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建设】吕晓蓓:城市时代的乡村规划

2015-07-09 吕晓蓓 乡村发现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青白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反思与探索

思考:

城市时代,再识乡村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乡村被持续削弱和边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累积产生的社会问题不再局限于农村本身,而是波及到城市乃至全社会。2011年中国已经迈入城市时代,城乡关系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乡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大大萎缩,但对于文明和文化的价值却愈发凸显——与自然亲近的人类聚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愁”和“寻根”的寄托……但是城市时代的中国,这些乡村独特的文明价值却面临被城市文明异化的危险,而乡村聚落形态的瓦解和消失,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空间的异化,是各类城乡统筹规划、乡村规划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我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开展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适逢中国迈入城市时代的关键时期,这是一次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城乡统筹规划,也是一次对乡村文明和城乡关系的深刻反思。


目标:

自上而下的城乡统筹改革,

自下而上的基层规划实践


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乡统筹政策的创新和实践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成都市青白江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次规划”)展开正值成都开展城乡统筹工作8年之际。因此,规划不仅要落实全市自下而上的城乡统筹政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在基层落实深化的实践,为统筹政策的持续完善和优化提供借鉴。


方式:

多学科的跨界合作,

多维度的城乡规划


本次规划组成了包括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在内的研究团队,是一次整合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和遥感技术的系统性工作。规划引入大量社会调查解剖城乡问题,利用遥感数据追溯城乡空间演变的历史,利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城乡三次产业间的关联——跨界合作的方式,为规划提供了更多维度的视角认识城乡关系,以及更多样化的方法寻求城乡统筹的方案。另一方面,空间平台则为各领域研究提供了整合的平台和落实的方案,借助空间规划更有利于深入地认识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关联,形成更具综合性和可行性的城乡规划政策。


观点:

城乡有别,

城乡有界


跨界合作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规划的技术方法,更重要地是通过多维度地研究城乡差异,修正以单一“城市文明”为主导的价值观偏差。在以往的城乡规划中,“城乡统筹”或“城乡一体化”往往被简单视为城市替代乡村的过程,似乎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以改造乡村甚至是消灭城乡差异为代价。而本次规划首先明确了“立足乡村文明,尊重城乡差异”的工作态度,防止将规划限制在“城市文明”的价值观中;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防止“一刀切”的城乡政策。规划将青白江由北至南分为三大板块,提出分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田园城市和生态田园的规划目标,形成三种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配合不同的空间规划方案和管治政策。规划立足于乡村地区的资源条件、生产方式和社会特征,提出建设网络复合型的田园城市生态格局;确立农村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村行业协会的服务水平;建设网络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绿道系统等等规划建议。通过上述政策分区和政策建议,规划希望寻求“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维持城乡特质的空间边界,差异化的城乡现代化路径。





探索:

城市的方式居住,

农村的方式生活

在中国快速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仅被看作一个地理、行政或经济意义的单元,但其与城市间存在巨大差异的社会属性却长期被忽略。城乡规划目标中主要强调乡村经济维度的发展,而忽视社会维度的建设;在规划策略中强调物质形态的改善,而忽视乡村传统文化的维护和精神文明的振兴。本次规划通过与社会学的合作,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剖析了乡村社会建设中的问题,特别是借助8次全面的实地调查和约300份面对面的深度问卷访谈集中对“新型农村社区”展开了社会调查。调查发现,农民集中居住的方式不仅仅改变了农村居住的空间形态,更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生态。由于片面强调城市标准的居住形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出现,比如农民耕作半径加大,生活成本和社会交往成本升高,对公共服务依赖性增强。由于一些集中居住社区粗暴地打破原有自然村的社会关系,采用混合多个自然村抽签的形式决定农民的左邻右舍。这种无视农村社会生态的居住社区,对农民而言,从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的社会,农民的家园情感和社会网络关系被严重损伤,村级基层治理压力陡增。针对上述问题,本次规划提出城乡统筹并非是简单地以城市居住替代农村居住,而是应重视农村的社会生态,将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居住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充满多样性的、和谐共生的乡村社会。




规划深入借鉴了传统四川林盘居住聚落的空间形态,剖析了林盘内外生活、生产和交往空间相互平衡和交融的微妙关系,发现这种富有弹性的居住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活开支,构成了农民能够自立生产、自主生活的基础。通过吸收传统林盘的居住智慧,规划提出了修正农村集中居住社区规划的空间方案和政策建议,包括修正集中社区中小区单元的规模以适应原村集体的整体搬迁;尽可能采取低层、低密度为主要的空间形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选择,也提供晒坝、工具房等适应农民生活习惯的空间;在居住区外围增加“家庭副业圈”,允许农民分包耕种或开展家庭手工业,增强农民抵抗市场积极的风险;提供更适应农民社会交往方式的公共开放空间,减少公共绿地等需要高维护成本和集中管理的公共空间;将更多社区自治和管理权限以分包形式交予社区农民,转变社区物业管理为村民自治;增加镇级公共服务向集中社区的派出窗口和流动服务等等——通过上述修正建议,规划力求让农民在新型社区中即使以“城市的方式居住”,仍可以延续“农村的方式生活”。









总结:

保护社会生态,

尊重乡村文明


城市时代的乡村规划面对的不仅是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问题,更是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城乡规划在选择任何一类空间形态方案之前,更需要对城乡文明和城乡差异的基本态度做出选择。当我们无可避免地抱有对城市文明的倾向性选择和习惯性思维时,或许规划师更应脚踏实地地立足乡村观察乡村,以更谦卑的姿态倾听农民的需求,将对乡村发展的选择权交还给他们,让乡村规划真正降落到乡村大地上,田野生活中。


注释:

① “新型农村社区”是成都市城乡统筹政策的重要创新之一,是通过土地流转,推进散居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这项政策一方面旨在节约集约农村建设用地,另一方面也试图为农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作者系中规院深圳分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系《中国乡村发现》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中国乡村发现》杂志或网站,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对于不注明出处的侵权行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

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

价格:25元/期,全年100元。

支付宝

账号:hnnyy@vip.163.com

账户名:陈明飞

银行汇款:

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

地址:长沙市浏河村巷37号《中国乡村发现》编辑部
收款人:陈明飞 邮编:410003

汇款后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210181】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中国乡村发现》投稿邮箱:

zhgxcfx@163.com

基层通讯栏目投稿邮箱:

zgxcfx6@qq.com

推荐官方微信:

(搜索微信号或名称即可关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

1. 湖湘智库微信号: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2. 中国湘学微信号: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更多精彩

敬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乡村发现门户网站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中国乡村发现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