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家庭农场收入不能低于在外打工
5月3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家庭农场规模的均衡点是,让种粮的农民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不低于外头打工,甚至不低于本市的城镇居民收入。
以下为部分实录:
这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突出的压力,也可以这么说,到了现在中国的农业又一次走到重要的历史关口,需要我们把握好各方面的条件。
中国农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那么简单,我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实际上从我们分析,我想,农业成本问题,长远当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成本不断上升,也意味着突破天花板,中国农业成本上涨,对我们国家阶段是不可避免,经济快速上涨,人们的收入快速的提高,在这个背景下人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价格,土地租金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到进入新世纪2010前后这个趋势比较非常明显。最重要农产品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购价,这几个价格上涨,我们成本上涨非常快。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开放粮食市场,国务院规 39 38529 39 15276 0 0 2158 0 0:00:17 0:00:07 0:00:10 2579 39 38529 39 15276 0 0 1905 0 0:00:20 0:00:08 0:00:12 2847 39 38529 39 15276 0 0 1833 0 0:00:21 0:00:08 0:00:13 3273定了在全面开放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对粮食农产品主产区,之后到现在应该是第12年,价格一直保持着,但是水平并没有非常大的提高。200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钱是6毛钱,到现在2014年大家看到小麦最低收购价1块1毛8,大概这些价格上涨了60%多,三分之二。2004年的稻谷收购价,早先7毛钱一斤,去年的价格1块3毛5,2014年中晚稻是7毛2。粳稻2004年7毛5,去年是1块5毛5。从这点价格来看,籼稻上涨91%-92%,粳稻价格大概100%。这还不是十二年来的价格,2004年制定最低保护价,最初4年价格没有变化,真正的提价是2008年开始。我刚才讲到的小麦价格增长的三分之二左右,稻谷的价格增长了100%左右,这个变化在2008年到2014年,使得整个价格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的变化讲最低收购价,慢慢最低收购价不断的提高,实际变成现在中国市场上最高收购价。变成最高收购价导致了两个结果,一定程度上政府成为粮食收购唯一的机构,导致收进来的粮食基本在国家,都放在仓库。所以这几年为什么不同地区,在市场上加工企业经常说不赚钱,收购价格超过加工企业和经销商承受的。
第二个就是从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的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现在农产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所以导致国际市场进孔量迅速的增长。去年年底各类粮食产品进口都增加,去年进口量突破1亿吨。真正的用国际口径来讲粮食倒反而是相对有限的,我们去年进口的三大谷物,大米占的比较多,小米和玉米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并不高。加上进口的大豆不到8000万吨,还有2000多万,其中500多万大麦,500多万高粱,500多万玉米,这些合在一起。这些产品为什么不进口,过去我们进口大麦,现在实际上500多万大麦进口有一半已经进入饲料,高粱我们酿造需要的,没有用国际国际高粱,基本的国际高粱进了饲料。你们看到这四个新产品,进口量的迅速扩大,表明了市场主体拿他来替代玉米的消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
玉米在最开始实行最低价政策,玉米和大豆当时都在没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到2007年玉米的产销出现问题,市场价格出现下跌,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2007年第一次玉米的零售收购价。那么那一年临时收购价多少钱?平均就是7毛,黑龙江6毛9,辽宁7毛1,这个价格倒去年变成平均1块1毛2,从7毛钱2007年开始到2014年也是七年时间,差不多涨了60%,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市场的也明显高于国际。这些产品越来越多被国际市场取取代,这个到目前来看有所缓和,今年国家公布的三大谷物粮食收购价,小米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在去年,农民也觉得他可以接受,生产资料在下降,全球能源价格下降,目前农民对这个价格还是接受。
2015年价格没上涨,我们现在面对很严峻的问题,产出来能销出来,你自己的供给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人家也未免答应,人家要抢市场。刚才讲到三个同时增长,国际上一部分低价格粮食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把一部分高价的中国粮食产品引进了仓库,这个局面短期,长期持续下去不行。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中国农业上面临非常突出尖锐的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办法。
