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把美好的回忆嫁接在现在的农村-中国乡村发现--从这里发现中国乡村

2015-02-27 去留两昆仑 乡村发现

原题:农村是狼文化,不是羊文化,勿把美好的回忆嫁接在现在的农村

前言:昨天识局发表了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笔记:看沧海桑田,看人情冷暖》的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读者留言也很多。不过现在貌似这篇文章不能看了,挺可惜。

其中,读者“去留两昆仑”昨天中午留言识局君,说今天识局无论安排什么文章都不要推送,要等他写的农村稿,因为他已经埋藏在内心很多年,不吐不快。

这让识局君很感动,尽管昨天并未看到这位读者尚未成型的稿子,但毅然决然地决定等,于是等到了今天下午两点20分,稿子来了。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作者从吐槽的角度,以其自己方式来描述当下的农村现状。

有一点需要明确:中国的农村实在差异很大,所以作者只是就其老家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内容有意思,但可能有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可能有个人情绪在里面,而且有些极端,但却值得围观。其实,作者还是相当热爱自己的农村老家的。

提到农村,识局君去过苏南的很多农村,其实已经和城市没啥区别了,农民日子过得十分富足。问他们是否想回到过去农村的生活,几乎没人愿意。但部分老人的确提到一些传统的东西丢了。

是的,这个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能认为城市化了,习俗就会消失。要知道,消失了一部分,却又诞生了另外新的习俗,几千年来这种更新一直在演进。我们没必要用老的眼光来要求新一代农民,也不能把这种罪责强加在城镇化或城市化身上。现在不少农村改造的小区都设了红白喜事集中举办地,以前的习俗照样在进行。

农村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关键不是城镇化,而在于有破有立,破了旧传统,旧秩序,新的秩序和价值需要重新构建,不能只破不立。

感谢去留两昆仑先生的投稿。本文不代表识局观点。经作者授权,此文版权属于识局。任何第三方转载需要得到识局同意。

正文:

看了识局昨天博士生那篇文章,不由得拍手叫好。但拍了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因为作者只是过个年回个家而已,已经很多年离开了他那生他养他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带着第三方角度来写。

而我不是,我一直在农村长大,尽管在大城市读书,但我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总共待了七年),现在因为夫人(大学同学)在北京,所以刚到北京一年。所以我可能相对更了解这个乡土中国。

但是我今天不是来赞扬,而是来吐槽。且我文笔不好,只能发发牢骚,还请大家见谅。

我吐槽的要点如下:

1、相比城市,现在的农村更是一个典型的名利场,有钱的是老大,没钱的比杨bailao还痛苦;

2、现在的农村绝对是不是大家朦胧记忆中的温情之地,其实本质上和城里也差不多了,都是唯金钱至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亲情是配角;

3、几千年来形成农村的人情网络现在异化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密不透风的攀比网,一张毫无隐私的八卦网络;

4、现在的农村是年轻人的输出地,不要老是期待这些年轻人回来改善农村。错了,他们只会去镇上、县城买房,过城里人的生活,而传统的村落真的会逐步破败;

5、我奉劝一些学者不要纸上谈兵,大谈特谈农村鸡犬相闻,友爱互助。你们好好看下真实的历史书,英国一些传记都写着清朝时在南方某村庄时买的鸡是打水的,买的米是掺了糠的。中国农村史就是一个大家艰难的生存史,但请不要美化历史。不要把现在所谓城里的人情冷淡转化为对所谓农村温情的虚幻记忆。农村和城市都是人组成的,关键在于人,不在于载体。我承认老百姓本质善良,但我们要考虑是什么导致他们这样做?

我认为原因如下:

1、社会大风气基本都以金钱至上为标准,这个在农村也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更为厉害,比如城里结婚要买房,但是你知道吗?在农村很多地方不仅要在村里建一套房子,还要在镇里或县城买套房子才结婚,这个负担其实不比城里人轻。

2、城乡二元结构严重破坏了传统的农村结构。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基本都在东部沿海城市或者中西部大城市打工,大部分人不愿意回农村,即使回也是更愿意到镇里或者县城去。为了发展城市,牺牲农村的做法后果实在太严重了。现在又有一个现象:城里的大资本蜂拥进入农村,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轮新的掠夺,因为这些资本大多数是在圈地,而不是在进行农业生产)

3、现在问题是破坏了农村的原来的架构体系,却没能建设新的体系来取代以前的。所有有破有立,现在是只是破坏了,没法建设新的体系。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只是规划等等领域,但涉及到村民理念方面基本上没有。

