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祖辉: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中国乡村发现--从这里发现中国乡村

2014-12-30 黄祖辉 乡村发现

背景介绍

本月23日于北京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三个一亿人”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

第一个“一亿人”是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第二个“一亿人”是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第三个“一亿人”是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如何解决本次会议所提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祖辉教授主要从解决第一个“一亿人"问题的角度,谈到六点建议对策。


教授名片

黄祖辉教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

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主任

专家看法

解决第一个一亿人问题,关键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城乡联动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就地就近和分类有序为导向。具体来说:

1、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区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区域性城乡联动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区域自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通过区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打消农民进城顾虑。其基本思路为:以“不侵权、不损财”为原则,在保障进城农民农村基本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包括林地)农户承包权和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的使用权及其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颁证,实现农民“有户籍才有权”向“有证才有权”的转变。搭建多种形式的农村权益流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和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资产进行股份化或股份合作化改革,实现集体经济资产与收益对集体成员的量化、股化、固化和可交易化。总结推广一些地区“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办法与经验,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住房问题提供思路和路径选择。

2、加快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区域农民就地转移与市民化。目前,农村仍有大量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因此,通过农村转型发展、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和功能拓展、农村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力就地就近转移与市民化,将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一是发挥块状经济优势,加快农村工业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引导农民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就地“转产”就业。二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产业,推进农业高效化、生态化、休闲化和产业化,促进农民由“自耕农”向“经营大户”或“职业农民”转变,引导农民“转身”就业。此外,通过农村新社区和新市镇的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居住,促进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镇居民转变,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和市民化。

3、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实现跨区域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市民化。针对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点问题,通过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序解决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省,尤其是在大城市的落户问题,已具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一是优化“积分”体系。以衡量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与个体价值,提高绩优型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激励;二是优化自律体系。要将有合法住所、稳定职业、缴纳社保等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条件,规范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行为。三是优化管理体系。加快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中经常面临的上级政府“看不见,管得着”,下级政府“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4、改善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农业转移人口空间分布。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大城市人口压力过重,而不少地、县域城镇对人口、产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合理布局区域城镇空间,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小城市集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城市群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加快城市群空间规划和功能定位,使其成为人口与产业的核心载体;以县域城市、镇改市试点和中心镇建设与培育为突破口,将其打造成为连接区域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成为聚集人口和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按照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区域通勤水平,以实现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人口和产业在空间的优化分布,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和周边区域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横向分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各级城市间的均衡发展。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转移人口产业分布。目前,我国已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转移劳动力产业均衡分布。首先,重点和加快发展信息与网络服务业,现代商贸与物流业,休闲养生与旅游业,投资与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引导农业转移劳力和农业富余劳力在第三产业就业。其次,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引导等手段,坚持“拦、梳、挤、引”并举,遏制产业零门槛的无序发展。“拦”,对新增产业要设立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控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梳”,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对现有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调控,实现转型一批,转移一批和淘汰一批;“挤”,加大市场管理和排查力度,运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以及明显存在相关隐患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引”,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产业分工规律,在不同等级城镇合理布局,实现产城一体和转型发展。

6、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更快融入城市。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还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认识到农业转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各级政府应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理念,实现对农业转移人口从防范式、管制式为主的管理向服务型、治理型为主的管理转变。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以及包容开放体系,增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经济生存融合”、“社会交往融合”与“心理认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中国乡村发现》丛书带着泥土的芬芳,于2006年金秋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姿态,立足于“三农”第一线,定位于为“三农”理论者与实践者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的舞台,构筑一个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互动的平台,提供一个“为基层和农民说话、说基层和农民的话、让基层和农民自己说话”的阵地,成为一个基层干部、普通学者、在校学生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热心民众传播心声的讲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国内研究农村问题、了解农村信息的重要理论读本和参考资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等“三农”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基层工作者发来了肯定性书面评语,陈锡文、韩俊、杜鹰、唐仁健、温思美等50位“三农”名家欣然担任学术委员。2012年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http://www.zgxcfx.com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是以当好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创建集农村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成果运用于一体的研究机构。被批准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农村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以及宣传策划等业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建议是突出特色,学以致用是根本宗旨。“农村的问题,我们的主题;政府的难题,我们的课题”是行动口号。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网站:

  http://www.zgxcfx.com/hnnfy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中国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