中央从前年开始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大家都知道去年对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的目标价格,实际上就是在试图改变目前这样一个状况。从2013年春天经过一年的经验,2014年在新疆推出了这个目标价格改革,成效显著。在新疆,我们2013年底的时候国家对新疆临时收购价格,保证农民的利益,每吨价格是20400。实际上国内市场考虑到进口的因素,转算市场的价格。13500长期这么弄,国内不愿用国内的棉花。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去年针对棉花的改革在新疆采取进行目标价格,目标价格实际上公布的一个预期价。去年公布的19800,比前年的价格每吨降低了600块钱。这个价格比市场能接受的价格要高得多,你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的棉花,如果低于这个目标价格,中间的价差由政府补上。实际上我刚才讲到真正农民能销出去的价格,19800,每吨6000,有这个变化,这个目标价格主要是在新疆实行,内地的棉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棉花不享受这个政策。你和市场价差多少经过这反调整,新疆的棉花,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概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今年的面积和去年相比,大概下降了7%到8%。但是内地减幅都在45%左右,农民知道在这个地方种棉花不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成效是明显的。里头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国家怎么确定每户农民卖多少粮,我怎么和目标价格补给你,这也是非常重要。去年一年新疆自治区和中央为棉花目标价格做出重大的调整,国内的棉花维持在这样的水平是没有出路,但是农民的利益也是不能不考虑。
还有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实行的大豆的目标价,大豆过去也不纳入,从2008年开始由于考虑到农民,从2008开始国家制定大豆的,那一年的价格定的1块8毛5,到2013年,临时收购价在座你们都知道,2300,今年的东北和内蒙古东北区,大豆价格国家考虑是2块4一斤,比前年又提高了,每吨是4800。在座很多都知道现在进口大豆完税的价格大概不到3500,我们从农民收购的4800,收过来怎么办?也是很大的问题,这项改革增加了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也在积极的实行,情况比棉花复杂得多。棉花大家知道大家种的皮棉,做扎花厂出来有标准价,多少钱一包,每个扎花厂收多少棉,出了多少皮棉。大豆就不一样,多少企业,多少中间都可以,所以农民搞不清楚,你到底卖什么,国家也搞不清楚你卖了多少。
但是总的一条大家看到,从前年实验,在进一步,实际上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够使得市场价格为农民的生产发挥更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有一点大家也看到,最近财政部农业部,要从对农民直接补贴资料的价格综合补贴,拿出20%,直接补到每家每户农民生产资料的价格。总价拿出20%,拿出20%干什么,支持那些新型农业主体。而且这些20%,财政部和农业部文件特别强调,最好不要直接把钱分摊给农民,拿这个钱作为杠杆,作为贷款的担保。我想这些都是在面对我们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
我想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社会上也包括政府,包括研究机构,也包括各类企业也都在认真研究,当然见仁见智,我听的比较多的大概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中国生产粮食主要农产品价格既然这么贵,为什么要生产,这样的生产给农民大量的补贴才这样生产,因此能不能大幅度的减少对农民的补贴,大幅度的降低国内的生产,更多的去进口。这是一种意见。补贴大概是多少钱呢?这个口径非常复杂,好像还没有一个部门把它讲全,我们现在所知对农民的四项直接补贴,四项合在一起大概1700元,我们财政部的补贴办法主要是按照农民现有基本农田数量,15.6亿亩一亩地100,其粮种补贴大概是260亿元,还有1000出一点是农业价格为主的,我刚才讲农业生产价格补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补贴,比如说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对畜牧业,猪牛也还有些奖励,还有一个库存不断的增长,放在库里的粮食销不出去有费用。起多大的作用,现在进1亿吨,据我们了解的正常情况,大概三大谷物的出口,每年的国际贸易高的也没有超过2800万吨,我们现在进7140万吨,70%的出口大豆中国买过来,这个帐得好好算,进了之后,会不会对粮价产生影响,进一步进口导致全球粮价飙升,都要综合考虑。从一定意义上讲,从我们过去强调粮食必须自给自足,现在到进口量超过1亿吨,我们自己的粮食产60700亿吨,我们差不多国内的粮食六分之一来自国际生产。大概都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第二种观点,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怎么降低?不少同志都认为,最重要的出路就是做农业的规模经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为大家看了农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新大陆地区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像美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我们看看农场经营规模,真正生产粮豆1800亿亩,我们种现实不现实,中国还有这么多农民,让他们离开土地,干什么?这两个主张,确实都是针对了当前我们面临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价格水平没有竞争力,第二个就是农业生产成本过高。
无论增加进口在经济上,还是扩大规模确实能降低成本,主意都是对的,针对性都是很强的,但是必须考虑很现实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解决都面对最现实的问题,农民怎么办?这么多农民上哪里去,还能干什么,他们将来的生计怎么解决,必须结合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在和国际交流中,很多经济学家农业学家谈到,对于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政策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政策,如果是一个单纯的产业政策,竞争都不去竞争,竞争不过别搞,农业的复杂性,尤其是人口大国的复杂性,你的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到你所拥有的两亿农民,他们的生存生计和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产业的,引出的社会问题可能更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不是用一两个办法就可以把复杂的东西解决好。