4、社会在发展,农村的确要改变了。传统的农村是牺牲隐私,牺牲发展的状态下得以保存的封闭圈子。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不能用老眼光看农村。

下面我详细说下上面吐槽的几点:

1、农村的亲情并非比城市浓,你若长久呆在农村,你会真心理解这一点。

很多人常持有的观点说是农村比城里更有人情味。其实你只看到了表象。人情味冷暖不应该以是否常在一起聚为标志,而应该以你有困难了是否有人帮你,你有喜悦了是否有人和你分享为标志。

这一点,在农村和在城市其实差别不大。在农村,尽管你有七大姑八大姨,但其实大家在一起聊的都是家长里短,老公和小孩。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问你是否结婚了,小孩成绩好否等绝对不能理解为关心你,他们其实是在和他们自己的子女比较或者说成为他们与另外一户人家交流时的谈资:瞧瞧那谁谁谁,都30了,婚还没结,混成什么样。。。。

农村的亲情现在基本演化成了有婚事、丧事、春节等的一次礼金往来,其实,其他大部分时候都在外地打工等等。即使上面这些场合,基本都是出个钱,吃个饭,就走人。好多时候,好多亲戚都叫不出我名字,我也不知道该叫这些亲戚啥。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问我收入多少?各位读者,你感动了么?

我会告诉你邻里之间打架打得断了腿的事情么?我会告诉你邻居和村里的一个女人搞上了(他老公在外打工),公开住在一起的事情么?尤其是后者,以前不可思议。但现在,大家各管各的,谁那么多事?后来,这女人老公回来了,和这个男人签了个协议,农村特有的协议。笑死人,老公外出时候女人归他,老公回来时女人归老公。。。这简直是匪夷所思,是的,就发生在我老家。所以这些年大家发现没,网上公布的一些恶性杀人事件,基本都是农村亲戚或者邻居之间,很具有写实性。

2、在农村,你得牺牲任何隐私,因为你没隐私,你仿佛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人情网和舆论场

读完大学刚回农村那短时间,我基本都想逃离了。原因是老乡问我有女朋友没?问我什么时候结婚?问我有小孩没?这些我都能忍受,但关键是当我告诉他们我女朋友在北京,还没小孩时。居然有人说是不是因为没生育能力就没生?当时我都出离愤怒了。请不要以为这是个别现象,是的,就在我老家那里,晚于22岁还没生的,很多人会背地里猜测他是不是这个男人那方面不行。。。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你的收入,你的背景,你的家庭情况,你的一切,他们都想打听,都想知道,而事实上,更让你佩服的是,他们居然真有时间能把这一切都打听到出来。。。。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他们。

我到北京第一年,有亲戚来北京,说希望住在我们家。我和老婆商量了很久,因为房子很小,于是自己出钱在楼下的如家给他们安排住了三天,中途还请他们到家里喝茶吃饭(他们当时明确说这房子这么小啊),但后来他们回到家乡后却说我太小气,不让他们住我家。。。。我那个气啊。我也和我父亲讨论过这个问题,本质上讲,这是一个礼节问题。亲戚觉得你安排他们住酒店是对他们不重视,哪怕他们住在你家客厅里总会觉得你尊重他们。后来,每次来亲戚,我都让他们住我家里,然后我老婆没地方睡,就去楼下的如家睡。但即便如此,也还被说了:其中一个同村的人回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你看看XXX混成什么样,在北京住的地方连猪圈都不如。。。好吧,好歹他也在这个猪圈睡过一晚。。。

3、在农村,攀比不是一点点,是很强很凶猛。

你家买了个滚筒洗衣机,你会发现不出一年,基本上村里都买了。。。你家建一个二层半楼房,你会发现其他人家绝对不会比你家矮,至少一样高,尤其是邻居。你会发现,这些两层多的楼房常年空着,里面几乎没啥像样的家具?为啥要建?面子、攀比。这现象在农村司空见惯。

比如,农村现在结婚。真的是要有两层半到三层的小楼,另外,全身戴金,如果要求高的要在县城有套房。另外,礼金15万。大家想想,这个其实对于农村人来说压力很大的。我在农村工作时,我也问过女方家长,为何这样?对方说一来是怕女儿嫁过去吃苦,二来也的确是想借机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三就是人家都要这么高,凭什么我比人家低?于是在这种氛围下,礼金钱越来越高,高得离谱。所以近些年出现一个现象,男的都去在大城市打工的地方尽量找到诸如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女生,然后带回来结婚。这样成本很少。

