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昌平:新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2015-05-11 李昌平 乡村发现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普遍落后,农民人均纯收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连片贫困地区面积大、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穷则思变,近年四川省以新村建设为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成片整体推进,培育了一批富有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新村,实现了农业农村的综合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尤其在相对落后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5月,四川省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丁作现场会,全面总结地震灾区灾后新村重建的成功经验,出台了《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新村建设放在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连片贫困地区更要把新村建设摆在首位。

新村是指一定规模的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其聚居规模一般在30户以上,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一般也不低于20户。新村建设包括科学规划聚居点、设计建设新型民居、规范管理新村社区,同时配套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跟进公共服务。

新村建设以“全域、全程、全面小康”为总体要求,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为奋斗目标,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基本原贝IJ,坚持分类区规划、依时序推进、按标准建设,以市(州)为单位,作出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亿,以3年为期,动态管理,连续支持。全省已初步建成新村16944个,涉及农户146万户、486.39万人;连片发展种植业2752万亩,规模养殖户37万户。实践证明,新村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民生,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发展。可以说,新村建设已成为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农村发展变革的动力。

推进新村建设,既要遵循总体规划原则,更要根据区域差异、群众的不同要求创新路径。比如,我们在集中成片实施牧民定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移民新村、灾后新村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设丁程时,提;丨丨了“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的“二打破、二提高”标准,倡导在新村民居的房前屋后、庭前院后种植瓜果豆菜,建设新村中的“微田园”,打造“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基地,培育特色效益产业,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新村建设的丁作思路与方法。

以新村建设带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按照新村建设的产村相融要求,我们对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规划,通过引导聚居整理土地,腾挪了产业发展的空间,推动产业实现了连片规模发展;通过实施“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快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通过对土地、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带动农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的形成。新村建设由最初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带动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

以新村建设带动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农村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新村的规划和建设,直接拉动了道路、饮水、用电、供气、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公交站点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的启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的吸引力和资源聚集力也明显增强,营造了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条件的改善,又吸引各方资本和技术力量积极投身到农业中来,增强了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新村建设带动公共服务加强,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新村建设前瞻性地规划建设和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强化公共服务配置,推进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向农村延伸,促进了公共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公共服务设施的加快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正在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正在取得历史性突破。

以新村建设带动新型社区发育,促进农民主体作用不断增强。

实现集中居住的农民新村,由于生产的组织化、公共服务的配套以及邻里关系的转变,逐步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社区。基层政府为顺应农村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不断推行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通过转变职能,强化了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增强农民群众自主决策、自谋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新村建设推进了农村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变迁,重构了农民对于农村社区的集体认同,农民群众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有所提升。

以新村建设带动思想观念转变,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迅速激发。

新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深深触动了农民的传统意识。农民群众求发展、谋发展的自觉性明显提升,合作观念、集体观念不断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通过流转出租土地,进而农转商、农转工、农转建和农转服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劳务经济日渐壮大。与此同时,租用土地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种养大户日益增多,一大批农民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从业观念的转变,成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变革进程的加快,我们感到新村建设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比如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镇仍有较大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没有真正打破;新村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产村相融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产业发展的要素和环境制约较大,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不同程度地形成一些“空心村”,这些严重制约着新村建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推进。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又开始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启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新农村综合体,作为新村建设的高级形态,具有更加鲜明的特性和更强的针对性,比如要求设施的配套性,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体系与村落民居配套;注重功能的复合性,要使新农村综合体成为集居住、生活、生产、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联合体;还有产业的多元性、人口的聚居性、发展现代性’等等。3年多来,省市县三级示范片已经初步建成新农村综合体205个,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500个,使四川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求是》


声 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中国乡村发现》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中国乡村发现》杂志或网站,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对于不注明出处的侵权行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

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购:

价格:25元/期,全年100元。

支付宝

账号:hnnyy@vip.163.com

账户名:陈明飞

银行汇款:

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

地址:长沙市浏河村巷37号《中国乡村发现》编辑部
收款人:陈明飞 邮编:410003

汇款后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210181】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投稿邮箱:

zhgxcfx@163.com

中国乡村发现网栏目投稿邮箱:

三农论剑 zgxcfx2@qq.com

县乡连线 zgxcfx3@qq.com

法制经纬 zgxcfx4@qq.com

三农时评 zgxcfx5@qq.com

基层通讯 zgxcfx6@qq.com

农村万象 zgxcfx7@qq.com

三农资讯 zgxcfxa@qq.com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