比如关于农产品的竞争力的问题,坦率说420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有新大陆国家的农业资源禀赋,因此世界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很重要的杠杆之后,我们国家考虑如何保护农业,保护过头,上算不上算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帐,你可以算进行结构调整,这方面需要多大的成本,我们得把这块算进去。这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进行PPP的谈判,其中美国之外另外一个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就关系到美国让日本开发农产品市场,他敢吗?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大米关税之高,这两年他平均关税率都在770%以上,你说他放开大米进口,整个农业可能就成灾,我们了解美国人没有人他真开放,就让他开放22.5万吨大米进入到日本市场,这22.5万吨还在谈,我说我们这么轻易把关税放开,把关税配额制度放开,敞开不让他进。
最近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能增加农民来自经营效率的这种收入,而不是主要靠补贴,也有这样的先例。我们现在农民的转移在工业化城镇化,农民转移到底到什么程度?不考虑这个问题,面对的问题更复杂,每年国家统计总局公布的常住人口的,每年提高一百分点,每年有1500万人,增加到新的城镇人口中间,去年城镇率达到54.77%。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户籍城镇化才只有37%-38%,目前统计的我们54.77这个城镇化率有18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和居住人口不对称。18个百分点,因此在我们国家有一个2.6的流动人口,这个流动人口有1亿70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差不多将近2000万农民家庭,你可以算帐,超过2亿来自农民的劳动力或农业人口,到现在多少人融入社会,和市民享受当地的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没有多少。对于每一个刚才讲到2500多万农业人口在城里什么没得到,他的没法拔出来,他不敢扔下他的房,于是这给我们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规模经营带来很多问题。中国农民确实是非常关切,他们在他们实际情况下,努力推进产业。一方面我看到这些情况,可能我从事农业有自己的看法。
最近报纸,去年很多媒体,很多专家非常鼓励是工商资本下乡到农村资本,很多工商企业去了,但是今年我看到报道更多反映我们工商资本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地拿下来,不知道咋种,跟那些西装革履谈起来,农民干的事我干不了,把地拿过来谁种?总经理会种地,公司白领会种地,都不会种,于是佣农民来种,他自己种地是他的,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越是刮风下雨越往地跑,现在知道地租给你,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凭什么给你做。所以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我说句实在话,解决对农业劳动力劳动的监督和劳动的计量问题,这个问题绝对是诺贝尔奖。没有人解决得了对农业的监督和计量的问题。但问题是他不行,这样说并不是说工商资本企业老板在农业中就没有作为,问题是你别去想种那个地,你帮农民销售,帮着农产品加工地帮农民干干不了的事,你大有可为,这样的成功率非常多,如果自己不会种地,那你种地是种不好,即使到2万亩家庭农场到美洲到澳大利亚去看也是自己种,中国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农民就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农业部统计去年底我们扭转的土地超过4亿,从这个角度去讲,大概要占到农民承包土地总量的30%以上。那你去算一下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我算过,大概是这个数量,跟转移出来的数量差不多,发生流转的农民家庭大概在6000万以上,有的全部转移,有的转移一部分。
这里的流转大体上有三种努力,一种是亲朋好友,我出去打工,我把地交给你,对扩大规模的效益有一定作用。第二种有些公司企业去了,认为我来种地,农民都能种我种不了,上万亩圈下来也有,圈下来,不搞非粮作物,如果不搞非农经营,很难赚得到钱,你去了转了一圈赔了一部分钱,真正在那儿坚持在土地上经营的公司企业数量越来越少。第三种是农民自己,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农民独创的经营办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地多的地方有地多的办法,地少的地方有地少的办法。我在黑龙江当过十年书记,在那儿种了十年地,我知道总体中国人少地多的地方,现在去看,黑龙江种水稻的收入不低。五常大部分,采取现代化机械化的办法统一经营,大概一亩水稻一年的纯收益在1100块钱,这个收益相当高,让农户自己种种不出来。黑龙江非水稻的地区,到齐齐哈尔的克山县搞到2400多农户把土地流转,总的土地总量5400多亩,但是真正在那儿种地是合作社加上雇佣的农业机械手种5万多亩,5万多亩年终每亩地给农民的分红在800块钱。一年一季在东北这样的地方,一亩800块钱,一户人家17、18、20亩地,不用种一年一万六七,看那个地方农业生产的工具理念操作方式,我敢说一句,包括全世界也没有,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是地多的,地少的地方同样,比如我是上海人,上海多少地,但是他的家庭农场也搞的红红火火,最早上海2007年在上海松江,大多数农民劳动力转移了,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到3%,不到4%,于是土地要流转,村组织乡镇组织想着办法土地集中,交给愿意种地能种好地的农民,有很复杂评选过程,一定要选出你能种好,才可以种。