4、在农村,读书无用是因为读书容易导致家庭贫困,并非真的因为读书之后带来的收入比同龄打工人少。所以现在在农村你会发现有孩子读大学的家庭很多房子都是一层的矮房子。

在农村,虽然说现在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了,但家长还是普遍希望子女读书考大学,真正不想让子女读书的还是很少的。那么,现在为啥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呢?主要原因是:花了大价钱培养出的子女都把钱花在大城市买房生存上面了(大部分并非比打工人的收入少),根本无法照顾到老家的老人居住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时候需要等到子女30多岁经济收入更为宽松之后,但这个是时候老人已经年纪很大了,很多时候已经无力享受这份福利了。

5、在农村,发财致富的手段和路径很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导致安全感匮乏。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境会发送很大变化。古代人说穷山恶水多刁民,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

我自己就在这种地方出生和长大的,能理解这种发财无望或者努力赚钱却也赚不到的苦闷和无奈。这个时候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整体来说,现在的农村是狼文化,弱肉强食的现象很严重,富得 49 31133 49 15288 0 0 928 0 0:00:33 0:00:16 0:00:17 3129 49 31133 49 15288 0 0 865 0 0:00:35 0:00:17 0:00:18 3018直着走,穷人日子难过,所以不会因为今年是羊年,就会变成温顺的羊文化。

我很多时候在想,我本质上是很喜欢自己的家乡农村的,为何这么多不满?原因就在于在这轮时代大变革中,我们的农村真的处于被忽略的时间和空间里,在这个有限的资源里,人们艰难地维系着所谓的传统,艰难地生存生活着,艰难地保护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但却发现面对外界来势汹汹的变革,他们毫无能力招架,而部分中国人天生的一部分劣根性又在他们身上深入骨髓:喜欢等待、喜欢算计、喜欢窥伺被人,喜欢占小便宜。

现在我搬到北京住了一年,虽然身边熟人没那么多了。但生活乐得自在,每天安心上班,回家带娃。隔壁邻居也就是在电梯里碰到打个招呼。爸妈半年从老家来一次,我过年也带着小孩回去。虽然少了七大姑八大姨,但我却觉得很惬意。

我们不必怀念过去的农村,那样的农村会在时代的变革中逐步消失。看看台湾,看看香港,基本都是如此。我们不必惋惜。我们需要惋惜的是,我们该如何在破除旧的传统的同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我们亦需要一个全方位的保障系统,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在这个城市化的步伐。

相关阅读:
博士返乡手记:越看对中国乡村的未来越迷茫
城市崛起农村没落是历史大势
马克思告诉你,为什么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消逝
一位洋女婿的返乡笔记:中美农村有何不同
被时间打败的家乡
故乡病在哪里:一个新闻民工的返乡手记
红尘滚滚,何谓乡愁
一个故乡,两种乡愁
一个湖南"蛮子"的乡愁与蝶变
真实的中国农村现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农妇眼中的中国农村
三十年后中国将无“农村”
返乡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
博士返乡手记是怨妇感的怀旧
贫穷不一定淳朴,饥饿和拥挤也不是美德
《博士春节返乡手记》哪里错了 ?
勿把美好的回忆嫁接在现在的农村
宣告灭亡的故乡:河南人惹谁了


《中国乡村发现》丛书带着泥土的芬芳,于2006年金秋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姿态,立足于“三农”第一线,定位于为“三农”理论者与实践者打造一个“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看就看”的舞台,构筑一个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互动的平台,提供一个“为基层和农民说话、说基层和农民的话、让基层和农民自己说话”的阵地,成为一个基层干部、普通学者、在校学生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热心民众传播心声的讲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国内研究农村问题、了解农村信息的重要理论读本和参考资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等“三农”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基层工作者发来了肯定性书面评语,陈锡文、韩俊、杜鹰、唐仁健、温思美等50位“三农”名家欣然担任学术委员。2012年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http://www.zgxcfx.com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是以当好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创建集农村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成果运用于一体的研究机构。被批准为“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主要开展农村的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以及宣传策划等业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建议是突出特色,学以致用是根本宗旨。“农村的问题,我们的主题;政府的难题,我们的课题”是行动口号。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网站:

  http://www.zgxcfx.com/hnnfy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