谢谢各位老师!每一次的相聚就是久别重逢!年会见
主持人:那好,再次感谢梁老师!年会时见!
孙和光:听梁老师的课、我想起这首古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梁军:@孙和光,意与忆。文化是产品的灵魂!地域是产品的特点。
孙和光:赞同!谢谢您,梁老师!
《中国乡村发现》丛书带着泥土的芬芳,于2006年金秋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姿态,立足于“三农”第一线,定位于为“三农”理论者与实践者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的舞台,构筑一个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互动的平台,提供一个“为基层和农民说话、说基层和农民的话、让基层和农民自己说话”的阵地,成为一个基层干部、普通学者、在校学生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热心民众传播心声的讲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国内研究农村问题、了解农村信息的重要理论读本和参考资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等“三农”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基层工作者发来了肯定性书面评语,陈锡文、韩俊、杜鹰、唐仁健、温思美等50位“三农”名家欣然担任学术委员。2012年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http://www.zgxcfx.com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是以当好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创建集农村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成果运用于一体的研究机构。被批准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农村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以及宣传策划等业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建议是突出特色,学以致用是根本宗旨。“农村的问题,我们的主题;政府的难题,我们的课题”是行动口号。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网站:
http://www.zgxcfx.com/hnnfy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中国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