家庭农场的规模我觉得也很有意思,2007年开始搞,平均每家农场的规模137、138亩这么一个规模,搞了七年,我去年去看,规模没扩大反而缩小,去年平均规模是117亩,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跟农民谈,跟乡镇领导谈,非常有道理。你看在松江这样的地方,如果种地不一定种粮食,这个地一年两季,一年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两季的纯收入在800块钱左右,你可以算,将近120亩的地,正常情况两人种这点9万6,纯粹种粮的家庭农场平均夫妻两个人收入11万,11万是什么概念?11万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大概50多岁的老两口,11块钱一个人5万5,因为住在家里菜自己都解决,你去看一下上海统计年鉴,城镇居民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万5,也就是说两个人种地可以收到7万,城镇两个人工作年收入9万,农民这就比城里不差,于是很多农民就开始考虑,我干嘛出去打工,我打工又要背井离乡,又要遭人白眼,家人管不上,我为什么打工,我不如回来种地。有竞争,规模就扩大不了,再缩小,收入下去没人干。实际找到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什么,就是让种粮的农民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不低于外头打工,甚至不低于本市的城镇居民收入。
这个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前年去日本,日本在推进人地计划。日本面对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现在还有200来万农民,问题每次见到日本的官员说,麻烦,为什么?他现在被称为农民的这些人,人均年龄超过67岁,还有几年干头,他要青年农民去种地,最基本得让他的收入不低,有一个目标非常明确,让未来的农民种地在平原地区种水稻,怎么定出20公顷。这个农民种了20公顷的稻田,他的年收入达到600日元,就是日本家庭平均收入,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600万合我们30万块钱,所以上海松江农民和基层干部考虑问题和日本想的差不多,到这个水平行了,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我调查,为什么扩大不了,他们都各讲各的道理,农民讲的最好,主任你不想,你要有一千亩地,租给一个人让他一年收入100万,还是100亩地,建成10个家庭农场,让每个家庭农场收入都达到10万,这个问题已经超过经济领域,深深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规模经营非常有特点,你要去想新大陆国家,南非美洲澳大利亚,我估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因为把农民大规模的减少,跟美国说起来,我说美国现在200万的农民,他耕地比我们多,我们什么时候跟他一样少呢?于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中国的规模经营要有自己的经济道路,这特殊的方式和道路,我讲了农民创造的入股的合作社出去托管,其中隐藏的一个含义,不要人多地少,采取一定的经营方式,可以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这一点是做得到。讲黑龙江农民种水稻很赚钱,因为他地多,我到黑龙江看到,他们号称1万6千亩地,稻田这么多不容易,不弄平水上不来。弄这么平拿什么办法?当时世界银行的行长,他去看过,他就很奇怪,这么大的稻田,怎么弄平,这块地1万6千亩,我们买了美国机器的,他觉得很奇怪,激光平地,激光平地是搞飞机场,中国农民好用,用上就好了,1万6千亩,30多户农民,一户农民在这里头将近都是400、500亩,就是20、30万块钱,他什么先进机器不能用,都能用。5万5千的农场,我跑到美国澳大利亚,我还没看过有这么大,5万5千亩地,但是我们那儿有,所以他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机器都能用。
松江这个农场,100来亩地怎么办?松江人有松江的办法,他也用世界上最好的农业机器,40户农民,这其中有7户农民农业机械水平想到高,就这7户农民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那些农民不用买,我给你服务,这7个农户实际作业5000亩,现在麦收马上开始,麦收季节大家都看到的,一共组织50万,其中有30万要跨区作业,最大的跨区作业,我们冬小麦最早是河南省的南阳,麦收最晚就是黑龙江8月底。那边5月底,那边8月底才收,通过严密的组织方式,把黑龙江的粮食收割机通过火车运到南阳,你说这个农机效益多高,服务多少没有农机的农民,你买他干嘛,几亩地怎么现代化,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弥补了我们经营模式不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财经
声 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中国乡村发现》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中国乡村发现》杂志或网站,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对于不注明出处的侵权行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
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购:
价格:25元/期,全年100元。
支付宝
账号:hnnyy@vip.163.com
账户名:陈明飞
银行汇款:
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
地址:长沙市浏河村巷37号《中国乡村发现》编辑部
收款人:陈明飞 邮编:410003
汇款后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210181】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中国乡村发现》投稿邮箱:
zhgxcfx@163.com
基层通讯栏目投稿邮箱:
zgxcfx6@qq.com
分享
点击右上角弹出菜单,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我们
1.微信搜索“zgxcfx”
2.查找公众号“乡村发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中国乡村发现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